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大地绣女传奇之文化承袭的意义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hz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南作家薛媛媛的《湘绣女》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小说,它塑造了一位三湘大地土生土长的绣女红月这一个主要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个人物的铺陈展开牵扯出一系列富有传奇色彩和盎然趣味的故事,透过她的视角来窥探出湘绣作为一种精致的民间手工艺是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跌宕起伏、挣扎生存和兴衰更迭的,具有浓郁的时代变迁感和厚重的文化沉淀性。本文将对《湘绣女》进行还原性解读,探究其背后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湘绣女》;文化承继;多元“性”意识;传统工艺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01-02
  《湘绣女》这一长篇小说在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铺叙上都比较成功,人物的个性鲜明,情感表达也比较细腻,每个人物的身上都可以折射出不同的特点,不会使读者觉得雷同或者乏味;故事情节的开展上则是一环扣一环,悬念丛生,在很多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人物的特色愈发凸显而使人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作为想要去体现传统文化传统工艺——湘绣发展历程的小说,其中囊括了很多关于刺绣的专业术语,也引用了很多资料,有的来自流传已久的民间谚语,有的来自历史典籍中的史料,有的来自历朝历代古诗词人的文章,这些术语资料的穿插使得整篇文章的书卷气和历史感增加了不少,足以看出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创作此文花费的心血。
  一、多元性格下的“性”意识
  绣女红月作为本文的主人公,毫无疑问值得浓墨重彩一番。她符合中国数千年来传统女性的形象,虽然生活坎坷遭遇着不幸与苦楚,但是有着闪光的高尚的品质:勤劳、能干、隐忍、宽容、善良、倔强等等。这样的女性形象古往今来似乎从不或缺,然而在这些闪光的面具之后却鲜少有人看到这些女性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憧憬和期许。换做以前,我们致力于塑造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尽可能去掩盖人物背后的阴暗面,导致许多人物形象常常千篇一律,如有雷同不是巧合。但只有真正走进人物内心最隐晦的那一端,窥探出她想要掩藏觉得难堪的一面,这个人物才是真的算在读者心里鲜活了起来。
  红月13岁进绣庄,师从绣女大匠罗娘,因着貌美灵动,又聪慧可人,小小年纪学得一手好刺绣,被桃花江首富杨午恒少爷看上并嫁给他做姨太太。好景不长,杨午恒因得罪土匪被抓去要活活蒸死,挺着大肚子的红月怒闯土匪山寨救下,杨老爷怕儿子再遇土匪杀害瞒着红月把儿子送到长沙读书,不久红月产下一对龙凤胎,杨家遭遇土改,红月儿子死去,抱着女儿被赶出家门,而后在长沙城艰难求生存。机缘巧合,她被招聘为红星湘绣厂的绣女,遇到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第二个男人贾梦贤。贾梦贤就好像阳光穿透了红月生活中层层密布的黑云,照亮了她的精神,温暖了她的心。情感的慢慢升温,男人贴心的关怀,红月心里的负担和防线也渐渐卸下,然而杨午恒居然“死而复生”,“红月慌乱的心情使她脸色变得惨白,当她听到杨午恒说跟他回去时她的心已碎成几块……”作者对红月此时的神态、心理、语言描写是密切关注的,惨白的脸色、混沌的大脑、无助的迷茫和绝望的呐喊,将红月内心的悲苦凄楚发挥得淋漓尽致。失去并不足以击溃一个人,但获得后的抉择却那么磨人。她最终还是选择恪守千年流传下来的妇道传统,选择掩埋内心萌发的关于爱情的浪漫幻想,选择回归家庭回到陌生的丈夫身边。作为一个传统女性,她完美诠释了什么是隐忍,在丈夫被打成右派入狱的黑暗岁月里,更是不离不弃,成为丈夫的精神支柱,但在与贾梦贤相处的时光里,也可以看出她内心对于男人的依赖与期盼意识正在逐渐显现出来。
  红月去乡下避难,遇到了曾经的管家王德山,亦对他产生一种情愫。为王德山刻意打扮,被女儿发现心事而恼羞成怒,看到光膀子捕鱼的王德山心生冲动,不甘心地离开王德山,“内心守着的那份孤寂已被他激活,而他又走了。”红月渴求男人的依靠和体贴,这一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大家意识到这个女人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而已,她也有自我的欲望和诉求,也有软弱脆弱的一面。
  丈夫杨午恒终于回家,却因长年的牢狱生活丧失了男人的本领,红月盼望多年的幸福永远逝去;在女儿金枝的丈夫伟业来家吃饭的时候,红月看到伟业健壮的身躯,富有男人味的衣着,感受到一种快乐的羞耻;丈夫死后,本有机会与贾梦贤再度走到一起,却因众人的流言蜚语,忍痛割爱;临终前的红月躺在一个陌生的男中医怀里,将全部的希冀都寄托在了他身上,这些都是红月内心潜意识中对于男性关怀的性的渴求的流露,终其一生她都在拼命守护与追求男人的依靠,又无数次地压抑这种情感的流露和爆发,在自我矛盾中纠结往复,在不甘中去世。
  在中国传统的认知观念中,对于性的表达一向是避讳的,尤其是女性。红月就是在这种桎梏中进行自我的性意识的阉割,一方面生理和心理的向往,另一方面却要残忍克制,这是最真实的妇女内心的想法,也是最真实的人性的展露。这样的红月在读者心中反而多了几分真切,更让人感同身受。
  二、传统湘绣文化的承继
  在《湘绣女》一书中,可以看到穿插有大量的关于湘绣的专业知识、术语和古籍史料描写。从绣花的线——丝线、绒线、花线、织花线、挑花线、金银线等让人眼花缭乱,再到绣花的针的拿捏需“两指弯曲如环形,运针全赖两指”的精细,再到各种针法的叠加——接掺针、挖掺针、直掺针、横掺针、排掺针、朋毛针、隐针、游针、花针、打子针、钩针等等使人应接不暇,全文读下来颇有一种置身于湘绣历史博物馆和湘绣教学课堂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了湘绣文化的博大精深。除却对绣花这一精细活儿的专业叙述,文中也大量铺陈着从一些历史典籍上摘取下来的关于湘绣的记录。以杨老爷提出的《绣线瑶台骑鹤图》为例,即被称为“顾绣”,是明嘉靖年间顾名世中后代妇女的作品。文中这样描绘道:“毛祥麟在《对山书屋墨余录》中说:‘顾氏刺绣,得之内院,其劈丝配色,别有秘传。’顾绣线细于头发,针则如毫毛。”从杨老爷的口中为读者普及湘绣中的“顾绣”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其特色。再比如贾梦贤看到红月身上的旗袍,娓娓道来汉代刺绣发展的历史,“汉代绣衣曾被命名为‘绣衣直指’或者‘绣衣御史’……《杜阳杂编》记载:同昌公主出嫁时,光绣被上绣鸳鸯三千,并间以奇花异草……白居易诗‘红楼富女家,金镂刺罗褥’等……”类似这样的描写在文中并不少见,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把绣花、湘绣等工艺的历史慢慢展现出来,构成一幅流动的湘绣发展图。   作为一部主要想要体现传统工艺湘绣多舛命运发展的小说,毫无疑问,作者是下足了功夫的,而对于作者的文字功底也是毋庸置疑的。她对于跟湘绣有关的东西搜罗得很齐全,包括制作工序、品种类型、历史上有名的湘绣作品等,借主人公的波澜起伏的命运来暗示湘绣的发展实质上也是一波三折兴衰交替,既富有浓郁的历史气息,又牢牢紧贴着时代的变迁更迭。但是略有瑕疵的是,作者想要详尽细致地为大众描绘出湘绣在历史上的地位和特色的想法固然是好,但是将大量的专业知识的引用穿插到人物的对话中,有些地方还是稍显生硬和牵强。以上文提到的杨老爷和贾梦贤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在对话中大段的话是背诵史籍中的描写,偶尔使用一两次会觉得合乎情理,但是使用频率过高则显得有些生搬硬套。
  要展现湘绣的发展历程,红月心心念念的旗袍在文中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意象。旗袍成为湘绣的一个具体的载体,上面的绣花装饰均是湘绣工艺在细处的体现。无论是遇到何种挫折困难,被批斗被打压,红月都是以一身干净整洁、饶有韵味的旗袍装出现在众人面前,旗袍是她女性审美意识的寄托,跟着她一起起起伏伏几十载,上面的湘绣更是她一辈子的精神寄托。文末提到,红月的女儿玉叶深得绣花的天赋,但是在时代新潮之风的吹拂下,年轻人的审美走向一种大胆新奇的趋势,她所做的旗袍与红月传统观念中的旗袍大所不同。红月无法理解这种变化,也为传统旗袍的没落而感到深深的无力感。她内心其实固守的还是传统工艺的古韵美,然而对于她来说,传统文化遭遇新潮文化的冲击所不得不进行的自我改革和蜕变的阵痛是她无力改变的,所以她最后穿着自己做的最后一套旧式旗袍死去的时候,大概也是遗憾中的无憾了吧。
  三、现实启发意义
  此文对于传统文化传统工艺——湘绣的多舛的发展历程的考究还是很值得肯定的,作者细腻的女性笔触生动描述出了三湘大地的一出绣女传奇,在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几十年,湘绣作为一种精致的高雅工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由享誉全球到几乎覆灭再到由绣女、画师等的倾力振兴,湘绣在国内外又渐渐恢复以往的神采,这离不开很多基层的民间艺术家的呕心沥血。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民间艺术保护家正默默无闻倾尽全力地守护着他们引以为傲的精神寄托——传统工艺。从此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承继,也是鞭策世人善待传统文化的一种警醒。
  整体来说,薛媛媛的《湘绣女》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描写传统文化类的好作品,她既包含了非常理性非常专业的术语性的叙述,又运用女性独到的细腻情感和温柔笔触圆满地塑造出了一个隐忍坚强的女性形象,为读者铺就出一副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湘绣历史大河图,在起起伏伏中真切感知传统文化发展的艰辛不易。
  参考文献:
  [1]薛媛媛.湘绣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376
  [2]肖惊鸿.一针一线绣出悲欢——评薛媛媛长篇小说《湘绣女》[J].文艺报,2010.
  [3]余三定.写出了血肉丰满的湘女形象——评薛媛媛长篇小说《湘绣女》[J].文艺报,201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管乐队初期教学,包括管乐队成员个人演奏基本训练、管乐队合奏训练步骤、合奏训练时的要求。望此篇论文所述能为小学管乐队的指导教师所用,使学校管乐队通过有效的训练,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管乐队;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48-01  学校管乐队的组建成为校园艺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施美育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改革,探究式教学法已经逐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被提倡。本文将对数学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分析,并重点为大家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当中具体应该如何应用的策略,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农村小学;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45-01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而在教育中,
期刊
摘要:我国在2003年就开始正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工作,而在改革当中教师对学生、教学、课程及自身的信念将直接的关系到课程的落实、推行及发展。教师的信念状况是促进高中信息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的研究以教师信念的内涵及构成出发,分析了教师信念对课程决策之间的关系,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现状,最后给出了强化教师信念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信念;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7
期刊
摘要:在如今这个时代中,“谈文变色”已经普遍的成为了学生对待习作的一种常态,由此谈到语文老师的教学也是引人深思,让人不禁感叹。现如今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见到的事物也越来越丰富新奇,各个地方都有所见识,生活丰富多彩,但也正因为如此,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害怕”写作和阅读。因此,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多注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习作意识和
期刊
摘要:为调查沈阳市越玩越野俱乐部户外活动开展的风险因素,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该俱乐部的会员和户外领队进行户外活动参与者、户外活动装备与活动实施以及俱乐部资质与户外环境的风险因素三方面的识别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俱乐部保护装备的使用及维护情况较合理,户外基地建设情况较好,但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安全培训,为户外运动参与者购买保险的制度、应急预案设置和培养领队专业技能方面有待完善,旨在为
期刊
摘要:在商品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对企业发展起着越发突出的作用。体育品牌的文化经营,其核心是围绕品牌建设而开展的一系列商业活动。本文以“特步”为例,对其文化经营建设展开探讨,总结国内体育品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经营;体育品牌;文化定位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90-01  引言:体育
期刊
中图分类号: 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99-01  位于西安高新的一栋不大的办公楼里,十几个人正对着电脑噼里啪啦的打字,这就是痴情叔的公司。他教别人的,不是普通知识,全部关于恋爱。  从铁饭碗到创业者  痴情叔,原名刘毓卿,14年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离职,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情感咨询公司。很多人当时对他的行为不理解,包括父母。大家都觉得铁饭碗丢了可
期刊
摘要:加缪的《局外人》采用了巴尔特的“零度写作”的创作手法,本文运用零度写作理论的三种内涵分析文本中社会现实、主人公默尔索及语言的多层次冷漠体验。  关键词:《局外人》;零度写作;冷漠  中图分类号:TU-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05-01  几年前看过各种书评,我带着极大的好奇心第一次读《局外人》这部短篇小说,感觉就是乏味与冷漠,语言单调,故事冷
期刊
摘要:对于中国小说来说,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就是文言小说,作为文言小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对中国传统叙事文化的继承和借鉴。《聊斋志异》因其鲜明的叙事语言特色而颇具研究价值,作品的叙事语言既不失传统叙事的简练美,也没有庸俗的口语,既有典雅的文人化特色,又具有很强的通俗性。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  关键字:探究;聊斋志异;叙事艺术  中图分类号:I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金翼》一书,通过用小说的载体讲述了张家和黄家的兴衰起落,来研究中国家族制度。在这本书中,黄东林是贯穿全文的关键人物,作者通过描写他从少年到老年的的人生历程,来向我们讲述了社会的发展规律,人际互动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变迁。  关键词:种子;埋入;土里  中图分类号:K 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06-01  一、《金翼》概述  故事从黄东林展开,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