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轰轰烈烈的洋快餐涉嫌“非法用工”事件,意外暴露出一个庞大就业群体的尴尬处境。
纷纷扰扰的洋快餐涉嫌“非法用工”事件,在历经众口一词的指责、快餐企业叫屈、舆论争议、政府部门介入调查之后,球又被踢回政府部门一边。
4月9日与10日,上海市劳动和保障局以及最先介入调查的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分别公布了对洋快餐调查的结果。上海市劳动和保障局称,从初步调查情况看,目前尚未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存在不执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行为。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则认定,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3家洋快餐存在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超时加班问题,但对于最受关注的“在校生兼职打工的工资待遇是否合法”问题,却未予正面回答。对此,一位从事劳动保障的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因为没有就业资格,学生兼职打工与企业形成的只是一种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的约束,因而也不受最低工资标准的约束。
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洋快餐们显然占到了上风。但一个游离于劳动法保护之外的“新”工种——学生兼职工,也穿过层层喧嚣进入公众视野。
洋快餐遭遇“工资门”
3月28日,广州某报消息称,该报记者及实习生通过卧底调查发现,该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3家洋快餐支付给兼职小时工的工资,比该市非全日制工的最低工资标准7.5元分别少了3.5元(低幅47%)、2.8元(低幅37%)、1.7元(低幅23%)。而且,尽管兼职工待遇较低,也没有任何福利和保障,但在工作时间上却与正常的全日制工人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在被调查企业里,此类廉价兼职工竟占到全部员工的约80%!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媒体随后纷纷跟进。上海、福州、太原、郑州等地的肯德基、麦当劳也相继被曝光兼职工工资低于当地的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媒体的报道也引起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广东、上海等地的劳动保障部门迅速展开了调查。全国总工会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必要时为工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坚决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企业纠正错误行为,合理地支付员工的工资报酬”。
而处于风暴中心的麦当劳、肯德基等企业,在发表过充满外交辞令的类似“企业一贯遵循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为员工提供的薪酬标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声明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Mcjob来到中国
6年之前,英国牛津英语辞典中收录了这样一个词:McJob,即“麦当劳工作”(简称“麦工”),意指一种乏味、低薪且没有什么前途的工作,尤指服务业扩张后所创造的职务性工作。此举令餐饮巨头麦当劳极为不满,认为这是对麦当劳员工的侮辱,宣布将发起“正名运动”。6年之后,“正名运动”未见成果,“McJob”却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
在广州洋快餐涉嫌“非法用工”事件曝光后,迅速引发了一波声讨“血汗工厂”洋快餐 “剥削”的浪潮。有网友揭露:“我们在肯德基上晚班的员工,到凌晨一两点才下班,可工时记录却是00:30,因为工时记录由值班经理在电脑上代做,员工不刷卡,防止工作超时。”还有人投诉:在填写求职申请表“期望时薪待遇”时,就被经理警告过,不能超过4.5元,否则就不请……还有媒体爆料:麦当劳等洋快餐的低工资问题并非现在才有,也并非只存在于中国。并举例称,曾深入调查美国快餐业的美国作家埃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