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蒂腐病发生与防治

来源 :西北园艺: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xuaner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猕猴桃蒂腐病2004年在陕西城固产区首次发现,此后几年接连发生,且有逐年扩大之势,对生产管理和储藏造成不小困扰。当地多湿的气候特点,使蒂腐病菌在猕猴桃植株,特别是在红阳猕猴桃上更容易发生。现将猕猴桃蒂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症状表现受害果起初在果蒂处出现明显的水浸状,以后病斑均匀向下扩展,果肉由果蒂处向下腐烂,蔓延全果,略有透明感,有酒味。发病初期,在果实外部看不到或只有少量病原物,但经过
其他文献
根据造山带的地层和构造特点,以构造地层学的观点将造山带地层分为三类:(1)构造混杂型,是由混杂岩组成的混杂堆积,构造作用强烈,原始地层层序无法恢复;(2)构造置换型,地层遭
探讨了奥陶系/志留系界线之交三类代表性生物(笔石、腕足和牙形石)的绝灭与复苏事件,认为persculptus笔石带的底界是一条显著的生物演替界面,从而以宜昌王家湾剖面和persculp
研究了刘山岩铜锌矿床矿石的稀土元素和硫、铅同位素,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石的REE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多数具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硫同位素组成平均3.32‰,主要来源为火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