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价值探析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an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舆情引导的价值探析对于构建校园网络安全和稳定机制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对其价值的探讨有助于改变传统认知中网络舆情引导在价值层面上仅仅具有作为纯粹的防止危机舆情肆意发展的工具性价值认知,强调其价值内化器、校园稳定器、危机预警器的多重功能性价值,有助于高校舆情引导实际操作层面的可行性进行合理评估。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使用网络到用好网络转变,加强舆情引导,充分利用网络跟踪观察汇总相关大数据,把握高校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剖析大学生思想动态,拓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关键词:网络舆情 引导 功能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9-0026-02
  新媒体时代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因其便捷、高效、相对隐秘的特征越来越受到高校青年学生的青睐。对于学生工作者来说,一方面网络的兴起拓展了思政教育的空间,极大地便利了学生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对于高校的舆情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传播学的研究表明,由于传播技术和手段的进步,舆情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线性发展变换到如今的指数性、爆裂性的发展模式。因而,对高校网络舆情的价值探析、對高校网络舆情的合理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概念
  网络舆情的概念的探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强调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表现,认为“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互联网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其二,侧重其对“公共事务”的反映层面,指出民众在网络空间内,对政府管理以及其他社会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另一方面的研究,则强调利益诉求的表达,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发展脉络中公众社会态度、取向和评价结果在网络上的投影,是不同社会阶层利益和社会需求在网络上的话语表达”。诚然,相较于一般网络舆情,高校的网络舆情有其共性,也有其在舆情主体、舆情空间、舆情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个性,因而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从更为精确的视角进行阐释,是指在社会环境影响下的高校青年学生借助网络手段获取信息以及通过网络手段对特定的社会事物抒发情绪、发表意见、表达看法等各种形式的情绪、观念、态度的集合。基于此,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是指高校舆情的指导单位依据特定的价值标准、目标取向来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在目标范围内借助网络手段获取信息以及通过网络手段对特定的社会事物抒发情绪、发表意见、表达看法等各种方法和措施的集合。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现实意义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成熟和完整人格的塑造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价值探讨有助于增强高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既有助于利用网络手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也有助于增强对网络环境的科学认识,深化和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价值探讨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另一方面,高校网络舆情的价值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高校舆情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内容设计有关高校自身包括学校改革建设、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奖惩制度、师德师风、突发事件等各个方面。当然,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高校网络舆情同时涉及时政信息、社会热点问题、民族情感、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学生是处在校园中的社会人,同时也是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社会舆情在不知不觉中会与校园网络舆情互动、互通、互溶,因此明确网络舆情的重要地位,准确地把握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策略,能为社会舆情的引导提供有益借鉴。
  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功能性价值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具有三方面的价值功能价值,即价值内化器功能、危机预警器功能、校园稳定器功能。
  (一)价值内化器功能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价值内化主要通过学生“群体浸染性”来体现。一方面,作为校园网络主体角色的高校学生由于其成长的环境相似,价值观相近,对于同一热点问题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形成学生的群体共识,并将这种一致性意见内化为意,外化为行。另一方面,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价值内化器功能体现在舆情领袖对于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提供了大学生自由表达情绪、自由申明态度的空间,成为其交流意见的最佳平台,各类重大事件都能第一时间通过这一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传播理论的研究及调研数据都表明,受众在接受舆情的过程中,信息的来源和权威性对其接受程度有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就是舆情领袖的影响。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加强对舆情领袖的引导对舆情的引导价值、对舆情群体的价值内化具有深刻的作用。
  (下转第25页) (上接第26页)
  您认为是谁决定了高校舆情传播过程中的舆情走向
  (二)危机预警器功能
  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非理性的突发性并存的特征,处理不当极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无限不确定的方向发展。在校园中,对于一些敏感事件,学生们极有可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交换想法、申明态度,并且这些意见可能在网上迅速传播。争取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舆情引导能够让校园舆情的“民气”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能有效预防极端事件的发生。及时引导、及时传播正向信息、有效沟通各方面意见、缓解网络舆情导致的大学生思想、情绪、心态的波动,以此为基础,做好研判和合理的舆情状况评估,从而采取适当措施使得学生情绪能够宣泄,不良言论能够得到疏导,使得问题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这也必然有助于消除校园舆情的负面发展带来的学生焦虑、恐慌、群体性事件等危机情境。
  (三)校园稳定器功能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是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对事件的意见、情绪、态度等的有效处置或者引导的方法策略,有助于防止不良舆情的肆意发展,利于校园稳定。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合理引导对稳定校园具有突出作用。一方面,高校对网络舆情引导可以及时倾听大学生的建议和诉求,促进大学校园的稳定。另一方面,高校对网络舆情引导有助于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思想状态的稳定。最后,对于高校来说,在校园空间内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园舆情引导机制,不仅是推动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校园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更是维护高校校园稳定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昌祖,张洪生.网络舆情的概念解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9):139-140.
  [2]李超民,何宛怿.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的概念区分、转化机制及引导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12):36-38.
  责任编辑:刘健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仿真模拟对抗赛成为大学生竞赛的常见途径之一,笔者以联盟杯为例,试图以参赛者的视角来界定什么是仿真模拟对抗赛,结合自身参赛经验阐述竞赛对参赛者综合素质的影响,
上一期,孔子通过玩木棍给我们讲解了重叠问题和植树问题。这一期,听说子卢一家要自驾游,又会出现什么好玩的数学问题呢?来,我们听故事吧!  一、特别的奶牛车  昨天是周末,我回到家本打算饱饱地睡一个懒觉。可是,一大早却被爸爸的大嗓门吵醒了。  我一睁开眼睛,就看到爸爸的大脸,他俯身望着我:“乖儿子,难得你回来一趟,今天爸爸带你去自驾游,怎样?”  “自驾游是什么东西?”我不明白。  “你看你,成天在孔
【摘 要】 要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考虑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受到企业本身管理决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 影响因素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influen
对面的人儿看过来,这里的魔术真精彩!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钱捧个钱场,没钱就给点儿掌声!瞧,魔术师上场了!走,赶紧去看看吧!  早些天,班主任陆老师就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元旦晚会有魔术表演!大家一听,别提有多高兴了,顿时学习都有干劲了。  等着,盼着……终于,魔术表演就要开始了!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等待着魔术师出场。伴随着一阵悠扬悦耳的音乐,魔术师像个来自月宫的人物,闪亮登场了!魔术师一出场,大家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是提高高校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文献信息的有效课程,本文以少数民族地区的综合性高校——大理大学为例,分析影响文检课教学的因素,并提出
摘要:本研究针对大学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现状,以文献检索课为个案,构建了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了学习支撑平台,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说明具体的实施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对比,对整个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愿意继续尝试这种教学模式,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关键词:SPOC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
乔乔: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数学。  贝卡:什么有趣的数学?  乔乔:我叫它“怪味儿数学”!  贝卡:真有点儿稀奇,什么叫“怪味儿数学”呢?  乔乔:就是结果让你感到意外的数学。  贝卡:举个例子。  乔乔:一个30°的角,在10倍的放大镜下是多少度?  贝卡:扩大10倍,应该是300°吧!  乔乔:不对!  贝卡:为什么啊?  乔乔:在10倍的放大镜下,角的两条边是长了,但是两条边分开的大小并没有变
蓝色大学在“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下,必将迎来发展机遇,然而实践教学尚存在诸多问题.根据目标性、系统性、规范性、层次性的原则,结合知识、能
随着人们对住房商品属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它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也上升到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不仅仅是生活的居所,而且是人们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点。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是维系和谐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民用建筑工程的规模在日益扩大,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力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就需要电力系统不断优化设计,加强管理来提高供电质量,降低供电成本来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主要对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可靠性与经济性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可靠性与经济性  随着民用建筑数量的不断提升,建筑供配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