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我们要使小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小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小学生不良心理现状及其原因来分析体育活动对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 小小学生 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当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但是,在小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三、体育运动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小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四、体育运动调节小学生的情绪状态
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了人的情绪,改善了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小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五、体育运动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特点。小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所以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小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六、体育运动能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通过体育运动能使小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并从中得到乐趣。项目的选择以小学生感兴趣的球类、健美操、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宜,心率控制在110—150次/分,并能做到持之以恒。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体育运动有利于心理疾病的调节与治疗。属于体育治疗手段的游戏法是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团体辅导中更为常用。学校体育可以利用不同强度和速度来消除患者心理的心理导向。
体育活动能让小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做到人际关系和谐。体育活动能使小学生情绪稳定,能培养小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小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通过加强对小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小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小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体育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王极盛.心灵时代—心理主宰健康[M].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9).
[3]余展飞,杨新发.现代心理卫生科学理论与实践[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0.
(作者单位:兰州市西固区兰炼二小)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体育 小小学生 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当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但是,在小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三、体育运动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小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四、体育运动调节小学生的情绪状态
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了人的情绪,改善了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小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五、体育运动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特点。小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所以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小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六、体育运动能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通过体育运动能使小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并从中得到乐趣。项目的选择以小学生感兴趣的球类、健美操、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宜,心率控制在110—150次/分,并能做到持之以恒。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体育运动有利于心理疾病的调节与治疗。属于体育治疗手段的游戏法是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团体辅导中更为常用。学校体育可以利用不同强度和速度来消除患者心理的心理导向。
体育活动能让小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做到人际关系和谐。体育活动能使小学生情绪稳定,能培养小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小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通过加强对小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小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小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体育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王极盛.心灵时代—心理主宰健康[M].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9).
[3]余展飞,杨新发.现代心理卫生科学理论与实践[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0.
(作者单位:兰州市西固区兰炼二小)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