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晋时,士族子弟自恃高人一等,喜欢聚在一起晒幸福,攀比骄奢淫逸,崇尚清谈玄学。郑鲜之虽也出身名门望族,却不屑加入这样的朋友圈。他不惧别人的看法,关门闭户苦读,心无旁骛,学得满腹经纶;他杜绝人情往来,时刻保持独立思考,有意培养自己的刚直品性,为踏人仕途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处世方法,使郑鲜之一举成名。有个高官得知自己父亲被外敌杀害后,既不迎回父亲尸身埋葬,也不辞官回家守孝,依然若无其事地做官,被人斥责为不忠不孝。郑鲜之此时已经担任中层干部,在单位组织的道德研讨会上,他引经据典,力证忠孝固然是件大事,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变通,不能一概而论,并建议领导对此事“折中裁之”。在一直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晋代,郑鲜之的此番言论如当头棒喝,彻底折服了听众。郑鲜之由此步入官场快车道,不断升迁,跻身高干行列。
郑鲜之位高权重却依然保持自己的刚直品格,有一说一,绝不存有私心。当时,朝廷发布新规:高干如果因为父母生病而离职回家守护,三年内不能做官。其他官员们虽嘴上说坚决拥护,私下都怨声载道。郑鲜之父母早亡,这条新规本来与他毫无关系,但他认为新规缺乏人性化,于是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反对新规。朝廷觉得有理,重新调整新规,规定如遇父母生病的,高干均可暂时离职前去照看,而不用担心自己的官职被取消。郑鲜之为高干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因此广受赞誉,深得人心。
后来,郑鲜之升任朝廷监察部部长后,他在反腐倡廉方面也始终保持自己的风格,铁面无私,甚至反腐败反到了自己大权在握的外甥刘毅头上。面对外甥的违法乱纪行为,郑鲜之大义灭亲,强烈请求朝廷免去外甥的官职,气得刘毅七窍生烟。虽然有人趁机攻击郑鲜之这样做只是沽名钓誉,他却一笑置之,不加辩解.但对于某些人为取悦领导而胡乱点赞的行为,郑鲜之是坚决抵制的。
当时的国防部长刘裕出身低微,曾以卖履为业,又没有什么文化。官居总理高位后,刘裕言谈举止间开始附庸风雅,刻意咬文嚼字,但由于文化底蕴不足,经常张冠李戴,闹出了不少笑话。手下人都憋着笑连连叫好、鼓掌,唯独郑鲜之不给刘裕留一丝情面,听到刘裕出错就穷追猛打,说得刘裕理屈词穷。刘裕虽然经常被郑鲜之当众嘲弄,却非常欣赏他敢说真话的真性情,在背后评价他是个真君子,并对他青睐有加。
郑鲜之随刘裕北伐关中,途中路过其曾祖的墓地,郑鲜之便请求前去扫墓。刘裕慨然应允,特派骑兵连专程护送郑鲜之往返。
北伐军收复长安后,刘裕目睹往日繁华的阿房、未央故地因战争变成断井颓垣,不禁“凄怆动容”,向郑鲜之请教秦汉得失的原因。郑鲜之趁机给他详细讲解了贾谊的《过秦论》,说秦败汉兴的根源就在于是否施行仁义,并意味深长地提醒刘裕,真正的智者不但要智力超常,更要有识人之术。刘裕听出了郑鲜之的弦外之音,此后更加敬重有才的郑鲜之,凡是他提出的建议,刘裕都会认真聆听。
北伐军凯旋后不久,留守关中的北伐军部队发生内讧,自相残杀,导致关中被外族趁机占据。刘裕不甘心胜利果实落入外族之手,准备再次北伐。郑鲜之上表谏阻,直言不讳地指出,再次北伐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有效阻止了刘裕的冲动。之后,郑鲜之在刘裕消灭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中更是出了不少力。
刘裕创建宋国、变身宋武帝之后,升郑鲜之为太常、都官尚书。即使这时的刘裕贵为皇帝,在他面前,郑鲜之仍直言不讳,而刘裕也仍对他宠信如昔。
宋武帝去世后,宋少帝即位。由于宋少帝荒淫無道,几个顾命大臣预谋废黜宋少帝、另立新君。但因为郑鲜之“为人通率”,又深受宋武帝礼遇,使“时人甚惮焉”,他们担心郑鲜之会带头反对“废昏立明”的计划,于是找了个借口将他调出京城,任豫章(今属江西南昌)市长。宋少帝被废黜后,宋文帝即位,因敬佩郑鲜之在宋武帝时期做出的突出贡献,又重新召郑鲜之回京,将其升为副总理。数年后,郑鲜之在家中病逝,终年64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论混在官场还是飘在江湖,谨言慎行和察言观色都是生存的不二法门,郑鲜之却反其道而行之,凭借率直的本性纵横官场数十年,历侍四任皇帝而屹然挺立,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天下人一条真理:人,不论为人还是为官,只要心底无私、一身正气,都能活出自己独特真实的快意人生。
编辑/夏涵
链接
郑鲜之除了身怀正义,也有无厘头的一面。
刘裕和郑鲜之的外甥刘毅都是某种赌博游戏的绝顶高手,他们在一次赌博中战成平手,赌资堆得比人还高。刘毅见状,决定再来一局。没等刘裕同意,刘毅就抓起五颗骰子,依次投出四黑一白胜率极高的“雉”,并得意忘形地提起衣服,绕着赌桌开心地叫嚣道:“我完全可以掷出完胜的五个黑子,只是不想掷出罢了!”刘裕很不爽,沉着脸好一阵,才在大家的注目下双手抓起骰子,掷出罕见的“五子尽黑”清一色“卢”。结果,刘毅大败。郑鲜之趁机嘲笑外甥,并故意复制他刚才的动作,一边赤脚绕着赌桌跑,一边学着外甥刚才的样子大喊大叫,气得外甥一个劲翻白眼。
郑鲜之“性好游行”,但他外出经常没有目的地,使司机驾车“不知所适”,郑鲜之便让司机只管跟着马走,走到哪儿游到哪儿,以至于司机经常围在一起吐槽他。
有一次,宋武帝设宴款待高干们,故意不邀请郑鲜之,开宴前还跟高干们打赌说:“郑鲜之一定会来的。”果然,郑鲜之听到消息后,借口有要事启奏皇上,不请自来。宋武帝听到他真的来了,顿时开怀大笑,令人赶快把他请进来。
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处世方法,使郑鲜之一举成名。有个高官得知自己父亲被外敌杀害后,既不迎回父亲尸身埋葬,也不辞官回家守孝,依然若无其事地做官,被人斥责为不忠不孝。郑鲜之此时已经担任中层干部,在单位组织的道德研讨会上,他引经据典,力证忠孝固然是件大事,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变通,不能一概而论,并建议领导对此事“折中裁之”。在一直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晋代,郑鲜之的此番言论如当头棒喝,彻底折服了听众。郑鲜之由此步入官场快车道,不断升迁,跻身高干行列。
郑鲜之位高权重却依然保持自己的刚直品格,有一说一,绝不存有私心。当时,朝廷发布新规:高干如果因为父母生病而离职回家守护,三年内不能做官。其他官员们虽嘴上说坚决拥护,私下都怨声载道。郑鲜之父母早亡,这条新规本来与他毫无关系,但他认为新规缺乏人性化,于是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反对新规。朝廷觉得有理,重新调整新规,规定如遇父母生病的,高干均可暂时离职前去照看,而不用担心自己的官职被取消。郑鲜之为高干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因此广受赞誉,深得人心。
后来,郑鲜之升任朝廷监察部部长后,他在反腐倡廉方面也始终保持自己的风格,铁面无私,甚至反腐败反到了自己大权在握的外甥刘毅头上。面对外甥的违法乱纪行为,郑鲜之大义灭亲,强烈请求朝廷免去外甥的官职,气得刘毅七窍生烟。虽然有人趁机攻击郑鲜之这样做只是沽名钓誉,他却一笑置之,不加辩解.但对于某些人为取悦领导而胡乱点赞的行为,郑鲜之是坚决抵制的。
当时的国防部长刘裕出身低微,曾以卖履为业,又没有什么文化。官居总理高位后,刘裕言谈举止间开始附庸风雅,刻意咬文嚼字,但由于文化底蕴不足,经常张冠李戴,闹出了不少笑话。手下人都憋着笑连连叫好、鼓掌,唯独郑鲜之不给刘裕留一丝情面,听到刘裕出错就穷追猛打,说得刘裕理屈词穷。刘裕虽然经常被郑鲜之当众嘲弄,却非常欣赏他敢说真话的真性情,在背后评价他是个真君子,并对他青睐有加。
郑鲜之随刘裕北伐关中,途中路过其曾祖的墓地,郑鲜之便请求前去扫墓。刘裕慨然应允,特派骑兵连专程护送郑鲜之往返。
北伐军收复长安后,刘裕目睹往日繁华的阿房、未央故地因战争变成断井颓垣,不禁“凄怆动容”,向郑鲜之请教秦汉得失的原因。郑鲜之趁机给他详细讲解了贾谊的《过秦论》,说秦败汉兴的根源就在于是否施行仁义,并意味深长地提醒刘裕,真正的智者不但要智力超常,更要有识人之术。刘裕听出了郑鲜之的弦外之音,此后更加敬重有才的郑鲜之,凡是他提出的建议,刘裕都会认真聆听。
北伐军凯旋后不久,留守关中的北伐军部队发生内讧,自相残杀,导致关中被外族趁机占据。刘裕不甘心胜利果实落入外族之手,准备再次北伐。郑鲜之上表谏阻,直言不讳地指出,再次北伐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有效阻止了刘裕的冲动。之后,郑鲜之在刘裕消灭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中更是出了不少力。
刘裕创建宋国、变身宋武帝之后,升郑鲜之为太常、都官尚书。即使这时的刘裕贵为皇帝,在他面前,郑鲜之仍直言不讳,而刘裕也仍对他宠信如昔。
宋武帝去世后,宋少帝即位。由于宋少帝荒淫無道,几个顾命大臣预谋废黜宋少帝、另立新君。但因为郑鲜之“为人通率”,又深受宋武帝礼遇,使“时人甚惮焉”,他们担心郑鲜之会带头反对“废昏立明”的计划,于是找了个借口将他调出京城,任豫章(今属江西南昌)市长。宋少帝被废黜后,宋文帝即位,因敬佩郑鲜之在宋武帝时期做出的突出贡献,又重新召郑鲜之回京,将其升为副总理。数年后,郑鲜之在家中病逝,终年64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论混在官场还是飘在江湖,谨言慎行和察言观色都是生存的不二法门,郑鲜之却反其道而行之,凭借率直的本性纵横官场数十年,历侍四任皇帝而屹然挺立,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天下人一条真理:人,不论为人还是为官,只要心底无私、一身正气,都能活出自己独特真实的快意人生。
编辑/夏涵
链接
郑鲜之除了身怀正义,也有无厘头的一面。
刘裕和郑鲜之的外甥刘毅都是某种赌博游戏的绝顶高手,他们在一次赌博中战成平手,赌资堆得比人还高。刘毅见状,决定再来一局。没等刘裕同意,刘毅就抓起五颗骰子,依次投出四黑一白胜率极高的“雉”,并得意忘形地提起衣服,绕着赌桌开心地叫嚣道:“我完全可以掷出完胜的五个黑子,只是不想掷出罢了!”刘裕很不爽,沉着脸好一阵,才在大家的注目下双手抓起骰子,掷出罕见的“五子尽黑”清一色“卢”。结果,刘毅大败。郑鲜之趁机嘲笑外甥,并故意复制他刚才的动作,一边赤脚绕着赌桌跑,一边学着外甥刚才的样子大喊大叫,气得外甥一个劲翻白眼。
郑鲜之“性好游行”,但他外出经常没有目的地,使司机驾车“不知所适”,郑鲜之便让司机只管跟着马走,走到哪儿游到哪儿,以至于司机经常围在一起吐槽他。
有一次,宋武帝设宴款待高干们,故意不邀请郑鲜之,开宴前还跟高干们打赌说:“郑鲜之一定会来的。”果然,郑鲜之听到消息后,借口有要事启奏皇上,不请自来。宋武帝听到他真的来了,顿时开怀大笑,令人赶快把他请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