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模式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性研究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o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两个不同的主题,也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TOD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以公共开发交通为导向的一种模式。本文在界定了关键概念内涵与维度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效应,分析其耦合性并基于耦合因子提出了“TOD”模式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耦合模型。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性
  耦合性是对模块间关联程度的度量,是两个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耦合性在诸多学科领域均有应用,以说明研究对象间的共性问题。本文引用此概念,旨在研究“TOD”模式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微妙关系。
  概念内涵与维度
  TOD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这个概念由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的,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TOD模式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
  建国以来,我国对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的称谓经历了多次演变。其中,“农业转移人口”是在近几年的人口城镇化进程中逐步产生的,其内涵与之前的称谓有了一定的差别。“农业转移人口”称谓的产生和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而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以及国家部分领导讲话中多次出现,并已经成为我国“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核心任务。
  那么,何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简单地说,就是农业转移人口逐步成为真正的城镇居民,即其户籍所在地由农村迁到城镇。但是,很显然,仅从户籍所在地变动来界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是很不全面的。当前,除户籍外,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在综合素质、价值观念、职业分布、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农业专业人口市民化的概念与内涵也随之变得丰富。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概念的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新型城镇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大的亮点是让城镇化正本清源,回归人的城镇化的本质属性。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是要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预计到2030年中国对全球城镇人口的贡献率将超过20%。由此可见,中国城镇化规模大、节奏快、影响广泛而深远,对世界城镇化有着重要意义。
  “TOD”模式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效应
  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亚洲新兴国家和金砖发展中大国,由于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市民化和大量新型城镇化的出现。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较为丰富:Williamson认为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主要归结于城市内生增长的“制约”;人力资本理论代表舒尔茨认为这种转移是一种个人资本投资,是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生活水平。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外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耦合度是非常高的,尤其体现在对策方面:英国采取了从“济贫”到“济身”的技能培训政策;美国通过大规模劳动力迁移建立了大量新兴城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国家;日本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方面,制定了很多适用的政策鼓励脱农转移,通过加大国民教育提高农业人口对非农业就业的适应性,由政府出资对青年农民进行培训,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正规化、制度化。国内相关研究中,代表性观点有:李端提出“解决农民工和农村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程姝以城镇化的发展为背景,来考察农民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身份、职业和地位发生改变的状态和过程;李晶晶提出人口的城镇化即农民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指标和目的,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匡敏认为农民工市民化是农业大市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与特有途径,但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限制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也影响了农业大市实现“两化”。
  公共交通成为人们出行的较为方便和廉价的出行方式,城市中的很大一部分居民会选择公共交通。对国内外的案例进行详细的比较,得出TOD模式发展的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的迅速膨胀;二是高密度的人口聚集;三是土地混合使用的开发模式;四是发展公共交通的必要性。促进城市人口聚集在公共交通线路的两侧,形成带状的社区发展形态,使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格局得到优化,保证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和优化居住环境相统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广东珠海市为例,珠海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广东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西部生态新城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并率先实现“多规合一”,着力构建“城市-片区-新镇”的新型城镇化格局。珠海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特色理念:以人為本、公交优先、TOD导向。珠海常住人口约156万,户籍人口约10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三辖区8口岸在“TOD”模式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人口城镇化率与市民化工作耦合程度关系密切。
  “TOD”模式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因子与耦合度分析   通过CNKI检索统计,以耦合性为关键词可检索到各类文章四千余条,以市民化、城镇化和耦合性为关键词,全文涵盖该内容的有五百余条,主题含有25条,缩小到题名范围内检索仅仅有2条。基于农业转移人口概念的演变,我们分别以“农业转移人口”和“市民化”两个检索词分别检索进行梳理得到检索结果图2和图3,具体检索情况如下:
  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国家政策、各地措施、社会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性是显而易见。
  国家宏观政策层面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不仅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同时统筹了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在国家层面确定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性。除了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的体现之外,各省市的城市化和市民化之间的联系也是比比皆是。通过对政策的解读与分析,我们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但其子系统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内容与任务方面耦合。
  研究分析层面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被分割成“转移”和“转化”两个子过程:第一阶段是从农村向城市迁居、由分散趋向集中的空间转移过程,第二阶段是已居住在城市并努力在户籍、保障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获取与城市市民同等权益、由农村人口向城市居民质变的过程,即从农业转移人口到市民的身份变化过程。在市民化过程,再社会化是成功转化的充分条件。城市化不仅是从形式上转化为城市人口,更深刻的内涵是生存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城市化,形成市民美德、养成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现代公民的价值观、接受现代城市的文明生活方式。
  城镇化建设也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与市民化核心是一致的。
  社会实践层面
  以广东珠海市为例,即将动工的珠海北站TOD新城,将打造成珠江口西岸一类综合交通枢纽、珠中滨海绵延带重要的综合服务节点、滨海城市综合服务中心,高新技术高端配套服务区。在建项目中,如上冲,地处珠海的一角,在传统城镇化的路径中,这类城市边缘区域是公共交通最薄弱的地方。TOD规划理念将这类区域变成了公交最便利的区域,出行甚至比市中心更方便、更低碳。
  资源的供给对人口转移起到了导向作用,资源的变化调节了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动动向。城乡资源的供给差异是巨大的,相比城市国家财政的投入,农村的基础设施,国家的投入则相当有限。在资源占有方面,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享受到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不同。在占有资源同时,人口亦提供了人力供给。农业转移人口文化技术资本存量相对不足,多分布在餐饮业、商品零售业、加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获取报酬形式。农业转移人口较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对促进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出基础作用。
  交通的便利聚集了农业转移人口,增强了归属感,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时,形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珠海特色。经验表明,TOD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有积极的作用。在社会环境方面,模式下邻里之间的交往增加,设计良好的步行环境给居住区的居民一个安静、舒适的人居环境,在这样的小区居住可以减少居民的生活压力,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这种所倡导的邻里模式也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观要求。
  “TOD”模式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TOD”模式所显现出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共享性更符合农业转移人口对资源的需求,其出行的便利性和公共廉价性成为人民出行的首选活动工具,聚集了更多农业转移人口的同时发展的产业,衍生出更多的就业与创业,带动了城镇化经济的发展。农业专业人口市民化过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是协同发展过程,市民化过程中人力资本的投入与增强,进一步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智力资源,其人力供给在城镇化经济建设中发揮基础作用;市民化转变的素质、习惯及行为与城镇化中的城市文明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提出“TOD”模式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耦合模型,即下图5所示:
  课题项目:珠海市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
其他文献
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有效”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也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高中的生源差,学生的素质低”成为一大难题.这
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师生对课堂学习的共同检测形式,作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老师必须在设计、布置、批改和评价这四个环节做到位,才能达到预期
同志们: 这期培训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天就要结束了。我受田部长的委托,代表部党组作个小结。 举办这期培训班,是我们按照中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以下
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重视个人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人们在医疗、保健上的投入比例增大,对专业医护人员的数量和服务质量需求显著提升.我校地处人口密度大、医疗
文章以ACCESS软件为例针对商务类高职数据库应用课程提出课程改革方案.分析了当前数据库教学的现状及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相关的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的
招待所里的一个月(上)到招待所到了张家口,才知道,梁波和我大姐的所在单位是晋察冀边区公安管理处。大门很宽敞,不止一个持枪的士兵站岗,一眼看去就是个大机关。大男孩通讯员
期刊
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早在50年代,毛泽东就指出:“一切干部要学普通话.”一个人如果不能流利地讲普通话,势必会给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职高学生的
利用2007年和2008年南京地区NCEP 1°×1°历史再分析资料和江苏省闪电定位资料,探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在雷暴预报中的应用.将NCEP 1°×1°资料作为实况,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