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9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a spondylitis,BS)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34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2例,女12例;年龄(52.3±10.6)岁(范围35~72岁)。在规范化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均采用腰椎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29例行单纯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5例行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移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监测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评估炎症控制情况。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评估椎间融合情况,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良MacNab标准及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3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04.64±16.72)min(范围65~145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6.49±7.41)d(范围7~38 d);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20.2个月(范围12~34个月)。末次随访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降至正常范围,SAT阴性。术后3个月时达到Bridwell融合标准Ⅱ级融合11例(32.35%),Ⅲ级融合23例(67.65%);术后6个月时Ⅰ级融合3例(8.82%),Ⅱ级融合31例(91.18%);末次随访时全部达到Ⅰ级融合。术后腰部或下肢症状即有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6.3±1.4)分,术后1个月(4.1±1.2)分、术后3个月(2.7±1.4)分、术后6个月(1.6±1.0)分,末次随访时为(1.2±0.8)分;JOA评分术前(13.8±2.4)分,术后1个月为(17.6±2.6)分,术后3个月为(21.7±3.1)分,术后6个月为(24.9±2.7)分,末次随访时为(25.7±1.8)分。VAS评分、JOA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例(ASIA分级C级2例,D级10例)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者,末次随访时2例从C级恢复至D级,10例从D级恢复至E级。改良MacNab标准疗效优良率达到97.06%(33/34)。无硬膜外血肿、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发生,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

结论

在规范化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腰椎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1年3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行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2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12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组),128例行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R-TM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L-TME组中转开腹率高于R-TME组(5.4%比0.8%,χ2=4.4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成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成分和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30日至11月30日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成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信封法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在原降糖方案不变的基础上,40例患者仅给予饮食指导(对照组,失访16例),40例患者使用利拉鲁肽(利拉鲁肽组,失访1例),观察12周,基线和研究终点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肾功能,并用电阻抗的
随着课程课改在全国范围的全面铺开,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亦发生巨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考。提升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素养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与培训已刻不容缓。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每年都开展了大规模的班主任培训活动,诸如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的培训,这对提升班主任的专业水平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笔者以为推进班主任校本培训是队伍建设的根本,
期刊
目的检测CDK5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0例结肠癌组织中CDK5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检测患者外周血炎症相关细胞数,探讨其与CDK5表达的关系。结果CDK5表达在细胞膜或细胞质中,100例(50.0%)呈低表达,100例(50.0%)呈高表达。CDK5高表达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更长(P=0.026),总生存时间也更长(P=0.035)。
目的探讨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ICM)对不明原因晕厥、心悸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因不明原因晕厥或心悸患者184例(晕厥144例,心悸40例),其中99例患者(晕厥77例,心悸22例)接受ICM植入,植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直至出现晕厥或心悸事件,随访时调取ICM记录的心电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85例未植入ICM患者(晕厥67例,心悸18例)
拉莫三嗪(LTG)是一种新型治疗癫痫、双相情感障碍及神经痛的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药疹,如固定性药疹、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等。LTG引起药疹包括免疫和非免疫机制。HLA等位基因与LTG引起的药疹相关,有种族差异,且与药疹类型有关。本文总结LTG引起的药疹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等,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目的通过与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LADG)作对比,评估腹腔镜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LAPPG)应用于早期胃癌(EG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因EGC行手术治疗5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LAPPG组21例,LADG组31例。结果LAPPG组和LADG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3±30)min和(144±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的19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溶栓治疗成功15例,血流及肠道功能均恢复。4例患者溶栓治疗期间病情加重,其中3例剖腹探查证实发展为肠坏死,行肠切除术后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对于尚未发生肠坏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
目的探讨棉条填塞联合甲襞楔形切除治疗嵌甲型甲沟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接诊的96例嵌甲型甲沟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Winograd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棉条填塞联合甲襞楔形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 ~ 23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治愈47例(97.92%),对照组治愈41例(85.42%),两组治愈率
目的探讨联合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和血清CA724预测Ⅱ期和Ⅲ期胃癌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32例Ⅱ期和Ⅲ期胃癌患者,通过ROC曲线分析获得血清CEA、FAR、NLR及其他变量的最佳截断值。根据FAR-血清CA724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FAR-血清CA724=0(血清CA724<3.43ng/ml和FAR<0.083),FAR-血清CA724=1(血清CA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