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的和谐发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在作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地渗透德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是否正确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的文章就扣题,反之,就离题。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弄清楚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等等。教师在指导中的坚定态度。就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在指导学生审时要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目的。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从直观的角度去审视题目的具体意义,而对题目的含蓄、隐蔽、深刻的本质,往往不善于作深入的分析,不能准确地把握题目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他们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知识经验贫乏,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出现思维的片面性和肤浅性,偏离题目要求,当然也不会写出中心明确的作文来。所以,我在指导学生审题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目的。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家乡一处你喜爱的景物时,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这次习作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提出几点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这次作文要求可分为三点:1、写家乡一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3、这处景物必须是你喜爱的。”可见学生从“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三个方面较为正确地理解了题意。
二、在选材中,把握德育契机
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小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也都是社会中的人,社会上各种思潮在他们的思想上或习作中必然会有种种反映。学生在作文选材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这就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所以,我在指导学生选材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耳闻目睹的有真实材料,及时把握德育契机,把作文与育人统一起来,真正体现以“文为心声,德为人本”。
如:我指导学生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为了真正做到寓教于文,以文悟道,我要求学生写一件自己做过的错事,我觉得这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批评、正确评价自己、明辨是非的极好机会。“是”和“非”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对“是”和“非”,有的孩子能分清。有的孩子分不清。如果“是非不分”,或把“是”写成“非”,或把“非”写成“是”,那样文章的思想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写好作文的首要问题。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同学们明确了要求,解放了思想,纷纷动笔成文。于是一些鲜为人知的错事使一件件跃然纸上了。有的学生写:自己为了玩电子游戏机、上网,撒谎向妈妈要了钱。现在想起来真惭愧,对不起妈妈,悔不该当初干这样的事。有的学生写自己和父母顶嘴,有的学生写自己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写自己欺负同学,甚至有的学生写出自己作文时抄袭范文等。全班六十多人,虽然都写错事,但选材无一相同。从一篇篇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实感的作文中,我看到一颗颗诚实的种子正埋入他们的心田。孩子们在作文面前的反思,在选材中所表现出来的求真求实际,正说明了他们在作文中逐步学会了识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正在不断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弘扬正确思想的能力。
三、在评改中,强化德育效果
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和他人交换修改。”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评论、鉴赏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一篇文章无论写得好与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和思想感情。所以,评论一篇作文,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作者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认识能力、褒是贬非、扬善抑恶、爱美憎丑、留真去假的评论过程。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通过评改作文,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产生强化意识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如作文训练《xxx 我想对你说》,让我们看到老师的应试教育、留守儿童孤独、独生子女家庭娇惯、社会不良风气等。这个作文题和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密切相关,他们觉得有话可说。作文时,我要求学生要选择真实、具体的事例来对自己最想倾吐心声的人说。作文后,我开始组织学生评改。如有一个学生写道:我已经十多岁了,可是在父母眼里我总是小孩。他们什么事也不让我自己做,我几乎过着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我要对父母们说:我长大了,我能行!!”这位同学读完作文后,其他同学立刻从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论,
通过互评互改,孩子们的心灵在互相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互相启迪中得到升华。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实感,表现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不良风气的抨击。为了把“作文与做人”进一步统一起来,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家长听,而要求家长把孩子在家的真实表现反馈给老师,以便我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强化德育效果。
实践中我体会到,作文教学为德育工作、教书育人提供了基础,以文悟道、相互渗透又推动了作文教学,寓德育于作文教学之中的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在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是否正确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的文章就扣题,反之,就离题。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弄清楚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等等。教师在指导中的坚定态度。就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在指导学生审时要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目的。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从直观的角度去审视题目的具体意义,而对题目的含蓄、隐蔽、深刻的本质,往往不善于作深入的分析,不能准确地把握题目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他们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知识经验贫乏,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出现思维的片面性和肤浅性,偏离题目要求,当然也不会写出中心明确的作文来。所以,我在指导学生审题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目的。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家乡一处你喜爱的景物时,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这次习作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提出几点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这次作文要求可分为三点:1、写家乡一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3、这处景物必须是你喜爱的。”可见学生从“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三个方面较为正确地理解了题意。
二、在选材中,把握德育契机
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小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也都是社会中的人,社会上各种思潮在他们的思想上或习作中必然会有种种反映。学生在作文选材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这就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所以,我在指导学生选材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耳闻目睹的有真实材料,及时把握德育契机,把作文与育人统一起来,真正体现以“文为心声,德为人本”。
如:我指导学生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为了真正做到寓教于文,以文悟道,我要求学生写一件自己做过的错事,我觉得这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批评、正确评价自己、明辨是非的极好机会。“是”和“非”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对“是”和“非”,有的孩子能分清。有的孩子分不清。如果“是非不分”,或把“是”写成“非”,或把“非”写成“是”,那样文章的思想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写好作文的首要问题。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同学们明确了要求,解放了思想,纷纷动笔成文。于是一些鲜为人知的错事使一件件跃然纸上了。有的学生写:自己为了玩电子游戏机、上网,撒谎向妈妈要了钱。现在想起来真惭愧,对不起妈妈,悔不该当初干这样的事。有的学生写自己和父母顶嘴,有的学生写自己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写自己欺负同学,甚至有的学生写出自己作文时抄袭范文等。全班六十多人,虽然都写错事,但选材无一相同。从一篇篇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实感的作文中,我看到一颗颗诚实的种子正埋入他们的心田。孩子们在作文面前的反思,在选材中所表现出来的求真求实际,正说明了他们在作文中逐步学会了识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正在不断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弘扬正确思想的能力。
三、在评改中,强化德育效果
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和他人交换修改。”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评论、鉴赏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一篇文章无论写得好与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和思想感情。所以,评论一篇作文,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作者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认识能力、褒是贬非、扬善抑恶、爱美憎丑、留真去假的评论过程。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通过评改作文,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产生强化意识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如作文训练《xxx 我想对你说》,让我们看到老师的应试教育、留守儿童孤独、独生子女家庭娇惯、社会不良风气等。这个作文题和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密切相关,他们觉得有话可说。作文时,我要求学生要选择真实、具体的事例来对自己最想倾吐心声的人说。作文后,我开始组织学生评改。如有一个学生写道:我已经十多岁了,可是在父母眼里我总是小孩。他们什么事也不让我自己做,我几乎过着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我要对父母们说:我长大了,我能行!!”这位同学读完作文后,其他同学立刻从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论,
通过互评互改,孩子们的心灵在互相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互相启迪中得到升华。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实感,表现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不良风气的抨击。为了把“作文与做人”进一步统一起来,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家长听,而要求家长把孩子在家的真实表现反馈给老师,以便我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强化德育效果。
实践中我体会到,作文教学为德育工作、教书育人提供了基础,以文悟道、相互渗透又推动了作文教学,寓德育于作文教学之中的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