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急剧增加,促使大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日益完善,网络化运营效益逐步体现,也增加了车站(尤其是新线上各站)进出站客流量预测的难度。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交通领域、地理学领域学者的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综述对土地利用与客流数据角度出发,对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进行了综述,并从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和强化轨道交通射范围两方面,针对客流受用地开发(需求侧)和交通接驳(供给侧)两方面的影响,给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土地利用;POI
1.引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大城市的难题[1-2],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3-4]。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载客量大、速度快等优点,在世界各大城市的交通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内外许多学者达成共识,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和交通环境等问题,只有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引起了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城市土地利用决定了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以及出行路径的选择[5]。对于一个城市而已,其交通方式决定了其城市用地的形态,反之,一个城市特定的用地形态也对城市的交通方式结构有极强的约束作用[6],因此,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
2.研究综述
W.Alonso[7]在研究中引入了区位论,研究了城市土地利用和区位的关系。西方学者们运用区位理论,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型更深层次的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价值的增值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的建设及影响范围内土地的增值效益达到了13亿英镑之多[8]。
日本学者M.—Y.Pior运用特征价格模型和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东京Joban新干线对周边土地价值的增值影响进行了研究。Joban新干线建于20世纪90年代,给周边土地带来的增值达到了17.77~24.59万亿日元。
此外,国外学者还在微观层次的量值角度来探讨交通与土地的关系,主要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与沿线居住用地的关系。
国内学者在研究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问题,侧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价格增值这一问题上。张小松、胡志晖等初步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还指出了轨道交通的活力与其影响区域经济活力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
钟建民在交通成本模型的基础上,对广州市地铁对其沿线商业用地价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叶霞飞等,对年上海轨道交通号线沿线房地产价格进行了实际调查,以利用出行时间表述可达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影响范围计算模型的原理为基础,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的理论计算模型。
何宁、顾保南在研究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作用及影响的问题中,修正了日本学者Aoki提出的著名的轨道交通出行成本与沿线土地利用价值的定量关系模型,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在调整城市土地利用中所起的作用。
陈峰和吴奇兵的分析并摒弃了经典的回归预测的方法,给出了新的计算模型,此模型不但可以给不同区域的房产的增值作出比较,也可以预测同一区域内房产价格的增值。
贺艳在其论文中统计分析了北京轨道交通十三号线的沿线住宅楼盘的建筑总面积,得出在地铁沿线影响范围内每增加的居住面积,就会增加日均客流1人次的结论。
通过上文,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对轨道交通土地利用关系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范围的研究;
2)轨道交通对其沿线土地价值增值的预测;
3)轨道交通对其沿线土地分异情况影响研究。
李学军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城市交通环境的整体提升和改善为研究的主要目标。光志瑞[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土地利用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关系、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可达性出发,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和可达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预测模型。
轨道交通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的突破口,是联系城市轨道交通与乘客的纽带,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实质上是车站客流时空分布叠加的结果。
李国强,杨敏等在基于AFC数据分析南京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基础上,重点利用网络爬取POI数据系统化建立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影响因素集,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刘春宏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轨道交通历史客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客流相对稳定后,客流的时空分布具备一定的规律性。
3.结语
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的前提下,对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土地利用之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未来轨道交通运营后,提高其客流量、还原投资、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健康、有序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客流主要受用地开发(需求侧)和交通接驳(供给侧)两方面影响,因此建议从促进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和强化轨道交通辐射范围两方面优化提升轨道客流效益。
(1)促进部分站点周边用地开发:从增量开发和存量优化两方面,促进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提升站点周边人口活力。
(2)强化轨道交通辐射范围:强化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从供给侧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联系。一是加强公交接驳线路与轨道的衔接;二是通过增加自行车道、加装隔离设施、强化停车管理、关键节点改造等措施对站点周边的慢行环境进行改善,同时建议规范站点出入口旁的自行车泊位,实现自行车辆的有序停放;三是结合需求调研以及用地实际情况,建议对城区外围的站点设置永久或临时的 P+R停车场,增加外围站点泊位供应,鼓励城区外围居民至城区边缘换乘轨道出行。
参考文献
[1] Jirón P.Sustainable Urban Mobility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Global Report on Human Settlements:Regional Report for LatinAmerican and the Caribbean,2013.
[2] 郭繼孚,刘莹,余柳.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J].城市交通,2011,9(02):8-14+6.
[3] 聂冲,温海珍,樊晓锋.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增值的时空效应[J].地理研究,2010,29(05):801-810.
[4] Cervero R.B.Linking urban transport and land u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2013,6(1):7-24.
[5] 王侠,焦健.基于通学出行的建成环境研究综述[J].国际城市规划,2018,33(06):57-62+109.
[6] 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2004年4月第1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69-69
[7] W.Alonso.Location and Land Us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4
[8] Don Riley.Taken for a Ride:Trains,Taxpayers,and the Treasury.Center for Land Policy Studies,UK,201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土地利用;POI
1.引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大城市的难题[1-2],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3-4]。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载客量大、速度快等优点,在世界各大城市的交通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内外许多学者达成共识,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和交通环境等问题,只有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引起了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城市土地利用决定了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以及出行路径的选择[5]。对于一个城市而已,其交通方式决定了其城市用地的形态,反之,一个城市特定的用地形态也对城市的交通方式结构有极强的约束作用[6],因此,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
2.研究综述
W.Alonso[7]在研究中引入了区位论,研究了城市土地利用和区位的关系。西方学者们运用区位理论,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型更深层次的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价值的增值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的建设及影响范围内土地的增值效益达到了13亿英镑之多[8]。
日本学者M.—Y.Pior运用特征价格模型和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东京Joban新干线对周边土地价值的增值影响进行了研究。Joban新干线建于20世纪90年代,给周边土地带来的增值达到了17.77~24.59万亿日元。
此外,国外学者还在微观层次的量值角度来探讨交通与土地的关系,主要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与沿线居住用地的关系。
国内学者在研究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问题,侧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价格增值这一问题上。张小松、胡志晖等初步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还指出了轨道交通的活力与其影响区域经济活力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
钟建民在交通成本模型的基础上,对广州市地铁对其沿线商业用地价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叶霞飞等,对年上海轨道交通号线沿线房地产价格进行了实际调查,以利用出行时间表述可达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影响范围计算模型的原理为基础,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的理论计算模型。
何宁、顾保南在研究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作用及影响的问题中,修正了日本学者Aoki提出的著名的轨道交通出行成本与沿线土地利用价值的定量关系模型,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在调整城市土地利用中所起的作用。
陈峰和吴奇兵的分析并摒弃了经典的回归预测的方法,给出了新的计算模型,此模型不但可以给不同区域的房产的增值作出比较,也可以预测同一区域内房产价格的增值。
贺艳在其论文中统计分析了北京轨道交通十三号线的沿线住宅楼盘的建筑总面积,得出在地铁沿线影响范围内每增加的居住面积,就会增加日均客流1人次的结论。
通过上文,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对轨道交通土地利用关系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范围的研究;
2)轨道交通对其沿线土地价值增值的预测;
3)轨道交通对其沿线土地分异情况影响研究。
李学军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城市交通环境的整体提升和改善为研究的主要目标。光志瑞[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土地利用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关系、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可达性出发,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和可达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预测模型。
轨道交通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的突破口,是联系城市轨道交通与乘客的纽带,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实质上是车站客流时空分布叠加的结果。
李国强,杨敏等在基于AFC数据分析南京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基础上,重点利用网络爬取POI数据系统化建立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影响因素集,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刘春宏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轨道交通历史客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客流相对稳定后,客流的时空分布具备一定的规律性。
3.结语
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的前提下,对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土地利用之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未来轨道交通运营后,提高其客流量、还原投资、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健康、有序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客流主要受用地开发(需求侧)和交通接驳(供给侧)两方面影响,因此建议从促进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和强化轨道交通辐射范围两方面优化提升轨道客流效益。
(1)促进部分站点周边用地开发:从增量开发和存量优化两方面,促进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提升站点周边人口活力。
(2)强化轨道交通辐射范围:强化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从供给侧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联系。一是加强公交接驳线路与轨道的衔接;二是通过增加自行车道、加装隔离设施、强化停车管理、关键节点改造等措施对站点周边的慢行环境进行改善,同时建议规范站点出入口旁的自行车泊位,实现自行车辆的有序停放;三是结合需求调研以及用地实际情况,建议对城区外围的站点设置永久或临时的 P+R停车场,增加外围站点泊位供应,鼓励城区外围居民至城区边缘换乘轨道出行。
参考文献
[1] Jirón P.Sustainable Urban Mobility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Global Report on Human Settlements:Regional Report for LatinAmerican and the Caribbean,2013.
[2] 郭繼孚,刘莹,余柳.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J].城市交通,2011,9(02):8-14+6.
[3] 聂冲,温海珍,樊晓锋.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增值的时空效应[J].地理研究,2010,29(05):801-810.
[4] Cervero R.B.Linking urban transport and land u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2013,6(1):7-24.
[5] 王侠,焦健.基于通学出行的建成环境研究综述[J].国际城市规划,2018,33(06):57-62+109.
[6] 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2004年4月第1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69-69
[7] W.Alonso.Location and Land Us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4
[8] Don Riley.Taken for a Ride:Trains,Taxpayers,and the Treasury.Center for Land Policy Studies,UK,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