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的环境乃至人体自身都存在着数以亿计的细菌,为什么幽门螺旋杆菌会这么特殊,吸引这么多人的注意力?原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它唯一的自然宿主。
全世界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54.7%,其中城市发生率低于农村,3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青壮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5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为50%~80%。
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可通过口一口、粪一口、污染水源等途径传播,其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现象”。母子、伴侣、家庭内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其中父母或祖父母对婴幼儿的口一口喂食是婴幼儿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常见方式。常见的传播介质是手、食物和餐具。
据检测,日常生活使用的每双筷子上大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1600~3100个,外出就餐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另外,唾液中可以直接找到幽门螺旋杆菌的踪迹,而接吻是交换唾液的最直接方式。
幽门螺杆菌能导致哪些疾病?
胃壁其实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能够抵御经口进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然而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它能导致人类常见的疾病有: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后会破坏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进而导致胃酸、蛋白酶对于胃粘膜的破坏,引发腹胀、腹痛、烧心等慢性胃炎症状。
消化性溃疡由于消化道粘膜天然屏障及修复功能被幽门螺杆菌破坏,胃酸、胆汁等物质对胃、十二指肠等的腐蚀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修复,进而引发消化性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在杀菌过后可加速溃疡愈合并大大降低复发概率。
胃癌及胃恶性淋巴瘤目前的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毒害粘膜引起炎症反應,其本身也具有基因毒性作用从而诱发胃粘膜的恶性转化,引发胃癌等恶性病变。世界卫生组织(WH0)已经把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胃增生性息肉、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相关。此外幽门螺杆菌还可能与胃肠道以外的疾病如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过敏等相关。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有哪些症状?
反酸、烧心: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大量分泌,从而导致胃酸过多。
腹痛:因为胃或十二指肠粘膜的损伤,有些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性腹痛,甚至于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状。
口臭:幽门螺杆菌可在牙菌斑中生存,口腔感染后可能导致口气严重,且往往有一种特殊的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不易祛除,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病的最直接细菌之一。
幽门螺杆菌怎么检查?
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是呼气试验。C-13呼气试验无创、无痛、快速、准确、安全、简单。但需要注意的,做这项检查需要空腹,此外,检查前的2~4周内不能服用抗生素、铋剂、抑酸药等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否则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哪些情况需要治疗?
●胃癌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人患有胃癌,本人患有胃溃疡、胃粘膜病变严重(如糜烂、萎缩、肠化生等)。
●胃恶性淋巴瘤、早期胃癌术后患者。
●消化性溃疡患者。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者。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的患者。
●心理压力较大的人群
如果没有这些情况,那么即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无需太担心,定期观察即可。而且即使需要治疗,绝大多数的幽门螺杆菌是可以被彻底根治的,当然,具体治疗方案要咨询消化专科医生,不推荐自行服药。
常见的疑问
●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病或胃癌吗?
不一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很多因素相关,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如果你有上述提及的需要治疗的情况,那就需要重视并接受治疗。
●根治后还会复发吗?
很遗憾,会。在我们国家,由于传统的共餐饮食习惯,再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很常见,所以,注意饮食卫生极其重要。此外还有两个建议:第一,家族成员应同时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杆菌,避免再次互相传染。第二,实行分餐制,餐桌上摆放几双公用筷子、勺子,就能很大程度上阻断幽门螺杆菌在餐桌上的“横行无忌”了。
●抽血化验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怎么办?
幽门螺杆菌抗体只是提示曾经感染过,可能是数月甚至是数年前,但对于现在是否感染并无提示作用,可进一步进行胃镜及呼气试验进行评估。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会导致消化系统菌群紊乱吗?
有可能。在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多种抗生素,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菌群失调,可以在治疗后期通过丰富食物种类、加用菌群调节药物进行纠正。(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