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出路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iit562552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创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结合专业,整合校内外资源,注重创业教育模式的特色,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以温州大学的做法为例,以期对创业教育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创业教育;地方模式
  
  当前,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中的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创业教育对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而言似“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又似当空皓月,让人望尘莫及。
  
  一、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系统性不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总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资源的综合实力上确实与重点建设院校、部属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客观原因往往制约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系统性不强还表现为对创业教育没有一个统筹规划,缺乏顶层设计。很多地方本科高校只是开设个别商科课程,或者学生的创业实践还仅仅局限于社团活动的层面等,没有对全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和优化。另外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现有的创业教育更多局限于操作层面,忽视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使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在理论上缺乏系统性,实践中缺乏完整的体系。
  其次是教育针对性不强。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问题上,定位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没有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层次实际出发,更多的是模仿或者照抄照搬国外高校、国内重点院校、试点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和方法。这就造成自主的理论创新与结合本土实际较少,教育模式和方法单一化,没有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群体实际和学生层次、学科专业背景的差异性。比如重点院校一般有着雄厚的学科基础和科研优势作为支撑,选择高科技创业是可行的,而对于学科基础和师生科技创新水平相对处于劣势的地方本科院校,依然要走以高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实践证明可行性并不强。
  第三是教育成效不明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成功率仅2%~3%。很多地方本科学校的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还只停留在课堂上、纸面上、口头上,除上述两个因素外,导致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的关键一点是教育缺乏实践,没有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去进行创业的尝试和体验,没有一个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载体来支撑或者实践载体没有针对学生的层次、特点而设置。
  
  二、从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看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与出路
  
  温州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企业家的沃土。植根于这片“创业热土”的温州大学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和区域经济优势,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路子,初步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疑难问题。
  
  1.搭建三大平台,注重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1)利用课堂教学平台侧重创业知识与创业意识教育。学校从教学主渠道入手,在理论课程设置中,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教育。如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公共必修课,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温州模式与企业家精神”等公共选修课;同时,在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设置创业实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中小企业案例教学等专业必修课。学校还利用专业实习和实践、开放实验室项目、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学以致用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2)组建创业工作室平台侧重创业实践与创业体验教育。学校通过搭建“学生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学校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创业实践与孵化平台,强化对学生创业实践的体验教育。学生创业工作室作为学生创业的基础平台,由学生自愿组建,有利于将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转化为创业实践、依托专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为服务平台,立足于为学生创业工作室提供最直接的服务与指导,同时推荐和输送优秀的创业团队进驻校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为孵化平台,吸纳那些已取得初步创业成效、发展前景好的学生创业工作室进一步孵化与提升。
  (3)依托素质拓展平台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是依托素质拓展阵地,设立创新学分、特长学分、素质奖励学分、组织管理奖励学分等四类素质拓展学分,引导学生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实践平台搭设等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为自主创业提供了必要准备。二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载体,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以“温州模式”调研、温州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特点调研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三是依托创新载体,支持学生创业实践。学校出台《学生科研管理条例》,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在校内,学校通过校院两级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专业创新活动;在校外,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学生创新研发工作室,研发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
  
  2.实施三大举措,强化创业教育的长效性
  (1)建立健全制度,为创业教育提供保障。学校明确了点面结合的分层次创业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面上将创业类课程融入通识教育平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模块,要求学生修读一定学分创业教育类课程;学校还成立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负责全校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点上开设创业教育先锋班,强化创业教育的示范效应。
  (2)整合社会资源。为了弥补学校创业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学校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为创业教育提供支持。一是实施“双百”人才联动计划,实现校内外师资的良性互动;二是聘请优秀企业家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让企业家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了生动、鲜活的创业案例,增强了教育的直观性、真实性和感染性;三是挖掘校友资源,设立各类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支持,极大鼓舞了学生创业的热情。同时,学校积极与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等建立协调机制,争取优惠的扶持政策。
  (3)加强文化建设,为创业教育营造氛围。学校利用学生社团阵地,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营造创业氛围;利用现有的大学生创业协会、KAB创业教育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建立创业教育网站,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强化对创业氛围的营造:每年开展一次学生“创业新星”评选活动,树立自主创业典型,强化榜样示范作用,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具有积极作用。
  
  3.把握三大特点,突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
  (1)注重继承性。在人才培养取向上,注重汲取地域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温州“经世致用”的本土文化内涵、“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始终是学校创业教育的原动力,这一精神资源在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中是独特的;正是这种地域文化的熏陶、办学传统的感召、校训精神的激励,使得很多学生发现商机、捕捉商机的意识非常强,特别敢“闯”敢“创”。学校特别注重对这种意识和热情的挖掘和保护,强化对“自下而上”创业动力的因势利导,无论是在创业教育的取向上,还是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与引导上都体现出鲜明的继承性。
  (2)凸显灵活性。在教育形式上,学校统筹设计,不拘泥于课堂理论教学,而是强化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教育、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同时推行以“工作室”为基本载体的创业实践形式,成本低、投入少、风险小、运作灵活、易组建。创业工作室是大学生最有把握驾驭、预期风险最低的创业实践形式。这种创业实践形式凸显出很强的灵活性。这是学校创业教育最为鲜明的特点。
  (3)强调专业性。学校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倡导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实践。这样有利于弥补学生掌握社会资源的匮乏所造成的创业劣势,有利于规避风险达到创业成功几率的最大化,使创业与学业相得益彰。倡导依托专业优势进行自主创业,这是学校创业教育的又一个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依托区域优势,将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与地方区域文化结合,整合创业教育资源,注重创业教育的本土化;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依托专业,点面结合,确立独具区域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突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必须联系学校自身特点与实际,倡导学以致用,构筑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创业实践与孵化载体,突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周 杨]
其他文献
摘 要:作者通过亲身参与RAGs活动,对学生习作RAGs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和研究,分析了地理专业大学生在早期科学研究中各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和问题,希冀为以后“世界地理”的教学和研究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世界地理;RAGs;科研训练;学习特点    当代研究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条件具有时代特点。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目标下,大学生具有极高的科研愿望和极强的思维能力,在大学开
期刊
摘 要:通过多重因素耦合的教学结构,在初进大学的学生们那里构成自学和自主研究的能力,是“哲学概论”这门基础课追求的目标。所以,要以教学内容或材料的原真性、内在丰富性来形成难度、高度,突破学生的习惯思维方式和表面上的可接受程度,把他们“还原”;同时以这高难度中展现的学术魅力吸引学生;还要以多种手段来帮助他们涉水度难,激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来克服困难,得到终生难忘的学习和思想经历,此外,还要以多
期刊
摘 要: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乎人才创新、教育创新与国家创新。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和保障。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新内涵,指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必须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结合,从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锻炼教师的从教能力。同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介绍学
期刊
摘 要: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建立,使汉语教学世界瞩目。提高教师知识层次,让汉语教学进一步“本土化”,争取最佳教学效果,也成为国家决策、专家论证的热门话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外国学生的培养便是实施汉语教学“本土化”的重要举措。而作为“新生事物”,实施的情况怎样?效果如何?就土耳其汉语教学与土耳其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来看,尚存在诸多问
期刊
“哲学导论”是北大哲学系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开门重头戏。它又是全校的一门重要通选课,不论学哪个专业,都需要哲学思维的训练,体悟宇宙、人生的真谛。哲学系先后约请国内著名学者张世英、叶秀山、余敦康、张祥龙开设此课,内容各有侧重,风格各具特色。但都普遍受到欢迎,产生很大影响。张祥龙的课,博古通今,融合中、西、印。直接攻读原著,让人心领神会,曾使许多学生如醉如痴。我曾提前六小时进入教室都找不到座位(早被隔
期刊
摘 要:学风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影响学风的因素众多,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影响高校学风建设诸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找出了影响学风的关键因素,并对学风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风;学风影响因素;学风建设    学风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太原理工大学依托国家特色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在专业方向、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深入改革,并全程实施质量监控,强化保障体系。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特色专业;实践;管理;保障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这是一项旨在全面提升我国高等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水平的
期刊
摘 要:利用教室交流系统构建了大学物理课程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使用同伴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合作学习。我们对这种教学方法对物理概念学习的促进作用进行的量化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可以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新思想、新方法、更高层次的推理及更好的知识迁移,从而获得对物理概念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同伴教学法;物理概念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有组织、有逻辑地表述教
期刊
摘 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格培育,只有抓住了这一核心环节,素质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清华大学在人格培育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这一思想主要奠基于梁启超先生。清华大学“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正是秉承这一教学理念的探索性成果。分析该课程的内容与主导思想可知,礼乐教化正是人格培育的有效路径。人文知识与道德教育在此可以交汇。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格培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对象和学时安排上分析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引入案例的必要性,其后以四个典型案例为例,说明在设计阶段如何选择案例的内容、组织案例的结构以及设计案例的呈现形式,以实际应用证明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案例;大学计算机基础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