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教育界的新潮流。在这个大的教育背景下,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它既是一种新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本论文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陈述其存在的问题,二是问题成因的分析,三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有着相应的变化。近年来,学工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一种趋势。这既是教育界一种新机遇,也同时带来了新挑战。国家要变强大,变富有,不能忽视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一种软实力,尤为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而,注重培养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悄然潜入各大高校。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要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知行的脱节。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得到了拓展与提升。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无法完整的融入到新境遇中,表现出的就是:知行脱节。
工学结合,改变了以往呆板封闭的教学模式,开创了一种面向社会的教学模式。当学生从课堂步入实际的企业岗位,实际上就是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际过程为主。这种转变,对于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企业与学校各自有着自己的运行模式,企业要求员工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实践能力强,敬业爱岗等等,而学生因为缺少动手实践的能力,因而不少人都心存困惑,畏惧挑战。无法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
(二)资源整合效率低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其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工学结合的新境遇,给高校带来了培养实践能力者的平台,以便能高效的促进人才与社会的接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教职工中,只有少数教职工既具备教师资格,又具有心理咨询师等两种技能,成为一个“双师型”的教育者。所以,这种师资队伍的不完善,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扩展与延伸空间得到制约。
(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制订是为了保障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何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呢?通俗来讲,就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成受教者内在的需要动机,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它的目的在于研究和规划社会需求人才。
但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是偏重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从而忽略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这种教育活动在机制上主要强调教育者的作用,强调社会的需要,缺少对受教者的个性化关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教育机制对受教者个体性的忽视,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够灵活,目标定位过高,内容与学生不贴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局限于以政治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过多的强调政治教育功能,对思想、道德、心理教育价值有所忽视,缺乏对学生人性化的管理,从而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发展规律。
二、问题存在成因
(一)心理准备不足。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机遇,要有所准备。但往往,目前的学生习惯于处在学校的保温场所中,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还没准备好步入职场。加上缺乏职场的实践能力,面对企业的高要求,心理跨度较大。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环境更具开放性和真实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由学校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单一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参与企业进行实践训炼,走出单纯的校园环境,进入到复杂的社会环境。这种转变,学生难免不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每个人都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迎合社会,立足于社会。高校学生族,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引起职场恐惧症。如:工学结合过程中,企业制订的竞争机制与淘汰机制,在面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高职学生会遭到淘汰,而这些被淘汰者心理素质的薄弱,将容易使他们的自尊心受损,影响个人情绪,甚至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影响。
(二)自我教育能力差。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主要在于给予受教者身心发展阶段适当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而学校对于德育建设没有完全落实,加上学生自我提升意识的薄弱,在老师的指导下亦步亦趋,缺乏动力。
(三)企业制度不完善。工学结合,不言而喻,是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而学又有两方面,一是在学校的学科课程学习,二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积累经验。因而,在企业中的学习,除了学习者的自我约束力以外,还有与之息息相关的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规章制度,可以说能直接规范、约束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也就是说,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企业的规章制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企业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将有可能导致学生在企业管理模式下,养成生活习惯不良,工作态度不端正。
三、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一)转变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而面对新境遇,理念自然也要开拓创新。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人才输送的桥梁,是实现人才的培养与社会效益创造相结合的基本途径。首先,在充分了解工学结合职业这一特点的基础上,要充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之间的互动。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为社会运输人才的集中型小社会。而企业注重的是有着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恰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满足现代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对受教者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的教育,还要加强其职业素养教育,例如: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情感教育、良好的职业习惯、职场能力教育等等。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教育技术,建立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关注社会功能,以此扩宽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的发展平台。
(二)教育机制的改善。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教育机制的不完善。针对这一问题,改善教育机制是不可抵挡的趋势。
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价值。笔者认为,对教育机制的改善,要注重几个方面:构建理性认同机制,提高情感认同机制,完善利益互动机制以及自律转化机制。
理性认同机制的构建,目的在于以理服人、引导受教者内心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所认同,并付诸实践。中国自古以来,最讲究一个“理”字,正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马克思也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从一个思想家政治家的口中,理论顿时上升到了社会主义层面。只有在理性的认同价值上,才称得上是接受、理解与掌握了思想政治理论。针对我国的国情,构建理性认同机制要与中国特色主义实践相结合,要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结束语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应尝试开拓教学思路,应勇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创新。(作者单位:银川能源学院)
参考文献:
[1] 罗洪铁,陈淑丽.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功能及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9(5):85-89.
[2] 赵君.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回顾及展望[J].教育思想研究报,2014,(11):13-19.
[3] 齐绍琼.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30-31.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有着相应的变化。近年来,学工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一种趋势。这既是教育界一种新机遇,也同时带来了新挑战。国家要变强大,变富有,不能忽视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一种软实力,尤为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而,注重培养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悄然潜入各大高校。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要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知行的脱节。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得到了拓展与提升。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无法完整的融入到新境遇中,表现出的就是:知行脱节。
工学结合,改变了以往呆板封闭的教学模式,开创了一种面向社会的教学模式。当学生从课堂步入实际的企业岗位,实际上就是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际过程为主。这种转变,对于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企业与学校各自有着自己的运行模式,企业要求员工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实践能力强,敬业爱岗等等,而学生因为缺少动手实践的能力,因而不少人都心存困惑,畏惧挑战。无法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
(二)资源整合效率低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其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工学结合的新境遇,给高校带来了培养实践能力者的平台,以便能高效的促进人才与社会的接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教职工中,只有少数教职工既具备教师资格,又具有心理咨询师等两种技能,成为一个“双师型”的教育者。所以,这种师资队伍的不完善,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扩展与延伸空间得到制约。
(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制订是为了保障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何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呢?通俗来讲,就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成受教者内在的需要动机,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它的目的在于研究和规划社会需求人才。
但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是偏重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从而忽略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这种教育活动在机制上主要强调教育者的作用,强调社会的需要,缺少对受教者的个性化关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教育机制对受教者个体性的忽视,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够灵活,目标定位过高,内容与学生不贴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局限于以政治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过多的强调政治教育功能,对思想、道德、心理教育价值有所忽视,缺乏对学生人性化的管理,从而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发展规律。
二、问题存在成因
(一)心理准备不足。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机遇,要有所准备。但往往,目前的学生习惯于处在学校的保温场所中,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还没准备好步入职场。加上缺乏职场的实践能力,面对企业的高要求,心理跨度较大。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环境更具开放性和真实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由学校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单一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参与企业进行实践训炼,走出单纯的校园环境,进入到复杂的社会环境。这种转变,学生难免不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每个人都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迎合社会,立足于社会。高校学生族,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引起职场恐惧症。如:工学结合过程中,企业制订的竞争机制与淘汰机制,在面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高职学生会遭到淘汰,而这些被淘汰者心理素质的薄弱,将容易使他们的自尊心受损,影响个人情绪,甚至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影响。
(二)自我教育能力差。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主要在于给予受教者身心发展阶段适当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而学校对于德育建设没有完全落实,加上学生自我提升意识的薄弱,在老师的指导下亦步亦趋,缺乏动力。
(三)企业制度不完善。工学结合,不言而喻,是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而学又有两方面,一是在学校的学科课程学习,二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积累经验。因而,在企业中的学习,除了学习者的自我约束力以外,还有与之息息相关的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规章制度,可以说能直接规范、约束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也就是说,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企业的规章制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企业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将有可能导致学生在企业管理模式下,养成生活习惯不良,工作态度不端正。
三、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一)转变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而面对新境遇,理念自然也要开拓创新。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人才输送的桥梁,是实现人才的培养与社会效益创造相结合的基本途径。首先,在充分了解工学结合职业这一特点的基础上,要充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之间的互动。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为社会运输人才的集中型小社会。而企业注重的是有着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恰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满足现代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对受教者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的教育,还要加强其职业素养教育,例如: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情感教育、良好的职业习惯、职场能力教育等等。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教育技术,建立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关注社会功能,以此扩宽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的发展平台。
(二)教育机制的改善。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教育机制的不完善。针对这一问题,改善教育机制是不可抵挡的趋势。
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价值。笔者认为,对教育机制的改善,要注重几个方面:构建理性认同机制,提高情感认同机制,完善利益互动机制以及自律转化机制。
理性认同机制的构建,目的在于以理服人、引导受教者内心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所认同,并付诸实践。中国自古以来,最讲究一个“理”字,正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马克思也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从一个思想家政治家的口中,理论顿时上升到了社会主义层面。只有在理性的认同价值上,才称得上是接受、理解与掌握了思想政治理论。针对我国的国情,构建理性认同机制要与中国特色主义实践相结合,要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结束语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应尝试开拓教学思路,应勇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创新。(作者单位:银川能源学院)
参考文献:
[1] 罗洪铁,陈淑丽.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功能及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9(5):85-89.
[2] 赵君.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回顾及展望[J].教育思想研究报,2014,(11):13-19.
[3] 齐绍琼.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