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童话中的角色对成年人而言,只是带点艺术夸张的角色,而对儿童来说,他们却是他的朋友、伙伴和家人。”三四岁的孩子可能与童话玩偶能玩上好几个小时,其间喃喃自语,认为自己与童话人物一样饮了魔水或中了魔咒,就可以上天入地游历奇境;五六岁的孩子不仅通过童话人物来形成自己的善恶观和是非观,还非常容易接受童话惩恶扬善的结局,如果孩子发现现实生活中善行可能被误解,而恶行不一定马上得到惩处,心里就会充满困惑……童话为孩子打开了现实空间与幻想空间之间的通道,培植了他们的想象力。当然,有些想象力容易豁了边,给孩子带来安全隐患,有些想象力为他们的人际交往造成阻碍……孩子眼中,童话中的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是融为一体的,怎样告诉他,童话不是真的,童话中的人物,是想象出来的?我们的目的,是祛除童话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又不扼杀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梦想与细腻情感。
1“请问喝了什么颜色的魔水会变成艾丽丝”
4岁的小美最近特别迷恋《艾丽丝漫游奇境记》,艾丽丝喝了一种奇特的魔水后,变成了一个几英寸长的小人进入了一个幻想中的世界,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多端的险境,慢慢从一个迷迷糊糊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机智、勇敢,有能力帮助朋友的人。小美的妈妈一连花了7天时间讲了这个“睡前故事”,小美每天满足地睡去时,经常问妈妈:“我有没有可能做一个和艾丽丝一样的梦?”妈妈亲她的额头,说会的,但小美醒来时会非常沮丧地说:“我没变成艾丽丝,是不是没喝魔水的缘故?”有一天,妈妈吃惊地发现小美站在小凳子上调配“魔水”:蓝的是蓝墨水,白的是牛奶,粉蓝的是前两者的混合物,小美正在歪着头研究哪杯是艾丽丝尝过的魔水时,妈妈惊叫一声扑过来,把三杯“魔水”都倒了。
●正经解释:“魔水存在不存在呢?不存在。小美有没有注意到艾丽丝是做了一个梦?故事的最后,艾丽丝醒了,太阳晒到了她的床,妈妈招呼她起床呢。也就是,艾丽丝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喝魔水也是梦里面发生的事。你要知道,梦不是真的,所以,艾丽丝可没有在厨房里喝过魔水!”
●诙谐解释:也许我们可以利用孩子对魔水的幻想来培养她喝健康饮料的习惯,而不是用抢倒魔水的夸张动作一类吓到孩子。你可以这样说:“魔水可不是随便配的,有些魔水喝下去,会做噩梦,肚肚疼呢。你不是要喝艾丽丝的魔水吗?妈妈知道配方,妈妈来配给你喝……”你可以配些橙红色的胡萝卜汁加番茄汁给孩子喝,也可以配些橙绿的哈密瓜汁和黄瓜汁给孩子喝,如果孩子抱怨没有“梦游奇境”,你不妨说:“魔水要连喝100天才见效。”——放心,没有孩子能坚持一种“童话梦想”长达100天的。
2“小强撒谎,他的鼻子为什么没有变长?”
小宏是个诚实的孩子,对“实话实说”的要求达到了苛刻的地步,这也许是受到《木偶奇遇记》的影响,那个老是长出长鼻子后悔不迭的木偶匹诺曹,给了他很深的印象。小宏不仅要求自己实话实说,也要求小伙伴这样,如果发现小伙伴有一点点不诚实,小宏就会跳到人家面前吓唬说:“你的鼻子马上就要变长了,会长到顶到黑板,仰起脸来顶到天花板。”次日再去幼儿园,发现人家的鼻子连一寸也没有长长,小宏失望透了,“撒谎的人鼻子为什么没有变长?这样,老师怎么发现小朋友没说实话?我怎么知道有人骗了我?”妈妈先是笑,听到后来也为儿子揪心:原来,儿子希望每个人都有匹诺曹式的鼻子,这样,他再也不会上当受骗了。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只适合生活在理想国?
●正经解释:“匹诺曹是个木偶呀,木偶的鼻子长长,是仙女给他施的魔法,为的是让他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样的魔法是不会施加在真的小孩子身上的,对活的小孩来说,它是不灵的。不过一个人撒了谎也是很容易被认出来的,因为他会心慌、脸红、出汗、不敢看别人的眼睛……很长时间都不舒服。”
●诙谐解释:“只要撒谎的小孩子一表示后悔,仙女就把他的鼻子给弄短了,匹诺曹就是这样免除尴尬的。我想,俐门班的小强,在说谎的那一刹那就后悔了,所以仙女原谅了他,让他的鼻子恢复了原样。”——要事先调查—下,叫小强的这个孩子是不是偶尔撒谎,否则还是前一种解释更能安抚孩子,不然,小宏会问:“为什么仙女总是原谅小强呢?这不公平!”
3 “白雪公主就是吃了坏王后的苹果死去的,我不能吃你的苹果!”
说这话的小茜今年3岁半,2岁时爸妈离婚,小茜跟了爸爸,现在,祁阿姨在跟爸爸谈婚论嫁,小茜无师自通地叫祁阿姨“坏王后”,并当场让给她吃苹果的祁阿姨下不了台,祁阿姨哭笑不得地对小茜爸爸说:“小茜真以为自己是白雪公主啊?”
●正经解释:“苹果里下了毒,坏王后自己会不会吃那个苹果?”再有敌意的孩子都会说: “不会。”那么,当着她的面把苹果切成三块,爸爸、祁阿姨各吃一块,另一块,小茜自己就会吃。以后再对孩子解释《白雪公主》中女儿与继母之间的冲突好了,现在,首先要消弥小茜对祁阿姨递来的苹果的莫名恐惧。
●幽默解释:“我不是坏王后,我要是坏王后的话,魔镜在哪里?猎人在哪里?小茜你也不是白雪公主,你仔细想一想,你碰到过不念旧恶的小矮人了吗?”既然孩子的恐惧是因为将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混为一谈引起的,那么,干脆利落地斩断这种联想至关重要,抓住几个细节反驳孩子关于“继母=坏王后”、“继女是受害的白雪公主”的设想,就够了。
4 “呜呜,为什么我的音乐树就没有长出来呢?”
飞飞3岁半时就表现了一定的音乐天赋,4岁半的时候,妈妈就买了把儿童提琴,送他去音乐学院王教授那里学提琴。飞飞在提琴班里年龄最小,坐不住,理解力也偏弱,因此免不了被“耳提面命”的妈妈时时敲打,飞飞由此慢慢地讨厌起提琴来,但对音乐,他仍有着本能的爱好。 天,妈妈发现飞飞在楼下埋了一堆木片,凑近一看,大吃一惊:飞飞不知什么时候把小提琴砸碎了正在掩埋。妈妈气得责骂了他顿,说他就是不愿练琴也不能做出这样让妈妈伤心的事。飞飞也哭了,他说他看了《音乐树》的童话:“贝西的小提琴碎了,有一块小提琴的碎片长成了一棵音乐树,自己就能演奏好听的音乐。我也想有这样棵树……”如果妈妈谅解这样颗童心,就不要马上责备飞飞吧,和他一起掩埋小提琴的碎片,看看有没有“神奇之树”长出来,准备回答他的第二个问题吧:“为什么我的音乐树就没有长出来呢?”
正经回答:“种什么长什么那是童话里才有的事呀!如果能长出音乐树,埋上闹钟就会长出响铃树,埋下烤箱就会长出面包树,你觉得这可能吗?”“你也不要很失望,其实,也许在每一只小鸟听来,白杨树、老槐树、银杏树被风一吹就会响,也都是音乐树呢。”
幽默回答:“你知道音乐树是怎么长出来的?是贝西的小提琴肚里,有粒松树的种子,后来这棵松树长大啦,因为木头好,特别适合做小提琴,所以用它的枝干做了好几把有名的小提琴。做提琴的白胡子老爷爷说,这是音色最好的提琴啊,很珍贵呢,这棵树就是这样出名的,大家都叫它音乐树,不知道的人都以为它自己会演奏音乐呢,其实是附近几个得到了提琴的小孩子在演奏音乐呢……小提琴的美妙声音环绕着这棵树,让它感觉自己很幸福。这才是音乐树的由来啊!”这样的解释,巧妙地掩盖了童话的荒诞性,完善了它的逻辑性,还鼓励了孩子继续练琴的决心,可谓一举两得。
1“请问喝了什么颜色的魔水会变成艾丽丝”
4岁的小美最近特别迷恋《艾丽丝漫游奇境记》,艾丽丝喝了一种奇特的魔水后,变成了一个几英寸长的小人进入了一个幻想中的世界,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多端的险境,慢慢从一个迷迷糊糊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机智、勇敢,有能力帮助朋友的人。小美的妈妈一连花了7天时间讲了这个“睡前故事”,小美每天满足地睡去时,经常问妈妈:“我有没有可能做一个和艾丽丝一样的梦?”妈妈亲她的额头,说会的,但小美醒来时会非常沮丧地说:“我没变成艾丽丝,是不是没喝魔水的缘故?”有一天,妈妈吃惊地发现小美站在小凳子上调配“魔水”:蓝的是蓝墨水,白的是牛奶,粉蓝的是前两者的混合物,小美正在歪着头研究哪杯是艾丽丝尝过的魔水时,妈妈惊叫一声扑过来,把三杯“魔水”都倒了。
●正经解释:“魔水存在不存在呢?不存在。小美有没有注意到艾丽丝是做了一个梦?故事的最后,艾丽丝醒了,太阳晒到了她的床,妈妈招呼她起床呢。也就是,艾丽丝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喝魔水也是梦里面发生的事。你要知道,梦不是真的,所以,艾丽丝可没有在厨房里喝过魔水!”
●诙谐解释:也许我们可以利用孩子对魔水的幻想来培养她喝健康饮料的习惯,而不是用抢倒魔水的夸张动作一类吓到孩子。你可以这样说:“魔水可不是随便配的,有些魔水喝下去,会做噩梦,肚肚疼呢。你不是要喝艾丽丝的魔水吗?妈妈知道配方,妈妈来配给你喝……”你可以配些橙红色的胡萝卜汁加番茄汁给孩子喝,也可以配些橙绿的哈密瓜汁和黄瓜汁给孩子喝,如果孩子抱怨没有“梦游奇境”,你不妨说:“魔水要连喝100天才见效。”——放心,没有孩子能坚持一种“童话梦想”长达100天的。
2“小强撒谎,他的鼻子为什么没有变长?”
小宏是个诚实的孩子,对“实话实说”的要求达到了苛刻的地步,这也许是受到《木偶奇遇记》的影响,那个老是长出长鼻子后悔不迭的木偶匹诺曹,给了他很深的印象。小宏不仅要求自己实话实说,也要求小伙伴这样,如果发现小伙伴有一点点不诚实,小宏就会跳到人家面前吓唬说:“你的鼻子马上就要变长了,会长到顶到黑板,仰起脸来顶到天花板。”次日再去幼儿园,发现人家的鼻子连一寸也没有长长,小宏失望透了,“撒谎的人鼻子为什么没有变长?这样,老师怎么发现小朋友没说实话?我怎么知道有人骗了我?”妈妈先是笑,听到后来也为儿子揪心:原来,儿子希望每个人都有匹诺曹式的鼻子,这样,他再也不会上当受骗了。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只适合生活在理想国?
●正经解释:“匹诺曹是个木偶呀,木偶的鼻子长长,是仙女给他施的魔法,为的是让他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样的魔法是不会施加在真的小孩子身上的,对活的小孩来说,它是不灵的。不过一个人撒了谎也是很容易被认出来的,因为他会心慌、脸红、出汗、不敢看别人的眼睛……很长时间都不舒服。”
●诙谐解释:“只要撒谎的小孩子一表示后悔,仙女就把他的鼻子给弄短了,匹诺曹就是这样免除尴尬的。我想,俐门班的小强,在说谎的那一刹那就后悔了,所以仙女原谅了他,让他的鼻子恢复了原样。”——要事先调查—下,叫小强的这个孩子是不是偶尔撒谎,否则还是前一种解释更能安抚孩子,不然,小宏会问:“为什么仙女总是原谅小强呢?这不公平!”
3 “白雪公主就是吃了坏王后的苹果死去的,我不能吃你的苹果!”
说这话的小茜今年3岁半,2岁时爸妈离婚,小茜跟了爸爸,现在,祁阿姨在跟爸爸谈婚论嫁,小茜无师自通地叫祁阿姨“坏王后”,并当场让给她吃苹果的祁阿姨下不了台,祁阿姨哭笑不得地对小茜爸爸说:“小茜真以为自己是白雪公主啊?”
●正经解释:“苹果里下了毒,坏王后自己会不会吃那个苹果?”再有敌意的孩子都会说: “不会。”那么,当着她的面把苹果切成三块,爸爸、祁阿姨各吃一块,另一块,小茜自己就会吃。以后再对孩子解释《白雪公主》中女儿与继母之间的冲突好了,现在,首先要消弥小茜对祁阿姨递来的苹果的莫名恐惧。
●幽默解释:“我不是坏王后,我要是坏王后的话,魔镜在哪里?猎人在哪里?小茜你也不是白雪公主,你仔细想一想,你碰到过不念旧恶的小矮人了吗?”既然孩子的恐惧是因为将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混为一谈引起的,那么,干脆利落地斩断这种联想至关重要,抓住几个细节反驳孩子关于“继母=坏王后”、“继女是受害的白雪公主”的设想,就够了。
4 “呜呜,为什么我的音乐树就没有长出来呢?”
飞飞3岁半时就表现了一定的音乐天赋,4岁半的时候,妈妈就买了把儿童提琴,送他去音乐学院王教授那里学提琴。飞飞在提琴班里年龄最小,坐不住,理解力也偏弱,因此免不了被“耳提面命”的妈妈时时敲打,飞飞由此慢慢地讨厌起提琴来,但对音乐,他仍有着本能的爱好。 天,妈妈发现飞飞在楼下埋了一堆木片,凑近一看,大吃一惊:飞飞不知什么时候把小提琴砸碎了正在掩埋。妈妈气得责骂了他顿,说他就是不愿练琴也不能做出这样让妈妈伤心的事。飞飞也哭了,他说他看了《音乐树》的童话:“贝西的小提琴碎了,有一块小提琴的碎片长成了一棵音乐树,自己就能演奏好听的音乐。我也想有这样棵树……”如果妈妈谅解这样颗童心,就不要马上责备飞飞吧,和他一起掩埋小提琴的碎片,看看有没有“神奇之树”长出来,准备回答他的第二个问题吧:“为什么我的音乐树就没有长出来呢?”
正经回答:“种什么长什么那是童话里才有的事呀!如果能长出音乐树,埋上闹钟就会长出响铃树,埋下烤箱就会长出面包树,你觉得这可能吗?”“你也不要很失望,其实,也许在每一只小鸟听来,白杨树、老槐树、银杏树被风一吹就会响,也都是音乐树呢。”
幽默回答:“你知道音乐树是怎么长出来的?是贝西的小提琴肚里,有粒松树的种子,后来这棵松树长大啦,因为木头好,特别适合做小提琴,所以用它的枝干做了好几把有名的小提琴。做提琴的白胡子老爷爷说,这是音色最好的提琴啊,很珍贵呢,这棵树就是这样出名的,大家都叫它音乐树,不知道的人都以为它自己会演奏音乐呢,其实是附近几个得到了提琴的小孩子在演奏音乐呢……小提琴的美妙声音环绕着这棵树,让它感觉自己很幸福。这才是音乐树的由来啊!”这样的解释,巧妙地掩盖了童话的荒诞性,完善了它的逻辑性,还鼓励了孩子继续练琴的决心,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