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尽管低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的生活实践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闪电”,“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积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经验 (解决)→ 数学问题 (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作者单位:214500江苏省靖江市季市镇三元桥小学)
其他文献
【中文摘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中的要求,必须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比例。并加以优化。从而,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人际沟通﹑社会交往和发展合作的精神。  【关键词
期刊
问题的提出:已知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解决这类问题的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一、一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单调性  例1:已知a∈R且,则使不等式x2+(a-4)x+4-2a﹥0对于所有的a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解:原不等式即为(x-2)a+x2-4x+4  令g(a)=(x-2)a+x2-4x+4,则g(a)﹥0对恒成立。    g
期刊
班主任面对的是不同个性的学生,如何管理不同个性的学生,值得班主任研究,本文就此作初浅的探讨。    一、对活泼型的学生要限导结合  活泼型的学生精力旺盛,喜动厌静,爱捅漏子,常干违纪律的事。对这类学生不能任其发展,应及时妥当限制并把活泼引到学习上和集体活动中,充分发挥其才能,促进学习和班级管理。    二、对拖拉型学生要目标与鼓励并用  拖拉型学生没有时限意识,没有紧迫感,对这类学生要提出适当的目
期刊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重点注意如下几个环节的创设:    一、注重激情的启发,创设导入情景,激发参与兴趣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我在讲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问题:这些图案的形状、大小及边与边之间有什么特征?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这样,通过简单的
期刊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易养成自我为中心,交往欲望很高,但缺乏一定的合作技能。.那怎样才能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呢?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作法和体会。    一、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要听完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别
期刊
一、案例    在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辅导中,我经常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一次,我讲了苏步青教授小时侯做过的趣题。  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
期刊
语文教学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要作用。下面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目的和原则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高中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目的    好的语文教学板书设计应有明确的目的性,有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板书设计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揭示课文要点  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内容是课内内容准确、简明、科学的反映,能帮助学生理解课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意识来自于对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
期刊
用引入辅助变量的方法证明如下问题,并给出其三角推广。问题:a,b,c,d∈R+,且c+d=1,+=,求证:+.经笔者研究发现,此代数问题从变量个数和指数方面进行推广,可得如下命题。  命题1:设a,b,c,d∈R+,且a+b=k,c+d=1,+=,求证:+=(n∈N,且n≥3)。  命题2:设,∈(i=1,2,…n), =1,=,求证:=,n∈N*  命题3:设,∈(i=1,2,…n), =k,=
期刊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石,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整个教学内容的“脉络”,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迅速地进行运算的基本保证,是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核心,是把知识学活的必由之路。教好数学概念是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怎样使学生掌握好新概念呢?下面从几个侧面来尝试一下概念的教学:    一、重视概念的引进    引进概念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关系到概念教学的成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