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在伊拉克土地上愈演愈烈。近日来,伊方地面部队的顽强抵抗也使美军感觉到“前路的艰难”。此时回过头重温21日美军扬言要在48小时内推翻伊拉克政权的“震慑”行动,虽然其势头的确让人震惊,但几日下来的情况表明,仅靠“震慑”行动就想迅速推翻萨达姆政权不免过于乐观。
“震慑”战略从何而来
巴格达时间21日晚8时10分(北京时间22日凌晨1时10分),巴格达再度遭到空袭,巨大的爆炸声与空袭警报声、防空炮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全城。蘑菇状浓烟冲天而起。巴格达市民面对的是开战以来最为强烈的空袭。美国国防部声称,对巴格达的决定性空袭行动已经开始,美军称之为“震撼与威慑空袭战术”,简称“震慑行动”。
“震慑”一词,源于英语中“震惊” 与“威慑”两个词语;“震慑”行动,则是“震撼与威慑空袭战术”的简称。美国军方和媒体在战前声称,对伊之战将是“美国新战术、新武器和新装备的试验场”。开战之初,美军首先对其“震撼与威慑空袭战术”进行了演习。
这一概念,最早出自于美军退役指挥官、美国军事策略家哈伦·厄尔曼和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沃德1996年合写的《“震慑”:迅速取得支配地位》一书。
所谓“震慑”,按照厄尔曼的理论,就是在大规模进攻之前就给敌人一个“下马威”,摧毁敌军的重要设施及基础军备,使敌人在正式投入战争前就丧失斗志。将“震慑”一词分解开后分别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就是,首先在避免造成《基督教箴言报》说,长期以来,五角大楼一直没有能够摆脱冷战时期对战争的那种思维方式,在军事策划中常常把 “以绝对军事力量摧毁敌人”放在首位;而自拉氏二次上台后,一改以往作风,强调“军事新思维”与“攻心宣传”,其中厄尔曼的思想就占了五成以上。
在实际战争中,实施“震慑”计划的关键有二:一是以优势兵力摧毁敌军重要设施,占据战场上风,为“威慑”打下军事基础,二是以“闪电战”迅速的时效令敌人大乱方寸而“屈人之兵”。厄尔曼本人也曾说过,自己“一直在研究《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
▲萨达姆呼吁伊拉克人民抵抗美国的侵略
▲巴格达市区遭轰炸后起火
“震慑”行动直逼巴格达
在“震慑”行动中,美军出动B-52战略轰炸机、各类战斗机和舰艇,用精确制导武器对萨达姆的官邸和伊拉克指挥中心进行“饱和”轰炸,就是要使伊军群龙无首。与此同时,对伊拉克其他战略目标进行轰炸,就是要对整个伊拉克“造成立即瘫痪并失去抵抗能力的震慑效果”。轰炸机在伊拉克上空总共投放下907kg的重型炸弹,巴格达上空火光闪耀,浓烟四起。
在整个行动中,一朵朵蘑菇云升腾而起。这种蘑菇云来自美军一种号称 “众弹之母”的热压炸弹,这种被称为“常规原子弹”的热压炸弹重达 9752kg,据称其威力与小型核弹不相上下,除杀伤力极大外,还会给敌军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所以叫做“众弹之母”。这一切,都是做给萨达姆和伊拉克看的。
日本《朝日新闻》3月23日刊文谈美军“震慑”行动时说:“(二战中)2枚原子弹就曾让日本军队从誓死抵抗转为凄惨投降,这就是‘震慑’的威力。” 尽管美军曾经扬言要在48小时内“彻底捣毁萨达姆政权”,但美军在具体实施“震慑”行动前却做了延宕而又繁复的准备工作。因为落实“震慑”策略到战争中,需要一系列完备的先期工作。
要使“震慑”成为可能,首先需要一支力量强大的武装力量。美军拥有一大批先进的高精度制导武器,这些武器可以基本上确保美军在对既定目标实施轰炸的同时,又不伤及或少伤及民用设施。其次,对于五角大楼来说,“震慑” 战略的另一手段就是使用“斩首原则”。所谓斩首,是指打击敌方国家指挥当局、联合参谋部、战区总部及各级部队司令部;并且使用高科技手段对其实施电子战,在战争爆发前就使其达到通信事实上,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以及20日爆发当天,美军一直实施的也就是这种“斩首原则”。战争首日,美军的轰炸集中于萨达姆可能隐藏的目标,也就是想“先擒王”。这也验证了厄尔曼的“震慑”策略以及其对《孙子兵法》中 “七寸”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解。
▲面对美英的先进装备,伊拉克将采取怎样的战略?
▲此次战争成了美军轻武器的试验场
▲美军第101空降师第3旅士兵在科威特沙漠
▲带着骷髅面具的美军伞兵是否也在担心他们的命运呢?
“震慑”效果尚难预料
理论归理论。“震慑”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实际效应尚未明朗,至少到本文发稿时为止,“震”的威力还没有产生“慑” 的结果。
连日战争,除了少批零星伊拉克士兵向美军投降外,并没有出现五角大楼预计的伊拉克将全军倒戈的场面。伊拉克第51师师长弃械的消息也被伊拉克方面以事实予以否认。倒是近10名美军23日在伊南部城市纳西里耶遭遇伊拉克士兵诈降而被伊军突袭打死。
而美军先进的精确制导导弹,也并没有像美军事先宣称的那样准确,反而在伊朗、叙利亚、土耳其境内留下了它们的残骸。巴格达城内的平民死亡人数也逐日上升。此外,一枚“爱国者”导弹还“无情”伤害了其盟军的感情—— 1架英军“旋风”式超音速变后掠翼战斗机23日不幸遭遇“爱国者”的“准确” 拦截。
“震慑”行动有其优势,但未必像美军先前所言那么“神气”。“震慑”行动之后,伊拉克军队并没有被吓得斗志全无,倒是那一幕幕“震撼”画面在阿拉伯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中引起强烈反响,各种情绪与日俱增。美国政界有人担心,这种“以‘震慑’期待伊军投降” 的心态可能未及目的就已经被各国的反美情绪所湮没。
日本《朝日新闻》说,“震慑”有可能会导致战争长期化,而这种“长期化战争”则会引出《孙子兵法》的另外一句:“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
新华社供稿
(编辑/何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