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烧了,躺在床上整整两天两夜。病好以后才发现,手机因为没有充电关机了,一打开就有无数个未接电话,于是一个个回拨过去。
每个人都是相同的问话:“你怎么了?不上网也不开手机,根本联系不到你。”的确,座机电话除了父母没人知道,住处也很少有人来,朋友们大多约在饭店和咖啡厅,根本没有谁是可以熟门熟路登堂入室的。
关掉手机和电脑,还有几个人能联系得上你呢?
儿时有一位关系非常好的笔友,上学时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被他读到,便来信希望成为朋友,自己也很喜欢他漂亮的字迹和幽默的语言,于是通信整整五年,写过的信足足塞满了三个抽屉。
上了大学电子邮件开始盛行,大家都觉得手写信实在很土,那时不懂事,只觉得不能再被朋友们耻笑,便越写越少,终于断了联系。
这么多年,每每想到他,都会为自己年轻时的自私而感到惭愧和遗憾。我曾尝试过想要再次联系他,可每次寄出的信都如石沉大海。
他在遥远的南方,我们从未见过,此前通信的地址,也只是他的学校,再打电话过去,学校已经拆迁,自然更无法寻人,这才明白,原来一段自以为漫长而深刻的友谊,居然脆弱到不堪一击,仅仅丢失了一张信纸,就注定天各一方。
汶川地震时,有个小镇子上住着一对母子,父亲早逝,母亲教育儿子很严厉,儿子成年后为了不受约束坚持要搬出去单住。母亲为此很生气,两人闹得很不愉快。
地震发生的那一天,儿子在自己家中被震醒,他侥幸冲出家门,发现整个镇子都成了废墟。他疯了一样往母亲家里跑,到了那里,看见房子全塌了,一条街上堆满了瓦砾,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家。
儿子连一秒钟都没犹豫,便开始找方位,挖废墟,救母亲。
当救援部队抵达时,他们震惊地发现,儿子居然凭着一个人的力量,在废墟中精确地测出了母亲所在的方向,在邻居的帮助下,救出了母亲。
当儿子被问到是怎么测准母亲的方位时,得到的回答是:“我妈爱午睡,那会儿她一定在卧室里,她卧室的门往哪边开,床头冲哪里,其他房间的构造我心里都有数,所以一下子找准了。”
“而且,不管我们怎么吵架,她也是我最亲的妈。”儿子有点腼腆,“我这里,有她,有感应。”他的手始终放在胸口上。
在国外一次中学生野外生存夏令营中,一位学生不小心摔落断崖,幸运的是他并没有死,只是受了很重的伤,事发地点远离大部队,即使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发现,这位学生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后很快镇定,简单用衣物包扎了伤口,便安静地在原地等待着救援。
一条名叫lucky的狗,最先发现了异常,它是学生带来夏令营里的亲密宠物。当晚小主人没有跟其他同学一起回来,它焦躁不安,在狂吠了很久无果后,独自跑出营地寻找。
凭着对小主人气味的熟悉,lucky终于在断崖上发现了血迹,聪明的它犹豫了一下,就迅速奔回营地寻求帮助。营地此时也发现失踪事件,于是跟着lucky,一路寻去,终于顺利救回学生。
事后被救的学生接受采访,问他当时为什么那么镇定,因为一开始乱叫乱动的话,以他失血的程度未必可以等到救援。
印象非常深刻的画面是学生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地说:“因为我相信lucky,不管多远,它都知道我在哪里。”
我们以为很在乎的人,距离到底有多远?
是不是关上电话,关上电脑,我们就会彻底失去對方的踪迹。只因从不曾在意,以为永远不会失去。
我们是否试图真正了解过一个人,我们是否认识他(她)的父母与亲友,关注过他(她)的其他圈子?除了电子设备、咖啡馆与KTV外,我们是否曾经想过,要真正参与到对方的生活中去?
曾有人说:“这么久的朋友,我太了解你了。”
我反问:“你真的了解我吗?我最喜欢跟谁煲电话粥?我最喜欢跟谁在网上聊天?我把第二把家门钥匙放在哪里?如果我离家出走,你知道我一定会去的地方吗?如果我失踪了,你有我家人的联络方式吗?”
他怔住,然后摇头。
我们自诩亲密无间,骨血相连,我们在聚会中勾肩搭背,觥筹交错,在酒吧中称兄道弟,姐妹情深,聊八卦感情和吐槽同事,然而当曲终人散,挥手道完再见,转身的一刻起,对方的生活就像一扇轰然而闭的大门,只余严丝合缝的冰冷。
这是最亲密的遥远,只关心对方推门而出的姿态,却很少考虑过门后是怎样的世界,甚至从未想过要敲敲门,询问一声,看看另一张真实的脸。
如果真的在乎,甚至有一百种可以联系上他(她)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号码,也许是一个地址,也许是一种气味,甚至也许是无法形容的一种感觉,心灵的默契,缘分的相通……就再也不会弄丢那个重要的名字。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你这样自信地说:不管多远,他(她)都知道我在哪里,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在对方有需要时才想要寻找你,而是你有需要时,他(她)可以轻易找到你,帮助你,陪伴你。
我亲爱的朋友,如果有一天我们分离,请一定要找到我。
因为那可以证明,我曾经真正住进过你心里。
每个人都是相同的问话:“你怎么了?不上网也不开手机,根本联系不到你。”的确,座机电话除了父母没人知道,住处也很少有人来,朋友们大多约在饭店和咖啡厅,根本没有谁是可以熟门熟路登堂入室的。
关掉手机和电脑,还有几个人能联系得上你呢?
儿时有一位关系非常好的笔友,上学时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被他读到,便来信希望成为朋友,自己也很喜欢他漂亮的字迹和幽默的语言,于是通信整整五年,写过的信足足塞满了三个抽屉。
上了大学电子邮件开始盛行,大家都觉得手写信实在很土,那时不懂事,只觉得不能再被朋友们耻笑,便越写越少,终于断了联系。
这么多年,每每想到他,都会为自己年轻时的自私而感到惭愧和遗憾。我曾尝试过想要再次联系他,可每次寄出的信都如石沉大海。
他在遥远的南方,我们从未见过,此前通信的地址,也只是他的学校,再打电话过去,学校已经拆迁,自然更无法寻人,这才明白,原来一段自以为漫长而深刻的友谊,居然脆弱到不堪一击,仅仅丢失了一张信纸,就注定天各一方。
汶川地震时,有个小镇子上住着一对母子,父亲早逝,母亲教育儿子很严厉,儿子成年后为了不受约束坚持要搬出去单住。母亲为此很生气,两人闹得很不愉快。
地震发生的那一天,儿子在自己家中被震醒,他侥幸冲出家门,发现整个镇子都成了废墟。他疯了一样往母亲家里跑,到了那里,看见房子全塌了,一条街上堆满了瓦砾,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家。
儿子连一秒钟都没犹豫,便开始找方位,挖废墟,救母亲。
当救援部队抵达时,他们震惊地发现,儿子居然凭着一个人的力量,在废墟中精确地测出了母亲所在的方向,在邻居的帮助下,救出了母亲。
当儿子被问到是怎么测准母亲的方位时,得到的回答是:“我妈爱午睡,那会儿她一定在卧室里,她卧室的门往哪边开,床头冲哪里,其他房间的构造我心里都有数,所以一下子找准了。”
“而且,不管我们怎么吵架,她也是我最亲的妈。”儿子有点腼腆,“我这里,有她,有感应。”他的手始终放在胸口上。
在国外一次中学生野外生存夏令营中,一位学生不小心摔落断崖,幸运的是他并没有死,只是受了很重的伤,事发地点远离大部队,即使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发现,这位学生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后很快镇定,简单用衣物包扎了伤口,便安静地在原地等待着救援。
一条名叫lucky的狗,最先发现了异常,它是学生带来夏令营里的亲密宠物。当晚小主人没有跟其他同学一起回来,它焦躁不安,在狂吠了很久无果后,独自跑出营地寻找。
凭着对小主人气味的熟悉,lucky终于在断崖上发现了血迹,聪明的它犹豫了一下,就迅速奔回营地寻求帮助。营地此时也发现失踪事件,于是跟着lucky,一路寻去,终于顺利救回学生。
事后被救的学生接受采访,问他当时为什么那么镇定,因为一开始乱叫乱动的话,以他失血的程度未必可以等到救援。
印象非常深刻的画面是学生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地说:“因为我相信lucky,不管多远,它都知道我在哪里。”
我们以为很在乎的人,距离到底有多远?
是不是关上电话,关上电脑,我们就会彻底失去對方的踪迹。只因从不曾在意,以为永远不会失去。
我们是否试图真正了解过一个人,我们是否认识他(她)的父母与亲友,关注过他(她)的其他圈子?除了电子设备、咖啡馆与KTV外,我们是否曾经想过,要真正参与到对方的生活中去?
曾有人说:“这么久的朋友,我太了解你了。”
我反问:“你真的了解我吗?我最喜欢跟谁煲电话粥?我最喜欢跟谁在网上聊天?我把第二把家门钥匙放在哪里?如果我离家出走,你知道我一定会去的地方吗?如果我失踪了,你有我家人的联络方式吗?”
他怔住,然后摇头。
我们自诩亲密无间,骨血相连,我们在聚会中勾肩搭背,觥筹交错,在酒吧中称兄道弟,姐妹情深,聊八卦感情和吐槽同事,然而当曲终人散,挥手道完再见,转身的一刻起,对方的生活就像一扇轰然而闭的大门,只余严丝合缝的冰冷。
这是最亲密的遥远,只关心对方推门而出的姿态,却很少考虑过门后是怎样的世界,甚至从未想过要敲敲门,询问一声,看看另一张真实的脸。
如果真的在乎,甚至有一百种可以联系上他(她)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号码,也许是一个地址,也许是一种气味,甚至也许是无法形容的一种感觉,心灵的默契,缘分的相通……就再也不会弄丢那个重要的名字。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你这样自信地说:不管多远,他(她)都知道我在哪里,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在对方有需要时才想要寻找你,而是你有需要时,他(她)可以轻易找到你,帮助你,陪伴你。
我亲爱的朋友,如果有一天我们分离,请一定要找到我。
因为那可以证明,我曾经真正住进过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