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目标要求,指出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以达到“卓越计划”中确立的提高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桥梁工程 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TU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055-01
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了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1]。该计划明确提出了强化对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3]。“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适应“卓越计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基于“卓越计划”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在“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对“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是探索该课程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前提。结合“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土木工程行业标准对该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桥梁工程”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理解桥梁工程的计算理论、施工方法与管理规律,从而具备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工程素质与探索创新能力[4],以适应“卓越计划”提出的工程能力培养目标。
2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桥梁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讲授过程中既需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又需要突出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教学现状与这一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材安排呆板
受课时安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现有课程教学所使用的教材编排比较呆板,在知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理念,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内容和工程训练环节内容的编排明显不足,即“工程能力”的培养方面比较欠缺,不能较好地适应“卓越计划”中所提出的“能力”培养主线。
2.2 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内容的呆板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同时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常常过于强调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工程能力,从而造成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常常死记硬背一些基本概念和方程,或者是生套一些算例的计算,根本谈不上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更无法实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2.3 实践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
实验教学、参观实习、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然而,实践教学一般不是真题真做,而是课本设计算例的重复,导致学生往往照搬已有的算例,自己动手和动脑思考的机会明显不足,更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动手能力提高。
3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在明确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了解教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对“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期望加强课程建设中的“工程能力”培养,突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融合。主要思路如以下几个方面。
3.1 重视教材建设
如前所述,“桥梁工程”课程所用教材普遍存在编排呆板、内容陈旧的问题。因此,对该课程教材建设应该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形势和“卓越计划”培养目标要求,强化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另外,“桥梁工程”课程包含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项目,在教材建设中加强相关配套指导书的编制,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不断对这些实践教学项目进行更新,特别需要加强在知识点掌握、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重要作用的综合型、设计型、探索创新型工程实验项目,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3.2 强化实践教学
“桥梁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完成“卓越计划”中提出的“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突显应用型的特色,使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部分的改革是其中一项关键工作。首先,在课程设计环节,可以针对常见桥型安排课程设计,比如,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课程设计、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课程设计等。其次,在参观实习环节,以桥的局部构件预制和施工工艺教学为主,组织学生到桥梁施工工地或桥梁构件预制厂参观实习。
另外,按照“卓越计划”的培养指导思想,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还需要加强学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特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工程环境中学习工程,让教师在工程环境中讲授工程,实现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3.3 探索考试模式
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探索也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曾在“桥梁工程”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中探索推行“有限开卷式”考试,即在考试前把一张A4或B5的有老师签名的白纸发给学生,考试时允许学生将这张纸带到考场,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将认为考试需要的内容整理在该纸上。从考试结果来看,该考试模式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学生不再像以前闭卷考试复习时对一些基本概念、计算公式进行死记硬背,而是更加注重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计算公式的运用,其综合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较好实现了“卓越计划”中加强工程能力的培养目标。
4 结语
“卓越计划”是新世纪我国工程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基于“卓越计划”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对于尽快实现我国桥梁工程技术人员真正适应社会应用型人才需要和高水平工程发展创新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贵成,张明雷.“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91-93.
[2] 李博.培养卓越工程师:比较视野下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4):79-82.
[3] 夏建中,吴建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5):387-391.
[4] 姜福香,雷俊卿.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桥梁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桥梁工程 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TU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055-01
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了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1]。该计划明确提出了强化对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3]。“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适应“卓越计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基于“卓越计划”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在“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对“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是探索该课程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前提。结合“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土木工程行业标准对该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桥梁工程”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理解桥梁工程的计算理论、施工方法与管理规律,从而具备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工程素质与探索创新能力[4],以适应“卓越计划”提出的工程能力培养目标。
2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桥梁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讲授过程中既需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又需要突出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教学现状与这一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材安排呆板
受课时安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现有课程教学所使用的教材编排比较呆板,在知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理念,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内容和工程训练环节内容的编排明显不足,即“工程能力”的培养方面比较欠缺,不能较好地适应“卓越计划”中所提出的“能力”培养主线。
2.2 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内容的呆板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同时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常常过于强调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工程能力,从而造成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常常死记硬背一些基本概念和方程,或者是生套一些算例的计算,根本谈不上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更无法实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2.3 实践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
实验教学、参观实习、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然而,实践教学一般不是真题真做,而是课本设计算例的重复,导致学生往往照搬已有的算例,自己动手和动脑思考的机会明显不足,更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动手能力提高。
3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在明确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了解教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对“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期望加强课程建设中的“工程能力”培养,突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融合。主要思路如以下几个方面。
3.1 重视教材建设
如前所述,“桥梁工程”课程所用教材普遍存在编排呆板、内容陈旧的问题。因此,对该课程教材建设应该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形势和“卓越计划”培养目标要求,强化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另外,“桥梁工程”课程包含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项目,在教材建设中加强相关配套指导书的编制,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不断对这些实践教学项目进行更新,特别需要加强在知识点掌握、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重要作用的综合型、设计型、探索创新型工程实验项目,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3.2 强化实践教学
“桥梁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完成“卓越计划”中提出的“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突显应用型的特色,使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部分的改革是其中一项关键工作。首先,在课程设计环节,可以针对常见桥型安排课程设计,比如,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课程设计、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课程设计等。其次,在参观实习环节,以桥的局部构件预制和施工工艺教学为主,组织学生到桥梁施工工地或桥梁构件预制厂参观实习。
另外,按照“卓越计划”的培养指导思想,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还需要加强学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特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工程环境中学习工程,让教师在工程环境中讲授工程,实现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3.3 探索考试模式
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探索也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曾在“桥梁工程”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中探索推行“有限开卷式”考试,即在考试前把一张A4或B5的有老师签名的白纸发给学生,考试时允许学生将这张纸带到考场,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将认为考试需要的内容整理在该纸上。从考试结果来看,该考试模式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学生不再像以前闭卷考试复习时对一些基本概念、计算公式进行死记硬背,而是更加注重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计算公式的运用,其综合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较好实现了“卓越计划”中加强工程能力的培养目标。
4 结语
“卓越计划”是新世纪我国工程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基于“卓越计划”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对于尽快实现我国桥梁工程技术人员真正适应社会应用型人才需要和高水平工程发展创新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贵成,张明雷.“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91-93.
[2] 李博.培养卓越工程师:比较视野下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4):79-82.
[3] 夏建中,吴建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5):387-391.
[4] 姜福香,雷俊卿.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桥梁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