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经济基础问题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c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基础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是决定上层建筑的生产方式。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经济基础问题,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建设问题,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方式与顶层设计问题,三是高等职业教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经济基础
  [中图分类号] G7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12-0024-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12006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教育生产方式,必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开放式发展,必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方式与顶层设计的协调发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方式与国民经济运行的有序对接。
  一、学分积累与转换:高职核心竞争力建设问题
  1 学分积累与转换对高职核心竞争力建设的环境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从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视角来看这个经济基础的纽带,这个纽带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力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包括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成果评价、认定、积累与转换平台的先进性与科学性,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高度的知识化、智能化、技能化和技术化。第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生产要素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硬件资源建设的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学场所、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就业和创业教育基地建设达到相当高的质量水平),软件(案例教学学分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学分课程体系、项目课程学分课程体系、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制度体系)建设已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学分积累与转换的需求。第三,是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效益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是高等职业教育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在“十三五”时期就是能够为国家去库存、降产能、调结构,实现应用技术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分就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显然,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宏观、中观与微观运行的社会环境与之相适应。宏观的社会环境是国家法制建设同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协调发展;中观的社会环境是高等职业教育市场机制和产业化发展进程同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与时俱进;微观的社会环境是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社会培训机构)共同推进产业化和一体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观念下的发展进程。
  2高职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难点问题
  从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对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半开放的体制机制、双轨运行的管理体制以及自身的制度缺陷,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难点问题。首先,是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半开放的体制机制问题。所谓高等职业教育半开放的体制机制,是指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除民办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外)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所形成的体制机制。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虽然具有教育运行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及对外搞活、对内创新的经营权,却没有对自身教育资源处置和对外配置的自主权。这样两权分离的体制机制,自然与社会经济运行主体难以形成互利互惠、协调发展的教育生产关系,难以构建法人自主的体制机制,因而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基础的和谐发展。第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双轨运行的管理体制问题。如果对高等职业教育产业主体按照产权机构进行分类,那么将会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体制。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体制,一种是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的管理体制。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是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内部教育生产关系,在双重管理体制的模式下建设这种生产关系显然存在天然的屏障,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必然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建设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第三,是高等职业教育主体自身的制度缺陷。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以专科层次高职院校为例)自身的制度缺陷主要来自僵化和模糊的制度规范。这种僵化、模糊的制度规范的弊端使得大多数基层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受到管理权限、范围的限制,因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中不敢跨越自身的职责范围,害怕在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犯错误,胆小怕事、故步自封。
  3 高职核心竞争力的开放发展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和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教育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运行机制之间互动、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以,开放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必经之路。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来说,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开放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内、外双向的开放发展。目前条件下,也是半开放和双轨运行体制机制下的开放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对内和对外的双向开放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来自自身办学体制和制度体系的诸多矛盾和现实问题。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内部的问题。从层次上看,是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之间的开放发展问题。主要问题是高职院校(专科)提升适应本科应用技术和技术技能教育的办学水平,开发与应用本科高校接轨的学分课程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发应用技术和技术技能教育学位(学术)课程,建设技术创新实训(教学)基地的问题。这是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学分转换的先决条件,需要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开放运行。第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内部与外部协调发展是问题。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广义地说,高等职业教育践行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外部主体,包括国民经济运行每一个产业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或部门。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任何一个国民经济产业及生产企业或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然遵循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都会受到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调控力量的双重作用和影响。在这样的基本前提下,实现对外开放的难点问题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突出的不协调和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双赢,才能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正常运行。   二、学分积累与转换:高职生产方式与顶层设计的脱节问题
  1 高职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早在2001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就已提出了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教育体系,推行弹性学习制度,深化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等与职业教育直接相关的改革举措[1]。同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份量、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 允许学生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跨学校、跨专业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要“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和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之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对于从其他职业学校、其他专业转入的学生,应承认其取得的相关的学分”。“学校对学生取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可以折合成相应的学分。学校对学生在参加国际、全国或省部级各种知识、技能和文艺、体育等竞赛中受到的表彰和获得的奖励,应酌情承认或奖励一定学分。学校应允许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历和成绩,或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免修相应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可取得相应学分”[2]。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在高等教育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的构想①。指出:“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3]
  2 高职顶层设计的反作用失灵
  从哲学的角度讲,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如果说国家对职业教育微观运行的顶层设计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则是其反作用的直接产物。杨晨在《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第6期发表的《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三大问题》文章中指出,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职业教育主体对“学分银行”的认识问题,即对“学分银行”是内涵、“功能”和属性(制度还是机构)的把握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学分银行”技术操作问题,即构建“学分银行”的需求机制问题、学分认证的服务对象问题、“学分银行”的认证标准问题和 “学分银行”和学习者如何能够学到各校的优质课程问题。第三个问题是深层次障碍问题。即体制机制问题和来自学校方面的障碍[5]。虽然杨晨的观点是一家之言,所揭示的问题不能反映出在我国建设学分银行(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的全貌,但是仅此三个主要观点就已经说明了我国建设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的瓶颈问题,这个瓶颈问题就是国家层面关于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决策设计与职业教育微观运行脱节。也就是说,关于学分积累与转换的顶层设计反作用于职业教育经济基础的功效失灵。
  3高职生产方式与顶层设计的矛盾运动
  学分积累与转换顶层设计的反作用失灵,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黑格尔说: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的根源;事物只因为在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才能运动”[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 [7]。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方式与顶层设计的矛盾运动,其本质是高等职业教育上层建筑与其经济基础的之间矛盾双方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作用的结果。高等职业教育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的同一性,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的必要前提,这个同一性的基础是矛盾双方共同的社会利益,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顶层设计来看,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能够推进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国民教育协调发展,更加有效地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国民经济运行的社会作用,为技术应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充分就业打造更为坚实的文化和物质基础。从高等职业教育微观运行来看,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有利于推进自身的资源建设,有利于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范围、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的斗争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动力源泉。从国家的立场上看,国家的顶层设计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改革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生产关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从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社会培训机构)微观运行的需求来看,这个斗争性是来自因建设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而带来的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在这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里有弹性学分制建设问题,教学组织和运行机制创新问题,学分制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基于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学习成果认定、计量、评价问题等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转化。推进基于学分积累与转换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向有利于国家利益的方向转化,需要国家顶层设计的引领、市场机制的导向、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有序跟进,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需求对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供给倒逼机制的创造。
  三、学分积累与转换:高职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的经济基础,也是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经济基础。在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初级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供给的短板问题,二是国民经济发展对学分积累与转换有效需求的拉动问题。   1 高等职业教育供给的短板问题
  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这一顶层设计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微观运行的策略设计和长期跟进,逐步解决推进学分积累与转换进程的矛盾和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初级阶段,首要问题是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对学分积累与转换要素的供给问题。学分积累与转换要素有效供给不足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的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短版。在高等职业教育三维(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发展的产业链条中,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结点,这个结点链接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从经济学的角度透视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瓶颈问题,这个瓶颈问题不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要素的需求问题,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与国家的社会利益和个人经济利益正相关。从国家利益上来看,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有利于建设学习型国家和国民终身教育体系,有利于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推进应用技术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群体的充分就业。从个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利益上看,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能够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水平和职业资质,能够在职业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能够在职业工作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的供给侧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初期,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的主要问题是:其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刚性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导致市场机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很小,尽管某些高等职业院校办的不好也不会受到优胜劣汰市场机制的惩罚。其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激励问题。在相对封闭的办学体制下,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体系自身的自我约束机制大于自我激励机制,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得教育者能够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去工作,在工作中往往表现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很少有人敢于犯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错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能力低下也就不言而喻了。其三,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主要来自专业结构问题,具体问题是专业设置雷同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专业的设置与国民经济的调整失之交臂。其四,弹性学分制度建设滞后,直接阻碍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
  2 国民经济需求拉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因此也是“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将成为2016年度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工作。“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将会对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和高等教育结构带来重要影响,也为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开放和产业化发展态势能够为行业企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带来转型发展的巨大商机,是国民经济发展转型的巨大需求,是国家存量社会资源的重新洗牌,是一个新兴产业崛起的导火索和方向标。不难推论,高等职业教育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蛋糕,怎样切割这块蛋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一道重大难题。首先,是开放高等职业教育市场问题。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在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推出探索举办特色学院的重大举措。指出:鼓励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举办或参与举办以服务产业链为目标,主要依托企业开展教学实训,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融为一体,产教、科教融合发展,专业特色明显的特色学院,新增一批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8]。这一举措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将进入企业化(特色学院)办学的发展阶段,开放高等职业教育市场也将由探索逐步走向现实。
  第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两权分离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待于特色学院的实践探索,有待于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与行业企业与社会培训机构协调发展,还需要由双轨运行②向单轨过渡的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开放高等职业教育市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推进国民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结构调整,也能够带来受教育者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巨大需求,进而拉动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平台建设的有序进行。
  注释:
  ①2004 年《 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 号)将职业学校学分积累与转换信息系统称之为“学分银行”。
  ②这里的“双轨运行”,是指国有办学机构(一轨)的两权分离的运行机制,特色学院、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另一轨)的两权合一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1-03-18(1)
  [2]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 教职成厅〔2001〕3号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chinacom2010-3-1
  [4]百度百科上层建筑[EB/OL]. http://baike baiducom
  [5]杨晨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三大问题[J]. 中国远程教育,2012(6):41-46
  [6]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A]列宁全集:第33卷[C].人民出版社,1957:145
  [7]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8]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6-16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另类”模式——基于福柯“微观”权力的运作模式,指出以“规训”这种“微观”权力运作的主要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即通过“规训”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更易于接受,更加科学合理。福柯的這种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维度,打破了常规思想政治教育死板、实效性差的局面。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权力;规训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
期刊
[摘 要]STEAM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模式,对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趣味性、跨学科、技术性、合作性是STEAM教育的鲜明特点,教师可通过设计课程资源提高STEAM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将STAD型合作学习引入到STEAM教育课程设计中,旨在课程实施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进步即成功的意识,不断鼓舞学生取得进步。依据构建模型,以博弈
期刊
[摘 要]专业实践共同体作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抓手,具有平等性、共同性、实践性、共享性等特征。当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实践共同体建设主要存在成员共同愿景的缺失、管控体系下民主参与较少、利益相关者权责不清与动力不足、管理制度缺乏认可等方面问题。利用治理理论中共融、民主、责任、合法性等理论可以为解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实践共同体建设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治理;职业教育;专业实践共同体  [中图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以来,我国正式施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基于此,笔者以BICOMB2.0和SPSS20.0软件对2001-2016年发表在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1 280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并绘制出我国校本课程热点研究的知识图谱,综合热点知识图谱与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发现:第一,新课改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逐渐呈现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的
期刊
[摘要]通过采用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提倡的质性研究方法,对已经离岗的基层女青年教师王小红进行深入访谈和观察,从基层学校领导管理、学生和学生家长素质以及办公条件等角度诠释了其离开基层教师岗位的原因。  [关键词]基层青年教师离岗;学校领导管理;学生素质;学生家长素质; 办公条件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4-0076-04  [DOI]1
期刊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改善小学生性教育已是大势所趋。为了解扬州市小学性教育现状,课题组对扬州市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小学生存在性知识水平不高、家庭性教育存在误区、学校性教育实施力度不够等问题。要争取社会支持,形成教育合力;重视家庭教育,注重正确引导;开设学校课程,丰富教育途径等。这些是解决小学生性教育问题的可行之策。  [关键词]扬州市;小学生;性教育;家庭;学校  [中图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科书是学龄儿童接触到的第一本正式教材,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然而现今教育工作者对教科书隐性价值的研究视角狭窄,人物职业角色这一不可忽视的隐性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本研究以苏教版12册小学语文教材为对象,采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对教材中出现的人物职业角色进行统计,从人物职业角色渗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并从国家、学校、教材编写者等维度提出了合理化建
期刊
[摘要]我国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普遍较低,且存在性别、学历、年龄、学科等个体特征变量差异。影响农村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有个体特征变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文化和归属感、学生等。通过调整农村学校教师的基本结构,完善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平衡城乡教师资源,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提高教师的归属感,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建立合理的学生观等措施,可以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  [关键词]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教师职业认同 
期刊
[摘要]职业压力既可能成为幼儿教师发展的动力,也可能成为限制其发展的桎梏。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因地域问题表现出的较大职业压力,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与学历、工作量与福利待遇、社会期望与专业要求、园所管理与人际关系等。政府、幼儿园和教师自身应形成合力,将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转化成动力,激发其职业发展动机,挖掘其内在潜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等文件的颁布,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相对于公办幼儿园,我国农村民办幼儿园却面临着园所保教设施落后、教师队伍不强且师资队伍不稳定、政府管理边缘化、民办园之间生源竞争激烈、幼儿园教育被迫“小学化”等一系列生存困境。为应对这些生存困境,各级政府有必要加强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支持和灵活管理,完善对农村民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