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来十年是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民办高校在走向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顶层设计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剖析民办高校现有顶层设计中的各种问题,运用顶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控制与实现顶层设计的建构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顶层设计解析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0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据此,我们可以断定,未来十年将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然而,民办高校未来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又该如何发展,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又当如何,在走向未来发展的弯道,在发展路径的折返点上,破解和调整的焦点无疑将置于顶层设计这一高点之上。
一、顶层设计意蕴解析
“顶层设计”(TOP-DOWN)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对象,运用系统论的方式,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注重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强调设计对象定位上的准确,结构上的优化,功能上的协调,资源上的整合,是一种将复杂对象简单化、具体化、程式化的设计方法。
顶层设计的理论要点或理论特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决定性,即“顶层设计”的核心在顶层,高端决定低端,顶层决定底层;二是关联性,即“顶层设计”在设计阶段必须关注系统中各组成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与系统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简明性,即在用文字表述顶层核心理念和目标时,要求语言简洁明了,切忌含混晦涩;四是一体性,即核心理念与实现路径、方法相一致,子系统与系统功能相一致,设计愿望与实际可操作性相一致。
顶层设计是高校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发展战略、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等事关发展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高校顶层设计的根本指向和核心是人才培养,完善顶层设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办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是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二、民办高校顶层设计困境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中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尤其在顶层设计方面,我国民办高校存在诸多困惑。
(一)顶层设计观念薄弱
民办高校普遍存在顶层设计观念淡薄、意识不强、缺乏持续的动力支持的情况。主要表现为:
1.无顶层无设计。一部分民办高校建校之初一哄而起,没有进行科学的调研和缜密的设计,对诸如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思路等顶层元素缺乏完整和科学的提炼,当学校发展面临转轨之时,就会迷失方向,甚至破产消失。
2.有顶层无设计。综观民办高校的顶层设计现实,可以发现,大多数不乏顶层概念的表述,然而进一步地,却缺乏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执行力。有的虽然确立了顶层目标,却缺乏实现目标环节支撑;有的虽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或专项规划,但往往不够具体或缺乏可操作性;有的专项规划与战略规划的设计缺乏有机归一,致使发展规划流于形式或表面,成为“有顶层无设计”的空洞口号。
3.有设计非顶层。近几年来,虽然不少民办高校十分注重抓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但由于顶层设计的模糊和紊乱,导致规章制度朝令夕改,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心血来潮,学校工作无重点,教学改革无指向。事实上,没有科学准确的顶层架构,任何设计都将是劳民伤财的,无功而为的。
(二)顶层设计元素缺失
顶层设计元素依据不同视角包含着不同内容、环节和主体。依据全域设计的视角,顶层设计内容一般包含:架构主体设计、制度设计、文化设计和实作设计;依据全程设计的视角,顶层设计环节一般包含战略设计和系统设计;依据全员设计的视角,顶层设计主体不仅泛指起决策作用的上层,也包括民办高校的各种利益主体。
按照“顶层设计”理论,顶层设计关键在于领导层,在于决策者。然而,民办高校顶层设计的主体往往只局限于董事会、院务会这样的决策层,少有各教学单位和各职能部门的中层,更谈不上广大师生员工的基层。正因为学校发展设计缺乏各类主体的广泛认同,学校发展理念、思路、计划和措施不是在征得广大师生员工认同的基础上产生,因此其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无法付诸实施,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甚至会遭到巨大阻力和抗拒而夭折。
当前,在民办高校顶层设计现实中,既有设计内容的零散,也有设计环节的脱离,更有设计主体的缺失。贯彻顶层设计思想,落实顶层设计方案,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内容的完整、程序的科学和主体的协同。
(三)顶层设计方法不当
民办高校在进行战略发展的顶层设计时,方法的正确运用成为目标实现的关键。具体地说,就是用系统的方法,以全局视角,对学校战略发展中的各要素进行有效配置和组合,并制定实施的路径和策略。
我国民办高校的建校历史都比较短,与公办高校相比较,在办学的人、财、物以及信息等资源方面,在办学政策、生源质量以及办学经验等内外环境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办学理念和学校管理上办学尤为突出。虽然大多民办高校都制定了发展战略和规划,但大多定位不准、缺乏特色。
科学的顶层设计程序和方法应该是:从“准确定位,锁定目标”出发,经由“科学设计”和“战略控制”路径,通过系列制度实施,确保目标“执行到位”,使蓝图变为现实。这种自上而下、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的设计步骤,充分地体现了顶层设计理念的内在逻辑,这是顶层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否则,将会陷入“无顶层的设计”或“有顶层无设计”的发展误区。
三、民办高校顶层设计建构
(一)核心理念的提炼与表述
“顶层设计”的关键在于核心理念的提炼。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追求的集合体(包含办学目标、校风校训、办学特色等),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学校教育哲学,是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追求的高度概括。办学理念反映时代办学要求,引领学校发展方向,指导学校办学行为,体现学校办学追求,型塑学校办学形象。
建构办学理念应考虑历史继承性:学校历史是学校文化的根基,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校本独特性:要立足学校自身实际,要有别于其它学校,做到人无我有,独一无二;相对稳定性:好的办学理念应该跨越时代,不因时间、校长、办学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更,它应该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经受住办学实践的检验;包容性和延展性:内容要宽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形势的变化能作新的诠释,可以不断充实、丰富和拓展,从而注入时代内涵;与办学特色的一致性:要兼顾怎样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很多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是“两张皮”,互不关联;理念的统摄性:办学理念虽然简短,但要能统摄其它内容;此外,还要兼顾其科学性、导向性、可行性、前瞻性。
学校办学理念的概括和表述要抓住要旨,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内蕴深厚;要语言简洁,便于记忆,便于宣传,便于呈现。
(二)主体架构的设计与搭建
顶层设计的重点在于主体架构的设计与搭建。设计的基点是学校核心理念,设计的路径是自上而下,由远及近,从高到低地逐一显现。
1.科学分析、理性定位,明晰学校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国大多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科研水平和科研条件低下,承担科学研究任务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当下民办高校的主要社会职责,就是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层次和数量方面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分层设计,构建体用一致的双系统构架。在确立了学校顶层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后,学校内部的各院系、职能部门等次级机构,都需要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对人才培养的各要素进行系统梳理,进行递归式逐层细分设计。这种递归式逐层细分设计必须同时包含学校制度和文化建设设计,使学校的管理、教学和服务与顶层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有机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关联的整体和战略协同,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各二级乃至三级机构以及校园制度和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上的合力。
3.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提高执行力。在确立了学校的办学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设计完成了人才培养的系统构架后,接下来的重点就应该转移到三级施工系统设计,即据二级系统的部门理念和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即对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调适甚至重构,并付诸实践。
4.扩大基层自主权,充分发挥基层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高度集中的集权制,行政权力中心下移;破除“官本位”思想,践行“管理即服务”思想。通过实施适度分权管理,增强基层自主适应和调节能力,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办学积极性,形成民主决策新机制。
5.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制定权责清晰和自我控制的目标管理制度,科学运行目标考核,注重业绩,强化责权利的匹配统一;全面深入地推进全员聘任制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做到人尽其责,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用激励与约束的双重机制来支撑和巩固顶层设计的实施。
(三)系统目标的控制与实施
系统目标不仅具有引导作用,而且具有约束作用。为保证系统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排除和清理与核心目标不相符的因素,通过事先制定的制度进行有效地屏蔽和否决。
具体地讲,要实现系统目标的战略控制需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的固化。系统目标的确立首先需要进行自上而下的动员和宣讲,然后还要进行自下而上的广泛论证和完善,使之真正成为全校上下的价值共识,并通过诸如大学章程、学校发展规划等形式,将这些顶层目标制度性地固化下来,不因组织机构和领导人的更迭而改变。二是分层的设计。即学校内部的各二级、三级部门在学校顶层设计目标的规制下,围绕核心目标,进行递进式的子系统、孙系统的设计,使全校上下的发展目标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真正形成战略协同效应与发展合力机制。三是实施保障。这是设计目标控制最困难、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实践证明,通过采取以强调权责清晰和自我控制的目标管理方式,同时,全面深入地推进与执行力高度相关的配套改革,以及以全员聘任制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来支撑和强化目标控制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徐敦楷.顶层设计理念与高校的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22).
[2]王荣.顶层设计视域下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3).
[3]纪大海,杜萍.顶层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0,(7).
[4]孙金锋.完善学校顶层设计,明确学校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J].河南教育,2010,(5).
[5]丁凤梅.顶层设计:基于地方“211工程”高校学科规划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4).
[6]潘家俊.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
[责任编辑:雷艳]
[关键词]民办高校顶层设计解析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0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据此,我们可以断定,未来十年将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然而,民办高校未来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又该如何发展,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又当如何,在走向未来发展的弯道,在发展路径的折返点上,破解和调整的焦点无疑将置于顶层设计这一高点之上。
一、顶层设计意蕴解析
“顶层设计”(TOP-DOWN)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对象,运用系统论的方式,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注重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强调设计对象定位上的准确,结构上的优化,功能上的协调,资源上的整合,是一种将复杂对象简单化、具体化、程式化的设计方法。
顶层设计的理论要点或理论特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决定性,即“顶层设计”的核心在顶层,高端决定低端,顶层决定底层;二是关联性,即“顶层设计”在设计阶段必须关注系统中各组成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与系统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简明性,即在用文字表述顶层核心理念和目标时,要求语言简洁明了,切忌含混晦涩;四是一体性,即核心理念与实现路径、方法相一致,子系统与系统功能相一致,设计愿望与实际可操作性相一致。
顶层设计是高校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发展战略、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等事关发展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高校顶层设计的根本指向和核心是人才培养,完善顶层设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办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是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二、民办高校顶层设计困境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中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尤其在顶层设计方面,我国民办高校存在诸多困惑。
(一)顶层设计观念薄弱
民办高校普遍存在顶层设计观念淡薄、意识不强、缺乏持续的动力支持的情况。主要表现为:
1.无顶层无设计。一部分民办高校建校之初一哄而起,没有进行科学的调研和缜密的设计,对诸如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思路等顶层元素缺乏完整和科学的提炼,当学校发展面临转轨之时,就会迷失方向,甚至破产消失。
2.有顶层无设计。综观民办高校的顶层设计现实,可以发现,大多数不乏顶层概念的表述,然而进一步地,却缺乏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执行力。有的虽然确立了顶层目标,却缺乏实现目标环节支撑;有的虽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或专项规划,但往往不够具体或缺乏可操作性;有的专项规划与战略规划的设计缺乏有机归一,致使发展规划流于形式或表面,成为“有顶层无设计”的空洞口号。
3.有设计非顶层。近几年来,虽然不少民办高校十分注重抓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但由于顶层设计的模糊和紊乱,导致规章制度朝令夕改,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心血来潮,学校工作无重点,教学改革无指向。事实上,没有科学准确的顶层架构,任何设计都将是劳民伤财的,无功而为的。
(二)顶层设计元素缺失
顶层设计元素依据不同视角包含着不同内容、环节和主体。依据全域设计的视角,顶层设计内容一般包含:架构主体设计、制度设计、文化设计和实作设计;依据全程设计的视角,顶层设计环节一般包含战略设计和系统设计;依据全员设计的视角,顶层设计主体不仅泛指起决策作用的上层,也包括民办高校的各种利益主体。
按照“顶层设计”理论,顶层设计关键在于领导层,在于决策者。然而,民办高校顶层设计的主体往往只局限于董事会、院务会这样的决策层,少有各教学单位和各职能部门的中层,更谈不上广大师生员工的基层。正因为学校发展设计缺乏各类主体的广泛认同,学校发展理念、思路、计划和措施不是在征得广大师生员工认同的基础上产生,因此其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无法付诸实施,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甚至会遭到巨大阻力和抗拒而夭折。
当前,在民办高校顶层设计现实中,既有设计内容的零散,也有设计环节的脱离,更有设计主体的缺失。贯彻顶层设计思想,落实顶层设计方案,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内容的完整、程序的科学和主体的协同。
(三)顶层设计方法不当
民办高校在进行战略发展的顶层设计时,方法的正确运用成为目标实现的关键。具体地说,就是用系统的方法,以全局视角,对学校战略发展中的各要素进行有效配置和组合,并制定实施的路径和策略。
我国民办高校的建校历史都比较短,与公办高校相比较,在办学的人、财、物以及信息等资源方面,在办学政策、生源质量以及办学经验等内外环境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办学理念和学校管理上办学尤为突出。虽然大多民办高校都制定了发展战略和规划,但大多定位不准、缺乏特色。
科学的顶层设计程序和方法应该是:从“准确定位,锁定目标”出发,经由“科学设计”和“战略控制”路径,通过系列制度实施,确保目标“执行到位”,使蓝图变为现实。这种自上而下、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的设计步骤,充分地体现了顶层设计理念的内在逻辑,这是顶层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否则,将会陷入“无顶层的设计”或“有顶层无设计”的发展误区。
三、民办高校顶层设计建构
(一)核心理念的提炼与表述
“顶层设计”的关键在于核心理念的提炼。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追求的集合体(包含办学目标、校风校训、办学特色等),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学校教育哲学,是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追求的高度概括。办学理念反映时代办学要求,引领学校发展方向,指导学校办学行为,体现学校办学追求,型塑学校办学形象。
建构办学理念应考虑历史继承性:学校历史是学校文化的根基,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校本独特性:要立足学校自身实际,要有别于其它学校,做到人无我有,独一无二;相对稳定性:好的办学理念应该跨越时代,不因时间、校长、办学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更,它应该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经受住办学实践的检验;包容性和延展性:内容要宽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形势的变化能作新的诠释,可以不断充实、丰富和拓展,从而注入时代内涵;与办学特色的一致性:要兼顾怎样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很多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是“两张皮”,互不关联;理念的统摄性:办学理念虽然简短,但要能统摄其它内容;此外,还要兼顾其科学性、导向性、可行性、前瞻性。
学校办学理念的概括和表述要抓住要旨,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内蕴深厚;要语言简洁,便于记忆,便于宣传,便于呈现。
(二)主体架构的设计与搭建
顶层设计的重点在于主体架构的设计与搭建。设计的基点是学校核心理念,设计的路径是自上而下,由远及近,从高到低地逐一显现。
1.科学分析、理性定位,明晰学校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国大多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科研水平和科研条件低下,承担科学研究任务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当下民办高校的主要社会职责,就是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层次和数量方面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分层设计,构建体用一致的双系统构架。在确立了学校顶层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后,学校内部的各院系、职能部门等次级机构,都需要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对人才培养的各要素进行系统梳理,进行递归式逐层细分设计。这种递归式逐层细分设计必须同时包含学校制度和文化建设设计,使学校的管理、教学和服务与顶层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有机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关联的整体和战略协同,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各二级乃至三级机构以及校园制度和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上的合力。
3.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提高执行力。在确立了学校的办学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设计完成了人才培养的系统构架后,接下来的重点就应该转移到三级施工系统设计,即据二级系统的部门理念和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即对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调适甚至重构,并付诸实践。
4.扩大基层自主权,充分发挥基层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高度集中的集权制,行政权力中心下移;破除“官本位”思想,践行“管理即服务”思想。通过实施适度分权管理,增强基层自主适应和调节能力,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办学积极性,形成民主决策新机制。
5.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制定权责清晰和自我控制的目标管理制度,科学运行目标考核,注重业绩,强化责权利的匹配统一;全面深入地推进全员聘任制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做到人尽其责,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用激励与约束的双重机制来支撑和巩固顶层设计的实施。
(三)系统目标的控制与实施
系统目标不仅具有引导作用,而且具有约束作用。为保证系统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排除和清理与核心目标不相符的因素,通过事先制定的制度进行有效地屏蔽和否决。
具体地讲,要实现系统目标的战略控制需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的固化。系统目标的确立首先需要进行自上而下的动员和宣讲,然后还要进行自下而上的广泛论证和完善,使之真正成为全校上下的价值共识,并通过诸如大学章程、学校发展规划等形式,将这些顶层目标制度性地固化下来,不因组织机构和领导人的更迭而改变。二是分层的设计。即学校内部的各二级、三级部门在学校顶层设计目标的规制下,围绕核心目标,进行递进式的子系统、孙系统的设计,使全校上下的发展目标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真正形成战略协同效应与发展合力机制。三是实施保障。这是设计目标控制最困难、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实践证明,通过采取以强调权责清晰和自我控制的目标管理方式,同时,全面深入地推进与执行力高度相关的配套改革,以及以全员聘任制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来支撑和强化目标控制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徐敦楷.顶层设计理念与高校的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22).
[2]王荣.顶层设计视域下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3).
[3]纪大海,杜萍.顶层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0,(7).
[4]孙金锋.完善学校顶层设计,明确学校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J].河南教育,2010,(5).
[5]丁凤梅.顶层设计:基于地方“211工程”高校学科规划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4).
[6]潘家俊.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