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网络信息不断普及的情况下,基础传送带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演进,这主要得意于网IP化以及业务IP化趋势的发展。现在我国的城域传送网在被一些普通额宽带用户和企事业单位用户推动着不断的转型,普通宽带用户和L2VPN业务的接入量及速度都在提升,以太网专线和新兴宽带数据业务在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在此类形势下,分组传送网——PTN便成为运行商减少成本投入、解决多业务共存的必然选择。本文简要的对基于PTN网络光电混合接入平台业务保护进行了分析,希望PTN技术能够更为广泛的应用在传送网中。
【关键词】平台业务保护 PTN
一、前言
在近些年了,PTN技术在各大运营商网络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技术的改革,分组交换技术在传送网中成为主导地位。PTN是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兼容FC、ATM及TDM等业务,并且以电信级以太网业务的承载为主的一种综合传送技术。PTN技术有着很多的优势,保障了非常完善的高質量业务,而且还实现了管道提供来将处理层面与业务接入层面的连接。在这样大规模的网络管理上,端到端的业务配置做的非常的到位,OAM能力及各个方面都在统一协调发展。在PTN的业务层面上,TDM也在不断的向着IP化转变,宽带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并且还支持未来的IP数据包业务和传统的TDM语音业务。而管道也从刚性朝着柔性方向转变。但是PTN的生存性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因而研究PTN的恢复策略与技术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PTN保护需求及保护方式
(一)PTN中的一大关键技术就是完备丰富的保护技术,这种保护影响着信息在域域传送网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域域传送网的网元和网元之间以及网元部件的多点或者单点出现失效,PIN就会启动保护机制,能够快速的让网络恢复正常状态,对传输中的业务加以保护。这种失效也会出现在网元与客户层网元之间。
(二)当前,在PTN技术研究领域,电信级运行商始终走在世界前沿,在承载TD—LTE基站回转及承载重要集团客户业务中PIN得到了主要的应用,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这项研究会更加的普遍,用户也会更加的大众化,不断的走向家庭客户PON网络和普通的集团客户,很多移动通讯业务也会大规模的使用,实现全业务场景。所以我国已经对PTN设备大规模的予以应用,它对近期业务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还承载着远期的业务。从PTN网络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来说,对PTN保护方式进行重点研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将PTN保护方式划分成三类,即网元级保护、接入链路保护和网络保护。其中,网元级保护指的是内部关键网元部件的冗余保护;接入链路保护主要涉及到链路线性1:1/1+1保护、以太网链路聚合保护,链路线性1:1/1+1保护又可以划分为STM—N接口性、以太网接口性,而双规保护则是接入链路保护和线形保护的功能组合;网络保护具体包括环网保护及线性保护,环网保护分为环相切保护、环相交保护、单环保护,线性保护分为子网连接保护、路径1:1/1+1线性保护。
三、保护技术研究及分析
(一)接入链路侧保护
接链路侧保护从细则上来说也就是网络接口与设备用户侧接口之间的保护,主要包括LMSP线性复用段保护、以太网链路聚合保护。其中,LMSP是应用在SDH中的一项保护技术,而在PTN网络总也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其借助于保护通道来对工作通道中所传送的而业务提供保护,当通道有故障发后,业务则向保护通道倒换;以太网链路聚合保护是把诸多以太网端口加以聚合,当成统一的一个端口进行处理,以此提供更好的链路及宽带可靠性。以太网链路聚合保护把若干个物理链路加以聚合,形成有着更大速率的一条逻辑链路,以此对数据加以传送。
(二)网络侧保护
所谓网络侧保护也就是网络接口与网络之间的保护,其中所包括的主要是环网保护和线性保护,线性保护又涉及到路径1:1/1+1保护,而环网保护则可以划分成环相切保护、环相交保护、单环保护。T—MPLS路径保护主要应用在一条T-MPLS连接的保护上,是专用的一种端到端保护结构,可以进一步划分T-MPLS保护为两类,即1:1型、1+1型。在1:1结构当中,保护连接通常各条工作连接所予以专用的,而被保护的工作业务则是由保护连接或者工作连接来传送,由某种机制来决定保护连接、工作连接的选择方法。为了更有效的防止单点失效,保护连接和工作连接需要走分离路由;在1+1结构当中,保护连接往往也是各条工作连接所予以专用的,在保护域的源端来桥接保护连接和工作连接,业务同时在保护连接、工作连接发向保护域宿端,然后根据确定好的准则选择接受业务。为了防止单点失效,保护连接和工作连接需要走分离路由。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PTN是目前传送网络技术的一大主流,而接入网技术仍然在迅速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加强研究基于PTN网络光电混合接入平台业务保护,以便于促进核心层边缘网络生存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闯,康丽娜.PTN网络规划原则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2]童克波,梅仪国.PTN网络中同步技术的应用探讨[J].移动通信,2011(13).
[3]薛莲PTN网络常用保护方式及组网应用的探讨[J].甘肃科技,2012(8).
[4]杨健.PTN 网络中同步技术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4).
【关键词】平台业务保护 PTN
一、前言
在近些年了,PTN技术在各大运营商网络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技术的改革,分组交换技术在传送网中成为主导地位。PTN是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兼容FC、ATM及TDM等业务,并且以电信级以太网业务的承载为主的一种综合传送技术。PTN技术有着很多的优势,保障了非常完善的高質量业务,而且还实现了管道提供来将处理层面与业务接入层面的连接。在这样大规模的网络管理上,端到端的业务配置做的非常的到位,OAM能力及各个方面都在统一协调发展。在PTN的业务层面上,TDM也在不断的向着IP化转变,宽带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并且还支持未来的IP数据包业务和传统的TDM语音业务。而管道也从刚性朝着柔性方向转变。但是PTN的生存性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因而研究PTN的恢复策略与技术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PTN保护需求及保护方式
(一)PTN中的一大关键技术就是完备丰富的保护技术,这种保护影响着信息在域域传送网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域域传送网的网元和网元之间以及网元部件的多点或者单点出现失效,PIN就会启动保护机制,能够快速的让网络恢复正常状态,对传输中的业务加以保护。这种失效也会出现在网元与客户层网元之间。
(二)当前,在PTN技术研究领域,电信级运行商始终走在世界前沿,在承载TD—LTE基站回转及承载重要集团客户业务中PIN得到了主要的应用,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这项研究会更加的普遍,用户也会更加的大众化,不断的走向家庭客户PON网络和普通的集团客户,很多移动通讯业务也会大规模的使用,实现全业务场景。所以我国已经对PTN设备大规模的予以应用,它对近期业务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还承载着远期的业务。从PTN网络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来说,对PTN保护方式进行重点研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将PTN保护方式划分成三类,即网元级保护、接入链路保护和网络保护。其中,网元级保护指的是内部关键网元部件的冗余保护;接入链路保护主要涉及到链路线性1:1/1+1保护、以太网链路聚合保护,链路线性1:1/1+1保护又可以划分为STM—N接口性、以太网接口性,而双规保护则是接入链路保护和线形保护的功能组合;网络保护具体包括环网保护及线性保护,环网保护分为环相切保护、环相交保护、单环保护,线性保护分为子网连接保护、路径1:1/1+1线性保护。
三、保护技术研究及分析
(一)接入链路侧保护
接链路侧保护从细则上来说也就是网络接口与设备用户侧接口之间的保护,主要包括LMSP线性复用段保护、以太网链路聚合保护。其中,LMSP是应用在SDH中的一项保护技术,而在PTN网络总也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其借助于保护通道来对工作通道中所传送的而业务提供保护,当通道有故障发后,业务则向保护通道倒换;以太网链路聚合保护是把诸多以太网端口加以聚合,当成统一的一个端口进行处理,以此提供更好的链路及宽带可靠性。以太网链路聚合保护把若干个物理链路加以聚合,形成有着更大速率的一条逻辑链路,以此对数据加以传送。
(二)网络侧保护
所谓网络侧保护也就是网络接口与网络之间的保护,其中所包括的主要是环网保护和线性保护,线性保护又涉及到路径1:1/1+1保护,而环网保护则可以划分成环相切保护、环相交保护、单环保护。T—MPLS路径保护主要应用在一条T-MPLS连接的保护上,是专用的一种端到端保护结构,可以进一步划分T-MPLS保护为两类,即1:1型、1+1型。在1:1结构当中,保护连接通常各条工作连接所予以专用的,而被保护的工作业务则是由保护连接或者工作连接来传送,由某种机制来决定保护连接、工作连接的选择方法。为了更有效的防止单点失效,保护连接和工作连接需要走分离路由;在1+1结构当中,保护连接往往也是各条工作连接所予以专用的,在保护域的源端来桥接保护连接和工作连接,业务同时在保护连接、工作连接发向保护域宿端,然后根据确定好的准则选择接受业务。为了防止单点失效,保护连接和工作连接需要走分离路由。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PTN是目前传送网络技术的一大主流,而接入网技术仍然在迅速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加强研究基于PTN网络光电混合接入平台业务保护,以便于促进核心层边缘网络生存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闯,康丽娜.PTN网络规划原则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2]童克波,梅仪国.PTN网络中同步技术的应用探讨[J].移动通信,2011(13).
[3]薛莲PTN网络常用保护方式及组网应用的探讨[J].甘肃科技,2012(8).
[4]杨健.PTN 网络中同步技术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