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角膜上皮厚度分布特点及其与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关系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n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近视眼角膜不同区域的上皮厚度分布特点及其与角膜生物力学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98例(198眼),年龄18~41岁,等效球镜度-0.75~-10.38 D,将右眼数据纳入分析.应用RTVue眼前节OCT测量角膜中央0~2 mm直径区域平均上皮厚度,周边>2~5 mm及>5~6 mm 2个区域角膜上方、颞上方、颞侧、颞下方、下方、鼻下方、鼻侧、鼻上方等象限的上皮厚度.将角膜中央上皮按照厚度不同分为3组,应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分析其与上皮厚度的关系.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角膜0~~2 mm,>2~5 mm,>5~6 mm区域上皮厚度分别为54.0 (52.0~56.0)μm,54.1 (52.6~56.4)μm,53.8(52.2~55.8)μm,区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860,P>0.05).角膜8个象限之间的上皮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mm=279.482,P<0.01;Z>5-6mm=210.442,P<0.01),其中,上方(颞上方、上方、鼻上方)的上皮厚度明显比下方(颞下方、下方、鼻下方)薄(Z>2-5mm=-5.243,P<0.01,Z>5-6mm=-8.101,P<0.01),鼻侧与颞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5mm=-0.481,P>0.05,Z>5-6mm=-0.381,P>0.05).随着角膜上皮厚度的增加,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会相应地增强;不同角膜中央上皮厚度组间CH与CR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Z=8.945,P<0.05;CRF:Z=9.225,P<0.05).角膜中央上皮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大,角膜上皮厚度越薄(r=-0.185,P<O.0);与屈光度不相关(r=-0.092,P>0.05).结论 近视眼角膜上皮呈非均匀分布,除上方较下方偏薄外,各象限也存在厚度差异;角膜上皮对角膜生物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角膜上皮越厚,相应的生物力学性能越强。

其他文献
患者,女,53岁,因"右眼红1个月"于2012年9月来我科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矫正0.9,左眼0.9,矫正1.0;眼压:右眼13.4 mmHg,左眼15.2 mmHg;右眼睑轻度肿胀,球结膜轻度充血,余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
期刊
患者女,76岁.自幼高度近视.2005年曾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近年来双眼视力均渐进性下降,1周前有眼视力下降明显,遂入院.无糖尿病、高血压、严重感染等全身疾病.患者入院1周前,自觉右眼视物不清,不伴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不适,无眼前黑影、闪光感等症状,患者未引起重视;后来我科就诊,门诊以"右眼视网膜脱离"收入院.入院眼科查体:双眼眼球轻度凹陷;视力:右FC/20 cm,光定
期刊
目的 调查汕头地区学生人群中间歇性外斜视的患病现况以及与健康行为间的关联.方法 横断面研究,分层整群抽样调查,自填式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在汕头地区分层抽取9所城乡中小学校,共7537人.眼位检查采用角膜映光法与交替遮盖法;记录结果并按不同特征进行归类,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间歇性外斜视学生与正位眼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调查人群中间歇性外斜视患病率为7.98%,占所有类型
患者男,22岁.以“双眼视力下降10年,左眼眼痛、流泪、异物感伴头痛7天”为主诉来诊.患者及家属叙述患者出生便伴有头面部血管痣,10年前出现双眼视力逐渐下降,曾于外院就诊,诊为“双眼视网膜血管瘤、视网膜脱离”未予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6年前彻底失明,期间未诊治.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胀痛、眼红、流泪、异物感伴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抽搐,于2012年11月8日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左眼青光眼”为诊
期刊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0.15%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1例21只眼.结果 21只眼中治愈18只眼,3只眼经药物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其中2只眼行羊膜移植术,1只眼行眼内容剜出术,药物治疗的总治愈率为85.7%.结论 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具有较好的疗效。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进行性的可致肓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以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为主要特征,发病率约为1/4000,全世界受累人数约为1百万人.RP具有明显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占RP的20%~25%,目前共定位了21个位点,其中克隆了19个基因.由于ADRP危害较为严重、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已成为眼科遗传学研究的热点.此文对近年来研究进展做一
根据最新版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黏”与“粘”字的使用:在发“nián”音时,一律用“黏”字,如黏膜、黏菌、黏合剂、黏液等;
期刊
目的 观察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利用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27例(27只眼),分析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恢复、PVR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一次性手术复位率为85.2%,术前视网膜脱离范围为2个象限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显著低于脱离范围1个象限组,术前存在玻璃体后脱离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显著高于无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房角粘连与视野缺损的关系.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经诊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80例(101只眼)及正常人90名(101只眼),分析其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及房角粘连程度与视野缺损的关系.其中有18例21只眼行虹膜周边激光切开术,24例32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根部切除术,一周后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中房角
目的 探讨2.5 mm辅助切口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手术(MSICS)中的实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批量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手术中Ⅳ-Ⅴ级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传统MSICS且经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劈核病例36例,B组:改良MSICS构建2.5 mm辅助切口行劈核病例42例.所有手术均由熟练掌握小切口手术的医师完成.结果 (1)B组术中前房稳定性优于A组,术中后弹力层撕脱、虹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