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总关情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转眼间,自《“一导三思”在文科开放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以来,已经三个多月了。回顾这三个月的教学经历,真可谓: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喜怒哀乐,萦绕心间。时时反思,收获与不足并存,经验与教训同在,现总结工作如下,以便认清方向,随时调整步伐。
  一、 喜上眉梢
  自从了解了“一导三思”教学法的的基本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就精心思考,对各年级分别实行了“一导三思”教学。经过近三个月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1.面向全体学生得以落实,不再是空话。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我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神情、状态等方面了解学生的自学态度和可能达到的学习效果。尤其关注厌学学生和后进生的自学情况,甚至于可以和他们适时地谈谈心,做做思想工作,引导他们尽可能地搞好自学。
  2.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有趣的事。实际教学中,在“一导三思”基本教学模式上,我引入了一些评价机制,更增大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拉近了师生距离,可实现情感教学。“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爱哪一位老师,自然也就爱他教授的学科。在“一导三思”教学模式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师生平等的地位。我教给学生要相互竞争,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我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相反,学生也尊重我,爱戴我,这样,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可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4.提升了学生对新奇事物、社会聚集、国际实事等的关注度。自从开始了“一导三思”教学法,我就苛意收集一些可以提炼出地理问题的新闻,告诉学生,并帮助他们分析,比如地震、战争、环境等。现在,有很多学生也开始关注新闻新事了。前不久,和一个七年级学生家长座谈时,他告诉我,他的孩子“仿佛很快长大了,原先只爱看动画片,现在也会看新闻联播了,还给我讲日本为什么老爱地震呢”。
  5.开阔了学生视野,开拓了学生思维。尤其在“思疑”阶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国内外大事,在自然现象和社会聚焦中提炼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高水平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既能开阔学生眼界,又能开拓学生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6.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毋庸置疑地需要学生合作,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学生讨论交流,在毫无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从中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也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积极探索、大胆表现的价值,从而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
  二、怒
  我坚信,“一导三思”教学法,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成长,对人本身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但就这短短的三个月内,还是有些怒发冲冠的事,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小组内探讨、达成一致意见,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组内同学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必须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后进生尊重小组长的权威,常常以小组长或本组内其他成绩好的同学的意见为准。而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探讨中,却常是唇枪舌剑、争论不休,甚至是摩拳擦掌,争论到白热化的程度,所以课堂就显得乱起来。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也并不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老师……”,更有甚者用手把课桌敲得咚咚响,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
  三、哀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当中,也曾遇到过许多令人尴尬深觉悲哀的问题:
  第一、我们这山区的教育,一直比较薄弱,小学教育更是如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也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现在一些人的“读书无用论”,对学生的学习更是一种冲击。
  第二、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孩子的自主能力差,自行解决问题的意识差。在家里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习上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在组内探究学习中,起初至少有一半的学生不活动,坐着等别人的探究结果。这种现象,在七年级表现最严重。
  第三、在授课过程当中,时常出现所谓的“完不成教学任务” ,因为在小组探究学习阶段,有时间不够用的现象,看着学生为某一个有必要的问题争得热火朝天,或说得头头是道,真是不忍心打消其发言热情。
  第四、最讓我感到悲哀的一次经历是七年级第一次小测验,100分的题全班 个同学成绩平均才40分多一点,我很迷惑,也很无助。我们课改的目的不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吗?怎么就经不起考试的检验?我有点灰心丧气,对“一导三思”教学法也产生了怀疑态度。可思来想去,觉得这种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行得通的,应该是不错的。我抱着疑惑的心情,和本课题组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探讨,大家的一致意见:还是继续下去。刘主任说得好:“不能只盯着一两次的考试成绩,要看学生总的发展状况。我们这山区能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放下心里的包袱,用以人为本促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你就轻松多了。”
其他文献
“伯特兰·罗素精选”——由罗伯特·E·埃格纳教授摘选  似乎看上去人类是从树栖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类人猿在热带森林过着快乐的生活,饿了就吃椰子,不饿就互相扔椰子。他们终日忙着在树上像做体操一样荡来荡去,这让他们拥有了令我们吃惊的灵敏度。可是这样天堂般的树栖生活过了几百万年之后,类人猿的数量大增,导致椰子供不应求。这种数量过剩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解决:那些住在森林中央的类人猿学着把椰子精准地投
期刊
面对中考的激烈竞争,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这是师生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基于对中考试题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提高中考政治复习效率的建议,以便对同学们参与中考竞争有所帮助。  一、讲究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作为影响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值得同学们高度重视。恰当的复习策略可以使同学们在复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使同学们疲于应付繁重的复习任务。就中考政治科目的复习
期刊
摘要 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诵读经典,对于帮助中学生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厚实文学功底,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经典 诵读 青少年 道德  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积厚流光,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诵读经典,对于帮助中学生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厚实文
期刊
摘要:论证是议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篇合格的议论文来说,论证是否充分是否有说服力是全文是否有内容有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对议论文论证部分的写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议论文;核心论证;事例  高考语文,成也作文,败也作文。议论文是高考中常见的文体,而出彩的议论文,往往离不开以下几点:观点鲜明,分析深刻,语言生动,感情真挚。一篇好的议论文,掐去开头结尾,主体部分是两三个核心论证段,核心论证段如果能
期刊
如何把班级管理好,这是每个班主任都在探索的问题。从我当上班主任的那天起,我一直尽心尽力地做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我们工作的难点,却又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下面我就谈一谈几点做法和心得:  一、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快乐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蕴欢乐与知识于其中,让学习显得更轻松活泼。对小学的孩子来说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是他的精髓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所阐述的重要观点,近年来借鉴以上三点,我在幼儿生成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实践,收获不浅。  关键词:生活化 家园合作 教学做和一  一、幼儿园的生成教育要注重教育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提倡“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生活开展儿童教育。  《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一个知名度较高的班级如同其他所有出色的集体一样,拥有良好的口碑,生气灌注,具备深邃而独特的品格。班级良好品格的形成,离不开班级管理主体班主任老师崇高人格的感染、智慧的引领和诸多困难挫折的历练。在我看来,形式多样、成功高效的班会更是在此间潜移默化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班级管理实践中,如果班主任老师能够高屋建瓴通透认识自身班级的特点,适时地从班级特点出发,竭尽全力使班会活动变得形式多样
期刊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最不喜欢上的课就是作文课;对于大部分语文教师而言,最不喜欢讲的课也是写作课。因为学生认为无事可写,教师认为写作也没什么可教的,主要靠学生自己悟。因此写作课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教师越不愿教,学生越写不好,教师进而更不知怎么教才好。我曾经在作文教学中也遇到这样的难题,一度陷入迷茫,不愿与学生渋及写作课。直到有一次无意中了解到一位教学专家提出的“作文三步法”的写作教学训练方法,让我对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既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具备严谨的科研能力与方法。备课前教师还必须做到胸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方能认真研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心中装本,问题思考、究其缘由,课标定位、细化目标,研判学生、选择教法,优化环节、分清层次,集体备课、同中求异。唯有如此方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达到阅读课高效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基础理念 研读文本 研判学生 优化环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