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行为建筑学含义及其意义的论述,从行为建筑学的角度分析惠州奥林匹克花园五期规划方案设计理念,来研究居住环境中的建筑布局、建筑高度、建筑色彩、小区景观等对居住者的行为活动的影响,进而对居住区设计提供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居住小区;建筑色彩;环境设计;行为活动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并最终定居在城市,导致了城市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建筑密度过大、建筑高度过高,而导致人们内心产生压抑感,或者建筑外立面色彩过于暗淡,也会导致人们心情不够愉悦,小区景观设计的优劣更是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所以,有必要从行为建筑学的角度来研究居住环境设计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
1、行为建筑学的内涵及意义
1.1 内涵
行为建筑学是研究行为学、心理学与建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研究的是人的需求、情感、心理等整个建筑环境的关系。
1.2 意义
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这门学科,对居住区环境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对影响人们心情的因素进行分析,把握居住者的行为活动规律,更加高效地设计出居住者最为满意的作品,从而调动设计师的积极性,提高建筑设计院或者建筑事务所的设计效率。
本文将从行为建筑学的角度来对奥林匹克花园五期规划方案设计策略进行论述。
2、奥林匹克花园五期项目概况与区位分析
2.1 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江北新区,占地面积为212342平方米,背靠罗浮山,南眺东江。东侧为惠州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南侧为奥林匹克花园一期别墅区,西侧为惠州市技师学院。距离惠州城区只有5公里,距离深圳94公里,具有极佳的地理位置。
3、奥林匹克花园五期居住区空间形态分析
3.1 双U型布局
本项目为低密度的建筑布局,在满足容积率的同时,尽量将建筑密度降至最低,以给居住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小区环境,不至于使人产生压抑之感。在满足使用者领域性和私密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将小区开放化。
3.1.1 平面U型布局
总平面图布局南侧面向一期及东江展开,背山面水。东、西、北三面为高层建筑,南侧为沿街商铺,小区中心为别墅区及景观主轴。既打开了小区观景视线,又获得了冬季充足的日照,满足《住宅设计规范》对建筑室内采光的要求。
3.1.2 空间U型布局
小区两侧为高层住宅,中部为别墅区,高低错落的建筑布局,使得建筑具有丰富的层次感,打破传统的行列式布局,个小区居民以心情愉悦之感。
4、奥林匹克花园五期居住区建筑尺度和建筑色彩分析
4.1 建筑尺度对人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建筑多为四合院式,最多不过两层高,体量较小,给人以亲近之感。从建筑尺度上来看,平面功能分区明确,居住舒适;建筑高度控制得当,不会给人以压抑之感。
目前国内许多开发商受利益至上心理的驱使,不顾及使用者的居住体验,通过盲目降低建筑层高和拔高建筑高度,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有的小区通过满铺式的建筑布局来获得更多的得房率,这些不经规划设计的居住小区建设,都导致了建筑密度的增加,不仅不能提供给居住者完整的公共活动空间,而且会让人产生压抑之感,同时也不能满足最基本的日照标准。
奥林匹克花园五期规划设计方案在满足容积率要求2.3的前提下,努力使建筑密度降至最低值22%。围绕传统四合院的设计思路,整个小区中心为别墅区和中心景观区,好比四合院的中心,供家人们聊天聚会;北侧、东侧和西侧设计为100米高的塔式住宅楼,好比四合院的正房和东西厢房;由于地块北侧有一污水处理厂,为了充分考虑到住户的居住体验,我们将污水处理厂与地块之间的区域设计为树林,提高植被覆盖率,遮挡异味,同时北侧沿街整排塔楼高度降低,以避免北侧沿街空间产生呆板封闭压抑的形象,利用树林对污水处理厂区域进行遮挡,最大限度地消除住户的忧虑感;内部塔楼高度保持为100米,最大限度地借罗浮山景,最大化地利用周边景观,这也是中国古代园林常用的“远借、邻借”等手法。南侧设计为集中商业、沿街商铺、沿街商house等多种形态的商业空间,将南侧空间完全打开,居住者可以轻松眺览东江景观资源。
以上从建筑体量的角度阐释了居住空间与居住者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完善建筑布局来使居住者获得最佳心理感受,使其从内心具有归属感。
4.2 建筑色彩对人的影响
大千世界,有著各种各样的色彩,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最典型的例子为,幼儿喜爱纯度高且鲜艳的色彩,如绿色、黄色、蓝色,所以幼儿园墙面通常设计为色彩斑斓,以符合儿童的心理活动。再比如档次稍高的餐厅、咖啡厅等,室内通常装饰以深咖啡色饰面或隔断,同时进行灯光 设计,以提高视觉冲击力。只有充分掌握了色彩的运用,才能对小区总体环境色彩进行合理的搭配,营造出使人身心舒适的小区环境。
“褐石街区”为本次设计的主题,建筑外立面选用赭红色外墙砖,赭红色为咖啡色偏红,类似铁锈红,颜色较红色深、暗,给人以庄严稳重之感。
“有如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一般”是对本项目外立面设计的最确切评价(图6 图7)。建筑设计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如何与周围环境和谐地存在,这是评价一栋建筑好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像奥林匹克花园五期这样大体量的居住小区,建筑外立面设计、立面色彩搭配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人们对这一住宅小区的接受程度和使用者在小区内部活动时的心理状况。
5、奥林匹克花园五期居住区景观及小品
5.1 小区出入口设计 小区出入口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住区内部与外界联系纽带。入口处对于整个居住区来说起到序幕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这个居住区的名片,又对居民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居住区的出入口设计应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和标志性。
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小区主入口设计为人车分流,所有车辆均不进入小区内部,而是直接从主入口出汽车坡道进入地下停车库,避免了人车混行。(下转74页)
(上接72页)
5.2 中心绿地景观设计
中心绿地是居住区绿地系统中最集中、面积最大的绿地,对于居民的户外休闲娱乐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民在中心绿地中从事这交往、散步、游戏等各种活动,因而会产生各种心理需求。这就要求中心绿地的景观系统不仅要具有观赏性,而且要满足居民的社会需求。
通过分析居民行为活动与环境景观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对奥林匹克花园五期地块内的景观设计做如下分析。
5.3 宅前、宅后及宅间绿地系统
宅前绿地是与居民生活最为密切的居住生活空间,宅前绿地的设计应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安全感,能够为居民提供会客、户外烧烤等社交活动。
宅后绿地相对于宅前绿地则更为私密,居民可在此划分衣物晾晒区域和杂物堆放区域,多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的区域。
宅间绿地对居民来说使用率较高,是邻里交往的重要场所。因此,應为居民提供适合交往的小型空间。同时,宅间绿地的景观也应该有赏识性、可识别性及安全感。
结语:
本文从行为建筑学的视角对奥林匹克花园五期规划方案设计案例进行解读,从而使我们对行为建筑学这一学科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懂得其重要性,在今后的设计中应更加重视从行为建筑学的角度对人们的心理进行分析,知晓人们的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本文尚有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高晓腾,高安全.居住行为模式与居住区环境设计初探.开封大学学报,2009(09):94。.
[2]徐慧华.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花园与设计,2006(10):32.
[3]石洋.环境心理学理论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艺文摘,2009:95.
[4]宋贞.浅议居住行为模式与居住区环境设计.
作者简介:
裴野,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湖北,职务/职称:无 ,学历:硕士,单位:长春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现代农村住宅精细化设计研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建筑色彩;环境设计;行为活动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并最终定居在城市,导致了城市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建筑密度过大、建筑高度过高,而导致人们内心产生压抑感,或者建筑外立面色彩过于暗淡,也会导致人们心情不够愉悦,小区景观设计的优劣更是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所以,有必要从行为建筑学的角度来研究居住环境设计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
1、行为建筑学的内涵及意义
1.1 内涵
行为建筑学是研究行为学、心理学与建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研究的是人的需求、情感、心理等整个建筑环境的关系。
1.2 意义
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这门学科,对居住区环境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对影响人们心情的因素进行分析,把握居住者的行为活动规律,更加高效地设计出居住者最为满意的作品,从而调动设计师的积极性,提高建筑设计院或者建筑事务所的设计效率。
本文将从行为建筑学的角度来对奥林匹克花园五期规划方案设计策略进行论述。
2、奥林匹克花园五期项目概况与区位分析
2.1 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江北新区,占地面积为212342平方米,背靠罗浮山,南眺东江。东侧为惠州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南侧为奥林匹克花园一期别墅区,西侧为惠州市技师学院。距离惠州城区只有5公里,距离深圳94公里,具有极佳的地理位置。
3、奥林匹克花园五期居住区空间形态分析
3.1 双U型布局
本项目为低密度的建筑布局,在满足容积率的同时,尽量将建筑密度降至最低,以给居住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小区环境,不至于使人产生压抑之感。在满足使用者领域性和私密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将小区开放化。
3.1.1 平面U型布局
总平面图布局南侧面向一期及东江展开,背山面水。东、西、北三面为高层建筑,南侧为沿街商铺,小区中心为别墅区及景观主轴。既打开了小区观景视线,又获得了冬季充足的日照,满足《住宅设计规范》对建筑室内采光的要求。
3.1.2 空间U型布局
小区两侧为高层住宅,中部为别墅区,高低错落的建筑布局,使得建筑具有丰富的层次感,打破传统的行列式布局,个小区居民以心情愉悦之感。
4、奥林匹克花园五期居住区建筑尺度和建筑色彩分析
4.1 建筑尺度对人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建筑多为四合院式,最多不过两层高,体量较小,给人以亲近之感。从建筑尺度上来看,平面功能分区明确,居住舒适;建筑高度控制得当,不会给人以压抑之感。
目前国内许多开发商受利益至上心理的驱使,不顾及使用者的居住体验,通过盲目降低建筑层高和拔高建筑高度,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有的小区通过满铺式的建筑布局来获得更多的得房率,这些不经规划设计的居住小区建设,都导致了建筑密度的增加,不仅不能提供给居住者完整的公共活动空间,而且会让人产生压抑之感,同时也不能满足最基本的日照标准。
奥林匹克花园五期规划设计方案在满足容积率要求2.3的前提下,努力使建筑密度降至最低值22%。围绕传统四合院的设计思路,整个小区中心为别墅区和中心景观区,好比四合院的中心,供家人们聊天聚会;北侧、东侧和西侧设计为100米高的塔式住宅楼,好比四合院的正房和东西厢房;由于地块北侧有一污水处理厂,为了充分考虑到住户的居住体验,我们将污水处理厂与地块之间的区域设计为树林,提高植被覆盖率,遮挡异味,同时北侧沿街整排塔楼高度降低,以避免北侧沿街空间产生呆板封闭压抑的形象,利用树林对污水处理厂区域进行遮挡,最大限度地消除住户的忧虑感;内部塔楼高度保持为100米,最大限度地借罗浮山景,最大化地利用周边景观,这也是中国古代园林常用的“远借、邻借”等手法。南侧设计为集中商业、沿街商铺、沿街商house等多种形态的商业空间,将南侧空间完全打开,居住者可以轻松眺览东江景观资源。
以上从建筑体量的角度阐释了居住空间与居住者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完善建筑布局来使居住者获得最佳心理感受,使其从内心具有归属感。
4.2 建筑色彩对人的影响
大千世界,有著各种各样的色彩,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最典型的例子为,幼儿喜爱纯度高且鲜艳的色彩,如绿色、黄色、蓝色,所以幼儿园墙面通常设计为色彩斑斓,以符合儿童的心理活动。再比如档次稍高的餐厅、咖啡厅等,室内通常装饰以深咖啡色饰面或隔断,同时进行灯光 设计,以提高视觉冲击力。只有充分掌握了色彩的运用,才能对小区总体环境色彩进行合理的搭配,营造出使人身心舒适的小区环境。
“褐石街区”为本次设计的主题,建筑外立面选用赭红色外墙砖,赭红色为咖啡色偏红,类似铁锈红,颜色较红色深、暗,给人以庄严稳重之感。
“有如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一般”是对本项目外立面设计的最确切评价(图6 图7)。建筑设计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如何与周围环境和谐地存在,这是评价一栋建筑好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像奥林匹克花园五期这样大体量的居住小区,建筑外立面设计、立面色彩搭配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人们对这一住宅小区的接受程度和使用者在小区内部活动时的心理状况。
5、奥林匹克花园五期居住区景观及小品
5.1 小区出入口设计 小区出入口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住区内部与外界联系纽带。入口处对于整个居住区来说起到序幕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这个居住区的名片,又对居民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居住区的出入口设计应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和标志性。
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小区主入口设计为人车分流,所有车辆均不进入小区内部,而是直接从主入口出汽车坡道进入地下停车库,避免了人车混行。(下转74页)
(上接72页)
5.2 中心绿地景观设计
中心绿地是居住区绿地系统中最集中、面积最大的绿地,对于居民的户外休闲娱乐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民在中心绿地中从事这交往、散步、游戏等各种活动,因而会产生各种心理需求。这就要求中心绿地的景观系统不仅要具有观赏性,而且要满足居民的社会需求。
通过分析居民行为活动与环境景观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对奥林匹克花园五期地块内的景观设计做如下分析。
5.3 宅前、宅后及宅间绿地系统
宅前绿地是与居民生活最为密切的居住生活空间,宅前绿地的设计应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安全感,能够为居民提供会客、户外烧烤等社交活动。
宅后绿地相对于宅前绿地则更为私密,居民可在此划分衣物晾晒区域和杂物堆放区域,多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的区域。
宅间绿地对居民来说使用率较高,是邻里交往的重要场所。因此,應为居民提供适合交往的小型空间。同时,宅间绿地的景观也应该有赏识性、可识别性及安全感。
结语:
本文从行为建筑学的视角对奥林匹克花园五期规划方案设计案例进行解读,从而使我们对行为建筑学这一学科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懂得其重要性,在今后的设计中应更加重视从行为建筑学的角度对人们的心理进行分析,知晓人们的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本文尚有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高晓腾,高安全.居住行为模式与居住区环境设计初探.开封大学学报,2009(09):94。.
[2]徐慧华.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花园与设计,2006(10):32.
[3]石洋.环境心理学理论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艺文摘,2009:95.
[4]宋贞.浅议居住行为模式与居住区环境设计.
作者简介:
裴野,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湖北,职务/职称:无 ,学历:硕士,单位:长春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现代农村住宅精细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