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常规的课堂为什么会出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得从多个角度去探究;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相对而言也就要从常规课堂的不足入手,去努力打破瓶颈,促进高效的生成。
一、高中语文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从学生角度来分析传统的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今天的高中学生已经不是以前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量更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某个事物的观点往往更加鲜明,且多不惧教师所谓的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照老的套路去实施教学,那学生即使在课堂上没有叛逆的表现,其内心也必定充斥着不满,而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便再也难以落地生根。
我们也可以从更为细节的地方去剖析当前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将目光从应试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去观察学生学习时的双眼的话,会发现学生的目光并非智慧语文所期待的目光。应当说,在语文面前,学生并非为应试而生,真正的语文应当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且有所思,有所悟。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真正将学生的认识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资源,并且通过自身的教学智慧,在学生的认识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建造一座坚实的桥梁,让学生的认知能够由原有的基础到达期待的彼岸。
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来自十九世纪末期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一直是高中语文的经典课文。作为语文教师,对其的理解是深刻的,那么契诃夫的小说对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或者说学生在读到这篇短篇小说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认识呢?笔者以为在实际教学中不妨先不要急着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而是让学生在读了文本之后谈谈他们的想法。按照这一思路,在学生读完文本之后,学生的第一回答是什么呢?是感觉“好笑”“好玩”,是感觉“不可思议”“莫名其妙”……这些词语都是学生描述自己阅读感受的原话,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学生的第一反应还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认识上,没有意识到小说的寓意。即使如此,此时教师仍然不必着急,因为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作为短篇小说大师,作者契诃夫只想通过一个故事让我们产生好笑或不可思议的感觉吗?作者肯定还有什么寓意,这种寓意是什么呢?学生开始思考。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提示性的话题,如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去分析插图中的主体与背景,去揣摩主体和背景各是表示什么含义。事实证明,在这样的帮助下,学生一般都会思有所获。
因此,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路关键在于:认清学生实际,并搭建认知桥梁。
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明确了这一思路之后,高效课堂的实现就取决于实际的教学策略了。在笔者看来,构建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有三:
其一,明确目标 高效课堂首先要有高效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指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目标。譬如《蜀道难》一文,就不能急着让学生去理解“诗从肺腑出”,而应当设计阶梯性的目标,如先读懂文章,读懂作者,然后才有可能读懂诗从作者肺腑出,最后再读懂诗与自己生活的联系等。
其二,突出问题 问题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很难想象在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堂上没有问题的存在。而问题恰恰在于,真正的好的问题才能保证语文课堂的高效。如刘易斯·托马斯《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很有必要跟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生物是生物,社会是社会,作者写“作为生物的社会”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这样的切题角度说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思维?等等。
其三,促进思考 高效语文往往体现在教师能够通过语文素材去促进学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与第二点是相通的,正是因为有价值的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能够沉浸在思考当中,从而在读懂了文本的同时,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而这正是一种内省力。
一般来说,一节语文课同时兼顾了以上三点,便有了从低效走向高效的可能。
四、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反思
笔者在思考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一个热门的话题,有没有可能像其它话题一样,因为热门而最终平庸呢?笔者以为还是有这种可能的。
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新的概念一开始都能引起人们的热议,但一个显然的不足在于人们总是用新瓶去装旧酒,结果口头概念是新的,但课堂却依旧如此。而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要想脱离这一怪圈,关键就应当围绕学生进行思考。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而所谓的高效,实际上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含义。只要课堂是符合学生需要的,那我们就认为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从这个角度讲,高中语文教师更多的努力,要放在对文本以及学生的分析上,只有号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脉,才能让高效语文课堂真正出现在我们与学生面前。
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想准确地把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特点,关键就在于与学生交流,弄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收获,这些东西往往是课本和教参上没有的,需要教师自己去摸索整合,语文教师一旦能够如此坚持,实现高效课堂便有希望了。
一、高中语文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从学生角度来分析传统的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今天的高中学生已经不是以前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量更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某个事物的观点往往更加鲜明,且多不惧教师所谓的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照老的套路去实施教学,那学生即使在课堂上没有叛逆的表现,其内心也必定充斥着不满,而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便再也难以落地生根。
我们也可以从更为细节的地方去剖析当前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将目光从应试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去观察学生学习时的双眼的话,会发现学生的目光并非智慧语文所期待的目光。应当说,在语文面前,学生并非为应试而生,真正的语文应当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且有所思,有所悟。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真正将学生的认识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资源,并且通过自身的教学智慧,在学生的认识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建造一座坚实的桥梁,让学生的认知能够由原有的基础到达期待的彼岸。
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来自十九世纪末期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一直是高中语文的经典课文。作为语文教师,对其的理解是深刻的,那么契诃夫的小说对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或者说学生在读到这篇短篇小说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认识呢?笔者以为在实际教学中不妨先不要急着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而是让学生在读了文本之后谈谈他们的想法。按照这一思路,在学生读完文本之后,学生的第一回答是什么呢?是感觉“好笑”“好玩”,是感觉“不可思议”“莫名其妙”……这些词语都是学生描述自己阅读感受的原话,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学生的第一反应还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认识上,没有意识到小说的寓意。即使如此,此时教师仍然不必着急,因为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作为短篇小说大师,作者契诃夫只想通过一个故事让我们产生好笑或不可思议的感觉吗?作者肯定还有什么寓意,这种寓意是什么呢?学生开始思考。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提示性的话题,如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去分析插图中的主体与背景,去揣摩主体和背景各是表示什么含义。事实证明,在这样的帮助下,学生一般都会思有所获。
因此,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路关键在于:认清学生实际,并搭建认知桥梁。
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明确了这一思路之后,高效课堂的实现就取决于实际的教学策略了。在笔者看来,构建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有三:
其一,明确目标 高效课堂首先要有高效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指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目标。譬如《蜀道难》一文,就不能急着让学生去理解“诗从肺腑出”,而应当设计阶梯性的目标,如先读懂文章,读懂作者,然后才有可能读懂诗从作者肺腑出,最后再读懂诗与自己生活的联系等。
其二,突出问题 问题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很难想象在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堂上没有问题的存在。而问题恰恰在于,真正的好的问题才能保证语文课堂的高效。如刘易斯·托马斯《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很有必要跟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生物是生物,社会是社会,作者写“作为生物的社会”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这样的切题角度说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思维?等等。
其三,促进思考 高效语文往往体现在教师能够通过语文素材去促进学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与第二点是相通的,正是因为有价值的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能够沉浸在思考当中,从而在读懂了文本的同时,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而这正是一种内省力。
一般来说,一节语文课同时兼顾了以上三点,便有了从低效走向高效的可能。
四、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反思
笔者在思考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一个热门的话题,有没有可能像其它话题一样,因为热门而最终平庸呢?笔者以为还是有这种可能的。
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新的概念一开始都能引起人们的热议,但一个显然的不足在于人们总是用新瓶去装旧酒,结果口头概念是新的,但课堂却依旧如此。而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要想脱离这一怪圈,关键就应当围绕学生进行思考。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而所谓的高效,实际上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含义。只要课堂是符合学生需要的,那我们就认为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从这个角度讲,高中语文教师更多的努力,要放在对文本以及学生的分析上,只有号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脉,才能让高效语文课堂真正出现在我们与学生面前。
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想准确地把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特点,关键就在于与学生交流,弄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收获,这些东西往往是课本和教参上没有的,需要教师自己去摸索整合,语文教师一旦能够如此坚持,实现高效课堂便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