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带给我们日新月异的变化,它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联。“合抱之木始于毫末,天才之人始于孩提”。如何培养幼儿从小对科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呢?
  一、 让幼儿感到科学就在身边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一切教育活动源于生活,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幼儿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例如,在认识秋天时,我引导幼儿观察树木、天气的变化,周围人的衣着、饮食以及环境的变化,感受秋天。夏天时和孩子们玩“找影子”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影子的长短变化。认识磨擦现象时,引导幼儿联想汽车轮胎和鞋底等为增加摩擦力而设计的凹凸纹等。去年冬天里的一场大雪,让孩子们格外开心,我带着孩子们在雪地里和雪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玩得不亦乐乎。最后我拿了玻璃杯,装了满满一杯雪,问小朋友,如果雪化掉,那杯子里会有多少水?许多孩子不假思索的告诉我,一杯雪会变成一杯水,于是我把杯子放在电热油汀上,很快,孩子们惊奇发现,一杯雪融化后只有一点点水,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了“融化”。
  在一次秋游中,我让孩子去捡树叶,几个孩子在一棵大树旁捉起了迷藏,我便让孩子们去抱抱大树,感受树干的粗大。这时,一个小朋友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的?”我把这个问题让小朋友回答,小朋友七嘴八舌,不得要领。回到幼儿园,我请孩子们回家找两根管子,一根是圆的,一根是方的,让小朋友用方管子和圆管子分别吸水,小朋友都发现了,方管子吸得慢,而圆管子吸得快。于是我告诉小朋友,树干只有长成圆柱体,才能快速的输送养料和水份,而且圆树干有较强的抗风性能,而方树干容易被折断,这也是植物适应自然的本能。小朋友们恍然大悟。
  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把科学活动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幼儿感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身边处处皆科学。
  二、 以丰富多样的材料保障孩子们的探索活动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是主角,如何让幼儿真正地“动”起来,就需要有充分的材料,满足每位幼儿的探索需要,那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是保障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的前提条件。在材料的选择与准备方面,我从三方面来考虑:
  1. 提供具有自主选择空间的材料。如在“找空气”的活动中,我除了为幼儿提供大量材质轻薄的材料外,还提供电吹风、扇子、气筒等工具,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探索充气的方法。在引导幼儿探索“磨擦起电”现象时,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彩色纸屑、塑料笔杆、竹筷、玻璃棒、不锈钢勺子、布、丝绸、毛皮等材料,并为幼儿准备了实验记录表,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充分调动孩子们探索的主动性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2. 定期更换或增加新材料。如果幼儿已经掌握了材料的用法时,教师应考虑更换材料或者投放新材料,增加操作的难度和趣味性。例如,在“认识磁铁”的活动中,我先向幼儿提供了磁铁、铁钉、别针、木棒、纸、布等物品,这些物品中有些能磁化,有些不能,幼儿通过操作,直观地感知了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点。在幼儿感知了磁铁的基本性质之后,我们又提供了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断裂的磁铁、消磁的旧磁铁,让幼儿了解磁铁有两极,磁铁会断裂等知识,并向幼儿提出问题:断裂后的磁铁有磁极吗?你怎么知道旧磁铁的磁力是不是变小了?然后,告诉幼儿怎样正确摆放磁铁,怎样保护磁铁,使其不消磁,以加深幼儿对磁铁的认识。
  3. 让幼儿参与材料的收集和制作。在平时全靠成品的科学探索器械也不能完全满足孩子们的需要。通过孩子们动手参与废旧物品的制作,进行科学学习活动。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
  三、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维持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事物的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科学领域的学习,从提出问题——去假设会怎么样——操作——结果又是怎么样?但是往往我们都比较注意活动开始时兴趣的激发,随着活动的开展,时间的增长,孩子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而是去关注一些无关事项。教师此时要把握好幼儿的特点适时运用多种方法调动、维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化学小实验中,我们以故事导入:猎人家的鸡经常被狐狸偷吃,猎人非常想捉住这些狐狸,狐狸究竟会藏在哪里呢?我们要把狐狸找出来,用什么办法找?(教师事先有一张碱水画的狐狸)当小朋友用装着酚酞的喷壶对着白纸喷一喷,就显出狐狸时,小朋友开心地跳起来。在孩子初步了解酚酞特性后,教师拓展幼儿相关经验,设计“捉迷藏”、“神奇的变色”等有趣的小实验。在活动中以游戏、图片、动手操作、记录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探索乐趣,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
  四、 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幼儿探索与操作技能
  在探索活动中,如何使幼儿学会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幼儿探索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我有四点感受:
  1. 通过参观、种植、饲养、小实验,培养孩子的观察技能。
  观察的目的在于使幼儿获得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观察技能的形成可以为其他技能的获得提供良好的基础。为此,我让幼儿广泛接触、了解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与现象,培养他们运用感官主动探索事物的习惯。同时,带领幼儿种萝卜、蚕豆、油菜、葱、蒜,饲养河蚌、螺丝、金鱼、小蝌蚪等。除要求幼儿爱护和精心照料这些动植物外,还特别指导幼儿观察动植物变化的关键期,做好观察记录,画出相应的图。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观察的持久性和系统性。
  2. 让幼儿学会推理、假设。
  当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时,要让幼儿学习推理、假设,并明白推理、假设与观察的区别。如,提供各种清澈的液体,要求幼儿不用嗅或尝的方法来推测它们是什么东西;将一些能发出声音的、幼儿比较熟悉的昆虫放进不透明的纸袋里,让幼儿通过听昆虫的叫声判断出是什么昆虫。
  3. 提供多种物品,训练孩子的分类技能。
  通过对物品进行分类,幼儿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我们发动师生和家长共同收集了许多物品,如各种各样的钮扣、小石子、种子、树叶、果核、小图片等,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进行分类。教师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分类,允许幼儿出现错误和争论,并引导幼儿在多次尝试中积极思考,修正错误,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分类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鼓励幼儿不断变换分类的方式并讲出为什么这样分的道理。
  4. 为幼儿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
  让幼儿向成人或同伴讲述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怎样观察到的,怎样推理和分类的,这样做对于培养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给他们一些描述性的词语,使幼儿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把握事物的特征、区别事物的异同,找出事物间的关系或联系事物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 在科学活动中,锻炼幼儿不畏困难的意志
  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具备了不畏困难的品质才能实现目标,获得成功。当孩子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他不气馁,积极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必要时给孩子以适当的启发、引导,以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建构了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锻炼了意志品质。
  这正是科学探索活动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多了许多宁静和思辨,少了许多浮躁和肤浅。但是有的体育课堂仍无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范,为了追求课堂“出彩”而急于求成,为了追求“剧场效果”而盲目提高,为了追求设计效果而置学生于不顾。面对这些剑走偏锋的“新”课,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吗?体育课应该遵循哪些规范呢?  一、 教学目标的规范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所要达到的教学结
期刊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品德课程教学最优化,能更好地实现品德课程改革的目标。本文从实践操作层面谈谈如何整合品德课程资源,演绎灵动品德课堂。  一、 以教材为圆心整合学科资源  1. 调整教学顺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现状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如六年级《天有不测风云》一课,其目的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灾害的可怕性,以及我们应如
期刊
(苏教版)二年级(下)  《蜗牛的奖杯》  【教学片段】 苏教版二年级(下)《蜗牛的奖杯》  片段1  师:现在,你呀,就是那只和小蜗牛比赛飞行的小蜜蜂。你看到蜗牛飞在前面,会怎么想呢?  生:蜗牛呀,你的飞行本领可真大,这么一会儿时间,就把我远远地甩下了。  师(面向另一个学生):美丽的小蝴蝶,你有什么话要对蜗牛说吗?  生(做翩翩起舞状):蜗牛哥哥,你飞得好快呦,等等我呀!我们真的不是你的对手
期刊
随着社会人员流动,小学校园里出现了外地的孩子,甚至有国外的孩子,这些孩子多多少少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作为人民教师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较好地选取多元化的媒介和材料加以应用和融合,想必会挖掘出更多的个性化作业,师生们也会更热情地投入到这精彩的天地。  一、 个性的激发与尝试  我们经常会听到“个性化服饰”、“个性化家居”、“个性化教育”等这些都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大概意思就是区别于他人,
期刊
新课程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它将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之中,并赋予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传统的劳动技术与教育进行了重组和拓展,从而超越了传统劳动教育与技术的课程内涵。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下,怎样发挥劳技的作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呢?  一、 与研究性学习联姻,提升劳技教育价值  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期刊
【背景】  苏教版品社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课《可怕的物种入侵》的知识目标是: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害物种入侵的方式;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教材分为“奇怪的现象——难以估量的损失——防患于未然”三个部分。在“奇怪的现象”部分介绍了水中恶魔——食人鱼,是亚马逊河流域特有的物种,被当地人称为“水鬼”“水中恶魔”。仅在巴西的一个州
期刊
有效教师有许多共性的人格特征,其中首要的就是激励性人格。  他们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对学生很支持,充满热情。他们很自信,会帮助学生持之以恒地完成任务,通过不同方式的激励,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满足。他们讲课全身心投入,极富表现力,充满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他们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很耐心,坚定地认为学生能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  他们热心而幽默,为学生建立一个支持性的、轻
期刊
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学生往往来不及思考,生生交流不易充分,感悟和体验也不容易深刻。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教育是“慢”的艺术。学生学习不能指望一朝一夕掌握很多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内容和掌握知识的规律,把握时机,该快的时候要快,该慢的时侯一定要慢。对教学中的关键内容、重点环节,定要放慢节奏,精心发掘,细细品味,文火慢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悟透,弄懂,以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期刊
哲学家罗素认为,数学“拥有至高的美”。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挖掘和捕捉数学课中蕴含的美的因素,通过以境激情,动手操作,有效追问,拓展素材,让学生品味数学的美。这学期笔者上了一堂《平面图形的密铺》,对此感受颇深。  一、 创设情境,使学生泛起想象的涟漪  教育家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绪,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绪的开始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设计适当的情境,让学生依托表象、联想和想像等展开
期刊
2012年,央视记者街头随访,询问“你幸福吗”。面对镜头,被釆访者反应各异。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总会扪心自问:幸福是什么?我幸福吗?带着这样一个疑问,今年暑期,我认真阅读了毕淑敏老师的《破解幸福密码》,有茅塞顿开之感。  在书中,我读到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学会用荷尔蒙去寻找幸福。这儿的荷尔蒙特指一种内分泌系统,一种名叫内啡肽的化学物质,它与吗啡类似,能让我们持续地感知幸福。它是我们身体自产自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