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住深圳市碧波花园的林小姐因母亲热衷于购买保健品而颇为无奈。“明明知道这些人是专门骗老人的钱,但就是管不住他们,只要趁我不注意,我妈妈就被她们拉去参加活动,然后买回一堆保健品来。”像林小姐的母亲周女士一样,近3年时间,仅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统计,在涉案金额达6.5亿元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类案件中,有1500多名老人成为受害人。
贴心服务请老人“入瓮”
2006年至2009年间,广东某世纪保健品连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宣传保健为名、提供免费体检为幌子,指使其员工到公园、花园等公共场所将老年人带至该公司办公地点进行免费体检。经过专业培训的员工以“服务热情周到,让老年人感到很贴心”的办法,向老年人推销其保健食品。他们还以办理公司的消费卡成为会员,投资可获年息20%~30%的高额回报为诱饵,为客户办理租赁消费卡,以及投资合作开办“租赁体验店”的形式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周女士在该公司被依法查处后才恍然大悟。经统计,2006年至2012年间,该公司在深圳范围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共计人民币4.68亿余元。
孤独老人更容易上当
近3年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共审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类案件43宗。对该类案件进行分析发现,此类型案件的老年受害者占到50%。
这些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多是,子女忙于工作,很少和父母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不了解父母投资情况,导致他们无法进行正确及时的防范和疏导。骗子采取的手段多以“组织游玩、赠送小礼品等给老年人的孤单生活增添色彩”的办法诱导老人上当受骗。并且,老年人对个人财产具有较强的投资欲望,但投资能力较弱,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较强的投机心理、较低的判断能力”的特点进行诈骗。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一直关注着老年人文化生活。他认为,老年人之所以成为此类型案件的受害者,是因为现在的老年人更需要子女的关注和社会的关爱。一是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其次,就是子女不仅要从物质上赡养老年人,更要从精神上关心父母,及时了解老年人思想动态,对集资诈骗类犯罪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同时,专门为老年人开展普法活动,为老年人授法制教育课、张贴宣传海报、播放法制教育片等形式,向老年人群体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投资观念,避免掉入犯罪陷阱。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净化市场环境。
受害人自述
退休教师黄老太
“投资”50多万盼分红
2008年底,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员工在社区给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和健康保健讲座,他们的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我们这些在家没事做的老年人很愿意去参加。后来,我们这些老人就成了这些人的熟人,他们便劝说我投资保健品,说可以参与公司分红,我就投资了15万元,按照年息16%每季度分红。之后,这家公司新成立了其他公司,我原来的投资款也被转入新公司的投资项目当中。新公司以向客户推销消费卡的方式,让我们不断投资公司的租赁业务。在该公司业务经理的劝说下,我先后投资50多万元,分红比例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每季度可以领到27000元的返利,领了一年,公司就没有再分红了。我在该公司买过食品和保健品,这些钱是从我投资红利中扣掉了。
诈骗公司详情
各种骗术都以“高回报”为饵
涉案人员陈某,某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人
某公司从事保健品销售,主要业务流程是先由业务员在外拉客户,由业务主管负责给客户介绍公司业务情况并将客户发展为会员,客户购买公司会员消费卡就可以成为会员,消费卡金额980元、3800元、8800元不同档次。客户购买消费卡以后就可以用消费卡购买公司的保健产品。对于会员客户,公司经理或者主管就会跟客户介绍有关公司加盟合作店的相关情况,如果客户愿意就可以投资开设加盟店,加盟店设立经营由公司负责,销售利润就由公司和客户进行分成。合作期限是3年,公司承诺投资加盟店,公司返还客户利润,一年半内客户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如果一年半内,客户未足额拿回投资成本,公司将在第19个月一次性将客户的投资成本差额补足返还客户。之后一年半,客户就可以根据公司的销售收入与公司分成。以此结算,客户每年投资回报约为8%~12%。
之后,公司业务转型为租赁业务,同时成立深圳分公司,营销模式也转变为以销售租赁卡的方式开展业务。具体来讲,可以购买公司的消费卡,同时签订顾问协议,消费卡的面值为5万元到40万元不等,按季度给客户发顾问费,年回报约8%~16%。
同时公司还会招揽客户合作设立加盟店,具体的合作方式是客户可以投资开设租赁体验店,合作期限是3年,公司负责帮客户培训员工,并且按照客户投资金额给予客户相应金额的可租赁物资供客户开展租赁业务,客户年回报率是12%~18%。
正是这样高额的回报率,让很多人加入到这些公司的投资行列,但因为这些公司从开始就没有考虑过回报客户,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公司就以“资金链断裂”、“投资购买产品”等各种借口停止分红,卷款逃跑。(据《深圳晚报》)
贴心服务请老人“入瓮”
2006年至2009年间,广东某世纪保健品连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宣传保健为名、提供免费体检为幌子,指使其员工到公园、花园等公共场所将老年人带至该公司办公地点进行免费体检。经过专业培训的员工以“服务热情周到,让老年人感到很贴心”的办法,向老年人推销其保健食品。他们还以办理公司的消费卡成为会员,投资可获年息20%~30%的高额回报为诱饵,为客户办理租赁消费卡,以及投资合作开办“租赁体验店”的形式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周女士在该公司被依法查处后才恍然大悟。经统计,2006年至2012年间,该公司在深圳范围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共计人民币4.68亿余元。
孤独老人更容易上当
近3年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共审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类案件43宗。对该类案件进行分析发现,此类型案件的老年受害者占到50%。
这些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多是,子女忙于工作,很少和父母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不了解父母投资情况,导致他们无法进行正确及时的防范和疏导。骗子采取的手段多以“组织游玩、赠送小礼品等给老年人的孤单生活增添色彩”的办法诱导老人上当受骗。并且,老年人对个人财产具有较强的投资欲望,但投资能力较弱,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较强的投机心理、较低的判断能力”的特点进行诈骗。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一直关注着老年人文化生活。他认为,老年人之所以成为此类型案件的受害者,是因为现在的老年人更需要子女的关注和社会的关爱。一是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其次,就是子女不仅要从物质上赡养老年人,更要从精神上关心父母,及时了解老年人思想动态,对集资诈骗类犯罪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同时,专门为老年人开展普法活动,为老年人授法制教育课、张贴宣传海报、播放法制教育片等形式,向老年人群体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投资观念,避免掉入犯罪陷阱。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净化市场环境。
受害人自述
退休教师黄老太
“投资”50多万盼分红
2008年底,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员工在社区给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和健康保健讲座,他们的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我们这些在家没事做的老年人很愿意去参加。后来,我们这些老人就成了这些人的熟人,他们便劝说我投资保健品,说可以参与公司分红,我就投资了15万元,按照年息16%每季度分红。之后,这家公司新成立了其他公司,我原来的投资款也被转入新公司的投资项目当中。新公司以向客户推销消费卡的方式,让我们不断投资公司的租赁业务。在该公司业务经理的劝说下,我先后投资50多万元,分红比例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每季度可以领到27000元的返利,领了一年,公司就没有再分红了。我在该公司买过食品和保健品,这些钱是从我投资红利中扣掉了。
诈骗公司详情
各种骗术都以“高回报”为饵
涉案人员陈某,某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人
某公司从事保健品销售,主要业务流程是先由业务员在外拉客户,由业务主管负责给客户介绍公司业务情况并将客户发展为会员,客户购买公司会员消费卡就可以成为会员,消费卡金额980元、3800元、8800元不同档次。客户购买消费卡以后就可以用消费卡购买公司的保健产品。对于会员客户,公司经理或者主管就会跟客户介绍有关公司加盟合作店的相关情况,如果客户愿意就可以投资开设加盟店,加盟店设立经营由公司负责,销售利润就由公司和客户进行分成。合作期限是3年,公司承诺投资加盟店,公司返还客户利润,一年半内客户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如果一年半内,客户未足额拿回投资成本,公司将在第19个月一次性将客户的投资成本差额补足返还客户。之后一年半,客户就可以根据公司的销售收入与公司分成。以此结算,客户每年投资回报约为8%~12%。
之后,公司业务转型为租赁业务,同时成立深圳分公司,营销模式也转变为以销售租赁卡的方式开展业务。具体来讲,可以购买公司的消费卡,同时签订顾问协议,消费卡的面值为5万元到40万元不等,按季度给客户发顾问费,年回报约8%~16%。
同时公司还会招揽客户合作设立加盟店,具体的合作方式是客户可以投资开设租赁体验店,合作期限是3年,公司负责帮客户培训员工,并且按照客户投资金额给予客户相应金额的可租赁物资供客户开展租赁业务,客户年回报率是12%~18%。
正是这样高额的回报率,让很多人加入到这些公司的投资行列,但因为这些公司从开始就没有考虑过回报客户,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公司就以“资金链断裂”、“投资购买产品”等各种借口停止分红,卷款逃跑。(据《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