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3日晚上7点,澧县职业中专学校兰江楼六楼的心理咨询室内,专职心理教师李思萍正准备拆开新买的心理学专业书籍,学生小李利用晚自习之前的时间来找她聊心事。“在李老师这里,可以敞开胸怀、畅所欲言、探讨各种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得到安慰、理解和支持。”小李说,跟老师聊完之后,很心安。
这是澧县各学校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澧县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开齐开足心育课程、常态开展心育课题、提供心育志愿服务等为抓手,点亮孩子心中的明灯,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能量的新时代学生。
寝室成心育阵地
澧县教育局2011年下发方案,明确规定完小以上学校要按规格建设心理咨询中心,300人以上的学校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课程表,每两周至少安排一节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方案有计划,有活动记录。
“大家能说出多少描绘情绪的词?越多越好。”“快乐、喜悦、高兴、兴奋、激动”“你们知道吗?汉语里,描述情绪的词有200多种”……11月9日,李思萍的心理课上,她与学生畅聊如何给情绪取名,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接纳情绪。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测试,课后,不少学生和她聊“情绪管理”这件事儿。
记者走访发现,结合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校实际,澧县各中小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沉淀出了学校的“心育特色”,帮助学生成长为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的阳光少年。
澧县一中2015年起实行学生寄宿制管理,4栋寝室楼,均配备4至6名生活老师。该校心理咨询中心3名专职心理教师多次对他们进行主题培训,帮助生活老师掌握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具体方法。
除了日常课程外,该校还将心理课开设到了寝室。3名专职心理教师经常深入寝室,及时发现學生的心理困惑,挖掘并激发他们的优势。他们从情绪情感、人际交往、亲子关系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轻松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记者从澧县教育局教研室了解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已被纳入教学教研视导情况。平时考核100分中,心理健康教育占5分;年中考核200分中,心理健康教育占12分。
课题引领专业成长
今年9月,澧县复兴镇双龙小学学生小肖进入四年级,开始寄宿生活。但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以肚子疼、头疼等方式多次请假,要求回家,抗拒寄宿。
该校心理教师熊玉林引导小肖在沙盘游戏室里随意“组合”模型,并根据他的“作品”进行心理疏通。几次沟通之后,小肖逐渐适应寄宿制生活,迈入正常学习轨道。
准确辨析、及时给予指导,考验着心理老师的专业素养。近些年,澧县教育局注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澧县近10万名未成年学子保驾护航。
此外,澧县教育局还编写了《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集中整理了87篇教案,从教案设计、具体教学环节等方面供老师们参考。
各学校也在实际教学中,紧贴时代背景,设立课题,以教研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向前。
澧县一中《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已结题,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坚持、真诚、爱与被爱等积极心理品质。
今年,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申报课题《运用心理辅导方法防治校园欺凌的实践研究》,结合校园欺凌的热点话题,计划用2年时间,搜集、分析个案,进行探究。
澧县教育局教研室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该县各学校、教育局机关、二级机构共申报了53个课题,掀起了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又一个高潮,不少心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专业成长。
心育战线不断延伸
8月8日,澧县留守儿童心理援助项目荣获全国首届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案例评选十佳第一名,将作为样本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激励了澧县所有心理教师。
据悉,2012年,澧县(湘北)心理咨询师协会承担了中华儿慈会“童缘”留守儿童心理援助项目研究,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关注留守儿童的项目。“澧县是留守儿童大县,从2011年至今,澧县关工委、澧县教育局把留守儿童心理援助纳入工作范畴,得到了澧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澧县教育局主任督学陈军告诉记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给予了不遗余力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协会50多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长期开展活动,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承办、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
在澧县,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形式不断创新。经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统一规划,澧县教育局教研室委派教育教研员统一协调,澧县心理健康教育送教到校活动于5月6日正式启动。今年内,12名授课教师将为8所学校送去专业课程。
澧县教育局局长蔡业知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澧县将继续探索,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更多实效。
这是澧县各学校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澧县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开齐开足心育课程、常态开展心育课题、提供心育志愿服务等为抓手,点亮孩子心中的明灯,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能量的新时代学生。
寝室成心育阵地
澧县教育局2011年下发方案,明确规定完小以上学校要按规格建设心理咨询中心,300人以上的学校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课程表,每两周至少安排一节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方案有计划,有活动记录。
“大家能说出多少描绘情绪的词?越多越好。”“快乐、喜悦、高兴、兴奋、激动”“你们知道吗?汉语里,描述情绪的词有200多种”……11月9日,李思萍的心理课上,她与学生畅聊如何给情绪取名,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接纳情绪。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测试,课后,不少学生和她聊“情绪管理”这件事儿。
记者走访发现,结合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校实际,澧县各中小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沉淀出了学校的“心育特色”,帮助学生成长为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的阳光少年。
澧县一中2015年起实行学生寄宿制管理,4栋寝室楼,均配备4至6名生活老师。该校心理咨询中心3名专职心理教师多次对他们进行主题培训,帮助生活老师掌握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具体方法。
除了日常课程外,该校还将心理课开设到了寝室。3名专职心理教师经常深入寝室,及时发现學生的心理困惑,挖掘并激发他们的优势。他们从情绪情感、人际交往、亲子关系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轻松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记者从澧县教育局教研室了解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已被纳入教学教研视导情况。平时考核100分中,心理健康教育占5分;年中考核200分中,心理健康教育占12分。
课题引领专业成长
今年9月,澧县复兴镇双龙小学学生小肖进入四年级,开始寄宿生活。但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以肚子疼、头疼等方式多次请假,要求回家,抗拒寄宿。
该校心理教师熊玉林引导小肖在沙盘游戏室里随意“组合”模型,并根据他的“作品”进行心理疏通。几次沟通之后,小肖逐渐适应寄宿制生活,迈入正常学习轨道。
准确辨析、及时给予指导,考验着心理老师的专业素养。近些年,澧县教育局注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澧县近10万名未成年学子保驾护航。
此外,澧县教育局还编写了《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集中整理了87篇教案,从教案设计、具体教学环节等方面供老师们参考。
各学校也在实际教学中,紧贴时代背景,设立课题,以教研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向前。
澧县一中《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已结题,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坚持、真诚、爱与被爱等积极心理品质。
今年,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申报课题《运用心理辅导方法防治校园欺凌的实践研究》,结合校园欺凌的热点话题,计划用2年时间,搜集、分析个案,进行探究。
澧县教育局教研室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该县各学校、教育局机关、二级机构共申报了53个课题,掀起了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又一个高潮,不少心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专业成长。
心育战线不断延伸
8月8日,澧县留守儿童心理援助项目荣获全国首届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案例评选十佳第一名,将作为样本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激励了澧县所有心理教师。
据悉,2012年,澧县(湘北)心理咨询师协会承担了中华儿慈会“童缘”留守儿童心理援助项目研究,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关注留守儿童的项目。“澧县是留守儿童大县,从2011年至今,澧县关工委、澧县教育局把留守儿童心理援助纳入工作范畴,得到了澧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澧县教育局主任督学陈军告诉记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给予了不遗余力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协会50多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长期开展活动,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承办、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
在澧县,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形式不断创新。经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统一规划,澧县教育局教研室委派教育教研员统一协调,澧县心理健康教育送教到校活动于5月6日正式启动。今年内,12名授课教师将为8所学校送去专业课程。
澧县教育局局长蔡业知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澧县将继续探索,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更多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