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以说,传媒普法功不可没。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重庆电视台的《拍案说法》栏目,还有《法制日报》,《南方周末》等传媒都是法制宣传的排头兵。
法制报道就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谓法制,概括地讲就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现在,法制报道的对象范围早已超出了政法部门,包括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法制有关的一切内容。因为从我国现实情况看,能与国家法律、制度相联系的事物,其范围决不只限于国家立法、司法、法律监督这些专业部门的活动,而是涉及亿万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大到包括国家宪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领域,市场经济法制领域,小到家庭婚姻以及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的法制问题。
另一方面,法制新闻报道是我国民主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法制报道担负着向人民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的任务,为增强全民的法律素质而提供服务。因此,不断增强法制报道对社会、广大群众的法律服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写好法制报道呢?根据多年的报道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1 以法律为依据面向整个社会
法制报道已经形成了独具新闻规模的报道类别,逐步总结形成了“立足政法口,面向全社会”的报道原则。这一原则也同时体现了报道的范围,它要求,要以政法口为法制报道的依托,有所重点的反映政法战线的新形势、新精神、新成就;国家依法治国的新特点、新动向、新经验,还有政法战线各种人物的新风貌,以及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同时又要开拓新领域,面向整个社会,深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目前,新闻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受众的求知欲日益扩大,文化水平日益提高,能否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兴趣,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法制报道以其本身新奇有趣,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必然会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因此,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要把法制报道,作为一项长期基本任务紧抓不放,列为报道工作的重点之一。
我国的法律从原则到具体程序,都是为了保护人民,惩罚罪犯,防止滥用权力和避免错误,使人民受到教育,并使法律知识得到普及。因此,采写法制报道必须有法律根据,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力求避免发生党政权限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法”等情况出现。
2 以事实为依据措辞要严谨
为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要运用舆论力量,造成一种气氛和耳濡目染的环境,使广大干部群众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因此,采写法制报道要准确掌握事实,报道的事实必须同整个法律活动对事实的调查和认定过程保持一致,既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凭情感写新闻。因为法制报道的事实,涉及到国家机关和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关系到无辜公民的人身安全。所以法制报道,在一般情况下都要在事先经过司法机关分析、鉴别和认定之后才能发出,以保证其实性和准确性。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如一罪凶的罪行昭彰,人民深受其害,并且很多事实已经非常清楚明了,除一些仍需在法庭审理中继续调查的问题之外,也是可以对其罪行在报纸、电视报道的。
采访的事实准确了,写报道时还要依据法律而写。报道的语言表述,要做到准确、通俗、生动、健康。从行文提法到遣词用字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对读者不懂的法律专有名词,在新闻中进行解释时一定要准确恰当,切不可以“似是而非”或含糊其词的语言出现。否则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法制报道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对象,同其它行业相比,法制机构的工作内容和形式总是受制于某种强制性的规范,处处表现在严谨性,需要接近它的人熟悉并遵循它。另一方面,又常常是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汇集点,有着丰富的新闻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各种法律条款越来越完善,法制报道的领域越来越广阔,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通过法制宣传,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而且能够掌握法律这一利器,维护社会秩序,同一切违法行为进行斗争。
3 注意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所谓新闻工作者,并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应该有一个筛选的过程。社会上发生的大案要案,其细节往往血淋淋,往往匪夷所思,如果详细写出来了,或者是让人感到恐怖,或者是起到了诲淫诲盗的作用,那影响是很不好的。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来说,记者所了解的东西,并不是都要写出去,还应该好好考虑其社会效果,考虑有可能对别人造成的麻烦和伤害,也就是应该注意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制报道披露的事实中,往往涉及到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和其它合法权益,因此必须慎重从事。遇到下述两种情况,在法制报道写作时应该注意:一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凡未经正式认定的事实、证据和罪名,不能先于司法程序而抢先报道;二是对各种案件的受害者,要注意保护其个人名誉,对有关个人的隐私应该保密。写新闻时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容易引起不良后果,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和通晓一定的法律知识。不管涉及哪一个领域,哪一个方面,都要事先请教有关法律专家,搞清法律依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每一期节目都会请一位法律专家进行现场点评,以案说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报道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而且有利于贴近百姓,体現媒体对社会的一种人文关怀,从而吸引更多的听众和读者。
法制报道就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谓法制,概括地讲就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现在,法制报道的对象范围早已超出了政法部门,包括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法制有关的一切内容。因为从我国现实情况看,能与国家法律、制度相联系的事物,其范围决不只限于国家立法、司法、法律监督这些专业部门的活动,而是涉及亿万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大到包括国家宪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领域,市场经济法制领域,小到家庭婚姻以及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的法制问题。
另一方面,法制新闻报道是我国民主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法制报道担负着向人民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的任务,为增强全民的法律素质而提供服务。因此,不断增强法制报道对社会、广大群众的法律服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写好法制报道呢?根据多年的报道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1 以法律为依据面向整个社会
法制报道已经形成了独具新闻规模的报道类别,逐步总结形成了“立足政法口,面向全社会”的报道原则。这一原则也同时体现了报道的范围,它要求,要以政法口为法制报道的依托,有所重点的反映政法战线的新形势、新精神、新成就;国家依法治国的新特点、新动向、新经验,还有政法战线各种人物的新风貌,以及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同时又要开拓新领域,面向整个社会,深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目前,新闻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受众的求知欲日益扩大,文化水平日益提高,能否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兴趣,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法制报道以其本身新奇有趣,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必然会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因此,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要把法制报道,作为一项长期基本任务紧抓不放,列为报道工作的重点之一。
我国的法律从原则到具体程序,都是为了保护人民,惩罚罪犯,防止滥用权力和避免错误,使人民受到教育,并使法律知识得到普及。因此,采写法制报道必须有法律根据,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力求避免发生党政权限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法”等情况出现。
2 以事实为依据措辞要严谨
为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要运用舆论力量,造成一种气氛和耳濡目染的环境,使广大干部群众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因此,采写法制报道要准确掌握事实,报道的事实必须同整个法律活动对事实的调查和认定过程保持一致,既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凭情感写新闻。因为法制报道的事实,涉及到国家机关和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关系到无辜公民的人身安全。所以法制报道,在一般情况下都要在事先经过司法机关分析、鉴别和认定之后才能发出,以保证其实性和准确性。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如一罪凶的罪行昭彰,人民深受其害,并且很多事实已经非常清楚明了,除一些仍需在法庭审理中继续调查的问题之外,也是可以对其罪行在报纸、电视报道的。
采访的事实准确了,写报道时还要依据法律而写。报道的语言表述,要做到准确、通俗、生动、健康。从行文提法到遣词用字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对读者不懂的法律专有名词,在新闻中进行解释时一定要准确恰当,切不可以“似是而非”或含糊其词的语言出现。否则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法制报道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对象,同其它行业相比,法制机构的工作内容和形式总是受制于某种强制性的规范,处处表现在严谨性,需要接近它的人熟悉并遵循它。另一方面,又常常是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汇集点,有着丰富的新闻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各种法律条款越来越完善,法制报道的领域越来越广阔,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通过法制宣传,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而且能够掌握法律这一利器,维护社会秩序,同一切违法行为进行斗争。
3 注意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所谓新闻工作者,并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应该有一个筛选的过程。社会上发生的大案要案,其细节往往血淋淋,往往匪夷所思,如果详细写出来了,或者是让人感到恐怖,或者是起到了诲淫诲盗的作用,那影响是很不好的。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来说,记者所了解的东西,并不是都要写出去,还应该好好考虑其社会效果,考虑有可能对别人造成的麻烦和伤害,也就是应该注意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制报道披露的事实中,往往涉及到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和其它合法权益,因此必须慎重从事。遇到下述两种情况,在法制报道写作时应该注意:一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凡未经正式认定的事实、证据和罪名,不能先于司法程序而抢先报道;二是对各种案件的受害者,要注意保护其个人名誉,对有关个人的隐私应该保密。写新闻时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容易引起不良后果,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和通晓一定的法律知识。不管涉及哪一个领域,哪一个方面,都要事先请教有关法律专家,搞清法律依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每一期节目都会请一位法律专家进行现场点评,以案说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报道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而且有利于贴近百姓,体現媒体对社会的一种人文关怀,从而吸引更多的听众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