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者》的第二季在2018年5月开播,2018年8月收官。时隔四个多月,《朗读者》第二季同名书籍出版上市。对此,著名主持人董卿说:“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朗读者》很像南方的水稻,一年有两次收获的季节,一次是在我们播出的时候,一次是在我们同名书籍面世的时候。其实细细想来,做节目的过程跟种地的过程也差不了多少。我们从头一年的冬天就要开始选种子,像薛其坤校长、贾樟柯导演、白岩松老师,这都是优质的种子,他们能够保证我们的收成。我们发现了这些优质种子之后就要开始非常勤奋地培土、耕地,我们希望有一个好的土壤,能够让这个种子在这片土壤生根发芽。”
抬起头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秧苗
新书发布会上,董卿分享了她联系嘉宾的故事。“优质种子是稀缺资源,不是你看上人家,人家就能来。”她说。2017年,《朗读者》节目组开始跟导演贾樟柯联系,一直没有任何结果。2018年1月3日,董卿实在按捺不住,给贾樟柯发了一条短信,非常诚恳地邀请他来参加节目。“当时贾导正在拍摄《江湖儿女》,非常忙,所以我发过去的短信,他偶尔回,大部分时间不回。你不要觉得有什么负担。你要相信,那首歌怎么唱的?I believe……”董卿笑着说。《朗讀者》团队隔三岔五会告诉她贾樟柯的最新拍摄进展:董卿!贾导的电影拍完了!董卿赶紧给贾樟柯发信息:祝贺电影杀青!(撒花!)过了一阵子,同事说:董卿,贾导今天生日。董卿赶紧给贾樟柯发信息:祝生日快乐!(撒花!)。终于在2018年6月1日,贾樟柯坐到了董卿的对面。
“像这样的故事在《朗读者》背后有太多太多了。两季130多位嘉宾,每一位来的嘉宾的背后都有一段这样的过程。我说这个没有丝毫的抱怨,相反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幸福,而且我对每一个到来的人充满感激。感激他们的到来,不仅来了,而且如此坦诚,不仅说了,而且如此智慧。感谢他们独一无二的存在。”董卿说。
“当他们走的时候,很多人对能够参与《朗读者》心怀感激。这像什么呢?就像你弯腰、弓背、屈膝,很长时间地脸朝土地背朝天,手脚发软,终于抬起头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秧苗。那时候的那种喜悦啊!你觉得它们活了,未来观众就有的吃了。”董卿说。
哪个更重要?
董卿坦言,在制作第一季《朗读者》和制作第二季《朗读者》的时候,她的心态是不太一样的。第一季的时候,董卿不知道到底有多难,到底有多苦,到底这段路有多长,她就想把这个节目做出来。到了第二季,在第一季的盛名之下,她有些顾虑了。该如何维系?会不会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万一不那么好呢?所以她不知不觉变得焦虑,甚至急躁。
直到有一天,“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先生来到《朗读者》。吴孟超96岁了,还在坚持每周有专家门诊,甚至每周都开刀,像是一个传奇。吴孟超在80多岁的时候,遇到一个21岁的武汉姑娘。那个姑娘的肝脏上长了一个海绵状血管瘤,像一个小球那么大,大概有4公斤多。她的肚子都隆起来了。没有一个医生愿意为她开刀,因为太难保证她的安全。后来医生们告诉女孩儿的妈妈,还有一位吴老,他是第一把交椅,他要是愿意救,你们就有希望。但是你们别抱太大希望,因为吴老80多岁了,不能保证他还能开这个刀。后来妈妈带着一点希望,带着女儿到了上海。没想到吴孟超很快安排了门诊,很快安排了手术。在手术前,跟随吴孟超多年的一位助理跟吴孟超说,这个手术您也敢接啊?这有多危险您知道吗?弄不好您晚节不保,名誉受影响啊!当时吴孟超说:“我的名誉算什么?我不就是吴孟超吗?我的名誉和她的命比,哪个更重要?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这个故事给董卿的内心带来很大的振动。“一个德高望重的耄耋老人能够如此坦荡地对待这些身外之物,更何况我们的年龄连他的一半都不到,我们又何必为了很多纷纷扰扰的外界因素去束缚住自己呢?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能够去记录时代人物,能够去探寻精神沃土,能够去开掘文学宝藏,能够为全国观众构建一个极具养分和力量的精神家园,那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在所不辞。”她说。
“来到《朗读者》节目当中的这些嘉宾对我有启发,我相信他们也一定会对很多观众带来启发。他们的故事可能会与观众产生共鸣,会给观众一些力量,会给观众一些帮助,这也是让我和我的团队感到欣慰的地方。”董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