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二分法下的刑法解释问题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刑法规范文本的不同,可以将网络犯罪分为网络化的传统犯罪与专门的网络犯罪,这种网络犯罪二分法在刑法解释问题上呈现出种种差异.网络化的传统犯罪更倾向于法益侵害说、实质解释、客观解释、扩张解释,而专门的网络犯罪则更倾向于规范违反说、形式解释、主观解释、限缩解释.在解释的误区上,网络化的传统犯罪极易架空构成要件要素,因此需要采用形式解释的方法进行出罪;而专门的网络犯罪则易忽略法益侵害程度,因此需要借助实质解释的方式进行解释出罪.在对这两类网络犯罪进行刑法解释时要警惕“刑法万能论”的误区,采取多种手段治理网络危害行为.
其他文献
地理意象是古典词作解读的重要范畴和视角,词句中与地理环境相关的语汇能否从意象的角度进行阐释,取决于其对作品的表情达意是否有显著影响.《花间集》地理意象的生成有基于文学传统的虚拟想象、由现实的空间感知生成的意象和在场纪录的真实描绘等方式.花间词人对江南、边塞、荆楚、南粤等地域空间的表现,既有对前代传统的继承,也有独特的全新感知.《花间集》中都市意象的差异化样貌,暗含着词人对不同空间感知的心态差异.后世词人对花间词人选用地理意象方式的继承和突破,是梳理千年词史演变的重要内容.
实践是工程教育的根本和灵魂,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工程能力的源泉.但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不能满足企业对工程人才的需要,这一短缺的现状与高校工科教师评价、课程设置的及企业实习的“非工化”等制度安排不无关系.文章在制度分析基础上探讨了相关制约因素,并从教师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制度和企业实习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制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