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超越威龙奋飞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aolan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11日,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隅,一架黑色涂装、外形科幻的战斗机,呼啸着从现场的无数双眼睛前滑过。加速,再加速,一眨眼的功夫,它便如一道闪电,呼啸、腾空而起,直插云霄,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代机歼20首飞成功!
  歼20 的首飞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空装备的傲人成就,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航空科技研发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从当年的“黑丝带”到今日的“银河战舰”,从初出茅庐的惊鸿一瞥到纵横海疆的逐鹿争雄,10 年来,歼20 飞机的每一次亮相都举世瞩目,歼20 的每一次出征都威震四方。
  威龙亮剑 一飞冲天
  2011年1月11日,是歼20战斗机首飞的日子。此刻,战机正静静地停在起飞线上,在它的周围,机务人员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不远处的观礼席站满了人群,在现场紧张而神秘的气氛中,有的在翘首以待,有的在屏息静观,一个个眼神坚定地投向起飞线。寒意袭人的隆冬,似乎根本挡不住他们此时的热情。
  中午12时 30分,试飞员从机务手中拿过放飞单,在试飞科目郑重写下“首飞”两个字。绕机检查后,他迈着稳健的脚步登上飞机。12时48分,伴随着项目行政总指挥首飞指令的下达,瞬间,发动机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只见飞机拖着长长的尾焰,呼啸着从现场的无数双眼睛前滑过,如一道闪电,直插云霄。原本安静的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转弯,低空通场,再次转弯,低空通场……随着飞行,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不断呐喊着,向天上的飞机挥手。
  “下来啦!下来啦!”眼尖的人们已经远远地看见了飞机的着陆滑行灯,语气显得异常激动。顺着目光所指,在机场跑道上方,飞机犹如一个凯旋归来、威武霸气的战士,由远及近,一个蜻蜓点水,后轮在跑道上擦出两个白色的烟圈,前轮同时稳稳地压在跑道线上,安全着陆。
  刹那间,掌声雷动。刚刚精神还处于紧绷状态的人群,顿时沸腾了。大家深情地握手、拥抱、祝贺,眼含热泪地高呼着。这一天,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代机歼20首飞成功!
  这一刻,定格在2011年1月11日下午1时11分。
  巧合的是,这次首飞,正值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到访中国。歼20的首飞成功令盖茨记忆犹新,后来他曾坦言,美国情报部门低估了中国研制新一代战机的能力。
  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航空人专门树立了一座名为“一飞冲天”的雕塑。雕塑设计灵感来源于2011年1月11日下午1时11分歼20战斗机成功首飞,八个“1”造型暗合“八一”,彰顯了航空人不忘初心、航空报国的军工本色。
  新机研制 时不我待
  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以隐身、超声速巡航、超机动性、超视距空战、综合航电及自保障等诸多全新技术为典型特征的四代战斗机,成为掌握空中制胜的利器,同时对我国空中安全构成威胁。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加快第四代战机研制、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迫在眉睫。
  为了有效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中国的第三代战斗机研制尚处在攻坚之时,航空工业就在“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方针指导下,思考、研究如何发展中国的第四代战斗机。在预研、论证以及一轮又一轮的迭代过程中,航空工业一步一个脚印,加紧攻关:先后完成四代机总体方案确定、提出工艺制造技术攻关项目、完成相关功能样段的设计与制造、完成四代机1 ∶ 1 全尺寸展示样机制造。数字化协同平台、三维仿真设计装配、内埋式主武器弹仓,一系列前瞻探索,为后续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技术储备日益成熟,中国四代机研制正式立项,命名为“歼20飞机”。
  使命召唤,初心如磐。面对巨大的技术跨代压力和紧迫的研制周期,航空人即将踏上一段前人从未走过的征程。
  自主创新 愈难愈进
  研制初期,为了提高研制质量、缩短研制周期、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总师系统决定在新机研制中,采用全三维数字化设计/ 制造/ 管理技术。全数字化三维发图模式相比二维发图来说,设计平台截然不同,存在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除了设计建模规范和指南、系统平台开发定制、专业工具集成等前期研究及准备工作需要经历实战检验及优化之外,多专业协同设计及设计制造并行协同也带来了工作模式的碰撞与磨合。但是,三维发图模式的继承性强,技术状态清晰,设计制造协同顺畅,一旦走通,可以为整个研制节省大量时间。但这个蝶变的过程对设计发图来说,痛苦又艰难,发图工作之初一度进展缓慢,举步维艰。
  “技术台阶陡峭、发图时间紧迫、不确定因素众多,这必将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难关。也正是这些难关,才提供了体现我们存在价值的平台。我坚信,我们这支栉风沐雨的团队,拥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拥有攻艰克难的智慧,我们一定会、也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经受住时代的考验。”设计发图伊始,总设计师杨伟的文章《梅花香自苦寒来》迅速点燃了设计人员的激情。大家凭着“拼了、拿下”的那股子干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再一次集智倾力。在强大的精神合力下,短短数月,完成歼20 验证机全部机体结构全数字化数模设计,并正式发图。
  为了加快试制进度,工艺设计与产品设计并行展开,数模发出后仅7 天研制团队开始了第一个零件的制造,随后验证机机体结构全面转入试制阶段。但大比例的新型材料、大尺寸的结构零件、隐身特性的加工要求给歼20 飞机的研制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针对歼20 验证机全数字化设计的特点,航空人不断创新进取、历练本领,研制全线先后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关键零件试制一次成功,大部件对合一次成功,发动机启封开车一次成功。
  这是一段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岁月。歼20 飞机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关键时刻,研制单位党委吹响了“亮创先争优旗帜,夺型号研制胜利”的号角;为了守住歼20 飞机的每一个节点,各级指挥员坐镇现场,靠前指挥;研制计划充分进行协调沟通,全部按小时进行安排;研制全线实行“609”“711”甚至“724”工作制,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需要,随叫随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在国家利益面前,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航空人勇挑最重的担子,善啃最硬的骨头,以赤子丹心终无悔的精神,披星戴月、呕心沥血,负重前行、愈难愈进。在设计、试验、制造、试飞各个领域,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不断涌现。无论严寒酷暑,不分白昼黑夜,他们没有怨言、唯有激情,没有等待、只是行动;他们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自主创新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飞跃时代的精神符号!   大国重器 逐梦蓝天
  首飞成功,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作为大国重器,如何增强作战效能,打造一代名机,成为了航空人勇攀高峰的首要目标。
  分析再分析,创新再创新,论证再论证,迭代再迭代。从指标体系、内埋武器数量、人机工效、制造装配、试验试飞、保障模式等各个方面,航空人最终拿出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符合现代作战需求的科学方案。先后以自我涅的精神完成了“系统革命”,实现了座舱的最佳人机工效,科学减重达200 公斤;通过建立一套纯软件验证环境,仅用十天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三个月的测试工作量;攻克了号称“飞跃之框”的整体框制造,再破“亚洲第一框”纪录;按照“性能需求、开发研制、评估验证”循环推进思路,让试验、试飞、定型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重要成果。
  时间给出了完美的答案。在电子、兵器等行业内外数百家研制单位的紧密协同下,经过研制全线的共同努力,歼20 飞机的研制在万众一心中快速推进,各阶段的飞机性能状态不断提升。
  2016年11月1日上午10点20分,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两架歼20飞机编队飞过金湾机场。短短的一分钟亮相,向世人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017年7月,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 周年阅兵式上,三架歼20飞机“米秒不差”通过阅兵台上空,首次以战斗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2017年9月28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向外界宣布称,歼20飞机已经列装部队,标志着中国空军向着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2018年2月9日,中国空军发言人发布消息称,歼20 飞机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向全面形成作战能力迈出重要一步。
  2018年11月6日中国航展开幕式上,歼20飞机首次以“新涂装、新编队、新姿态”三机编队进行了飞行展示;11日的闭幕式上,歼20飞机空中挂弹开舱,進一步彰显人民空军的开放和自信。
  2019年10月1日,歼20飞机以五机编队亮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砥砺勇超越 凌云再奋飞
  浩浩长空,看威龙列阵!遥遥大洋,听剑啸海疆!
  10年来,从首飞到首次公开亮相珠海航展,从亮剑朱日和到装备作战部队,从形成战斗力到飞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歼20飞机以大国重器的姿态,以逐梦蓝天的雄姿,诠释着航空人“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和使命。突破研发理念、跨越研制能力、创新研制手段,歼20飞机研制成功和装备部队,实现了“打造跨代新机、引领技术发展、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卓越团队” 的工程目标,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研制能力和航空武器装备建设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十年砥砺,十年进取,航空人一次次把新的奋斗书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加强练军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建军百年目标的确立,给航空工业立起了一面令人振奋的精神战旗。在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70周年之际,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大历史进程中,航空工业正向着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目标,为强军梦、中国梦提供强大且有力的支撑,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全新的、更大的贡献。
  “百年复兴梦,强军正当时。”
  再一次出发,我们坚信,祖国未来的天空将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张 扬 伍逸枫 段 荣 编著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21年2月出版  本书包括雷达基本原理、雷达分机技术及雷达处理技术三大部分。雷达基本原理部分包括雷达发展史、主要理论基础、工作方式、基本体制及主要指标等内容;雷达分机技术部分包括雷达微波馈电与天线、发射机、接收机相关内容,主要包括雷达分机单元基本组成、主要性能指标、不同类型发射机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技术;雷达处理技术部分包括雷达信号处理、雷达数据处
期刊
中国航空试飞事业伴随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脚步,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走出了一部航空试飞员工“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励志史,向世人展示了我国航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无论是20世纪60年代“红专502”的首次飞行,80年代歼八Ⅱ、歼七Ⅲ、歼教七试飞的“三大战役”,90年代歼10飞机的龙腾东方,还是新世纪新支线客机ARJ21、大型客机C919、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还是
期刊
自2012年8月13日收到私有化要约之后,分众传媒总算赶在2012年尾将私有化方案确定下来。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0日凌晨,分众传媒发布公告称,已经与相关方签订了最终合并协议,分众传媒私有化要约价格从8月份对外宣布的27美元/ ADS(美国存托凭证)提升到27.5美元/ ADS。按此价格,此次私有化收购要约对分众传媒的估值约为37亿美元。  分众传媒的这一公告意味着独立委员会与各财团、银团
期刊
自1961年成立以来,从第一代一飞院航空人白手起家,到代代一飞院航空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一飞院员工在忠诚奉献、逐梦蓝天中,从测绘仿制走向自主研制,从自主创新走向协同创新,先后成功研制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个型号:我国第一架支线客机——运七飞机、第一架空中预警机——空警一弓、第一架歼击轰炸机——“中国飞豹”、第一架轻型公务机——小鹰500飞机、第一架大型预警指挥机——空警2000、第一架大型运输机—
期刊
2020年冬末春初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疫情仍在美国、印度、南美等国家暴发流行,已对并将持久地对国际经济社会和政治格局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从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到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以生命赴使命
期刊
丰碑巍然,光照千秋。1950年,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党和政府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 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抗美援朝戰争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
期刊
“奋斗者”号实力上榜了习近平总书记2021 年新年贺词。  2020年11月10日8 時12分,“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个深度,是中国载人深潜新坐标,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从设计、抗压、操控、通信到上浮,“奋进者”号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其中材料、加工成型和焊接等技术难点,均由中科院和中国船舶集团等军工科研单位完成,体现了攻克关键核心
期刊
彭士禄  “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获得者  彭士禄是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2017年曾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他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组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指挥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为我国核潜艇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第一座核电站技术路线确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核动力领域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朱坤  “光华工程科技奖
期刊
跳伞是一项充满危险和挑战的运动,试跳则更像是在刀锋上跳舞。面对新伞型、新机型及未知的风险,只有在试跳中探索配挂舒适性和开伞动载、开伞性能、操纵能力、着陆冲击力,针对影响试跳员舒适度及需要优化的问题,为降落伞的改进和调整提供第一手资料,直至最后定型。  宏光试跳技术团队就担负着这样的特殊使命,他们在科研试验期间,无数次从空中跳下,用生命做赌注、在风险里求生存,他们的脑海里始终铭刻着“一具伞就是一条生
期刊
近年来,信息化成为时代的宠儿,各行各业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信息化。用信息化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班组管理信息化,是以网络进班组为基础,以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覆盖班组为核心,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班组电子台账和数据库,确保安全信息、生产任务、应急措施等快速传达和及时反馈,实现资源共享,实时控制,达到班组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高效化,从而提升了班组自控能力和管理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