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新《红楼梦》:现代喧嚣入侵古典诗情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NG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总归是经典,每一次的翻拍都会引起热潮,无论是这边厢刚刚落幕的新(《三国》,还是早前在地方台首播之后引发口水狂潮的新《红楼梦》。相信伴随着9月2日新《红楼梦》登陆卫视,势必会激发起更多人对古典文化的追忆和反思。
  
  名著:一个民族的集体乡愁
  
  什么是名著?名著通常都是故事,故事中的人在这片孕育了我们每个人的土地上,用我们最熟悉的语言和行动,编织出一段段或悲或喜的经历;名著通常都是过去,诉说着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所无法体验的种种情绪,虽然不曾体验,却又无比熨帖,它与我们思维和观念的契合使它在问世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无法被遗忘,反而历久弥新。
  名著是名片,是跨越国界与语言的两个人彼此认识的时候最先提起的话题;名著是经典,它凝练、蕴藉、深邃,像卡尔维诺所说,“它永远不会耗尽要向我们说的一切”;名著是那个我们在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传说;名著是那个我们互相提起便诉说不尽的字眼,不管是阅读、是研究、是道听途说、是浮光掠影,名著就是这样于耳濡目染间唤起我们共同的情感。当我们远离故土或垂垂老矣,这本书就与一杯土、一道菜、一张相片一样,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过去苍茫的回忆与深沉的感情。
  如果这样解释了“名著”,或许近期关于新版《红楼梦》的纷纷扰扰的争议也就不难解释了。那些日益针锋相对的两种言论,争论的基础已大相径庭。新版《红楼梦》作为电视剧,场面宏大、情节圆整、艺术表现不乏突破、制作班底呕心沥血,不失为精雕细刻之作,赞叹者不为无因。然而我们要说的是一本流传了200多年的小说《红楼梦》,一本跨越语言隔阂、享有世界声誉的苍凉故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繁华风流云散与近代的战火硝烟弥漫的时候,无数中国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创伤,苦闷、虚无与呐喊,找到了高洁清雅、钟灵毓秀的精神家园。古代中国的典雅、汉字的魔力,在女孩儿、大观园、饮食器物、诗词对话中展现;古代中国的弊病、人性的暗角,在贾府败落的过程中节节痛切、字字诛心……名著的意义不在于研究者,而在于普通民众,这点新版《红楼梦》的创作者所言不虚——电视剧拍摄出来,不是为了让一生皓首穷经的红楼专家无话可说,而是为了让不熟悉的人喜爱、让喜爱的人畅快。从一个艺术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使命感上说,是为了让名著更经典。
  1992年,已经扬名立万的美国大导演马丁·斯科西斯接手改编20世纪初的美国重要女作家伊迪斯哗顿的小说《纯真年代》,故事讲述了19世纪末美国纽约规矩森严的上流社会扼杀了一对彼此爱慕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影片上映后,评论界反映平淡,因为大家觉得这个温文尔雅、金碧辉煌的纽约,完全不是为马丁·斯科西斯赢得盛名的那个物欲横流、人性乖张的罪恶之城,而马丁对于原著细节纤毫毕现的追求也被一部分人评价为“匠气十足”、“缺乏爆发力”。
  然而快二十年过去了,《纯真年代》被誉为是斯科西斯“最伟大的电影”,因为它脱离了他的一贯风格,却忠诚地再现了。温情脉脉的文化专制对个体的暴政”(《滚石》),斯科西斯也以他不怨不怒的耐心等来了人们空前的尊重。同样,英国BBC电视台每隔几年就喜欢把奥斯丁和柯南·道尔的小说搬上银幕,但《傲慢与偏见》的伊丽莎自永远聪明机敏不失身份,福尔摩斯永远一本正经志得意满。冲动易怒的伊丽莎白与傲娇暧昧的福尔摩斯和华生只有在好莱坞电影中才会发生。正如法国人拍出的《玛丽王后》着力表现其悲剧的命运,而索菲亚。科波拉却安排在摇滚乐的伴奏下将奥国公主在草丛上的风流韵事放上大银幕——名著牵引的是一个民族的共同情感,对于它诞生地的子民来说,尤其不容亵渎。
  改编名著是文化盛事,客观地谈论改编的得失,是这种情感的延续。2010年7月中旬,筹备3年的新版《红楼梦》完成了第一轮地面播出,50集篇幅的渲染,再次吸引无数观众重新拿起《红楼梦》的小说,进入曹公笔下那个繁花似锦的迷人幻境。
  
  剧本:“忠于原著”的镣铐之舞
  
  新版《红楼梦》在剧本制作方面有许多创新。首先是在编剧阵容上,邀请了号称“80后”的8位年轻编剧(其中只有顾小白生于1977年),意在接近当下年轻人思维习惯与观赏口味。在“忠于原著”的指导思想下,编剧们只是对原有的“程高版”(程伟元、高鄂)120回本小说进行了一些剪裁,使矛盾冲突更为紧凑。
  历来对《红楼梦》的改编,后四十回的情节如何处理顿费思量。1962年的越剧版与1978年的林青霞、张艾嘉电影版都以“宝玉哭灵”后皈依佛门为结尾,87版电视剧《红楼梦》则大胆另起炉灶,根据判词和脂批重新撰写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惨烈结局,新版《红楼梦》与1989年陶慧敏和刘晓庆演绎的电影版一样,都采用了高鹗的后四十回,虽然手法各有不同。总体来看,新版《红楼梦》在宝玉婚事上所做的浓墨重彩的深加工,恰恰将高鹗续写的不合理带到了电视剧中,却又来不及对贾母与王熙凤行为的“突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由于王熙凤的病、林黛玉的死和薛宝钗戏分的压缩,后6集已经没有能与宝玉建立联系的女性角色,宝玉作为核心人物的命运既没有承担起推进剧情发展的作用,又与贾府败落的线索显得游离,是为遗憾之一。
  小说改编为电视剧,是一个平面化转为立体化、影像化的过程,是编剧想象力与掌控力的历险。因为这一特殊属性,完全“忠于原著”是不可能的,新版《红楼梦》也井没有完全做到事先所宣称的“只拍曹雪芹写到的、不拍没有写到的”。
  “增删”是个技术活,增加的戏如宝玉在荣府做客赏梅,原著中说“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电视剧则增加了一段宝玉第一次喝酒及众人的议论,删减处如林黛玉初入贾府当晚袭人安慰解释宝玉性情、王熙凤派贾蓉、贾蔷整治贾瑞等。且不论编剧出于勾连剧情的结构需要所增加的剧情与原著精神、人物个性是否吻合,单是台词方面对曹公特有南北兼容,半文半白的模仿,就已经是极大考验。更何况在情节与台词的省减之中,还需要兼顾时间轴的统一与前后段落的逻辑照应,如宝玉上午才知道了宝钗生病,下午薛姨妈就说“前儿你打发人来瞧她”(“前儿”至少也是表示数日的时间状语);黛玉访宝玉被晴雯拒之门外,编剧添了黛玉回去一路上的惆怅自怜、怔忡流泪,又落雨助兴,却不想黛玉这般羸弱还淋了雨,不死也去了半条命,第二天怎能再去葬花——《红楼梦》本就不以阵地式的情节推进取胜,一盘锦绣全在针脚绵密之间。新版《红楼梦》剪掉不少宝、黛之间小儿女式纯净的亲密;处理二人感情,也大多从宝、黛、钗三人的争风吃醋上着手。不舍得用“大观园试才题匾额”来铺垫贾政和宝玉的父子关系并展示大观园的繁华;在贾府败落方面,只是着眼于爷们儿的奢靡,而删掉了最能表现内闱权势的“王凤姐弄权铁槛寺”。对观众正确理解全书主旨实在不能说不是妨碍。
  新版《红楼梦》引起争议的还有旁白。资 深配音演员周野芒塑造过许多光彩照人的角色。他演过95版《水浒传》里的林冲,配过《成长的烦恼》里的杰森,此次却招致不少刻薄的诟病,有网友抨击他“喋喋不休,宛如唐僧”,有人又说是“事无巨细,昏昏欲睡”,更多人认为旁白的加入破坏了电视剧的现场感,是纪录片的手段。导演的用意是,“曹雪芹的文字非常好,如果巧妙地运用,不但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成为视觉的一部分,是很有欣赏价值的”。但实际上,本片旁白的功用却大多在于描述人物心理活动以及结构上的简单连接,减轻了编剧以场景来表现情节的压力,也俭省了导演调动视听手段进行镜头叙事的功夫,偶尔发生的文字纰漏也只能算是避重就轻了。
  
  表演:“形神皆备”的情天幻海
  
  从2006年8月21日北京电视台举办的“红楼梦中人”活动启动,到新版《红楼梦》2008年5月25日在北影厂开机,演员问题困扰了所有关注新版《红楼梦》的人将近两年之久。尽管时隔20多年,但新版基本沿用了87版《红楼梦》对演员问题的思路——主要角色选用毫无表演经验的新演员,年长角色由资深老演员担纲,对演员班底进行红学与演技的培训。
  整个播出过程,是对摄制组两年多辛苦劳作的检验,也是对导演选角的眼光以及两年来调教成果的检验。“黛丰钗瘦”是观众对新版《红楼梦》演员问题的首个质疑,剧组以“神似胜于形似”回应。然而小说人物并非历史确有其人,有画像照片为证。根据文字描述对号入座,寻个身量、脸形、眉眼相似的即可,并不需要如特型演员一般精确,理应不难操作。但当观众需要在嘟嘟脸的黛玉身上找到“弱柳扶风”之姿,在纤瘦的宝钗身上找到“雍容贵重”之态,拔高的并非自己的想象力,反而是对这一干新演员演技的期望值——台词道白绝非一时之功,尤其为了“忠于原著”大部分清代白话都得以保留。小演员们连话剧腔都未熟练,撸直舌头背书尚且不能,在需要顾忌动作、神态、眼神、机位、互动的情况下,又只能形成自曝其短的局面。
  87版《红楼梦》之所以令人怀念,不仅仅是做到了形似,宝玉诚然“面若中秋之月”,却叉演出了他刁顽混世的表面下看破世情的灵性与末世危机的焦灼。宝玉首先是见惯繁华的世家公子,且是寄托家族希望的嫡子,这就决定了他表现得再如何不着边际,却也“不离了格”。且不说宝玉那四首《四时即事》是多么清贵闲适,贾母就曾说他:“……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后世对宝玉“淫”的兴趣,大抵集中在他吃吃丫鬟的胭脂,与蒋玉菡、秦钟和袭人的关系上,但这些在原著中都非重要笔墨,对于他心灵相通的林妹妹,甚至一段玉臂就让他心猿意马的宝姐姐,他却从来未曾着一字不恭,与传统小说中那些一心与女主角洞房花烛的“皮肤滥淫’之辈相差何止云泥。因此新版《红楼梦》在表现宝黛“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时,居然让宝玉来了个“盲人摸象”,无论姑表、姨表和堂亲姊妹,都是头脸肩颈乱摸一气,更有甚者,还让黛玉对着宝玉吹气,处理得就有失身份了。据说摄制组为了让小宝玉于小彤找到角色的感觉,用的是“混世魔王”的定位,他说自己在剧组“就是喜欢咬人,特别是喜欢咬女孩子的胳膊”……
  对角色理解上的偏差必然造成表演上的错位,这并非演员的问题,反而是从编剧、导演等上游群体传导到演员身上的。宝玉因为是“混世魔王”,因此笑闹懵懂狎昵却极少温情;黛玉因为是“文艺女青年”,于是行事间多了抿嘴白限的别扭,却少了活泼调笑的灵动;宝钗因为是“内敛不表达”,于是表现的是“冷”而非“慧识”,不动声色失之生硬,却哪里有“讽”时的那番峥嵘。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节,宝玉为防黛玉积食而说耗子精的笑话,黛玉先困倦、因被吵醒而嗔怒、因宝玉坚持而无奈,劝宝玉别吃胭脂“惹气”是关心,尔后冷笑、大笑、调笑、好奇、将信将疑、着迷、疑惑、嗔怒笑骂,一共12种情绪转折,新版却安排给宝、黛过多的肢体动作,极尽暧昧狎昵之能事,黛玉的情绪仍是嘟嘴白眼的小性儿。演员自己的理解揣摩之外,恐怕更是教导之人的缺位了。
  全剧的另一个灵魂人物王熙凤,则是新版《红楼梦》的一大憾事。姚笛从“红楼梦中人”宝钗组冠军而黛玉最后凤姐,本身也实在是难为了演员。且不论王熙凤标志性的“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在无眉妆与铜钱头的作用下还剩几分神韵,但看“神似”又是如何?一个本应当是“粉面含春威不露”的女中豪杰,新版中却完全靠无处不在的“笑”来撑场面。我们见不到凤姐的笑里藏刀,见不到凤姐的机关算尽,甚至也见不到凤姐的悲辛酸楚。在处理贾瑞时,凤姐不是强压怒火,反而似有得意;在姐妹们看望烫伤的宝玉时,凤姐打趣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一节,87版的邓婕从头到尾换了若干身位,与李纨、探春等姐妹对眼色,却只笑了两声,新版的王熙凤努力地以高分贝从头笑到尾,却无法带动满屋的人物串联表现,高下立分。
  至于年过70的许还山出演“望六”的贾政与年近70的归亚蕾出演“我如今已将50岁的人”的王夫人是否合适,面相严肃精瘦的周采芹是否能表现安尊富荣了一辈子的福老太贾母,“身量未足”的惜春偏偏在三春中脸盘最大,“俊眼修眉,颇盼神飞”的探春反倒低眉顺目,“有东府小蓉大奶奶品格”的香菱以蓬头垢面的造型首现,贾雨村、冷子兴、林如海、贾珍等男性角色的肥头大耳缺乏气度……尚可以说是见仁见智的主观感受,但演员表现方法的简单空洞、台词功力的统一缺损则成为了表演的通病。仅以“生气”一节论,黛玉的“俏语谑娇音”、凤姐的泼醋、尤三姐的怒骂、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的痛斥整齐划一地沦为表面化的“发飙”,人物的性情、气质、教养与生气的因由、目的、对象、程度就无从体会也无从论起了。
  
  意境:“繁华胜境”的后现代梦呓
  
  新版《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盛事,原因在人们都期待能够以今时今日的技术手段和审美观点,对原著中汪洋恣肆不吝笔墨的繁华胜境做一次更成功的影像再现,身临其境,沐浴古风,这恐怕是所有喜爱这个故事的人共同的心愿。
  
  布景:宏大有缺憾
  有着深厚制作经验的李少红团队,在场景的制作上也堪称精雕细刻、费尽心机了。单是营造一个“意思”上的大观园,花费的功夫就不比营建大观园少。剧组大胆将宝玉的居所怡红院建在山上,整体高度接近三层楼,外观仿照苏州园林,黛玉的潇湘馆则是以“水”为概念,背靠山脊,有瀑布,有游廊;宝钗的蘅芜苑“四白落地”。剧组为了选定符合意思又不甚苍白的榉木色,改了5次背景,冷子兴演说荣宁二府的山中酒肆时,则是用窗外的三两枝芭蕉和疏阔的茅草屋顶营造了“山间野说庙堂事”的感觉。新版《红楼梦》做到了以往各版 无法做到的事,成功展现了太虚幻境与开天辟地的奇幻景色,CG技术也功不可没。
  然而尴尬的是,有心人发现,蘅芜苑似乎同时也是贾琏、王熙凤的居处,藕香榭则完全是会芳园内的水榭,一个水上汉白玉栏杆圆形平台的布景几乎成为了宁国府的唯一场景,无论宁府赏梅、看戏、过生日、办丧事,竟毕集于此。这种处理在普通古装剧中当然无可厚非,然而出现在两亿投资的煌煌巨制中,则未免太精打细算了。
  
  音效:亦玄亦幻
  每个导演都会为作品打上自己的印记,但新版《红楼梦》对李少红标志性美学风格的发扬光大。与《红楼梦》原著本身的神韵是否相符,则又成为新版播出后的一大争议。当年曾经为《大明宫词》大开大阖的写意美学惊艳不已的观众,也同样会质疑相同的手法照搬到《红楼梦》上的效果。
  音效上与“世遗”昆曲的捆绑,诚然是一种创新尝试,却也未尝不是另外一种“好风凭借力”的用意。毕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头放在那里,昆曲又是近年来享誉南北普及力度颇大的文艺“显学”,观众是不太忍心加诸非议的。当年87版的片头曲用交响乐奏出黄钟大吕一般的肃穆感,与现实主义风格一脉相承,新版虽号称用“古典气质”的昆曲,却也是遗神取貌换骨夺胎,虽有“复排”原著中提到的《豪宴》、《仙缘》等原版昆曲折予戏,但贯穿全剧始终的仍然是长吁短叹的吟哦,囫囵缥缈的唱词,随意洒落的打击乐,再加上在剧情行进间没有任何来由的似唱似泣的叹息,太容易让人联想起《大明宫词》与《橘子红了》时期亦玄亦幻的风格。
  
  摄影:缺乏变化
  得奖专业户曾念平掌镜的新版《红楼梦》,此番依然迷恋他的辉煌过去。灯光昏暗,镜头诡谲,剪辑中又仿佛压缩篇幅一样使用“快进”的处理方式,再加上置景与服装也多偏爱深色,远景尽可能用烟雾处理得缥缈模糊,内景则如实表现了古代房屋不擅采光的缺点……从全剧开端就着力烘托着大家庭阴森可怖、奄奄一息的氛围,全然不顾曹雪芹草灰蛇线、将最美好的东西打碎的悲剧精髓,端的是危机四伏的末世危机,又哪里有一点烈火烹油的热闹、今昔对比的深沉。
  
  造型:首掀争议
  任何一次创作都是遗憾与收获并存。87版在当时的体制支持下,可以在开篇英莲走失的庙会上,调动真正的传统手工艺人和乾隆时期的国宝,更可以邀请文学、历史、民俗各方面的专家倾力支持。在今天的条件下确实难以复制。因此新版《红楼梦》制作了417套服装,邀请苏州第一绣娘、77岁高龄的顾文霞老人手制了3套全身绣的戏服;近200件门帘、数百只灯笼、近百种手帕、扇子、荷包,还有剧组在各地搜罗、请托社会各界支持下得来的种种家具,陈设,酒器,桩桩件件着实不易。
  然而仅仅是人物造型上的“铜钱头”,就已经将新版《红楼梦》的“文化底蕴”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虽然服装设计叶锦添一意坚持“中国的视觉观念需要丰富,只要创作是严肃的,就应当受到尊重”,更有人引出南宋武帝女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印证额妆自古有之。但综观古代中国千年服饰史,又何曾有过“铜钱头”这种仪式感夸张的额妆,清代汉族妇女流行“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李渔《闲情偶寄》),旗下女性则梳两把头(或称拉翅头),也仅仅是在发鬓上创新花样。
  《红楼梦》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早就超出一般文学作品,小说开头的神话色彩也不意味着整本书的“亦真亦幻”,甚至整本书情节上的天马行空也不妨碍细节上的真实考究——将这样一部继承中国古典文化各个方面的精神遗产搬上银幕,更何况银幕不是戏台,更不是时装周上讲究元素混搭的T台,实非“丰富视觉观念”的契机。
  或许也正是由于这点认识上的分歧,“铜钱头”之外,这位美学大师更表示自己的诉求是“把古典的东西变成最先锋的”。于是我们看到了无论季节皆一身草绿的林黛玉,一身正红的贾雨村的妾侍娇杏,薛宝钗倒始终是一袭越发清冷的白衣,秦可卿无论接待宝玉看戏还是隔了两年病骨支离地见王熙凤,穿的居然都是一身褐色掐银的衣裙。
  
  礼仪:“事故”频频
  在“前卫”与“时尚”的追求下,新版《红楼梦》的众多“礼仪事故”也无法避免:黛玉进贾府时,鸳鸯为三春姐妹打门帘,自己仰脸放下门帘首先进屋,倒把3个小姐撂在后面;周瑞送富花,原著明确借薛姨妈口指出送给三春和黛玉等姐妹,剧中却换掉姑娘家迎春转而送给寡妇奶奶李纨,刘姥姥一入荣国府走的是正门,当年黛玉进反倒是侧门,薛蟠追随母亲、妹妹进了内院,还和姨表姐妹们一桌吃饭;至于车还是轿、床还是炕,新版《红楼梦》更是难以区分,因此当我们看见宝、黛、钗两两在床沿或坐或躺时,则不免生出“礼崩乐坏”的感慨来。
  当古典名著遇上现代改编,正仿佛《红楼梦》中所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商业利益、明星工程与成名愿望的角力之下,原著拥趸们那点“原汁原味”的痴心恐怕是最容易被雨打风吹去的。两百多年过去,这块土地上的高楼歌舞日新月异,荧屏上的锦衣华服极尽奢靡,唤起人们共同情感的精神财富却日见稀薄——《红豆词》唱“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人们所期望的,不过是浩渺星空下最朴素的人情。
其他文献
北京时间2010年3月8日清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于尘埃落定。来自英国的服装设计师桑迪·鲍威尔(Sandy Powell)款款走上领奖台,凭借为《年轻的维多利亚》设计的精美华服、顺利摘走本届奥斯卡的“最佳服装设计”奖,虽然这已经是她的第三座奥斯卡小金人,但她并不嫌多,桑迪给观众许诺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我家里已经摆了两座这样的小金人。我觉得自己可能太贪心了……这个奖也是属于你们的,但抱
期刊
2010年2月25日,人们期待已久的魔幻3D大作《爱丽丝梦游仙境》在伦敦举行了全球首映。导演蒂姆·波顿携主创人员华丽亮相。其中自然少不了这位鬼才大导的未婚妻海伦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海伦娜在新片中饰演的大头“红心皇后”广获好评,看来这位气场诡异的女演员是决心要将哥特式怪异风坚持到底。    3月26日,让中国观众引颈以待的魔幻3D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全面登录
期刊
2010年3月3日,英国著名领袖温斯顿·丘吉尔的孙子——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因前列腺癌在伦敦去世,享年69岁。他因特殊的家庭背景而拥有令人艳羡的成长环境,但也因为这个特殊的姓氏,而一生难逃家族的阴影。    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搞混的名字,不论是看它的名还是姓,大家心里升起的都是一股对伟人的崇敬,大概只有英国人自己能明白,这
期刊
尼泊尔王室被撤销才短短2年,曾经的王室成员们似乎已经实实在在地过起了平民生活。近日,尼泊尔前公主西塔什玛(Sitashma)就被媒体发现将玉照贴在某社交网站上征婚。虽然很决这则征婚启事就被删除,但人们对于这个命运多舛的旧日王朝的记忆还是再次被牵起,2001年那场惨绝人寰又迷雾重重的王室灭门惨案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谈资。    近日,尼泊尔新闻网爆出了一条足以让国人惊诧的消息,现年30岁的前王室公主西
期刊
影片《山楂树之恋》9月16日在全国公映,这部被誉为“史上最干净爱情”的作品,以其所特有的清新、纯真与怀旧之风,将那段“革命时期的爱情”演绎得别具辛酸。    爱情是什么呢?爱情有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呢?爱情没有理论,那些谈理论的基本是宅男学者。电影《山楂树之恋》中,老三说“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他宁可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的”,而静秋则说“有你,真好”。简简单单的,却说出了永恒的纯真。  《山楂树之恋》
期刊
疯癫的、暴力的、纵欲的,那个坏男孩卡拉瓦乔已经死了400年。400年前,他因在罗马犯下命案而客死异乡:今天,他摇身一变,披着巴洛克宗师的外衣,在罗马登堂入室,成为一场大型绘画巡展的主角。这一次,罗马人完全遗忘了他曾经的“臭名昭著”,举城如膜拜圣徒般欢迎他的灵魂重返人间。    意大利人最近都沉浸在热烈的庆祝氛围中,纪念的对象是一个400年前被他们流放的凶手、流氓、画家——声名狼藉而又才华横溢的卡拉
期刊
2010年2月27日,因屠杀等罪名被判处25年监禁的秘鲁前总统阿尔伯托·藤森(Alberto Fujimori)在自己服刑的秘鲁国家警察监狱,参加了小女儿藤森沙智马塞拉(Sachi Fujimori Marcela)的婚礼,据秘鲁当地媒体报道,这场在监狱举行的别样婚礼是秘鲁当局对藤森以“人道措施”为由给予的破例许可不知这是不是现总统加西亚卖给明年极有可能夺取总统之位的藤森长女藤森庆子的面子呢?  
期刊
日前,有关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的传记《Pearl Buck in China》(暂译《赛珍珠在中国》)已在国外出版,几乎同时间,她的代表作《大地》三部曲、《母亲》等也接连在国内重印上市。时隔37年之后,这位被誉为“自13世纪马可。波罗以来写中国故事最有影响力的女人”,她的人生以及她与中国的美丽情缘再次回归人们的视线。  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1892年~1973年
期刊
狂野的蛇纹和豹纹在本季同样大热,由于自身纹路的特质,在搭配时更能成为点睛之笔。
期刊
2010年,印尼“国父”苏加诺去世已整整40周年。为此,不论是印尼国内,还是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印尼子民们,都纷纷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其中有一个特殊人物的声音尤其引人注意,她就是苏加诺生前最宠爱,也是在印尼引起争议最多的前“第三夫人”黛薇·苏加诺。    尽管黛薇夫人今年已经70岁高龄,但她那几乎看不出皱纹的脸上仍然写满了不肯老去的执拗之心。坐在日本北品川的豪宅中,黛薇面对媒体大抒对亡夫的感念之情。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