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我们党自诞生以来,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一个基本的经验就是始终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却是一项长期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深刻认识党长期执政所带来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做好群众工作的要求,对继续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群众路线 坚持 发展 健全 完善
中图分类号:D252文献标识码: A
一、深刻把握党情、国情、社情、干情的新变化对坚持群众路线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多元时期,刑事犯罪、贪污受贿问题、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诸如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引发的社会矛盾逐渐增多等矛盾日渐增多,因此,新时期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就必须从历史沿革中找准党情、国情、社情、干情的新变化。
1、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对人民群众的直接领导来体现,密切联系群众是实现党的政策、完成党的任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工作手段。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领导更多地通过国家政权这一主要方式体现,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主要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对社会进行规范和领导。这个客观情况致使部分党员干部眼睛“向上”,认为只要贯彻好上级要求就行了,坚持群众路线的意识和自觉性在不断销蚀。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诱惑的因素增多的客观实际中,使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以手中都掌握着的权力,在各方面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非法追逐个人利益成为可能,客观上极大的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全面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使得群众的外延有了新的拓展。今天的群众已经不是毛主席时代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体群众,也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人们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会不断继续,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多元化现象还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存在下去。
4、目前干部队伍的主体是在恢复高考制度及在“四化”干部方针指引下培养起来的,虽然就其知识面而言远远超过了前几代的干部。但是这些干部与基层群众的感情、对基层社会的了解,比起与群众同甘苦、共生死、甚至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前几代干部而言则相差甚远,部分干部对基层群众还缺乏基本的人情人文关怀。
二、影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中不良的表现
新的时期对我们继续坚持群众路线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在继承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管是在干部队伍方面,还是在现有的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还都存在着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落实“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利益上维护群众”的总体要求有较大偏差甚至是不适应的情况,从干部队伍的方面看,有的干部认为自身能力素质高,见识广,与群众打交道,问计于民是个形式,可有可无;有的认为征求群众意见费时费力,影响工作的效率,耽误决策进程;有的对群众意见熟视无睹,或者有选择的、有目的性地吸取对有利于意见建议,积极地实现小部分群体的利益而忽视广大群众的整体利益;有的甚至贪污腐化、违法乱纪,做出损害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从体制机制的方面看,群众基本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等各项权利还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已有的制度在实践中还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制还不能适应群众的新需要和新诉求;各种资源和要素覆盖广大群众、向基层倾斜的机制还未进入常态化、制度化的阶段。这些现象和问题都需要我们以改革的精神认真加以解决。
三、找准着力点,推动改革,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提供干部队伍和体制机制保障
要在新的歷史时期坚持和发展好党的群众路线,需要在干部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的两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改革中建立起坚持群众路线的有力保障。
(一)对党员干部个人方面,要着力做好两点
一是大力养成新时期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干部平时不进群众的家门,群众有事就会堵党委政府的大门”。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工作作风漂浮、群众观念淡薄而导致的脱离群众的客观实际,采取选派、挂职、交流等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体验基层,了解基层,增进与群众感情,强化其服务基层的意识,在深入基层、关心基层、与工农群众交朋友解困难中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二是对缺乏群众工作能力的广大干部要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和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任职时曾严厉地批评某些干部“与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些“不会说话”的具体表现就是部分干部群众工作能力低下的客观反映。要把熟练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和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考察党员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促使党员干部通过从书本学,向实践学,从组织学、行为学、心理学、领导艺术等不同现代学科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在具体服务群众的广阔实践中加以验证丰富,不断提升自身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能力素质。
(二)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完善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走访调研和接访等传统的联系群众的传统方式,把“接地气”作为制度常态化、固定化;同时着力在新型媒体上构建并完善与群众联系的平台和渠道,扩大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增强联系群众的广泛性、时效性。
2、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把有基层工作经历和善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核心指标之一,继续做好引导年青党团员和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畅通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向上”的职业发展通道,让“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
3、健全完善在重大决策中必须吸收群众意见的制度并确保有效运作和实施,对已有并行之有效的制度进行坚持和完善,工作中,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必须交给群众讨论,请群众献计献策,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从源头上确保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上不出现偏差甚至失误。
4、积极稳妥的推进以行政体制改革为核心,行政审批、干部人事、财税体制、行政区划等方面为配套的相关改革,让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使人员配置、工作重心切实的“沉下去”,形成有利于贴近群众,造福群众的格局,减少各种资源在服务群众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5、健全实现群众利益的监督检验制度。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重要评价指标的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不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切实树立把群众工作做好也是政绩的导向,把民生工程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和实现群众利益的重要牵引力,以破解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改革难题为抓手,切实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注度大的好事办好,实事做实。
关键词:群众路线 坚持 发展 健全 完善
中图分类号:D252文献标识码: A
一、深刻把握党情、国情、社情、干情的新变化对坚持群众路线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多元时期,刑事犯罪、贪污受贿问题、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诸如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引发的社会矛盾逐渐增多等矛盾日渐增多,因此,新时期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就必须从历史沿革中找准党情、国情、社情、干情的新变化。
1、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对人民群众的直接领导来体现,密切联系群众是实现党的政策、完成党的任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工作手段。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领导更多地通过国家政权这一主要方式体现,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主要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对社会进行规范和领导。这个客观情况致使部分党员干部眼睛“向上”,认为只要贯彻好上级要求就行了,坚持群众路线的意识和自觉性在不断销蚀。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诱惑的因素增多的客观实际中,使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以手中都掌握着的权力,在各方面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非法追逐个人利益成为可能,客观上极大的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全面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使得群众的外延有了新的拓展。今天的群众已经不是毛主席时代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体群众,也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人们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会不断继续,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多元化现象还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存在下去。
4、目前干部队伍的主体是在恢复高考制度及在“四化”干部方针指引下培养起来的,虽然就其知识面而言远远超过了前几代的干部。但是这些干部与基层群众的感情、对基层社会的了解,比起与群众同甘苦、共生死、甚至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前几代干部而言则相差甚远,部分干部对基层群众还缺乏基本的人情人文关怀。
二、影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中不良的表现
新的时期对我们继续坚持群众路线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在继承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管是在干部队伍方面,还是在现有的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还都存在着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落实“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利益上维护群众”的总体要求有较大偏差甚至是不适应的情况,从干部队伍的方面看,有的干部认为自身能力素质高,见识广,与群众打交道,问计于民是个形式,可有可无;有的认为征求群众意见费时费力,影响工作的效率,耽误决策进程;有的对群众意见熟视无睹,或者有选择的、有目的性地吸取对有利于意见建议,积极地实现小部分群体的利益而忽视广大群众的整体利益;有的甚至贪污腐化、违法乱纪,做出损害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从体制机制的方面看,群众基本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等各项权利还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已有的制度在实践中还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制还不能适应群众的新需要和新诉求;各种资源和要素覆盖广大群众、向基层倾斜的机制还未进入常态化、制度化的阶段。这些现象和问题都需要我们以改革的精神认真加以解决。
三、找准着力点,推动改革,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提供干部队伍和体制机制保障
要在新的歷史时期坚持和发展好党的群众路线,需要在干部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的两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改革中建立起坚持群众路线的有力保障。
(一)对党员干部个人方面,要着力做好两点
一是大力养成新时期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干部平时不进群众的家门,群众有事就会堵党委政府的大门”。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工作作风漂浮、群众观念淡薄而导致的脱离群众的客观实际,采取选派、挂职、交流等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体验基层,了解基层,增进与群众感情,强化其服务基层的意识,在深入基层、关心基层、与工农群众交朋友解困难中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二是对缺乏群众工作能力的广大干部要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和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任职时曾严厉地批评某些干部“与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些“不会说话”的具体表现就是部分干部群众工作能力低下的客观反映。要把熟练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和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考察党员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促使党员干部通过从书本学,向实践学,从组织学、行为学、心理学、领导艺术等不同现代学科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在具体服务群众的广阔实践中加以验证丰富,不断提升自身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能力素质。
(二)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完善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走访调研和接访等传统的联系群众的传统方式,把“接地气”作为制度常态化、固定化;同时着力在新型媒体上构建并完善与群众联系的平台和渠道,扩大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增强联系群众的广泛性、时效性。
2、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把有基层工作经历和善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核心指标之一,继续做好引导年青党团员和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畅通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向上”的职业发展通道,让“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
3、健全完善在重大决策中必须吸收群众意见的制度并确保有效运作和实施,对已有并行之有效的制度进行坚持和完善,工作中,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必须交给群众讨论,请群众献计献策,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从源头上确保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上不出现偏差甚至失误。
4、积极稳妥的推进以行政体制改革为核心,行政审批、干部人事、财税体制、行政区划等方面为配套的相关改革,让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使人员配置、工作重心切实的“沉下去”,形成有利于贴近群众,造福群众的格局,减少各种资源在服务群众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5、健全实现群众利益的监督检验制度。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重要评价指标的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不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切实树立把群众工作做好也是政绩的导向,把民生工程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和实现群众利益的重要牵引力,以破解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改革难题为抓手,切实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注度大的好事办好,实事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