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够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可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提升。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的必要性,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
数学思维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论以及事实的一种思维,是对智力进行整理和归纳的结果。在数学教学当中,数学思维为隐形的一套知识。但是在大部分时间当中,教师并没有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有过多的培养,对其数学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还要有良好的思考能力,产生数学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中,要合理渗透数学思维,以便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将其思维进行拓展。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需要学生牢记很多的公式和解题的方法,对于解题思路的分析有些差,没有解题思路的来源。这便导致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有题不对路的情况产生,有很多的疑惑,消减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数学的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合理渗透数学的思想,使学生能够构建出解题的框架,以便学生能够从本质上对题目的思路进行了解,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实际学习中,如果能够正确应用数学思想解答题目,可促进学生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的提升,保障学习的效率。
此外,数学思想是数学能够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能逐步稳步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一层一层的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渗透好数学思想,让其对数学知识的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数学思想要合理的进行渗透,使学生有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对概念和定理知识等有足够的了解,能够全面清晰的整理知识,对数学的实质进行了解,这样对于问题的解决才更加精准。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更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途径。数学思想是产生和形成数学素养的基础,可扩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其能够纵向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便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措施
2.1通过解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为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的涉及面涉及成为一个整体,并利用全局的眼光对其中的结构进行解析,并将问题的特征挖掘出来。学生要学会利用这种全方位的眼光,将问题当中涉及到的图形和式子当作整体当中的一部分,之后对其中的关键部分进行掌握,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处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逻辑性累积以及演变的过程进行的分析,有着缓慢并且长期的特征。在这个实际过程当中,会由于时间的增加,导致学生为了数学而将数学概念化的情况,在领悟知识时,不能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从整体层面引导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对比和总结。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的教材中,会学习到正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圆形等面积的计算方式。为了使学生能够对面积的计算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可以从图形进行拆分的角度进行引导。其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简单的立体组合图形展开,指导学生对各个图像的表面积进行分析,并说出计算的方式,可帮助学生提升对图形知识的分解能力以及印象,也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之后的体积计算打好基础。
2.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几何知识和代数知识进行转化和融合的一种解题思路,有相互交换和互相应用的特征。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授课中,对于数形结合解题的方式非常常见,可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习题练习、课件演示以及图形证明等都能起到非常理想的辅助作用。
例如:在西师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在综合应用长、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基础上,复习和应用整、小数知识。在教學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出示例题,并做应用动画进行演示,如果按14亿人口每人每年用1双一次性筷子计算,一年大约“吃掉”多少棵松树?“吃掉”的这些松树大约占地多少公顷? 其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方法一:1双筷子的体积×1400000000,解16÷10×1400000000=2240(立方米); 方法二:10双筷子的体积×(1400000000÷10),解16×(1400000000÷10)=2240(立方米)。接着用图形动画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14亿人口每人每年用1双一次性筷子,一年大约吃掉多少棵松树?引导学生思考14亿双筷子的体积是2240立方米。 每棵成材松树可用作筷子的大约是0.08立方米。 2240÷0.08=28000(棵)最后,在利用数形结合的形式提问“吃掉”的这些松树大约占地多少公顷?引导学生回答,每公顷地大约有1000棵成材松树。28000÷1000=28(公顷)在动画展示的情况下,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很快便融入到了情景中,跟随信息技术的演示引导学习,使其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为效率比较高的学习策略。
在数学思维渗透的过程中,对于数形结合的应用,可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图形引导学生思问题,以便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学会利用图形解答问题,扩展数学思维,有益于锻炼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授课过程中,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可将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科学发展的思想对教学的思路和理念进行更新,对数学思想的渗透给予高度的重视,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能够对数学思想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参考文献:
[1]秦桂红.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J].教育现代化,2017,4(26):243-245.
[2]刘涛.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52-53.
[3]韩增侠.刍议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6,3(27):322-32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
数学思维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论以及事实的一种思维,是对智力进行整理和归纳的结果。在数学教学当中,数学思维为隐形的一套知识。但是在大部分时间当中,教师并没有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有过多的培养,对其数学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还要有良好的思考能力,产生数学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中,要合理渗透数学思维,以便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将其思维进行拓展。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需要学生牢记很多的公式和解题的方法,对于解题思路的分析有些差,没有解题思路的来源。这便导致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有题不对路的情况产生,有很多的疑惑,消减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数学的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合理渗透数学的思想,使学生能够构建出解题的框架,以便学生能够从本质上对题目的思路进行了解,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实际学习中,如果能够正确应用数学思想解答题目,可促进学生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的提升,保障学习的效率。
此外,数学思想是数学能够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能逐步稳步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一层一层的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渗透好数学思想,让其对数学知识的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数学思想要合理的进行渗透,使学生有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对概念和定理知识等有足够的了解,能够全面清晰的整理知识,对数学的实质进行了解,这样对于问题的解决才更加精准。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更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途径。数学思想是产生和形成数学素养的基础,可扩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其能够纵向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便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措施
2.1通过解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为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的涉及面涉及成为一个整体,并利用全局的眼光对其中的结构进行解析,并将问题的特征挖掘出来。学生要学会利用这种全方位的眼光,将问题当中涉及到的图形和式子当作整体当中的一部分,之后对其中的关键部分进行掌握,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处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逻辑性累积以及演变的过程进行的分析,有着缓慢并且长期的特征。在这个实际过程当中,会由于时间的增加,导致学生为了数学而将数学概念化的情况,在领悟知识时,不能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从整体层面引导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对比和总结。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的教材中,会学习到正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圆形等面积的计算方式。为了使学生能够对面积的计算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可以从图形进行拆分的角度进行引导。其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简单的立体组合图形展开,指导学生对各个图像的表面积进行分析,并说出计算的方式,可帮助学生提升对图形知识的分解能力以及印象,也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之后的体积计算打好基础。
2.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几何知识和代数知识进行转化和融合的一种解题思路,有相互交换和互相应用的特征。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授课中,对于数形结合解题的方式非常常见,可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习题练习、课件演示以及图形证明等都能起到非常理想的辅助作用。
例如:在西师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在综合应用长、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基础上,复习和应用整、小数知识。在教學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出示例题,并做应用动画进行演示,如果按14亿人口每人每年用1双一次性筷子计算,一年大约“吃掉”多少棵松树?“吃掉”的这些松树大约占地多少公顷? 其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方法一:1双筷子的体积×1400000000,解16÷10×1400000000=2240(立方米); 方法二:10双筷子的体积×(1400000000÷10),解16×(1400000000÷10)=2240(立方米)。接着用图形动画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14亿人口每人每年用1双一次性筷子,一年大约吃掉多少棵松树?引导学生思考14亿双筷子的体积是2240立方米。 每棵成材松树可用作筷子的大约是0.08立方米。 2240÷0.08=28000(棵)最后,在利用数形结合的形式提问“吃掉”的这些松树大约占地多少公顷?引导学生回答,每公顷地大约有1000棵成材松树。28000÷1000=28(公顷)在动画展示的情况下,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很快便融入到了情景中,跟随信息技术的演示引导学习,使其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为效率比较高的学习策略。
在数学思维渗透的过程中,对于数形结合的应用,可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图形引导学生思问题,以便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学会利用图形解答问题,扩展数学思维,有益于锻炼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授课过程中,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可将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科学发展的思想对教学的思路和理念进行更新,对数学思想的渗透给予高度的重视,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能够对数学思想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参考文献:
[1]秦桂红.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J].教育现代化,2017,4(26):243-245.
[2]刘涛.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52-53.
[3]韩增侠.刍议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6,3(27):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