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艺术走进大众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itrily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科技不断的进步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增长,但是在精神层面人们所得到的满足却难以跟上物质生活的飞速发展,大部分人还停留在欣赏通俗艺术的层面上,没有达到高雅艺术带给人们的一种精神上的改变,辽宁省市民交响乐周,这个惠民活动就是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高雅艺术,欣赏高雅艺术,并由此转变他们的审美观念。
  2018年9月25日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为主题的2018(第四届)辽宁省市民交响乐周在盛京大剧院款款落下帷幕。在本次辽宁省市民交响乐周活动中,参演的乐团有沈阳交响乐团、本溪交响乐团、抚顺职工交响乐团等省内九家民营交响乐团,并特邀辽宁交响乐团,沈阳师范大学青年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这些乐团共同参演。
  辽宁省市民交响音乐周活动,是2015年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到今年为止,已经开展四个年头了。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能够使大众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在审美观念和思想观念上得到正确的引导。
  一、高雅艺术普及的重要性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意思是说:想要改变社会风气和民俗风情,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孔子所说的“乐”是礼乐,更看重的是礼乐的教化作用和利用礼乐来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
  首先何为高雅艺术?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即为不粗俗的,能够文雅的表达美的行为。在各种的艺术形式当中音乐因其流传的时间更为长久,普及度更好的优势,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就目前欣赏的状况来看,欣赏高雅音乐的人群还是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群体基本上是受过专业音乐培训,或是有一定的艺术素养的,因为在交响乐的演奏过程中,需要欣赏者了解一定的专业性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些音乐背景。
  正是因为高雅音乐欣赏起来需要一定的音乐素养,才看出高雅艺术普及的重要性,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从前比有很大的不同,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和实用性人才。就在最新颁布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方向就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和终身学习音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国家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要求他们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多方面的培养使得他们全方位地了解艺术的美,也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品味。现如今我们这一代以及上一代的人,或许以前没有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去欣赏高雅音乐,去了解音乐知识,去学习音乐理论,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这无疑也是对自己生活品质上的一个提升。
  当高雅艺术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被大部分人群所接受所欣赏,这也就说明,大众的思想层次有所提升,审美观念趋于高雅,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将会是质的进步。
  二、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对比与关系
  通俗艺术,从字面意思来分析就是大众化的,容易被人接受的艺术形式,是社会和艺术形式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高雅艺术相比较而言,只能满足于人们精神上享受艺术的初级阶段。就像流行音乐、电影等等,这些都是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的,它们是通过直白的形式来满足人们的情感发泄。我们几乎都是在通俗艺术氛围的渲染下长大的,因此对于通俗艺术的接受程度也是颇高的。好的通俗艺术可以培养我们对于音乐的兴趣,激发创新的灵感,因此,我们对于好的通俗艺术应该给予肯定。但是在通俗艺术当中不乏有一些娱乐的艺术出现,在这些娱乐的艺术当中,他们标榜自己是立新、是创意,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他们以低俗的语言,快餐式的旋律创作出来的作品,并不能被称之为艺术。这些作品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审美方向和对通俗艺术的理解。而高雅艺术则都是经过艺术家呕心沥血精心创作出来的,深层次的,带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作品。高雅艺术对于大众而言是可以满足大众精神上享受艺术的高端阶段,一般来讲,高雅艺术欣赏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那是因为创作者在作品中一定都是带着某种情怀或者是想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想要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创作者的意图,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相比较,不会直白的体现出自己的情感,需要观赏者根据作品的走向和内容来自行分析。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相比,具有经典性,流传的时间更加长久的特点。
  虽然笔者更加倾向于高雅艺术的欣赏,但是绝不否定通俗艺术的作用和地位,通俗艺术可以说是高雅艺术的过渡,通俗艺术将我们带入到艺术的世界中,在艺术的世界里畅游,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过后,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后,有了能够欣赏高雅艺术的能力后,自然会对高雅艺术产生情感。
  古有孔子批评“郑卫之音”,近有批评邓丽君的音乐为“靡靡之音”,在笔者看来,这些思想是不正确的。对于通俗音乐,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衡心,接受它的优点,找到它与高雅艺术的联系,无需将通俗艺术与高雅艺术做出高低判评。在笔者看来,他们的地位是同等的,都是为大众服务的,都是能被称之为艺术的作品,是“大俗”或“大雅”有何不可呢?雅俗共赏方为正道!
  三、高雅艺术普及困难的原因
  在2005年,国家便开始重视高雅艺术的普及问题,在普通高校开展普及高雅艺术活动。以在普通高校演出交响乐为主要形式,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目的十分明确,是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为目标来开展的活动。但是反过来思考,为何国家要在人才济济的高校当中普及高雅艺术呢?原因不言而明,高校当中的大学生尚需普及,由此可见高雅艺术的普及情况并不乐观。
  高雅艺术普及困难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高雅艺术宣传平台不够。
  现如今网络十分发达,随处可见各种演唱会的信息,但是却很少见到交响乐,古典乐的演出信息。现如今通俗艺术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是因为通俗艺术更易被商业化,有利可图,因此,高雅艺术在市场上少了这一点的价值,平台自然而然比不了通俗艺术。平台变少,使得关注力度不够,群众的目光自然不会投向高雅艺术。
  (二)群众对于高雅艺术修养还不够
  我們都知道,想要懂得欣赏高雅艺术需要自身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了解一定的艺术背景,但就目前的社会情况来看,还远远达不到人人具备以上的条件。以听交响乐音乐会为例:去听交响乐音乐会最起码的礼仪便是穿着要得体,鼓掌时要分清楚是否是乐章之间的连接处,要保持肃静,手机保持静音。这些都是十分浅显的道理,而非音乐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部分观众来讲,这些最基本的常识也不知道。更深层次的便是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中、西方交响乐的差异和表演手法是否能够体会?在交响乐表演时,是否能听懂旋律当中所讲述的故事?在听交响乐前是否了解作者所在的背景时代?所代表的乐派风格是怎样的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阻碍群众听懂交响乐的绊脚石。
  四、结语
  通过2018(第四届)辽宁省市民交响周的这次活动,让普通的老百姓也能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可以看出,辽宁省在用实际行动努力的提升本省人民的整体素质并引导大众的审美观念。从上至下,调动民众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是十分值得倡导的。
  通过参与这次活动,笔者也深感到普及高雅艺术的重要性,当社会群体中大部分人都能够接受并欣赏高雅艺术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人群整体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思想上不再是滞后的,而是先进的;在文化造诣上也会比之前提高很多。
  现如今国家已经高度重视艺术教育,下至小学教育,上至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有关高雅艺术的课程及活动,加强人们对高雅艺术正确引导。因此,高雅艺术成为主流艺术不再是空谈,而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孙相根,《浅谈高雅音乐在边远地区的普及与实践》.科技展望,2014.
  孙匡正.《试谈影响高雅音乐艺术普及的主要原因》,大舞台,2015.
  崔健.《第二届辽宁省市民交响音乐周综述》.音乐生活,2016.
其他文献
一  《第八交响曲》是布鲁克纳成熟时期的作品,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作曲家已经到了耳顺之年。他历经三年的时间,在1884年夏天开始构思,最终在1887年秋天完成这部作品。  布鲁克纳在创作《第八交响曲》期间,迎来了人生的两大盛事,即《第七交响曲》与《感恩赞》的首演成功及其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它们为作曲家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也将作曲家的职业生涯推向顶峰。作曲家的下一部作品《第八交响曲》自然而然受到很多人
期刊
第四讲十二音序列视唱  第一节基本概念  “十二音序列”是指采用十二平均律半音的有序排列及其对位化组织创作无调性音乐的技法。十二音序列音乐的基本写作方法是:首先将十二个半音构成一个序列,十二个半音中的每一个音高在序列中仅出现一次,以阿拉伯数字1至12的序数相对应,这个最初构成的序列称为“原型”。以“0”(Original)为标记。以原型序列为基础可派生出三种原形:一是原形的“逆行”,即将序列原形从
期刊
英国临床心理学家埃玛·格雷博士经过研究发现,听每分钟有50至80个节拍的歌曲,能够使人的大脑更容易学习和记忆新的知识。  一些流行歌曲,包括美国著名流行女歌手凯蒂·佩里演唱的“Firework”等歌曲,可以使人产生“高度兴奋感,很可能会提高学习成绩”。  埃玛·格雷博士表示,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主题音乐很重要,因为音乐能够激发学习潜力和提高注意力。  这位英国科学家称,在学习过程中听麦
期刊
他,宽阔的脸,薄薄而紧闭的嘴透出一股刚毅之气,那双蓝色的眼睛不含一丝笑意,却闪着智慧的光。他,就是赫伯特·冯·卡拉扬,被誉为“文艺复兴在音乐史上的最后一位代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首席指挥。由他创办的萨尔斯堡复活节音乐节是各国音乐家们心目中的仙山琼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扬指挥比赛”是年轻指挥家的“摇篮”,由他指挥而灌制的音乐磁带,唱片多达800种以上,销售量逾1亿盒(张)。除了
期刊
爱德华·拉罗(Edouard Lalo 1823-1892),生于里尔,是一位有着西班牙血统的法国作曲家,自幼学习小提琴和大提琴。但拉罗的学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父亲并不赞同拉罗把艺术作为主业。无奈之下,16岁时独自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主修小提琴,并私下学习作曲。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巴黎。拉罗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伟大作曲家,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在业界才有了一些名气,而《西班牙交响曲》《大提琴协奏曲》等
期刊
我們提到音乐  总会觉得那是清风里的一丝涌动  潺潺流水  流淌着无尽的乐思与共鸣。  流动的血脉中  音乐带着无限的回忆与倾诉  那是流动的历史,是无尽的故事诉说着壮丽的篇章  我热爱音乐,因为它是情感的激荡,  我热爱生活,因为生活给予我无穷的力量  我更爱它带给我的遐想,让我的思绪随风一样飘荡  我更爱他的无畏高亢,用民族情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整装待发  向着音乐与生活指引的方向  我们
期刊
母亲节(5月13日)那天上午,湖南893汽车音乐电台应和着夏花绽放的天籁,直播了一首孩子唱给天下妈妈的“金曲”,名字叫《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这首歌引发了无数听众的共鸣,尤其是少年儿童与孩子妈妈们,纷纷在主播微信上留言“太感人”“太有情了”“听哭了”“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简约、走心的歌了”等。接着,长沙、怀化、邵阳、珠海等多地的中小学校音乐教师迅速把它作为最新教材,不约而同地教孩子们唱这首歌,歌曲朗朗
期刊
傅伟林,1988年出生在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县的一个较传统的家庭,父母期望他努力学习文化课,按部就班地考一所好大学,但由于他自幼酷爱唱歌,经常偷偷地参加学校的合唱比赛和晚会,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只要有闲暇时间就会缠着中学音乐老师请教专业知识并记录下来反复学习、思考、练习。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能够报考艺术学校,经常向父母表达自己想要学習声乐的意愿却始终没得到父母的同意。最记忆犹新的就是临考的前一个晚上
期刊
《后宫诱逃》( Die Entf u hrung aus dem serial,K384)可以说是莫扎特最早写成完整的歌唱剧,如果考虑到从他晚年的《魔笛》(K620)到贝多芬的《费德利奥》以至韦伯《自由射手》延续下来的纯德国歌剧的发展情况的话,这部作品占据着先驱的地位。对于莫扎特来说,这部作品的创作时代是他短暂生涯中最幸福的时期,欢欣、明朗的心情反映在作品中,从而为我们更准确的把握这部歌剧作品的创
期刊
辽宁省(第四届)市民交响音乐周已经闭幕,连续13场音乐演出、百余首中外音乐作品,给沈城的百姓文化生活留下了生动的记忆。与往届相比,本届音乐周最大亮点莫过于推出“原创作品专场音乐会”。音乐会上演奏的三部管弦乐作品——《月芽五更》《盛京故事》《盛京冬雪》,分别来自三位辽宁作曲家,他们用各自鲜明的音乐语言讲述辽宁(东北)的风土人情以及辽沈大地上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城市面貌,令现场听众倍感亲切。由此,引发本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