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纪录片作为电视叙述领域的一种重要类型,叙述者的角色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纪录片叙事文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结合
随着人们对电视纪录片关注度的增加,电视纪录片已经逐渐成为电视领域的一种重要叙事文本。纪录片的叙述者作为叙述主体,主宰着纪录片叙述内容,对纪录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具体的纪录片文本中讨论叙述者的角色类型及其变化。
一、“叙述世界”中的叙述者及其变项
1、“叙述世界”
叙述者“基本的原型是一个大声说话的人”,①作为故事之外的讲述者,会与故事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特定的文本中,叙述者也可能成为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又不可避免地会与故事产生某种联系。莎拉·考兹洛夫将叙述理论运用到电视叙述领域,进一步分析了叙述者与他/她的故事之间的关系,以及叙述者与那个故事世界之间关系的问题,以此构成了电视领域的“叙述世界”。②
2、“叙述世界”中的六个变项
“叙述世界”中的叙述者,根据他/她与故事关系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角色类型。叙述者的角色特征由叙述世界中的多个变项决定,其中最重要的六项分别为:1、叙述者可以是他们所讲述故事中的人物;2、叙述者是置身于故事之外的;3、叙述者讲述的是整个故事抑或是被套嵌在大故事架构内的小故事;4、叙述者对于故事的时间和空间与讲述的时间、空间之间的距离把握度;5、叙述者在透明度、反讽、自我意识中表现出的程度;6、叙述者的可靠程度以及叙述者的全知全能程度。③
由此可知,不同文本中的叙述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叙述世界中六个变项中的第一、二项决定了叙述者在叙述文本中的空间位置,第三、四项决定了叙述者对故事塑造的结构和形态,第五、六两项决定了叙述者的叙述视角和可靠程度。在电视纪录片中,只有将所有的变项运用到具体叙述情景中分析,才能把握叙述者在其中的位置及其角色特征。
二、《舌尖上的中国》及其叙述者
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下文中简称《舌尖》)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和纪录频道播出,作为一档不仅记录美食,更关乎文化传扬的纪录片,取得了良好的收视反响,获得了成功。《舌尖》的成功与叙述者的叙事策略、写实风格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密不可分。
《舌尖》采用了画外音叙述方式,解说词贯穿整个纪录片。画外音叙述成为了整部纪录片的第一叙述主体,是观众在观看时与纪录片创作者最直接的接触。作为第一叙述主体,始终与观众保持一致。
此外,片中的叙述者还包括片中每个小故事的讲述者,即个体叙述者。根据上文提及的六个变项中的第一、第二项,《舌尖》既含有置身故事之外的主体叙述者,也包括讲述故事的个体叙述者。根据第三个变项,《舌尖》大故事中套嵌小故事的叙述手法,决定了其特殊的故事结构,主体叙述者的解说主导着纪录片的故事脉络,而个体叙述者的故事有效支撑起叙述的全过程。
三、叙述者与故事世界的塑造
1、叙述的第三人称手法
纪录片的故事讲述都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舌尖》的主体叙述者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手法,在叙述时间、空间更为灵活自由的同时,力图做到中立和回避自我。在整个纪录片中尽力减少主体叙述者对故事的干预,将叙述者放到了故事之外一个相对隐蔽的位置上。叙述者在语气上做到了平易近人,情感上保持不露声色。
2、叙述中的“过滤”
叙述是一种交流行为,纪录片的叙述者是交流行为的主导者,通过故事的讲述与观众产生交流。叙述者的角色始终是引导观众进入故事世界,叙述者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也知道纪录片的生命力在于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记录。因此,片中有利于表现故事本真的部分得到了保留,那些相反的成分则被逐一过滤。如《舌尖》在个体叙述者的语言中极力突出了劳动者质朴、勤劳的性格特点,片中的画外音叙述多次强调“中国人”、“智慧”、“劳动”等词语,来歌颂劳动者勤劳、勇敢,创造美好生活的高尚品质。
3、叙述的文化指向
片中“食物被置于一个复杂的语境关系中,味道因此成为一个指向文化深处的修辞话语”。④食物的制作不仅成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影射,更彰显了小城市、小地方的独特气息和特征,赋予了传统饮食文化浓浓的人情味。叙述者将食物置于一个叙述的核心位置,将食物的获得过程设定为一波三折的过程,呈现了普通人的食材加工过程,故事被置于温情、和谐的家庭氛围之中,同时上升到中国人对人生五味的哲学思考。叙述者清晰地知道何时放入何种叙述元素能恰到好处,做到叙述的详略有当让故事意犹未尽,叙述者在故事世界的塑造中几乎做到了全知全能。
四、叙述者的多重角色类型呈现
1、主体叙述者
《舌尖》的主体叙述者主宰了整个故事的进程,整个纪录片将全知权威的主体叙述与个体化叙述相结合。具体到片中的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在这一集中主要讲述了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的劳动过程并最终得到自然的馈赠结果,主体叙述者在片头就安排了和这四项劳动相关的画面,根据特定的场景选择了特定的拍摄镜头及角度,让观众看到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的变换相关联的故事,是一种全知权威的叙述手法,体现了叙述者对于讲述的时间、空间与故事的时间、空间之间距离的把握程度。
一方面,对于《舌尖》的主体叙述者,在个体叙述者讲述他们具体的劳动经验、感受的同时,也是作为一个聆听者的角色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倾听他们的故事。同时,为了保持讲述故事的真实性、客观性,对个体叙述者的叙述不加以引导,此时,主体叙述者是完全置身故事之外的。
另一方面,在《舌尖》播出的同时,作为主体叙述的画外音,又在不断引导观众的视线。此时的主体叙述者是作为全知全能的讲述者角色出现的,他了解整个故事的进展,并引导观众走进故事的中心,观众能够相信故事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对故事的理解也依靠畫外音叙述。作为故事的呈现者,主体叙述者是置身于故事世界之外的。
随着人们对电视纪录片关注度的增加,电视纪录片已经逐渐成为电视领域的一种重要叙事文本。纪录片的叙述者作为叙述主体,主宰着纪录片叙述内容,对纪录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具体的纪录片文本中讨论叙述者的角色类型及其变化。
一、“叙述世界”中的叙述者及其变项
1、“叙述世界”
叙述者“基本的原型是一个大声说话的人”,①作为故事之外的讲述者,会与故事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特定的文本中,叙述者也可能成为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又不可避免地会与故事产生某种联系。莎拉·考兹洛夫将叙述理论运用到电视叙述领域,进一步分析了叙述者与他/她的故事之间的关系,以及叙述者与那个故事世界之间关系的问题,以此构成了电视领域的“叙述世界”。②
2、“叙述世界”中的六个变项
“叙述世界”中的叙述者,根据他/她与故事关系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角色类型。叙述者的角色特征由叙述世界中的多个变项决定,其中最重要的六项分别为:1、叙述者可以是他们所讲述故事中的人物;2、叙述者是置身于故事之外的;3、叙述者讲述的是整个故事抑或是被套嵌在大故事架构内的小故事;4、叙述者对于故事的时间和空间与讲述的时间、空间之间的距离把握度;5、叙述者在透明度、反讽、自我意识中表现出的程度;6、叙述者的可靠程度以及叙述者的全知全能程度。③
由此可知,不同文本中的叙述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叙述世界中六个变项中的第一、二项决定了叙述者在叙述文本中的空间位置,第三、四项决定了叙述者对故事塑造的结构和形态,第五、六两项决定了叙述者的叙述视角和可靠程度。在电视纪录片中,只有将所有的变项运用到具体叙述情景中分析,才能把握叙述者在其中的位置及其角色特征。
二、《舌尖上的中国》及其叙述者
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下文中简称《舌尖》)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和纪录频道播出,作为一档不仅记录美食,更关乎文化传扬的纪录片,取得了良好的收视反响,获得了成功。《舌尖》的成功与叙述者的叙事策略、写实风格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密不可分。
《舌尖》采用了画外音叙述方式,解说词贯穿整个纪录片。画外音叙述成为了整部纪录片的第一叙述主体,是观众在观看时与纪录片创作者最直接的接触。作为第一叙述主体,始终与观众保持一致。
此外,片中的叙述者还包括片中每个小故事的讲述者,即个体叙述者。根据上文提及的六个变项中的第一、第二项,《舌尖》既含有置身故事之外的主体叙述者,也包括讲述故事的个体叙述者。根据第三个变项,《舌尖》大故事中套嵌小故事的叙述手法,决定了其特殊的故事结构,主体叙述者的解说主导着纪录片的故事脉络,而个体叙述者的故事有效支撑起叙述的全过程。
三、叙述者与故事世界的塑造
1、叙述的第三人称手法
纪录片的故事讲述都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舌尖》的主体叙述者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手法,在叙述时间、空间更为灵活自由的同时,力图做到中立和回避自我。在整个纪录片中尽力减少主体叙述者对故事的干预,将叙述者放到了故事之外一个相对隐蔽的位置上。叙述者在语气上做到了平易近人,情感上保持不露声色。
2、叙述中的“过滤”
叙述是一种交流行为,纪录片的叙述者是交流行为的主导者,通过故事的讲述与观众产生交流。叙述者的角色始终是引导观众进入故事世界,叙述者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也知道纪录片的生命力在于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记录。因此,片中有利于表现故事本真的部分得到了保留,那些相反的成分则被逐一过滤。如《舌尖》在个体叙述者的语言中极力突出了劳动者质朴、勤劳的性格特点,片中的画外音叙述多次强调“中国人”、“智慧”、“劳动”等词语,来歌颂劳动者勤劳、勇敢,创造美好生活的高尚品质。
3、叙述的文化指向
片中“食物被置于一个复杂的语境关系中,味道因此成为一个指向文化深处的修辞话语”。④食物的制作不仅成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影射,更彰显了小城市、小地方的独特气息和特征,赋予了传统饮食文化浓浓的人情味。叙述者将食物置于一个叙述的核心位置,将食物的获得过程设定为一波三折的过程,呈现了普通人的食材加工过程,故事被置于温情、和谐的家庭氛围之中,同时上升到中国人对人生五味的哲学思考。叙述者清晰地知道何时放入何种叙述元素能恰到好处,做到叙述的详略有当让故事意犹未尽,叙述者在故事世界的塑造中几乎做到了全知全能。
四、叙述者的多重角色类型呈现
1、主体叙述者
《舌尖》的主体叙述者主宰了整个故事的进程,整个纪录片将全知权威的主体叙述与个体化叙述相结合。具体到片中的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在这一集中主要讲述了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的劳动过程并最终得到自然的馈赠结果,主体叙述者在片头就安排了和这四项劳动相关的画面,根据特定的场景选择了特定的拍摄镜头及角度,让观众看到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的变换相关联的故事,是一种全知权威的叙述手法,体现了叙述者对于讲述的时间、空间与故事的时间、空间之间距离的把握程度。
一方面,对于《舌尖》的主体叙述者,在个体叙述者讲述他们具体的劳动经验、感受的同时,也是作为一个聆听者的角色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倾听他们的故事。同时,为了保持讲述故事的真实性、客观性,对个体叙述者的叙述不加以引导,此时,主体叙述者是完全置身故事之外的。
另一方面,在《舌尖》播出的同时,作为主体叙述的画外音,又在不断引导观众的视线。此时的主体叙述者是作为全知全能的讲述者角色出现的,他了解整个故事的进展,并引导观众走进故事的中心,观众能够相信故事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对故事的理解也依靠畫外音叙述。作为故事的呈现者,主体叙述者是置身于故事世界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