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范围普及,世界主要农业发达国家都将农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国家发展农业的重要战略,据测算,我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左右。数字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科技创新成为数字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四川省正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数字化赋能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助推四川数字农业强省建设。
一、成效与问题
1.基本成效。四川省出台了《“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方案》、《“十四五”农业农村信息化方案》等,建设了四川省数字三农大数据信息平台,制定了3231个指标,基本实现“6个一”平台目标,即:“一套指标体系”整合统揽三农数据、“一个平台”集成组装数据、“一张地图”读懂数据、“一个口径”输出数据、“一套制度”管好数据、“一个中心”调度数据。省星级农业园区将“视频监控、信息化场景应用、农产品电商销售、益农社为农服务”四大建设任务纳入考评体系。《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建设技术规范》为全国首创,正申请为行业标准。
2.主要问题。一是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不足。二是全省性和全产业链数据共享平台未建立,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数字农业建设规范或数据传输标准,各平台之间未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分散不统一,物联网设备与管理平台之间无法共联共享,信息孤岛现象突出。三是开设数字农业专业的高校较少,数字农业管理应用人才缺乏。四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不够充分,成果应用占比相对较低,科研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不完善。五是财政投入数字农业较少,地方财力投入相对薄弱,整合撬动资本投入机制尚未建立。
二、几点建议
1.强化发展数字农业的顶层设计。一是出台《四川省“十四五”数字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将数字农业纳入乡村振兴、星级农业园区的考核体系;选评“四川省数字农业示范园区”;紧紧围绕县域发展实际和优势,制定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与数字乡村建设同步发展、有机融合。二是探索制定“四川数字农业总体规范和数据传输标准”、“四川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建设技术规范”,形成可共享、可应用的标准数据,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多部门涉农信息、涉农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应用。三是创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把数字化深度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各领域。
2.构建全省“三农”大数据信息平台。一是建设基于大数据的“三农”信息资源平台,构建农业资源相关数据库,将县域数字农业建设与省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无缝对接,促进农业资源数据挖掘、分析、预测,使涉农数据真正服务政府决策、服务农户需要、服务企业开发。二是围绕县域主导特色产业,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关键环节加快数字化改造,整合以重点农产品全产业链为主线的“条数据”和数字平台的“块数据”,条块结合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循环体系,释放更多数据红利。三是探索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以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利用现代信息推动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发展文创农业、康养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农业私人定制等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新型经营模式。
3.构建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强化技术创新与软件集成。构建技术攻关、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创新平台,重点支持数字农业科技攻关,积极推动成熟技术推广应用。二是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工程,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采集技术体系、大数据智能处理分析体系、智能化决策与管理体系,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的集成应用,打造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三是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和专业分中心”,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单位开展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大对科研成果的认定和推广力度,加快数字农业成果转化应用。
4.创新数字农业发展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整合资源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数字化建设,建议财政引导成立“四川数字農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力量、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与建设。二是推动建设“四川数字农业发展联盟”,搭建共享平台。三是加强对“农业+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快从高校毕业生中定向招录农业信息化方向的人才从事农业数字管理工作,支持高等院校开设数字农业专业,配套人才下乡保障政策,通过加强农村地区成人网络教育和基层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实现精准滴灌,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加快新技术赋能催生“新农人”。
作者简介:
罗友平,四川省政协常委、民盟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统筹城乡研究会会长、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本文根据作者在四川省政协第十二届第十四次常委会议上作的专题发言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