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藩的风度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e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病危,濠州刺史杜兼闻讯立刻赶了过来。他倒不是因为和张建封有多深的感情,而是看中了他的职位。在唐朝末期,藩镇的节度使之职多是谁抢到手是谁的,然后再要一道朝廷的任命罢了。正当他假惺惺地抹着眼泪时,有一个人一把拉住了他,他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张建封手下的从事李藩。
  只见李藩面色严肃,厉声说道:“张仆射的疾病危险到如此地步,你应当留在濠州,防止意外,现在你却丢开州城,来到这里,你打算干什么呢?你最好赶快离开,否则我准会参奏你的!”
  杜兼突然被人点中了心事,内心惶恐不安,一句话也没敢说就回去了。
  杜兼这个人,按史书中的描述,“性浮险,尚豪侈”,生性狡黠阴险,强悍残忍,被李藩半路上打扰了美梦,他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拿起笔,给皇帝写了一个奏折,意思说李藩在张建封去世之际散布谣言,动摇军心。果然,唐德宗闻报大怒,马上暗中给淮南节度使杜佑下了一道诏书,命令他杀掉李藩。
  杜佑接到诏书,很是不忍,因为他素来器重李藩,特别欣赏他的风度。李藩出身于官宦之家,年轻时就恬淡文雅,喜欢读书,注重修身。父亲死时,给他留下了丰厚的家底,然而他从不以钱财为意,经常拿钱资助别人,弄得没几年他也变成穷人了。到40多岁李藩还没有出仕做官,家里只出不入,吃饭都成了问题,妻子儿女都埋怨他,他却泰然自若。
  犹豫了10多天后,杜佑命人把李藩叫来,与他谈论起佛家经典。杜佑说:“佛家讲究因果报应,有这回事吗?”李藩回答说:“有这回事。”杜佑顺坡下驴,说道:“假如确实如此,你遇到事情最好不要恐慌。”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了皇帝的诏书。
  李藩看罢诏书,神情颜色一点也没有改变,他从容地说:“这是真正的报应啊。”
  杜佑暗暗称赞李藩的气度,嘱咐说:“你小心别说出去,我已经秘密上奏陈述此事,用我一家百口来担保你。”
  虽然有杜佑的担保,德宗皇帝仍然不放心,下令传召李藩来长安。结果当他看到李藩安闲优雅的神态时,一下子就服了,说:“这怎么会是作恶的人呢!”不仅没有处罚他,还直接把他留在了身边,当起了秘书郎。
  成了皇帝身边的人,李藩并没有一点得意之色,而是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准则行事,甚至皇帝做错了事,他也敢纠正。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那时官帽子满天飞,不少节度使都挂名“同平章事”,享受个宰相的虚名,面子上好看而已。
  有一天,李藩与中书舍人权德舆在中书省值班,突然接到皇帝的密旨,上面写道:“王锷可以兼任宰相,立即草拟诏书报来。”李藩早就知道王锷买官的事,他拿起笔,在诏书上涂掉了“兼任宰相”等字,上奏意见写道:“不可。”
  权德舆一见,大惊失色,连忙说:“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
  李藩说:“事出紧急。一旦敕书发出,就不能收回了。太阳要落山了,我们哪有足够的时间反对它呢?”
  因為李藩的反对,德宗只好把这事搁置起来,王锷的宰相梦成了一枕黄粱。
  唐宪宗元和年间,李藩被任命为宰相,此事出于历史上著名宰相裴珀的大力举荐,理由是李藩“有宰相的器度”。李藩因此登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
  选自《中年读者》
其他文献
知了越吵越热,热沸了河里的水,热沸了岸上的一群老头。  我儿子要回来了!  一向沉默寡言的王大耳朵还没坐稳,就开了话匣子,这让老哥们很意外,一个个把目光投到他身上。  儿子昨晚打电话,说最近没生意,要带孙子回家陪我过几天。  不会和去年一样随口说说吧?  不会不会。王大耳朵又摆手又摇头。  我怕他说话不算数,特意追问了好几遍!儿子还说要多带些城里的稀罕货,到时请老哥们一起开开眼,长长见识。  王大
期刊
那是一场意外,十岁那年,我上学的路上横穿马路,被一辆大货车撞成腰部以下失去知觉,司机逃逸。  在县里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不见好转,他带我在全国各大医院奔走,最后的结论是,只有坚持功能锻炼,才有可能奇迹再现,但是几率太小。  他对我说,听话好吗?上天需要你再次重生。我只是哭,别说重生,第一次的生命我都想放弃。  他开始给我做思想工作,为我聘请了好多护工,来照顾我,都因为我的身体残疾了,心理也就不健康,
期刊
我的朋友参加了贾医生的追悼会。贾医生生前是江城的一家私人诊所的坐堂名医。许多居民自发前往殡仪馆,他们都曾是贾医生的病人。  我的朋友跟贾医生的关系尤为密切,因为,他父亲最后的一段日子,就是贾医生上门治疗的。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贾医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  病急乱投医,朋友的父亲去了多家医院,都查不出确切的病因。吃了好多药,打了好多针,都不见好转,索性卧病在家静养。有一夜,病发得厉害,就近唤
期刊
她很美,很洁净,如一朵莲淡淡地盛开。笑时,笑纹从脸颊漾开,一圈一圈,荡漾到腮边,到耳旁。那一刻,风静了,鸟儿也停止了叫声。一切,都那么安静美好。  她坐在树下,绣着鞋垫,一树桃花红了,两只长尾鸟叫着,叫活了一片春天。然后,她水汪汪的眼睛就望着远处,一直望向山的那边水的那边,望得很远很远。  村人说,她人大了,有了心思了。  村人说,找个婆家吧,女大不中留的。  于是,媒婆一个个进门,说张家的孩子好
期刊
郎第一次见到玲是在好友小老王家里。  那天是周六晚,小老王打电话来要郎过去,说是打牌三缺一。郎过去后,第二盘的牌刚抓好,玲来了。郎只觉得眼前忽然一亮:皎好的容貌、白皙的皮肤、得体的穿着,特别是她那一头新娘似的发型更让郎过目难忘──乌黑的秀发往后脑勺绾了个漂亮的发结,前额留一小片刘海,两侧耳鬓各悬挂一绺弹簧似的卷发,在她走路或点头时微微颤动,楚楚可人。  郎的朋友们都说郎的夫人是个仙女、美人,郎自己
期刊
徐钦怀揣当票,心急火燎地来到隆鑫当铺时,当铺掌柜于荣光正用干净的抹布擦拭一只小木闸子。  “于伯,我要赎当。”徐钦急忙递上当票。  于荣光和徐钦的父亲徐如林是拜把子兄弟,于荣光比徐如林大两岁,所以徐钦称于荣光为于伯。  徐如林在赊店永庆街开一酒楼,家境比较殷实。他有个儿子叫徐钦,打小聪明过人,看书过目不忘,一心指望儿子长大后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谁知事与愿违,徐钦竟染上了赌博恶习,任怎么规劝、打
期刊
有一方石砚,米芾给它取名青眉。他们相伴已经十余年了。青眉是一方石砚,产地应在徽州的青塘坑。这方砚的品相很少见。米芾在他的《砚史》一书中,曾数次提到过这方砚。  米芾有一个朋友,叫薛绍彭,也是位名气很大的书法家,在北宋书坛,有句话传得很响亮。“世言米薛或薛米,犹言弟兄或兄弟”。可见二人关系不一般。  但也有人说,这句话其实是说米薛在书法上的造诣难分伯仲。  也有道理。  宋元丰五年。米芾途经惠州,拜
期刊
“怎么说呢……你说这事儿弄的……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他小学生一样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勾着头,左手搓右手,右手搓左手,吭哧了半天还是没扯到正题。时近深秋,屋里气温很低了,他黝黑的额头上却沁出一层亮晶晶的汗。  抬头看一下墙上的表,下午五点半,离下班时间还有半小时。他可真能磨蹭,一句话憋了十几分钟还没憋出来,桌上我给他接的那杯热水都已经凉了。  “您别急,慢慢儿想清楚再说。”这一句话,我重复了几遍
期刊
天已放亮,雪还在下个不停。鸿德茶庄的掌柜赵四爷顶着风雪来到了他的店铺。每天这个时辰准时打开店铺的大门,是雷打不变的规矩。喝茶有讲究,做茶的生意,更要讲究个德行和诚信。  赵四爷老远就看到店铺的一角簇着一堆黑乎乎的东西,走近一瞧,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人。这是一个小年轻,半边身子已被雪染白,上身棉袄袖口的棉絮都秃噜出来了,这会兒,年轻人睡着了,那被风吹皴了的脸上,有明显的伤痕。  赵四爷叹口气,把小年
期刊
那匹驽马打了个响鼻,摇了摇头,看着十几步外的如雕塑一样的人,继续低下头贪婪地用舌头卷起秋草。  那是秋色正浓的时候,西伯利亚落叶松和白桦树相约着一夜就黄了,而她的头发一夜就白了。  北海的水蓝得让人欲哭无泪,但是他还是时不时仰起头,擒住饱含着的依恋。而那渐起的北风,将他的衣襟带起,指向了南方,那里是他应该抑或是必须归去的地方。  她已经两天没有说话也没有进食了,可依旧打着草并整齐地卷起,送入木栅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