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姐姐”汪化:食堂服务员变身女画家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ang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漂泊“疯”女孩,
  艺术是她生命里的光
  汪化本名季红燕,1981年出生在福建南平浦城县一个小山村。只上到小学五年级,她就退学了。16岁,她辗转全国各地打工,在福州当保姆,在广州鞋厂当女工,在深圳餐厅当服务员……走南闯北,与生活搏斗着。
  


  在换了许多工作后,汪化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在城里做什么。回到农村家中,她更是感到无所适从,觉得“找不到生命的出口”。父母的逼婚也令她烦闷,她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却坚持认为“感情是讲究缘分的,婚姻大事总不能急于求成,抓个人就嫁啊”。
  有一天,汪化在地摊上看到一本摄影教材。揣着摄影教材回到家后,一天心血来潮,汪化对着书上某个摩登女子的照片便画起来。“照片上那女孩很清新优雅,就像电影《罗马假日》的女主角。我怎么觉得自己画得比照片本身还要美?那种自由落笔的酣畅感,更是从未有过的。”画画时,原本在她眼中有些灰暗的世界,仿佛一下变得熠熠生辉了!从此,她一发不可收拾。
  30岁的汪化开始用画笔构勒一个黑白的线条世界,宣泄内心的压抑。渐渐地,她感觉到了画画的妙处:画笔可以直接快速地表達自己的内心,而摄影设备会被本身的功能局限,“跟心灵相通之间永远隔着一层”。
  2001年,汪化独自漂到了上海。在某公司办的一个艺术展厅里,她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她学着工作人员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向别人讲解那些雕塑的意韵。这种热情,让她得到了在这家艺术馆上班的机会。
  汪化说,其实她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艺术是什么。同事告诉她:“艺术没有边界。只要坚持画自己所想,做到极致就行。”汪化听了脑洞大开。
  此后,她开始尝试创作长卷画。她绘画用的笔芯是5毛钱一支的油性笔,0.5毫米细。每天下班后,她都会把15米长的画纸铺在艺术馆走廊上,趴在地上埋头作画。看着一朵花、一阵风、一片海在自己笔下画出,她就感到难以言说的欣喜和满足。为了方便画画和节省房租,她索性买了个睡袋,每晚就住在馆内的走廊上。有时她会一直画到凌晨四五点,连隔壁的艺术家都惊呼:“这是个疯子。”
  没有主题,不打底稿,也没有专业学过画画的汪化,连自己都不知道每幅作品最后会画成什么样子。汪化独创的这种线条画法很特别,无数疏密有致的线条构成了她奇异的想象空间。“我可以把万物都看成一条线,无论是舞蹈也好、音乐也罢,包括听到的声音。”
  “励志姐”事迹
  获法国纪录片大奖
  艺术馆的同事看过汪化的作品后很惊讶,先是不相信她没学过画画,最后又真诚地劝她说:“其实上海不适合搞艺术,早些离开对你更好。”
  2012年,汪化来到北京。她去逛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里各种艺术书籍琳琅满目,她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为了追求艺术理想,她在完成了一幅17米长的画作后,签下“汪化”的署名,正式与昔日的季红燕分道扬镳。“化”与“画”同音,她为自己改的新名字也有“在艺术的汪洋中融化”之意。
  为了维持北漂生活,汪化找到中央美院的食堂经理说:“我想找份工作,只要包吃包住,不要薪水也可以,我只想留在这里。”因为之前有做服务生的经验,经理留下了她。但是,她说自己只能上半天班,因为其他的时间要用来画画。经理也同意了,让她负责分菜和清洁工作,月薪只有1000元。
  汪化在美院附近租了间简陋的地下室,只有10平方米,平时连拿衣服都要跪在床上,因为没地方站。虽然地下室阴暗潮湿,但每月200元的房租令她很满意。
  汪化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然后到食堂后厨工作,为早高峰做准备。忙完半天后,汪化长长地舒口气,因为属于自己画画的时间到了。擦干净的食堂餐桌,放学后的教室,都成了她尽情画画的地方。
  汪化还喜欢去旁听学校的专业课程和名家讲座,记起笔记来比谁都认真。“在这里我找到了共鸣,虽然一个人漂泊京城,很艰难,也孤独,但我内心感受最深的还是满足。”
  奔着中央美院图书馆来的汪化,一度被那张薄薄的图书证难住了。无奈,她就挨个办公室去敲门,找老师和教导主任帮忙盖章。取得出入凭证后,图书馆就成了最吸引她的地方。经文、甲骨文、玛雅文,这些字她一个都不认识,但她喜欢文字的结构和线条。她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练习,每天抄写十几遍。雕塑、哲学、政治、美术方面的书,以及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画册,她都能借助字典看得津津有味,然后再用自己的方法训练视觉,把自己从书本和生活中收集的素材转换成繁丽的线条画,心手统一地表达出来。
  有时候,这位“食堂会画画的姐姐”还会收到男生送的字画、女生送的花。学生带着她去看展、上课,甚至介绍专业老师给她认识。在汪化眼里,这里是个“完美的天堂”。她与学院派的体制并不协调,她在做学生的事情,可她不是学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生带着汪化去找中央美院的教授袁运生。这位老艺术家盯着她的画看了很久,直到抽完手中的烟才缓缓开口。他说,自己教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独特的学生。“很有才华,而且这种才华不是靠专业训练能得来的。”汪化突然就哭了出来,嘴里嘟囔着:“谢谢,谢谢。”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热爱的画画、在别人眼里的涂鸦,会得到大师的肯定。
  2013年春,中央电视台的张楠找到汪化,跟拍了一部纪录片。后来,这部名为《我的生命线》的片子,获得了法国阳光纪录片最佳提名奖。张楠总结:这是一个出身低微的打工女孩,用自己对艺术的信念,独自对抗全世界的故事。
  一幅作品15万,
  打工妹蜕变女画家
  2015年6月,一名学生看见汪化在食堂餐桌上画画,忍不住用手机拍下,发了一条微博:“央美第一食堂二楼有个美女姐姐服务生,小学毕业,也没上过任何美术班,却画得一手令我这个专业生都汗颜的好画。”   短短几天后,汪化成了走红网络的“央美励志姐”。随后就有人表示愿意提供场地,让她能有更好的作画环境;有人想帮她办画展,让其作品登上画册。北京时代美术馆以15万元的高价,收藏她这位“素人画家”的一幅画。面对个人和机构纷纷伸出的橄榄枝,汪化的第一反应却是一口回绝。同样被她拒绝过的,还有周立波。
  《中国梦想秀》节目组曾邀请汪化去“圆梦”,当汪化在现场展开30米的长画卷,并讲出自己“美院食堂服务员”的身份时,台下一片惊呼。这幅长卷是用签字笔画的,线条流畅得令人叹为观止。周立波在台上提出个人出资20万元购买汪化的长卷,让她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但是,汪化拒绝了周立波的提议。“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画自己想画的画,其他的我都不在乎。”她用一种执拗的口气说。
  汪化一直很抗拒艺术商业化,尽管她的生活很落魄。她的全部家当,就是房间角落那个破了口的编织袋,装着春夏秋冬全部的衣服,再加上一床用来铺盖的被子。
  生活如此艰辛,汪化还拒绝办展和卖画的机会,朋友和老鄉都说她迂腐。汪化却觉得,比起经济条件的改善,自己更需要艺术观念上的突破。面对世俗的眼光,自己痛并快乐着。
  早在几年前,因为无法立业,父母就把对女儿的期望放在成家上了。家人曾为她说过一门亲事,婚期将至,汪化却躲去外地打工。姐姐和姐夫通过开摩托车维修铺,一步步走向了城市居民的小康生活。父母走入汪化在北京居住的地下室,脸上只有失望。
  2016年初,父亲生病住院,汪化才不得不卖出几幅画,将钱悉数拿回家里,事后却又觉得对不起收藏她画作的机构:“我总觉得那些作品还不够完美。”一位著名艺术评论家说,汪化的作品充满混沌气息和宗教美学要素,那些线条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像极了人生百态。
  2016年4月,汪化从食堂钟点工,摇身一变成为北京一家艺术馆的签约艺术家。公司为她办了个展,两次作品展共售出大小17幅画作,为她带来几十万元收益。她将其中20万元,捐给北京一家艺术基金会。她说,中国许多艺术家和美院师生用文化和学识滋养了自己,她也要回馈社会。
  如今,汪化每天上午10点出现在艺术馆中,创作独一无二的“线条画”。傍晚下班后,她回到与闺密合租的两居室中。窗明几净的新家,比地下室亮堂太多,而且站在29楼俯瞰北京城,蔚为壮观。
  除了绘画,汪化还喜欢写诗,在网上和粉丝们交流艺术。得知这位美貌才女单身,一些社会成功人士、文艺青年乃至中央美院毕业的同行,都向她表达爱慕之情。
  从食堂打工妹到闪烁着励志光芒的女画家,汪化并没有把自己的人生蝶变归结于天赋,她说,只要能坚持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你也能成为“天才”!
  编辑 尼尼威
其他文献
“齐谷,你干嘛?你怎么这么傻?”  我用力地打落齐谷手里的刀片,真的没想到,她居然想割脉自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我很爱很爱张毛毛。  我有一头很柔顺的头发,剪成圆圆齐耳的,我非常喜欢。很像一个漂亮的灯笼。我喜欢坐火车,但当我邀哪个人去同坐时,那些人肯定都很气愤地瞪着我不说一句话。我赶紧捂着眼睛像只猫一样逃走。列车开过一望无际的旷野时,两边没有树木,没有房屋和电线杆,没有别处的铁道来交叉或平行,这是单行道。窗外只有匆匆远去的稻田和原野。我的眼睛像鸵鸟瞳一样闪亮,心像骆驼一样广阔而自由了。    注:本文中所涉
期刊
认识很久了,她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爱他。所以,她一直对他若即若离。每次,都是他骑单车,穿过大半个城市,到她的住处来看她。  他很穷,送不起昂贵的礼物,但每次约会,总会送她一个惊喜,有时是冬日里难得一见的草莓,有时是他熬了几个通宵设计的漫画。她偶尔会心动,只不过每次平静下来,她总是抱着枕头想,总不能一辈子就只跟个买得起草莓的人过啊。    圣诞节那天,突然下起雪,平添了几分浪漫。他给她打电话:“我想陪你
期刊
芬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现在,已经走过11个年头,也算得上青梅竹马了。高考那年夏天,我和芬双双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取通知书带她回家那天,妈妈一把抓住芬的手,瞅着眼前水灵灵的姑娘,高兴得合不拢嘴。大学校园里,我们形影不离,漫步在林荫道上,成为众人羡慕的焦点。奖学金的榜单上,年年都有我俩的名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王敏是山西太原人,在北京某公司为一个独立设计师品牌做市场推广,经常会租借衣服给明星穿。她有个闺蜜武琼,在一家紅酒公司当总经理助理。一次,武琼抱怨说自己经常举办或参加酒会,需要搭配得体的衣服,每次活动前都要海淘,但好的太贵,不太好的自己又看不上,挺闹心。  王敏也颇有同感,怎样才能够让自己的衣服常换常新,又不需要很大的开销呢?王敏在朋友间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询问大家对服装租赁的接受程度。结果显示,55
期刊
“我恨你!我恨你!”我靠在风的怀里,一边流着泪,一边重重地捶着他的肩,撕裂的心像刀割一样痛!  风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将拥抱我的双手力用的更紧一些。这个细微的动作多少给了我一点安慰。“他的心也是痛的吧!”我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可是,痛又如何,毕竟他说关心并不等于爱!我们的过去,他已放在心里的某一个他知道的角落。记得,但已不愿再去!  “从此以后,我不会在你面前再掉一滴泪!”这是我留给风的最后一句话。
期刊
歌手廖芊芊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代表作《康巴情》《乘风而来》《老公大人》《人逢喜事精神爽》等被广为传唱。她的男友李凯,是名副其实的“高富帅”。因心理不成熟,李凯缺乏责任与担当。廖芊芊以智慧和柔情,催熟男友,收获美满爱情。  马路结缘“高富帅”    2013年10月23日,廖芊芊驾车赴央视音乐频道录制节目,行至国贸路段时汽车突发故障,她只得去拦出租车。正值上班高峰,整整10分钟过去了,廖芊芊没能拦到
期刊
千村美院风景线之九  庭院样本:津南区八里台镇西小站村村民院子。  庭院女主人:王世珍,保洁员。    王世珍在天嘉湖物业公司做保洁员,每天下班后就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干家务上,这两年让她最走心思的是怎么装扮好自家小院。她家院子搁在乡下不算大,20平方米左右,就在这四方形的小院里了,王世珍用红砖铺地,栽树种花,从春到秋郁郁葱葱,给一家人的眼前添出了一道好景色。  走进屋内,家里整齐摆放着书籍和物品,简
期刊
千村美院风景线之十  庭院样本:北辰区双口镇后丁庄村村民院子。  庭院女主人:樊作珍,家庭主妇。    樊大娘今年76岁了,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侍弄花草、种瓜种豆那是一把好手,她以前就把自家的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这几年樊大娘听到了好多新名词新鲜事,比如,院子叫做庭院了,庭院不光要干净,还要打理出艺术性,就是好看漂亮呗。  老人家热爱生活不落伍,于是家里那210平方米的庭院里种上了猕猴桃、石榴树,树
期刊
荧屏上嚣张跋扈的“雪姨”王琳,在生活中却是个格外低调的人。在需要炒作与话题的演艺圈,她这样的人着实不多。这个被称为“坏女人专业户”、“继母专业户”的女演员,其实是个非常优秀的妈妈,而且还是一个单亲妈妈。  不跟前夫讲客气    王琳经历过两段婚姻,与第二任老公刘国景离婚的时候,他俩的儿子诺诺才5岁。王琳坚持要了儿子,然后离开镇江回到上海,做了单亲妈妈。  尽管给儿子改名叫王诺,但这并不代表王琳与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