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生本?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其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那么,“生本”理念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如何运用,从而实现音乐课堂的“生本化”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生本化”课堂的几点探索和思考:
一、合理运用生本理念,打造“生本化”音乐课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认知和实践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要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音乐需求,给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实践和体验的机会,实现“生本化”课堂,让音乐的殿堂生动而活泼、灵动而充满个性。
1.尊重学生的需求,在音乐土壤中汲取健康养分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往往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老师,不要教书上的歌!”“老师,能不能教唱一些流行音乐?”“我希望在音乐课堂上能展示我们的才艺!”对于学生的众口纷纭、发自内心的想法,教师是认真倾听还是置之不理?我选择了前者。与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相比,青春期的中学生们往往更迷恋流行歌曲。因此,精心选择、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能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每学期的音乐教学中我都会精心挑选几首优秀的适合学生歌唱的流行歌曲或乐曲进行教学或欣赏。学生在唱的过程中,我把一些音乐知识与这些流行歌曲结合起来讲解。
2.精选方法,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表现的欲望每个人都有,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表现的欲望更为强烈。教师应多想办法为学生创建一个让他们发挥潜能的平台。但是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明显,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呢?我认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音乐小评审”这个环节,当一名学生演唱歌曲或乐谱时,其他学生专心聆听,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学会取长补短,一起进步成长!在七年级学生中间,我还每月开展一次“歌咏比赛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间比赛。单独一个人主动演唱,个人成绩记一星;同桌两人一起举手参加演唱或比赛,不仅两个人各得一颗星,唱后得分还能计入小组成绩。这个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积极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主动做起了胆怯学生的工作,一只只原来总藏在桌下的小手在团体力量的推动下举了起来。外向、活泼、积极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集体的荣誉,很有成就感,而从内心胆怯学生发出的虽微弱却很坚定的歌声中我却看出他们自然流露的自尊和被珍视的幸福感。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自豪之情洋溢在脸上。每个学生通过这个活动体会到“对于这个团体,我很重要”,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培养。
二、音乐教育“生本化”的实践反思
1.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思考力
在很多人看来,“生本”已经成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标志,似乎无此便不能称之为新课程,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泛用的结果就是,我们只看到了学生交流、讨论、分组,感觉不到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新课程作为一种开放度较大的课程,不仅要赋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权力,也在试图启动教师的思考力。音乐学科有其丰富的学科思想、人文思想,这些思想应该是除教育理念外教师所时时不能忘记的。
2.做到“三个善于”
首先是善于煽情和引导。音乐教学是学生情感涌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是流动的、变化的。教师必须储情于胸,用激情感染学生,用歌声引导学生飞入音乐的殿堂。其次是善于倾听和发现。要学会欣赏学生的音乐表现和作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通过提炼、筛选,进行扶植、培养,让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再次,善于推销和存异。教师要具备存异的胸怀,也要激发学生存异的态度,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
“生本化”课堂比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为音乐教学搭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平台。实践证明,生本教育激发了中学生无穷的学习激情,预示着生本教育在广大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着无限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二中学)
一、合理运用生本理念,打造“生本化”音乐课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认知和实践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要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音乐需求,给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实践和体验的机会,实现“生本化”课堂,让音乐的殿堂生动而活泼、灵动而充满个性。
1.尊重学生的需求,在音乐土壤中汲取健康养分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往往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老师,不要教书上的歌!”“老师,能不能教唱一些流行音乐?”“我希望在音乐课堂上能展示我们的才艺!”对于学生的众口纷纭、发自内心的想法,教师是认真倾听还是置之不理?我选择了前者。与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相比,青春期的中学生们往往更迷恋流行歌曲。因此,精心选择、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能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每学期的音乐教学中我都会精心挑选几首优秀的适合学生歌唱的流行歌曲或乐曲进行教学或欣赏。学生在唱的过程中,我把一些音乐知识与这些流行歌曲结合起来讲解。
2.精选方法,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表现的欲望每个人都有,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表现的欲望更为强烈。教师应多想办法为学生创建一个让他们发挥潜能的平台。但是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明显,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呢?我认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音乐小评审”这个环节,当一名学生演唱歌曲或乐谱时,其他学生专心聆听,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学会取长补短,一起进步成长!在七年级学生中间,我还每月开展一次“歌咏比赛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间比赛。单独一个人主动演唱,个人成绩记一星;同桌两人一起举手参加演唱或比赛,不仅两个人各得一颗星,唱后得分还能计入小组成绩。这个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积极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主动做起了胆怯学生的工作,一只只原来总藏在桌下的小手在团体力量的推动下举了起来。外向、活泼、积极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集体的荣誉,很有成就感,而从内心胆怯学生发出的虽微弱却很坚定的歌声中我却看出他们自然流露的自尊和被珍视的幸福感。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自豪之情洋溢在脸上。每个学生通过这个活动体会到“对于这个团体,我很重要”,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培养。
二、音乐教育“生本化”的实践反思
1.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思考力
在很多人看来,“生本”已经成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标志,似乎无此便不能称之为新课程,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泛用的结果就是,我们只看到了学生交流、讨论、分组,感觉不到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新课程作为一种开放度较大的课程,不仅要赋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权力,也在试图启动教师的思考力。音乐学科有其丰富的学科思想、人文思想,这些思想应该是除教育理念外教师所时时不能忘记的。
2.做到“三个善于”
首先是善于煽情和引导。音乐教学是学生情感涌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是流动的、变化的。教师必须储情于胸,用激情感染学生,用歌声引导学生飞入音乐的殿堂。其次是善于倾听和发现。要学会欣赏学生的音乐表现和作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通过提炼、筛选,进行扶植、培养,让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再次,善于推销和存异。教师要具备存异的胸怀,也要激发学生存异的态度,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
“生本化”课堂比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为音乐教学搭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平台。实践证明,生本教育激发了中学生无穷的学习激情,预示着生本教育在广大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着无限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