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雀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88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大荒,最有名的山,当数完达山。我只进过一次完达山,去那里伐木。数九寒冬,坐上爬犁,几匹马拉着,爬犁飞快地在雪地上跑,简直能和汽车比赛。刚进完达山,风雪飘起,洁白如玉的雪,铺满山路,爬犁辙印下粗粗的凹痕,立刻又被雪花填平。如果没有两边的参天林木,爬犁始终像是在一面晶莹的镜面上飞行──让人感觉,就这样一直跑着可以飞到天上去。
  快到目的地了,雪说停就停了。好像突然之间太阳就露头了,天上的雪花不知藏到了哪里,只剩下地上一片白茫茫。不知从哪儿突然飞来一群像麻雀大的小鸟。当地人管这种鸟叫雪雀。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奇怪的鸟。它们浑身的羽毛和雪花一样,也是白色的,只是略微带一点儿浅褐色。雪地上飞起飞落着小巧玲珑的雪雀,和雪地浑然一体,在夕阳金色余晖映照下,分外迷人。那情景有些像童话,仿佛我们要赶去参加森林女王举办的什么舞会,而它们就是森林女王派来的向导。那群雪雀在我们的爬犁前飞起飞落,然后飞到林子里,落在树枝上,坠得树枝颤巍巍的,溅落下的雪花响起一阵细细的声响,像是雪花在窃窃私语。
  安扎下帐篷,已经到了晚上,一弯奶黄色的月亮升起来,在缀满雪花和冰凌的树枝间穿行。第一顿饭,我们用松木点燃篝火,把带来的冻馒头放在铁锹上,然后架在火上烤,烤得金黄的馒头带有松木的清香。我们吃凉不管酸,吃着这样松香撩人的烤馒头,欢笑声四起。
  那一次,在完达山伐木很长时间。几乎一个冬天,天天被树木簇拥,被白雪包围。有一种远避尘嚣的感觉。远离北京、对家的思念,统统被这大雪所覆盖,被这森林所遮掩。这种感觉,是在别处未曾有过的。
  完达山上森林里的雪,让我难忘,还在于那时候我们天真烂漫甚至虚妄的情怀和想象中的雪,其实是不真实的。我们不知道这样洁白美丽的雪花中暗藏的玄机甚至是杀机。在雪地上摔伤,是常有的事情,关键是十几个人用肩膀扛一棵被伐倒的参天大树去归楞──也就是把伐好的木材摆放好,必须弯腰扛上肩,再弯腰抬下肩,使劲儿将树木甩上木堆码好──其间,最让人担心的,不是脚下的雪滑,而是腰。很多人就是在这时腰伤了而不知。积存的腰伤,当你感知到疼痛时,便成为一生的痛苦──尤其到晚年时,它如鬼魂幽灵一样蹿出来,进行残酷的报复。我的好几位知青朋友,都是在最近几年不得不到医院做了手术,在腰上打了好几根钇钛合金的钉子,支撑起老腰。我算是幸运的,我的腰虽然有两节腰椎间盘突出和一节膨出,但并没有去做大手术打上几根钉子。这都是在完达山的雪地上埋下的种子,在我们老的时候发芽、开出的恶之花。
  比晚年做了手术、打了钉子更为悲惨的是,在伐木时被大树突然倒下砸伤的知青。在知青中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是年轻时不懂得大自然。大自然风平浪静的时候,显得云淡风轻,什么事情都没有;但是,一旦风波骤起,就会是人命关天。纷飞的雪花中,洁白的雪地上,滴落的殷红鲜血,实在是惊心动魄,让我难以忘怀。倒在地上的知青,是那么年輕,和浩瀚的森林那些成百上千年的古树对比,是那样的不成比例。他们起不来了,必须等我们用树枝绑好一个简易担架,把他们抬出茂密的森林,抬上马拉的爬犁,送下山,直奔医院。在把他们抬上担架这一瞬间,雪花已经盖满了他们的全身,像一个坍塌的雪人,像一个倒下的白雪雕像。
  这是我现在的想象。当初,我们一样吃凉不管酸,我们一样年轻气盛争强好胜,以为是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当初,我是把那洒在雪地上的滴滴鲜血,写成诗,比喻为雪地上的朵朵红梅花。那时,我们真的是吃凉不管酸,内心里鼓胀着小布尔乔亚的情怀,以为诗比生命还要重要,还要美好。
  记得是那样清楚,我们从完达山下山的时候,我还惦记着上山时见过的雪雀,我希望在下山时,能再次见到它们,内心里的渴望,就像要见情人。可是,我没看见过雪雀。以后,在北大荒所有冬天的日子里,我都没见过雪雀。我一直渴望能再见到它们,也曾在下雪和雪住的日子里,专门寻找过它们。但是,我都没能见到它们。好像第一次进完达山那天看见的一切,不是真实的,只是一时的幻觉。
  选自《今晚报》
其他文献
麦穗山庄的佃户唐喜想去县城参加乡试考秀才,可家里穷拿不出盘缠。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跟东家程老爷借。走到半路,一阵风吹来一块白纱巾,上面绣了个栩栩如生的持剑少女,唐喜爱不释手,小心翼翼地叠好揣入怀中。  鸡窝里能飞出金凤凰吗?程老爷担心唐喜考不到秀才不说,到时还要身背债务,便狠心拒绝了他。  唐喜失望地走回家,看到一位老婆婆在他家门口昏倒了。凭经验,他觉得老婆婆是饿昏的,连忙把她扶进屋,熬了一碗米
期刊
这是我第一次进北京的经历。下了车,扛着个很沉的提包出了车站,围上来几个男女,问我:“住宿吧?”他们的旅馆价格便宜,条件也好。我不相信他们,我想找个大一点的宾馆,大宾馆不骗人。  我忽然看见旁边的墙上写着两个大红字:宾馆。旁边画着一个箭头,指向左边,箭头上边写着100米。100米处就有宾馆,就去那儿住。  我扛着沉重的提包,顺着箭头指的方向走。到了100米处,箭头拐进了一个胡同,胡同的墙上又画着一个
期刊
湘西的邪人谷令人闻风丧胆,邪人谷里的人武功高强,还善于下蛊。邪人谷里住着师兄弟三人,老大“天邪”苗破天,老二“地邪”石辟地,老三“水邪”邱恨水。  数年前,江湖十大门派联手围剿邪人谷。大洪山伏虎观的天谴道长也参加围剿行动,中了天邪苗破天的蛊毒。苗破天之所以号为天邪,是因为天上飞的所有一切,都能成为他下蛊的工具。那一天,他们攻到邪人谷谷口,忽然空气中蜿蜒飘来几条黑线,人们纷纷倒地。天谴道长闻到一丝异
期刊
老李从工会主席退居二线后,便主动参加扶贫“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这天,他坐班车去山里头的赖家村,跟自己的帮扶对象赖皮叔见面。他听说赖皮叔大前年养羊,羊全死了;前年,租了十几亩鱼塘,年底却没捞上几条鱼来;看到村里好几家农家菜馆生意火爆,赖皮叔又东借西凑,开了一家叫“顶呱呱”农家菜馆,结果店子不死不活。几年下来,他把家里越搞越穷。老李想,能好好帮上赖皮叔一把,也算自己在退休前做了一件好事吧。但他
期刊
六叔把奶奶丢在我家门口,敲开门就跑了。那是清晨,天色还未明朗。奶奶庞大的身躯裹在晨雾中,像一条搁浅的老鱼,嘴巴艰难地一张一翕。她已经瘫痪好久了。  之前她老是念叨,她要去老六家住一阵子,或者过上半年。  六叔住在河边,推开窗子就可以看见六叔泊在芦苇边的船,看得见站在沼泽地里发呆的苍鹭,还有绿头鸭带了一群喜欢张着翅膀的小雏鸭。年轻的六叔像一束青芦苇那样挺拔,他是奶奶最小最宠爱的孩子。但是奶奶去六叔家
期刊
穿山屯的老炮手耿壮山老了。  岁数一大很多事情便找上来了,冷清呀病痛什么的免不了,可除此之外呢,老炮手还多了一个做惊梦,在梦中,许许多多动物活了起来……他经常大喊大叫,惹得炕下边的大黑跟着叫。  没辙了,睡觉前老炮手把他那把双筒猎枪放枕头旁压惊,也不行,干脆,起身两手搭膝盖上盘坐直到早上吧。  一连下了好多天雪,终于出太阳了。  过去给他当二炮(助手)的大鲁牵着大黑过来了。  扫了雪进屋里,说,师
期刊
庄上的四爷爷走了。  走的时候,很安详。  尽管几个叔一个劲地问:仇家是谁?  四爷爷,费劲地摇了摇头。一脸的祥和。  四爷爷是开旅店的,就是当时的车马店,一地的稻草,上面铺上几张篾席,席子上再铺上一副蓝布,既当床单铺,又当毯子盖,冬天再加上几条黑黑的褥子被子。  那时没有很快的交通工具,做生意的,赶脚的,求学的,走得黑了,随便往上一躺。第二天照常赶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讲究。  四爷爷做事厚道,从
期刊
在我心里,六爷是个英雄。除了挂在他家里的那张由朱德总司令签署的退伍光荣证外,还有六爷屁股上的伤疤。  六爷的工作就是在学校敲钟,偶尔给学生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农村小学校厕所的便坑之间是没有隔板的。平时六爷不和我们挤着去厕所。那天他吃坏了肚子,龇牙咧嘴地捂着肚子跑到厕所蹲下拉个没完。有同学发现了六爷屁股上巴掌大的伤疤,就在操场上喊,六爷是猴子屁股。搞得本来没有便意的孩子也来厕所参观六爷的猴子屁股。
期刊
二匪手下的人比大匪多,但属乌合之众。  二匪当匪很简单。他是山东平度人,曾是太平天国义军中的小头目,在一次与曾国藩的清军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二匪侥幸逃脱,隐姓埋名来到热河,落草为寇。原先他这伙匪杀人越货啥都干,后来大匪定了规矩,只准他对土豪劣绅下手。他便改邪归正,做了讲良心的匪。  二匪当年在太平军里也是个人物,凭啥甘心听大匪的?  大匪比他厉害,无论是武功,还是做人。大匪定的规矩,他赞成。当初
期刊
那晚的月光有些亮,照得人心里明晃晃的。吃饭时,娘说:“俺们今晚还得上坡呢,大队里要抢收麦子。”她这话是替爹说的。爹惜话如金,在家里轻易不开口,这让我们兄妹三个多少有点儿畏惧。  饭后,爹开始霍霍地磨镰刀,娘去整理扁担和绳子。我跟在娘身后,小心地问:“娘,你什么时候回来?”  “不知道呢。”娘说着招手叫两个哥哥过来,小声说,“你们俩今晚别到外边去玩了,和妹妹在家老老实实看家。等队里干完了活儿,要在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