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但一些家长有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了不少书,但作文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实际上,语言文字的表达需要一个积累和内化的过程。长期而大量的阅读是最好的积累,当孩子们的语言有了很深的积淀后,相信他们的写作水平会逐步提高的。其实,大量阅读的好处还远不止于此。今天,我就和家长们谈谈关于大量阅读重要性。
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看大量阅读的意义
在祖国几千年的文学宝库中,有许许多多文质兼美的作品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闪烁着光芒,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诗人从不同角度吟唱着祖国河山的壮美。
一本富有人情味的童话故事、少年小说等,学生读后,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我教过很多学生,一本《格林童话》会让他们跟随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而喜、怒、哀、伤、愤、悲、忧。感人之处,会让他们潸然泪下;愤怒之处他们会跺足握拳。有一个学生读《海伦·凯勒》一书,被海伦·凯勒不畏困难及顽强的毅力深深打动。在读后感中她这样写道:我要向海伦·凯勒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定要坚持到底。可见,孩子们在阅读中提高了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也有助于意志品质的形成。另外,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也很必要。从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到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学生从阅读中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等高尚品格,其效果远胜于我们口干舌燥的说教。
从获取信息的角度看大量阅读意义
古语讲: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古代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秀才之所以能获取“天下事”,得益于博览群书。可见,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第二册《失物招领》一课,讲的是一群孩子乱丢废弃物,破坏环境后,及时改正错误的事。学生学完课文后,围绕着“生活中的垃圾哪去了?”这一主题找来了不少书籍和资料,通过阅读了解到身边的垃圾如何分类,处理垃圾有哪些方法;数年后的垃圾如何处理等。这些有关“垃圾”的信息就是在課外阅读中获取的。《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文中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功能。课下,同学们找了不少关于动物尾巴的书籍和资料,进行阅读,知道了袋鼠、河狸、松鼠、小鹿等几十种动物的尾巴的作用,获取了不少关于动物尾巴的“信息”。学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后,同学们找来了关于绿化、环保的书籍阅读,从书中知道了绿化、环保的重要作用。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孩子们通过大量阅读获取了不少课堂上没有的信息。低年级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中高年级呢?当今,我们倡导学语文不仅仅在课本中学,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一张报纸,一条标语,一份电报,一张广告,都是语文学习,这就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大量阅读这些内容对于获取信息是多么重要。
从品味语言文字内涵的角度看大量阅读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含义微妙的句子,如果硬是解释出来,就有点“开口便错”的感觉;一段优美的描写,如果硬要解析一下,往往会大煞风景。中国语言中,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优美,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辟,很难用贴切的语言表达出其中的意境来。可见,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只有多读,才能确实品味到语言所描绘的境界来。
从儿童年龄特征看大量阅读的意义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有惊人的记忆力,如果语言只是在一个十分有限的阅读范围内进行训练,语言的发展会受到束缚,不能发挥最佳记忆期的作用。还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如果我们只把目光盯在这篇课文上,那么,所获得的知识就十分有限。学生之所以了解到几十种动物尾巴的功能,得益于孩子们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些孩提时代所记忆的内容,令人终生难忘。
大量阅读的好处不仅仅是为了写出一篇好文章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吸收信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积累语言。提高作文能力不是短期行为,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我相信,只要学生坚持大量阅读,作文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中心小学校)
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看大量阅读的意义
在祖国几千年的文学宝库中,有许许多多文质兼美的作品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闪烁着光芒,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诗人从不同角度吟唱着祖国河山的壮美。
一本富有人情味的童话故事、少年小说等,学生读后,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我教过很多学生,一本《格林童话》会让他们跟随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而喜、怒、哀、伤、愤、悲、忧。感人之处,会让他们潸然泪下;愤怒之处他们会跺足握拳。有一个学生读《海伦·凯勒》一书,被海伦·凯勒不畏困难及顽强的毅力深深打动。在读后感中她这样写道:我要向海伦·凯勒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定要坚持到底。可见,孩子们在阅读中提高了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也有助于意志品质的形成。另外,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也很必要。从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到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学生从阅读中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等高尚品格,其效果远胜于我们口干舌燥的说教。
从获取信息的角度看大量阅读意义
古语讲: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古代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秀才之所以能获取“天下事”,得益于博览群书。可见,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第二册《失物招领》一课,讲的是一群孩子乱丢废弃物,破坏环境后,及时改正错误的事。学生学完课文后,围绕着“生活中的垃圾哪去了?”这一主题找来了不少书籍和资料,通过阅读了解到身边的垃圾如何分类,处理垃圾有哪些方法;数年后的垃圾如何处理等。这些有关“垃圾”的信息就是在課外阅读中获取的。《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文中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功能。课下,同学们找了不少关于动物尾巴的书籍和资料,进行阅读,知道了袋鼠、河狸、松鼠、小鹿等几十种动物的尾巴的作用,获取了不少关于动物尾巴的“信息”。学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后,同学们找来了关于绿化、环保的书籍阅读,从书中知道了绿化、环保的重要作用。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孩子们通过大量阅读获取了不少课堂上没有的信息。低年级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中高年级呢?当今,我们倡导学语文不仅仅在课本中学,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一张报纸,一条标语,一份电报,一张广告,都是语文学习,这就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大量阅读这些内容对于获取信息是多么重要。
从品味语言文字内涵的角度看大量阅读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含义微妙的句子,如果硬是解释出来,就有点“开口便错”的感觉;一段优美的描写,如果硬要解析一下,往往会大煞风景。中国语言中,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优美,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辟,很难用贴切的语言表达出其中的意境来。可见,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只有多读,才能确实品味到语言所描绘的境界来。
从儿童年龄特征看大量阅读的意义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有惊人的记忆力,如果语言只是在一个十分有限的阅读范围内进行训练,语言的发展会受到束缚,不能发挥最佳记忆期的作用。还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如果我们只把目光盯在这篇课文上,那么,所获得的知识就十分有限。学生之所以了解到几十种动物尾巴的功能,得益于孩子们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些孩提时代所记忆的内容,令人终生难忘。
大量阅读的好处不仅仅是为了写出一篇好文章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吸收信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积累语言。提高作文能力不是短期行为,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我相信,只要学生坚持大量阅读,作文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