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乘法分配律策略的研究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irl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其中,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算定律,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征以及认知发展水平,从建模、思辨、数感、创编四方面探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策略。
  一、建模——建模定法
  人教版教材以学生的植树图引出乘法分配律的计算公式,但由于植树图中蕴含的信息较多,加上是以应用题的方式提出问题,部分学生并不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更别说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至于后面的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达“形”而忽“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能具体生动地理解问题,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为了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其意义,可以尝试用电子图的方法进行教学建模。
  1. 初建模型
  如下图,算一算一共有几个黑点圆?学生在低年级时已接触了看图列式计算,能很快地进行分类和计算。
  同一幅图,两种不同的解题方式,学生很容易就明白:3×2+3×4=3×(2+4)。方法一中,把左边的黑点圆平均分成2份,表示2个3,右边的黑点圆平均分成4份,表示4个3;方法二中,把所有黑点圆按照行数平均分成3份,每行2+4个黑点圆,因此是3个(2+4)。从中,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3×2+3×4=3×(2+4),从而推断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a×c+b×c。借助电子图,利用数形结合的直观方法,让学生构建模型,发展模型思想,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理解其意义。
  2. 扩建模型
  數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深刻体验构建模型的过程。学生回顾旧知,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在脑海里构建数学模型,巩固认知结构,利用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变化多端,其公式只有一条,如果硬把公式(a+b)×c=a×c+b×c运用到每一道练习题中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再建模型。
  如:102×3-2×3
  =(102-2)×3
  =300
  建模:a×c-b×c=(a-b)×c
  3×99+3
  =3×(99+1)
  =300
  建模:a×b+a=a×(b+1)
  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反思,举一反三,发展模型思想。根据不同的练习灵活推断出a×c-b×c=(a-b)×c和a×b+a=a×(b+1)两种模型,在建构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经验,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形式再建构模型,予以深化。
  二、思辨——寻异辨法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在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有乘法的一级运算,而乘法分配律是乘、加(减)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种规律,沟通了乘法与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往往会出现(a+b)×c=a×c+b、a×c+b×c=(a+c)×b等错误。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并没有清晰地区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有的学生只是靠表面的形式进行判断,认为结合律就是乘法,分配律就是乘加,对两者的意义却一知半解。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观察、对比,找出两者的异同。
  通过观察对比,利用数据分析并完成表格,学生自主找出两种规律的异同之处,从中分辨总结出:1. 乘法分配律是一个因数乘两个数的和(差),乘法结合律是三个因数相乘;2. 乘法分配律中,括号里面是加法或者减法,而乘法结合律括号里面是乘法。有了清晰的对比,学生做练习时便能事半功倍。
  三、数感——凑整驭法
  简算意识,是简便运算的核心,学生面对一个运算问题时,必须拥有较强的简算意识,懂得运用规律和方法解决问题。不少学生简算意识薄弱,是因为对数不敏感,在他们的头脑中数是孤立、静止存在的,而对数敏感的学生会马上产生联想,找到与其他数的联系,使数发生动态变化。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简算时,可以从发展学生的数感开始。
  如对于101×26、99×26这类练习题,算式中并没有出现加法,因此不少学生就不会运用乘法分配律去解决问题。但数感强的学生就能发现101和99都接近100,因此,可以把101拆分成100+1,把99转换成100-1。
  101×26                 99×26
  =(100+1)×26         =(100-1)×26
  =2600+26              =2600-26
  =2626                  =2574
  同理,在计算5×7+5×7时,因为题目的特殊,学生选取的方法也多样,如:
  ①5×7+5×7     ②5×7+5×7    ③5×7+5×7   =(5+5)×7      =(7+7)×5      =5×7×2
  =10×7           =14×5           =35×2
  =70              =70              =70
  同一道题有3种简便方法,但通过调查,数感强的学生都喜欢用第一种方法,因为5+5刚好可以凑十,方便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在简便运算中,很多简便方法都蕴含着凑整的思想。凑整,特别是凑十、凑百、凑千等,是简便运算的重要方法。数感强的学生往往能轻易地根据算式运算结构和数的特征选择凑整的优化计算。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学中可多进行凑整的训练,让学生对大量简算方法进行概括,优化乘法分配律的解题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感。
  四、创编——创编练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编题训练,培养学生编题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需要。这对于促进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探索知识规律,增强知识应用,发展逻辑思维,提高数学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简便运算的复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乘法分配律的练习进行创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内化知识点。如“100×23=___,你能写出一道与它相等的算式吗?”学生通过回顾、思考和知识迁移写出了多种多样的算式。如(72+28)×23、(50+50)×23、(101-1)×23、(10+5+85)×23、(80+30-10)×23,等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考,以整数100为基点,依据运算律,逆向发散思维,自编简便运算题。学生通过编题升华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创编练习还可以让学生在感悟“算理”中培养“事理”。如让学生根据“25×5+25×3”编写一道数学问题并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思维活跃,创编了各种各样的题目:①作文本5块钱一本,计算本3块一本,各买25本,一共多少钱?②同学们排队,男生排5行,每行25人,女生排3行,每行25人,一共多少人?③小梅和小明一起看书,都看了25天,小梅每天看5页,小明每天看3页,两人一共看了几页?……
  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根据乘法分配律左右两个不同结构的算式创设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要不停地内化旧知,回顾乘法分配律的不同结构和模型,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根据知识点自主创编题目,开发创造性思维,内化简算的知识,加深对数学模型的印象,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聚焦乘法分配律,利用数形结合、符号意识、几何直观以及模型思想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算理和事理,能让学生在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中更有效率。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形式逐渐“淡出”,教师要认真分析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向,结合学科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和采取有效的策略,以此实现学科教育改革,让教学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当前不少教师在进行一线的教学活动的时候,仍然过分关注理论知识,采用单一的、机械化的教学形式,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关的教研人员认真地分析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通过
期刊
高中语文课堂是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党史教育可依托语文学习任务群从三方面开展:以党史为线索,梳理中國革命传统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和体会党的光辉历程;以党史为背景,开展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党的理想信念;以党史为主题,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让学生表达和践行对党的热爱。  一、以党史为线索,梳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了解和体会党的光辉历程  特级教师吴泓认为:“‘梳理’应该是我们语文学习特别是我们高
期刊
打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或在课文内部,或在课文结尾,或在单元园地,或在单元习作,经常有以小泡泡形式出现的提示语。这些泡泡语,类型众多,内涵丰富,作用巨大,用好泡泡语,是教师攻克教材难点的扶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好帮手。本文主要从泡泡语的导学功能出发,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泡泡提示语,发挥其作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用好泡泡语,帮助导学  泡泡语是理解课文的拐杖。语文教材
相比常规照射方式,SBRT照射次数少(1~5次),单次剂量较高(8~30 Gy)。然而在低剂量、多分割方案中适用的LQ模型并不能准确评价大剂量射线的放射生物效应。有学者提出了USC、LQL、gLQ等修正模型,希望能更好地预测SBRT的放射生物学效应。目前SBRT成为肺部、肝脏、脊柱、胰腺等部位原发病灶或少发转移病灶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放射生物学的进展可以更深入地探索SBRT的临床应用,对提高肿瘤放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占据着核心位置,提升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是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不仅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更要求教师创新计算教学策略。基于当前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背景,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方法,而且要形成数学计算思维,在实践中进行有效计算。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算理抽象性,通过设计专题提升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建构性,通过组织竞赛让学生体会练习趣味性,通过联
期刊
研学导师是做好中小学研学旅行体验教育活动的灵魂人物。《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指出,研学导师是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具体制订或实施研学旅行教育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同时规定,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负责制订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在带队教师、导游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本文以内蒙古野外研学实践为例,阐述中学地理教师兼任野外研学导师的可行性、挑战性与机遇。 
期刊
为探索肿瘤继发口腔黏膜炎和胃肠道黏膜炎的规范治疗办法,以黏膜炎指南为关键词,查询国内外期刊。国内无相应指南或共识,美国肿瘤支持治疗多国协会/国际口腔肿瘤学会(MASCC/ISOO)于2004年首次发布肿瘤继发黏膜炎指南,并于2014年进行更新。对新版指南进行解读,可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
目的分析患者IMRT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对机架角度误差的灵敏度。方法选取9例IMRT计划,引入机架角度误差(±2.0°、±1.0°、±0.5°)。每个病例有7个计划,1个原计划和6个带有误差的新计划。利用螺旋形半导体探测阵列(ArcCHECK)进行验证测量,得到每个病例原计划和新计划的剂量分布。分别采用绝对剂量DTA和Gamma的计算方法,3%/3 mm和2%/2 mm为评价指标,以原计划计算剂量分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单纯放疗或放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总体疗效并不理想。近些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使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其中EGFR抑制剂和VEGF抑制剂的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对于局部晚期NSCLC越来越多的研究侧重于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现有的Ⅰ—Ⅲ期临床研究显示,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这种新治疗模式能否与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和单纯放疗这三种目前现有的治疗模式相比,有
目的基于3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探讨放疗中胰腺癌靶区空间位置及体积变化,以及疗程中重新制定放疗计划对OAR受量的影响。方法31例胰腺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15~18次行3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分别在2次扫描图像上勾画胰腺癌GTV,并在TPS中自动配准后获取各自GTV坐标与体积。根据初始靶区(CT-1)、15~18次后靶区(CT-2)分别制定放疗计划计划-1、计划-2,将计划-1复制到C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