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古诗词助推语文素养落地生根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angw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重点强调了学生的生本地位,其目的是表明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创新与文化传承等关键要素。本文结合实际,浅析通过古诗词教学,助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策略。
  一、借助诗词推敲,实现语言建构
  1.描绘诗词之“画”。古诗词大多较为含蓄,或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但无论怎样,大多数诗词中都含有“景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画”中下功夫,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画中内容或直接通过想象进行勾勒,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诗词内容,而且能为语言建构奠定基础。
  例如,《望天门山》这一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天门山的风景图。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画笔画出天门山或用散文的方式描述天门山。学生通过画一画或写一写的方式,既能理解诗句内容,又能重新建构言语。
  2.刻画诗词之“人”。古诗词中也有描写人的,虽然寥寥几个字,却能够勾勒出人物的鲜明特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中描述,结合想象对诗中的人物动作、语言以及心理进行扩充,在帮助学生理解诗中内容的同时,也能为他们准确把握人物特征、实现语言建构创造条件。
  例如,针对《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急走”“追”等字眼,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扩充成一段话,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发展想象思维,为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做好准备。
  3.阐述诗词之“理”。针对一些说理诗,由于学生与作者生活时代相距甚远,自然对诗中的道理也缺少深刻的感悟。在具体教学中,教師要创设具体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以便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
  例如,《题西林壁》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哲理诗。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说说这首诗所讲述的道理。
  二、借助意象窥探,实现思维发展
  1.走进意象,发展抽象思维。东方人表达较为含蓄,在古诗词中的表现为借古讽今、借景抒情。这里的“古”与“景”就是意象。意象通俗地说,就是遵循内心的独特感受,通过想象,赋予具体事物一定的特征与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意象也是东方文化特有的情愫,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如,古诗词中的“月亮”,一般都是思乡的代称;“柳树”往往用在送别诗词中。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意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在实现与作者的深度对话、准确把握诗词情感主题的同时,推促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
  例如,针对《十五夜望月》一诗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教师可以通过拓展送别诗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经历、写作背景进行拓展想象,在发展他们抽象思维的同时,准确了解诗中所提到的游子心境。
  2.理解意蕴,发展逻辑思维。黑格尔曾经说过,意蕴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由此可知,意蕴隐藏较深,却更为重要。针对古诗词中的意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分析,从而全面理解把握诗中意蕴。
  例如,《枫桥夜泊》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写景,实际上却是抒发情感。诗人落第回乡,夜宿枫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所看到的、听到的有很多,而诗人恰恰选择了“月落”“乌啼”,其目的并不是纯粹写景,而是通过勾勒凄凉暮秋夜景,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教师需要指出,这几种景色并不是作者随意堆砌,而是围绕一定的顺序进行的,要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与诗人进行深层次对话,而且能有效培养其逻辑思维。
  三、借助音律品析,实现能力提升
  1.品析诗中音律,发展审美能力。古诗词具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其中音乐美主要表现在节奏、平仄与押韵。毕竟古诗词在古代是唱出来的,即便如今,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朗读,也能彰显其美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指导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品析其中的音乐美,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为其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针对《长相思》这首词,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先补充词人纳兰性德的生平与写作风格,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后,再伴以伤感的音乐进行朗读,那一拖三叹,把学生引入了深夜思念的孤独,“山一程,水一程”的遥远,以及在时间上“风一更,雪一更”的漫长,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一种相思的痛苦。
  2.品析诗中情感,提升创造能力。诗以咏志,诗以抒情。大多古诗词中含有很浓烈的情感,这种情感也构成了诗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分析古诗词中的情感美,大致可以分为爱国、思乡、爱情、友情以及亲情。古诗词中的情感美,也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整合古诗词中画面与节奏美并进行提炼,以便能够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例如,针对《山居秋暝》这首诗,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诗人简介、分析诗中景色,在感悟作者诗中所藏情感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借助拓展运用,实现文化传承
  1.围绕主题拓展。有很多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景色不同,但主题是一样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拓展,有助于学生在把握诗中情感基调的同时,初探古诗词的“常识”,为其走进古诗文,乃至走进传统文化创造条件。
  例如,在《古诗二首》这一课中,选编了《村居》与《咏柳》,这两首诗都是围绕春天主题进行选编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诗词想象画面,并且比较其中的异同,为以后学习了解描写春天主题的古诗词奠定基础。
  2.围绕诗人拓展。古诗词都是作者情感迸发的产物。学习古诗词,如果离开了作者的写作背景,那对其理解永远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对于作者写作背景的介绍,最好的方式就是拓展同一作者的诗,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作品,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降低学习的难度,为其理解新诗做好铺垫。
  例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作者是苏轼,教师就可拓展《题西林壁》这首诗,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的写诗风格和写词风格创造条件。
  3.围绕体裁拓展。古诗词的语言较为精炼,离现在生活的年代相距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文包诗”的方式,根据诗词内容拓展相对应的散文,散文可以是选编,可以是教师下水文,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
  例如,针对杜甫写的《绝句》,教师可以搜集内容类似的散文,或者直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为其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创造条件。
  总之,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同样也是助推学生语文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素养的关键要素,结合古诗词教学,通过诗句推敲、意象窥探、音律品析与运用拓展等策略,在帮助学生走进古诗文,实现与传统对话的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则突出了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共生发展的一个过程。如何在课堂上更关注学生探究过程的研究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找到了一个以问题驱动为抓手的教学方式。问题驱动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一系列问题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合理呈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问题包括反映数学本质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最佳途径。不少教师虽也重视阅读教学,但更多是站在应试角度去剖析,而没有立足于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课堂是学生的,同样阅读也是学生的,过于“放羊式”的阅读,会让学生阅读“不求甚解”,但更多会让其阅读成为“碎片”。而要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最根本的还要提升他们的阅读质量。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多重追问,助力学生思维拓展,在实现课堂阅读升华的同时,提升
期刊
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由此也致使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较强的畏惧感。作为教师该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利用英语绘本进行辅助教学。因为绘本中编排了精美的插图以及充满趣味性的故事,而且绘本中所展现的单词和句型的难度普遍较低,大多以相同的方式重现,既易于学生理解,又便于其记忆。显然,英语绘本是从根本上遵循小学生倾向于趣味学习的学习规律而设计的。笔者
期刊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文章通过优美的笔触为学生展现了大自然奇妙的景色,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习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通过图示技术呈现出来。当通过视觉感知的方式将思维进行外化呈现时,语文学习不再是“你问我答”“你读我听”的声波传递,而是色彩、图形的缤纷变化。本文结合笔者对《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的教学实践,浅析思维导图在语
期刊
学贵有疑。质疑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的不断推进,进行质疑探究已成为优质教学的必要方法。探究性学习提高了课堂实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提问水平,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探究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质疑问难的语文意识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学习的本质——在追问中开启语文探究之门。  
期刊
“桥梁式”写作是指从小学低段“写话”到中段“习作”为期三年写作教学的有梯度的整体性设计,是对习作教学进行序列化、活动化的整体设计,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三个阶段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低段和中段的教学中,就要为学生打好基础,布好“桥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高段进行高效化作文训练
期刊
数学是一门非常考验学生基础的学习科目,学生在小学学习时就需要注重夯实数学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利用学生学习的可塑性,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打牢学习基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而优质的教学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预设应当以什么作为关键依托呢?其中一项关键就在于教师对教学起点的精准把握。很多教师在判定学生学习起点时,或者关注应然起点,或者会忽视突然起点。不管
期刊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按照一种递进关系进行编排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够纵观整个单元,对其进行解读、分解、细化,以便让学生能从整体上体验教材所营造的语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单元模块入手,通过文本重组、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继而实现知识的重新建构,推促转化运用。  一、细化单元教学目标,有序推进课堂教学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容量较大,学
期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应当特别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激发,不仅要丰富其音乐体验,也要能够以此为基础推动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小学生特别喜爱游戏,如果能够以游戏的方式组织音乐教学,必定能够顺利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显著扩大其参与度,使学生立足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所以,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多元的游戏形式,丰富音乐课堂,更好地促进学
期刊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在评价的技术和方法上要力求丰富科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多元化和多样化。因此,融入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及时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不断优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语文实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必须要依托多元灵动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细致的、精确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