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是在“超级女声”红遍全国的时候举办的。“超级女声”无论策划宣传还是操作都算是极其成功的,他们开创了直接将海选录制下来,几乎不经任何处理就播放的节目形式,让观众直观地看到选手的紧张、看选手出丑、听选手跑调……巧妙地将类似真人秀的过程隐藏在一个比赛类节目中。比赛的各个环节和术语设置得新颖有趣,不再像过去那些比赛一样说初赛而改叫海选,甚至还引进了网络术语PK!“新声带”和“超级女声”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本质上也都是全民参与的一项活动,乍一看好像有些拿来主义,但是“新声带”却能在众多比赛中独树一帜,没有被“超级女声”的巨大攻势所吞没,正是因为“新声带”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生存空间。
一、群众基础。大众娱乐化时代的到来,使观众已不满足现在电视节目提供给他们的消遣方式,他们已经不满足被动的“看客”身份,而是要变被动为主动,从真正的娱乐中获得身心的愉悦。“超级女声”这种平民化和初期的近乎原生态的节目在全国的火爆程度,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这就意味着“新声带”一出生,就已经拥有了广大的受众,拥有了群众基础。虽然它的势头没有“超级女声”那么猛烈,但其讨巧之处就在于延续“超级女声”所调动的这种全民参与的疯狂,给更多人参与的机会——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为那些错失机会的人们创造机会,为有着“明星梦想”的人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有了广大的群众基础,“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的报名现场才会如此火爆,报名时间才会一延再延,比赛现场才会人山人海、掌声雷动。
二、另类策划。把演播室的节目搬到室外,让观众感受真实现场,实现电视与观众零距离接触,这是“新声带”活动策划中最成功的地方,这个举措在河南电视界的大赛活动策划中也是首开先河。“新声带”活动从报名到海选,整个过程都在广场上的玻璃房举行,对选手而言,有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可以尽情发挥;对围观的观众而言,选手是透明的,评委是透明的,比赛环节是透明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又是那么公平、自然。此外,广场上的宣传攻势和大赛的进程,吸引着每个过往的行人,其传播力度和影响力不可估量,不仅调动人们关注大赛,也扩大了电视剧频道的影响,提升了频道形象。
三、贴切定位。电视业发展到今天,有多少电视剧故事深入人心,有多少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插曲被广泛传唱,每个观众几乎都能哼唱出几首自己喜欢的影视歌曲。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是省内唯一一家以播放电视剧为主的专业频道,频道一开播就受到观众的厚爱,收视率节节攀升,一举成为郑州地区地面频道的首位。“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是与频道定位紧密结合,从电视剧这一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本身衍生出的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频道的影响力和贴切的活动定位吸引着更多观众参与进来,观众的参与度又提高了频道的知名度,使得两者相互补充,最终达到活动越办越火、频道越来越热的双赢局面。
四、精美包装。“新声带”活动一经推出就根据其定位和风格进行了系列化的策划包装。从活动推出、报名、海选、征集观众评审团、晋级赛一直到最终的总决赛,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进行了全面统一的包装。风格时尚前卫又极具感召力和亲和力,使整个大赛进程浑然一体、清新自然,对大赛起到了极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五、亲和力。“新声带”大赛与“超级女声”的明显不同就在于嘉宾评委的亲和力上。“超级女声”评委老师对选手的点评曾一度成为人们争议的话题,我们姑且不谈他们这种点评方式的对与错,单从收看“新声带”的观众发来的短信,我们就不难看出观众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评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节目。有许多“新声带”观众发来短信说“有的评委太苛刻了,不能给选手提供好的建议,我喜欢新声带的评委老师”等。其实观众看节目的心态已经从最初的猎奇、搞笑,过渡到共鸣、期待,参赛者的逐步专业化与观众感情的逐步升华,令人们由奇到爱、由笑到哭,欲罢不能。正是因为“新声带”大赛更具有亲和力,才使其增添了几分魅力和人缘。
虽然“新声带”河南赛事整体上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综观“超级女声”在全国的火爆程度,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一、系统策划问题。“新声带”是全国性的比赛,“超级女声”也是全国性的比赛,但是“超级女声”赛事全民皆知,举国同乐,而“新声带”赛事只在赛区当地有所影响,而且本赛区的观众只能看到当地的比赛,对其他赛区情况一概不知,也找不到播出窗口可看。本赛区赛完之后就鸦雀无声,虽然有全国赛事的宣传,但却不能形成气候。这种情况可能是受播出平台的影响,缺乏龙头强势卫星频道的播出平台,同时也暴露出整个赛事活动策划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整体性。每个赛区自成体系,每个个体很完善,但却没有有机组合,结果是一加一小于二,还会给分赛区观众造成有头无尾的感觉。
二、环节设置问题。抛开大的方面不说,单说“新声带”河南赛区的比赛,在后面几场晋级赛(10进7、7进3)的环节设置上不够灵活,过于程序化,娱乐性不强,缺乏与现场观众的互动,赛事活动中亮点不够,不能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在这个方面,“超级女声”确实做得不错,每一期的赛事都能带给观众惊喜,调动观众的感官细胞,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包装问题。“新声带”河南大赛的包装策划整体比较系统,制作比较精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包装中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1.播出的赛事在屏幕包装上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如字幕条、角标不成体系。2.选手推介包装跟进不够,宣传力度小,不能及时向观众介绍选手情况。3.进入晋级赛阶段,缺乏观众互动参与宣传。每个环节的包装不够精细。
四、投入与产出问题。据悉,“超级女声”仅短信一项业务就创收千万元,更不用说其他广告收入,肯定是满载而归。“新声带”河南大赛从开始策划到实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赛事搞得轰轰烈烈,影响面极广,为电视剧频道赢得大量的无形资产,但是在广告创收上却是羞于提及,这可能是我们最感失落的地方。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产业化运作,如何在搞活动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编校:施宇
一、群众基础。大众娱乐化时代的到来,使观众已不满足现在电视节目提供给他们的消遣方式,他们已经不满足被动的“看客”身份,而是要变被动为主动,从真正的娱乐中获得身心的愉悦。“超级女声”这种平民化和初期的近乎原生态的节目在全国的火爆程度,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这就意味着“新声带”一出生,就已经拥有了广大的受众,拥有了群众基础。虽然它的势头没有“超级女声”那么猛烈,但其讨巧之处就在于延续“超级女声”所调动的这种全民参与的疯狂,给更多人参与的机会——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为那些错失机会的人们创造机会,为有着“明星梦想”的人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有了广大的群众基础,“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的报名现场才会如此火爆,报名时间才会一延再延,比赛现场才会人山人海、掌声雷动。
二、另类策划。把演播室的节目搬到室外,让观众感受真实现场,实现电视与观众零距离接触,这是“新声带”活动策划中最成功的地方,这个举措在河南电视界的大赛活动策划中也是首开先河。“新声带”活动从报名到海选,整个过程都在广场上的玻璃房举行,对选手而言,有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可以尽情发挥;对围观的观众而言,选手是透明的,评委是透明的,比赛环节是透明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又是那么公平、自然。此外,广场上的宣传攻势和大赛的进程,吸引着每个过往的行人,其传播力度和影响力不可估量,不仅调动人们关注大赛,也扩大了电视剧频道的影响,提升了频道形象。
三、贴切定位。电视业发展到今天,有多少电视剧故事深入人心,有多少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插曲被广泛传唱,每个观众几乎都能哼唱出几首自己喜欢的影视歌曲。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是省内唯一一家以播放电视剧为主的专业频道,频道一开播就受到观众的厚爱,收视率节节攀升,一举成为郑州地区地面频道的首位。“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是与频道定位紧密结合,从电视剧这一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本身衍生出的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频道的影响力和贴切的活动定位吸引着更多观众参与进来,观众的参与度又提高了频道的知名度,使得两者相互补充,最终达到活动越办越火、频道越来越热的双赢局面。
四、精美包装。“新声带”活动一经推出就根据其定位和风格进行了系列化的策划包装。从活动推出、报名、海选、征集观众评审团、晋级赛一直到最终的总决赛,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进行了全面统一的包装。风格时尚前卫又极具感召力和亲和力,使整个大赛进程浑然一体、清新自然,对大赛起到了极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五、亲和力。“新声带”大赛与“超级女声”的明显不同就在于嘉宾评委的亲和力上。“超级女声”评委老师对选手的点评曾一度成为人们争议的话题,我们姑且不谈他们这种点评方式的对与错,单从收看“新声带”的观众发来的短信,我们就不难看出观众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评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节目。有许多“新声带”观众发来短信说“有的评委太苛刻了,不能给选手提供好的建议,我喜欢新声带的评委老师”等。其实观众看节目的心态已经从最初的猎奇、搞笑,过渡到共鸣、期待,参赛者的逐步专业化与观众感情的逐步升华,令人们由奇到爱、由笑到哭,欲罢不能。正是因为“新声带”大赛更具有亲和力,才使其增添了几分魅力和人缘。
虽然“新声带”河南赛事整体上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综观“超级女声”在全国的火爆程度,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一、系统策划问题。“新声带”是全国性的比赛,“超级女声”也是全国性的比赛,但是“超级女声”赛事全民皆知,举国同乐,而“新声带”赛事只在赛区当地有所影响,而且本赛区的观众只能看到当地的比赛,对其他赛区情况一概不知,也找不到播出窗口可看。本赛区赛完之后就鸦雀无声,虽然有全国赛事的宣传,但却不能形成气候。这种情况可能是受播出平台的影响,缺乏龙头强势卫星频道的播出平台,同时也暴露出整个赛事活动策划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整体性。每个赛区自成体系,每个个体很完善,但却没有有机组合,结果是一加一小于二,还会给分赛区观众造成有头无尾的感觉。
二、环节设置问题。抛开大的方面不说,单说“新声带”河南赛区的比赛,在后面几场晋级赛(10进7、7进3)的环节设置上不够灵活,过于程序化,娱乐性不强,缺乏与现场观众的互动,赛事活动中亮点不够,不能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在这个方面,“超级女声”确实做得不错,每一期的赛事都能带给观众惊喜,调动观众的感官细胞,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包装问题。“新声带”河南大赛的包装策划整体比较系统,制作比较精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包装中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1.播出的赛事在屏幕包装上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如字幕条、角标不成体系。2.选手推介包装跟进不够,宣传力度小,不能及时向观众介绍选手情况。3.进入晋级赛阶段,缺乏观众互动参与宣传。每个环节的包装不够精细。
四、投入与产出问题。据悉,“超级女声”仅短信一项业务就创收千万元,更不用说其他广告收入,肯定是满载而归。“新声带”河南大赛从开始策划到实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赛事搞得轰轰烈烈,影响面极广,为电视剧频道赢得大量的无形资产,但是在广告创收上却是羞于提及,这可能是我们最感失落的地方。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产业化运作,如何在搞活动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