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美双方发布的《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主要来源于中国出口的货物经第三地转运时,美国统计时归于自中国进口;直接贸易双方报价不同;海关统计中有一些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差异等方面。
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由来已久,近年来因为数额巨大、连年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影响了双方对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认识。为找出相关原因。2004年第1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决定成立统计小组,联合研究双边贸易统计差异问题。经双方成员共同努力,2009年10月在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中国商务部与美国商务部、美国贸易谈判办公室联合签署了《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
日前,《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文在中美双方各自的商务部网站上公布了,《报告》分析了造成贸易顺差的最主要的原因。按照双方商定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中方小组选取了2000年、2004年和2006年中美贸易统计数据,按照“东向贸易”和“西向贸易”分组进行了比对。
“东向贸易”指中国对美国出口及美国统计的美国从中国进口;“西向贸易”指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及中国统计的中国自美国的进口。
通过报告选取的数据比对发现,“西向贸易”差异很小,2006年仅为40亿美元;“东向贸易”差异则很大,双边统计的差异高达843亿美元,这种差异用一般的统计因素很难解释。
在对“东向贸易”使用了转口增值、大宗商品跟单比对、核对所有商品编码等方法后,研究小组得出最终结论:
一是中国出口的货物经第三地转运仍然是导致统计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对美出口的货物中,有一大部分先被运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釜山、墨西哥等地,经过分装、分船之后再运到美国。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商品会被重新包装,有的经过了简单的再加工,中国商品被加价,从而产生一部分增值。另外,部分货物在中国报关时,中国的出口商不知道这个商品最后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国,以为是出口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的。中国根据进口商的报关将其列为出口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而美国按原产地原则将这些都归于自中国进口,这也是差异的原因。这两种情形造成的差异,在2006年是441亿美元,占“东向贸易”差异的52%。
二是直接贸易当中的差异日益显著,这是由于双方报价不同造成的。随着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两国间直接贸易的比重在双边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2006年这一部分占到90%左右。直接贸易统计造成的差异,数目也越来越大,2006年是402亿美元,占总体差异的48%。
从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为什么价值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加工贸易。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60%多是加工贸易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出口报关与美国进口商在入关报价时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的出口商是不掌握这个差异的,因为中国的出口商只负责接单生产,不掌握设计、销售的环节;进口商的加价过程,中方没有研究之前也是不掌握的。基于此原因,导致美方统计自中国的进口额大于中方统计的对美出口额。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原因,在海关统计当中一些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上,双方也不完全一致。比如在统计辖区上,美国将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作为美国的海关关境,对华的贸易统计中包含了这两个地区的数据;而中国将上述两个地区视为单独行政区,与他们之间的贸易额不计入对美的贸易额,由此也造成了一定差距。
另一个原因是中美之间相距遥远,跨年度运输也会造成统计数据在记录的时间上产生差异。比如在本年度内从中国海关已经出关的货物,运输船经过10-20天的航行,到达美国时可能已经跨年度了,也会造成差异。但是这些因素造成的差异在双方统计数据中互有增减,并且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所以对总体的统计差异影响不大。
但最后在统计方法差异、第三地转运增值等一些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而且就直接贸易统计差异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找出了主要原因,进行了量化调整,大大缩减了双边贸易总体差异的规模。
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由来已久,近年来因为数额巨大、连年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影响了双方对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认识。为找出相关原因。2004年第1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决定成立统计小组,联合研究双边贸易统计差异问题。经双方成员共同努力,2009年10月在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中国商务部与美国商务部、美国贸易谈判办公室联合签署了《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
日前,《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文在中美双方各自的商务部网站上公布了,《报告》分析了造成贸易顺差的最主要的原因。按照双方商定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中方小组选取了2000年、2004年和2006年中美贸易统计数据,按照“东向贸易”和“西向贸易”分组进行了比对。
“东向贸易”指中国对美国出口及美国统计的美国从中国进口;“西向贸易”指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及中国统计的中国自美国的进口。
通过报告选取的数据比对发现,“西向贸易”差异很小,2006年仅为40亿美元;“东向贸易”差异则很大,双边统计的差异高达843亿美元,这种差异用一般的统计因素很难解释。
在对“东向贸易”使用了转口增值、大宗商品跟单比对、核对所有商品编码等方法后,研究小组得出最终结论:
一是中国出口的货物经第三地转运仍然是导致统计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对美出口的货物中,有一大部分先被运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釜山、墨西哥等地,经过分装、分船之后再运到美国。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商品会被重新包装,有的经过了简单的再加工,中国商品被加价,从而产生一部分增值。另外,部分货物在中国报关时,中国的出口商不知道这个商品最后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国,以为是出口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的。中国根据进口商的报关将其列为出口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而美国按原产地原则将这些都归于自中国进口,这也是差异的原因。这两种情形造成的差异,在2006年是441亿美元,占“东向贸易”差异的52%。
二是直接贸易当中的差异日益显著,这是由于双方报价不同造成的。随着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两国间直接贸易的比重在双边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2006年这一部分占到90%左右。直接贸易统计造成的差异,数目也越来越大,2006年是402亿美元,占总体差异的48%。
从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为什么价值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加工贸易。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60%多是加工贸易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出口报关与美国进口商在入关报价时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的出口商是不掌握这个差异的,因为中国的出口商只负责接单生产,不掌握设计、销售的环节;进口商的加价过程,中方没有研究之前也是不掌握的。基于此原因,导致美方统计自中国的进口额大于中方统计的对美出口额。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原因,在海关统计当中一些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上,双方也不完全一致。比如在统计辖区上,美国将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作为美国的海关关境,对华的贸易统计中包含了这两个地区的数据;而中国将上述两个地区视为单独行政区,与他们之间的贸易额不计入对美的贸易额,由此也造成了一定差距。
另一个原因是中美之间相距遥远,跨年度运输也会造成统计数据在记录的时间上产生差异。比如在本年度内从中国海关已经出关的货物,运输船经过10-20天的航行,到达美国时可能已经跨年度了,也会造成差异。但是这些因素造成的差异在双方统计数据中互有增减,并且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所以对总体的统计差异影响不大。
但最后在统计方法差异、第三地转运增值等一些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而且就直接贸易统计差异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找出了主要原因,进行了量化调整,大大缩减了双边贸易总体差异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