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可以在技术、人才支持、信息服务、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方面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高校图书馆为了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独特的作用,就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提高认识,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培训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生力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为城市广大农民工兄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积极参与新农村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资源优势 人才优势 新农村建设 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们党要实现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最早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后来,中央又连续出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对新农村建设做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十七大报告更是强调,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要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搞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由于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所以必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和根本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6年,中央专门发布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再次发布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更加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连续两个一号文件的出台,中心任务都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说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因此,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建设之中,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
从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国各地农村开始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去。然而,就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实践来看,各地的发展现状很不平衡。有的地方既重视经济建设,也重视文化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这些地方的农民在物质上极大充裕的同时,精神上也非常充实。但也有的地方,却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尽管当地的经济建设搞得比较成功,但当地开展的文化活动不仅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且在方式上比较单一,在内容上更是不能贴近农村实际生活。更有甚者,在有的地方,镇村两级文化设施特别是村文化室的建设相对滞后,镇村业余文艺人才比较缺乏,农民参与赌博和迷信活动的现象较为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人精神空虚、麻木不仁,同时也说明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开始在农村沉渣泛起。经过调查发现,农民文化需求集中表现为从过去只是少数人兴趣爱好的单纯求乐变为现在广泛的“求富、求知、求乐”,农民不仅喜欢娱乐,而且需要掌握科技知识和致富本领。农民渴望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掌握科技知识,获得市场信息,了解法律常识,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的。农民的这种客观需求,要求科技下乡,也要求文化下乡。因此,就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和帮助他们。这就给高校图书馆走出校门,到农村去发挥自己的特有优势和特别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三、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可以提供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持和有价值的信息服务。新农村建设首先是经济建设,而搞经济建设,一需要资金,二需要技术,三需要懂经营会管理的专门人才。在这些方面,各地农村的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就其大部分来说,新农村建设首先急缺的是技术和人才。而地方高校作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等人才的学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可以为地方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工作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信息服务技术专业人才,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图书管理、文献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实践经验,也具有根据社会需求来开发、挖掘、创新各种信息产品的能力。地方高校图书馆还具有能够组织协调高校各门学科的专家、学者、教授等专业人才,进行课题攻关、技术培训、产品开发等优势条件。高校图书馆应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特别是要将信息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开发适合当地社会需要的信息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创造经济效益。这不仅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2.可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关系到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可是,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远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形势的需要。一是中国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三是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很多地区的农村文化相对贫乏,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而且由于文化生活的贫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污染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按照“十七大报告”精神要求,图书馆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服务。从根本上说,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高校图书馆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提高认识,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是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学校领导到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应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意义,并增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自觉性。高校图书馆只有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真正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反过来,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也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发展与建设,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2.培训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生力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生力军是农民,搞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大多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因此,要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对农民进行广泛地培训。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高校图书馆一千多所,拥有5亿多册藏书及大量的电子文献和网上文献,超过了所有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图书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让农民养成爱科学、爱读书的好习惯,从而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破除陋习,树立一种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其次,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对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地方高校图书馆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专家队伍,工作人员也大多数经过专门的训练,完全可以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不同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足够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3.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在我国,一方面是人均耕地非常少,另一方面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低下。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发展现代农业。高校科技力量雄厚,每年都有大量科技成果问世,但是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却相对落后,科研成果转化率不到三分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它拥有丰富的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如图书、期刊、报纸、光盘、声像资料等。这些文献资料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准确性权威性强、情报价值高,是县、乡等地方公共图书馆所不能相比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主动为农村提供科技信息情报服务,牵线搭桥,并促成科技成果向商品和生产力转化。另外,高校图书馆可以指导帮助农民建自己的图书馆、阅览室、网络室等文化活动室,在图书借阅、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等智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4.为城市广大农民工兄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现在我国有两亿农民工,这是从事城市建设的庞大的生力军,将来也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是,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大都很贫乏。有一媒体曾在北京对农民工搞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逾八成农民工,主要靠睡觉、闲聊打发工余时光;近六成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超过四成的受访农民工没有一本书。调查还显示,47%的受访民工说自己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只有不到10%的人表示每天工作“8小时以内”。新华社的调查以沉重的事实给政府以及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充实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其实,这个调查也给高校图书馆提出了一个课题,即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农民工服务。一方面,农民工渴望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掌握科技知识,获得市场信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公民素质。另一方面,农民工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的机会很少。既然高校图书馆是国家公益事业,是国家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那就理应向全社会开放。对于农民工兄弟及其家属,包括子女,我们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办文化夜校,免费提供借阅服务,甚至主动上门提供信息等方式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5.积极参与新农村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服务。搞好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由于我国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各地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不同,领导水平和方式方法也不同,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可能是急功近利,有的可能是好高婺远,有的可能是形式主义。高校图书馆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应该是一边参与,一边进行调查研究。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并及时反馈给各级领导,以利于领导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从而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高校图书馆作为人类图书收藏中心和科技情报信息中心,可以通过知识传递、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智力支持等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反过来,高校图书馆通过参加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也会促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江华,董诗平.试论高师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7,(1):122-123.
[2]缪小燕.农业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7,(1):119-121.
[3]毛成耀,吕尚彬.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软件:媒介素养[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17-18.
(作者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资源优势 人才优势 新农村建设 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们党要实现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最早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后来,中央又连续出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对新农村建设做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十七大报告更是强调,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要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搞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由于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所以必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和根本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6年,中央专门发布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再次发布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更加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连续两个一号文件的出台,中心任务都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说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因此,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建设之中,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
从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国各地农村开始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去。然而,就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实践来看,各地的发展现状很不平衡。有的地方既重视经济建设,也重视文化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这些地方的农民在物质上极大充裕的同时,精神上也非常充实。但也有的地方,却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尽管当地的经济建设搞得比较成功,但当地开展的文化活动不仅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且在方式上比较单一,在内容上更是不能贴近农村实际生活。更有甚者,在有的地方,镇村两级文化设施特别是村文化室的建设相对滞后,镇村业余文艺人才比较缺乏,农民参与赌博和迷信活动的现象较为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人精神空虚、麻木不仁,同时也说明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开始在农村沉渣泛起。经过调查发现,农民文化需求集中表现为从过去只是少数人兴趣爱好的单纯求乐变为现在广泛的“求富、求知、求乐”,农民不仅喜欢娱乐,而且需要掌握科技知识和致富本领。农民渴望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掌握科技知识,获得市场信息,了解法律常识,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的。农民的这种客观需求,要求科技下乡,也要求文化下乡。因此,就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和帮助他们。这就给高校图书馆走出校门,到农村去发挥自己的特有优势和特别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三、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可以提供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持和有价值的信息服务。新农村建设首先是经济建设,而搞经济建设,一需要资金,二需要技术,三需要懂经营会管理的专门人才。在这些方面,各地农村的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就其大部分来说,新农村建设首先急缺的是技术和人才。而地方高校作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等人才的学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可以为地方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工作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信息服务技术专业人才,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图书管理、文献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实践经验,也具有根据社会需求来开发、挖掘、创新各种信息产品的能力。地方高校图书馆还具有能够组织协调高校各门学科的专家、学者、教授等专业人才,进行课题攻关、技术培训、产品开发等优势条件。高校图书馆应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特别是要将信息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开发适合当地社会需要的信息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创造经济效益。这不仅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2.可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关系到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可是,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远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形势的需要。一是中国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三是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很多地区的农村文化相对贫乏,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而且由于文化生活的贫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污染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按照“十七大报告”精神要求,图书馆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服务。从根本上说,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高校图书馆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提高认识,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是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学校领导到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应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意义,并增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自觉性。高校图书馆只有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真正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反过来,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也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发展与建设,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2.培训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生力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生力军是农民,搞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大多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因此,要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对农民进行广泛地培训。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高校图书馆一千多所,拥有5亿多册藏书及大量的电子文献和网上文献,超过了所有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图书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让农民养成爱科学、爱读书的好习惯,从而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破除陋习,树立一种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其次,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对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地方高校图书馆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专家队伍,工作人员也大多数经过专门的训练,完全可以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不同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足够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3.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在我国,一方面是人均耕地非常少,另一方面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低下。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发展现代农业。高校科技力量雄厚,每年都有大量科技成果问世,但是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却相对落后,科研成果转化率不到三分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它拥有丰富的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如图书、期刊、报纸、光盘、声像资料等。这些文献资料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准确性权威性强、情报价值高,是县、乡等地方公共图书馆所不能相比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主动为农村提供科技信息情报服务,牵线搭桥,并促成科技成果向商品和生产力转化。另外,高校图书馆可以指导帮助农民建自己的图书馆、阅览室、网络室等文化活动室,在图书借阅、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等智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4.为城市广大农民工兄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现在我国有两亿农民工,这是从事城市建设的庞大的生力军,将来也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是,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大都很贫乏。有一媒体曾在北京对农民工搞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逾八成农民工,主要靠睡觉、闲聊打发工余时光;近六成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超过四成的受访农民工没有一本书。调查还显示,47%的受访民工说自己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只有不到10%的人表示每天工作“8小时以内”。新华社的调查以沉重的事实给政府以及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充实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其实,这个调查也给高校图书馆提出了一个课题,即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农民工服务。一方面,农民工渴望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掌握科技知识,获得市场信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公民素质。另一方面,农民工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的机会很少。既然高校图书馆是国家公益事业,是国家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那就理应向全社会开放。对于农民工兄弟及其家属,包括子女,我们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办文化夜校,免费提供借阅服务,甚至主动上门提供信息等方式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5.积极参与新农村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服务。搞好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由于我国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各地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不同,领导水平和方式方法也不同,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可能是急功近利,有的可能是好高婺远,有的可能是形式主义。高校图书馆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应该是一边参与,一边进行调查研究。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并及时反馈给各级领导,以利于领导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从而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高校图书馆作为人类图书收藏中心和科技情报信息中心,可以通过知识传递、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智力支持等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反过来,高校图书馆通过参加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也会促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江华,董诗平.试论高师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7,(1):122-123.
[2]缪小燕.农业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7,(1):119-121.
[3]毛成耀,吕尚彬.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软件:媒介素养[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17-18.
(作者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