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青少年廉洁意识缺失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本文通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针对青少年自身、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主张打造“政府主导、家校协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四位一体”廉洁教育模式为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青少年 廉洁意识 廉洁教育
作者简介:林南南,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纪检监察学。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6.370
青少年是按照年龄划分的一个群体,一般认为,青少年主要包括各大中小学生,其中以中小学生为主。当前,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遭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复杂的社会思想环境给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在道德观念、廉洁意识等方面不断出现异化,如缺乏诚信意识、弄虚作假以及羡慕腐败和对腐败现象的高度容忍等。
一、 青少年廉洁意识缺失的现状
当前,我国青少年廉洁意识缺失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青少年对腐败的容忍程度较高。根据近几年媒体的相关报道可知,由于受到消极文化氛围的影响,青少年容易对社会风气作出误判, 不仅迷信权力和关系,而且在较大程度上表现出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并视之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正常现象。例如,重庆市南岸区教委曾联合关工委就其辖区内5所学校共700名中小学生的诚信状况展开了调查,结果表明,九成的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不老实得实惠”。这说明当下的腐败文化已经由社会渗进了“象牙塔”,正逐步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
二是青少年缺乏诚信意识,弄虚作假。经实证观察可知,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撒谎、作业抄袭和考试作弊等廉洁意识缺失的现象。如北京市教委曾经对其辖区内1万多名中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测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71%的学生都承认自己抄过别人的作业。更有甚者,青少年廉洁意识的缺失还催生出了“作业代写”的新市场。以某购物网为例,在其首页搜索栏内输入“代写”两字,共出现3万多条信息,其中主要针对作业代写、文章代写等,项目分类清楚,且明码标价。比如某中学生,其在完成订单支付后作出评价,认为卖家完成速度快、质量高,并表示以后的假期作业都在这家代写。虽然上述现象看起来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价值观和诚信缺失却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
二、 青少年廉洁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 微观层次,青少年自身存在局限,容易受外界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这与青少年自身成长规律的特点密不可分。根据心理学研究,一个人成年后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往往与其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有关。青少年在诸如认知力、理解力尤其是辨别能力方面尚存在不足,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们在一些思维认识、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方面又存在强烈的模仿意识,尤其是中学生阶段,往往有较强的成人感,更易模仿成人的行为。比如,当前社会生活中很多青少年的诚信缺失和道德失范问题往往是出于被教唆或模仿成人行为的后果。浙江省海盐县曾被报道,一些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为了当选班干部,模仿大人“行贿”,采用请客吃饭、送小礼品等耍小手段拉票的现象。
(二) 中观层次,家庭教育缺位、学校德育不足和德育存在偏差
家庭教育缺位尤其是父母失德对青少年廉洁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古人云“家风淳,子孙贤”,良好的家风对子女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态度和行为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子女,并进一步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如果家中父母行为不良、道德失范或者是出于过度溺爱而导致教育方法不当,会对青少年的品德发展产生错误引导。比如,日常生活中难免一些中小学生会出于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而做出不诚信的行为,但只要及时干预并适当教育,完全可以化解危机,将腐败意识“扼杀在摇篮里”。但现实生活中,面对青少年的诚信缺失问题时,一些家长往往不仅不干预,反而对其失信行为予以鼓励,从而给青少年廉洁意识的培育带来恶劣影响。
同时,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德育不足和德育偏差问题。一些学校并未充分发挥好自身廉洁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也是造成青少年廉洁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普遍重学科教育、轻视品德教育的情况在中小学里未能得到根本改善。最典型的例子,由于学校教学资源匮乏,一些县级以下的中小学往往会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占用思想品德等课程。“顾不过来”成了惯用的借口,而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则是现实常态。另一方面,即使在一些教学资源比较充足的大城市里的学校,廉洁教育也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廉洁教育的方式、方法僵化、死板,教师通常只重课堂灌输,而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脱离,没有说服力,从而造成中小学的品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好。
(三) 宏观层次,腐败文化盛行,社会大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廉洁意识的培养
当前社会中尚未形成一种诚信约束机制,腐败文化的盛行导致缺少培养青少年廉洁意识的文化氛围。腐败文化是一种反主流、反社会的消极文化,其核心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 看重“关系”, 一切唯权力和金钱至上,直接后果就是造成青少年思想与学校的品德教育、诚信教育以及传统的创业观念和做人原则背道而驰。在腐败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群体极易受到裹挟,从而做出道德失范和廉洁缺失的行为,盲目追逐利益最大化,而视个人的道德自律和修养为不实用主义。现实生活中,各种腐败、违法、造假、投机等负面信息的频频被曝光,无形中向青少年群体传递着社会负能量,给其成长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可否认,面对生活中的失信和不廉洁行为时,道德说教往往空洞乏力,而制度作为一种刚性约束,其在惩戒失信行为和廉洁意识缺失现象时效果更好。但对于我国当下的现实情况而言,将诚信原则纳入法律条文的规则意识还比较淡薄,而相关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还不完善,民众的法律意识也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诚信者蒙受经济损失,而失信者堂而皇之获利的悖论现象就比较普遍,一定程度上给青少年造成了不利的思想冲击。 三、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的现实意义
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关乎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义和战略眼光。一方面,青少年当前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还不够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该时期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就像香港廉政公署就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在他们看来,诚实和廉洁的社会价值观在人的幼年时代最容易植入心田。另一方面,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也是打造廉洁文化、构建廉洁社会的基石。这不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所在。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源头,而且人数众多,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大,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对整个社会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成人世界产生影响,并能将这种影响进一步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去。因而有学者就强调,青少年作为公职人员的“后备军”,其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政治风气的走向。所以,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需要。正如澳门日报总编辑李鹏翥所说的,年轻一代从小就有廉洁的观念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假若将来他成为公务员,便不会随便行差踏错;将来他不是公务员,而是从事工商行业,也会行一条正轨,帮助发扬社会正气。
四、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的现实路径
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通过教育的途径对青少年思想的健康发展予以引导和保驾护航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具体可通过打造“政府主导、家校协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四位一体”廉洁教育模式来推动青少年廉洁教育的顺利开展。
第一,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发挥好统筹带头作用。而且,在应试教育背景中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既不占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又能充分发挥好学校廉洁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是一大难题。这就要求政府尤其是纪检监察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自身职能,突出主体性,统筹布局、合理安排、与学校密切配合,形成纪委监察部门为主,学校积极配合的互动模式,以充分发挥主客体各自积极性,实现各自在青少年廉洁教育过程中的有效作用。
第二,针对家庭方面,政府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督促、督导家长关注子女的品德发展,自觉承担起对青少年廉洁教育的责任。具体可包括加强自身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及时与学校沟通协调等,通过树立“良好家风”给青少年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氛围。这不仅是道德建设的要求,从预防腐败,构建廉洁社会的维度来看,也是政治意义上的廉洁建设的要求,也正是党和政府近年来着重强调和呼吁树立“好家风”的初衷,也是“家庭教育法”颁布实施的目的和要求。
第三,学校是青少年廉洁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认识到并发挥好自身的“载体”作用。一方面,学校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有关部门的统筹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把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贯穿基础教育始终;另一方面,学校还要与家庭密切互动,通过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接和信任,以及利用现代最新的技术手段,如建立“家长微信群”、“家长网络空间”等与家长实时联系和沟通,向其传达积极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认识和观念。
第四,青少年廉洁教育不只是政府、学校和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要大力倡导公司、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各种民间组织广泛参与到青少年的廉洁教育中来,提高它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它们通过“企校互动”模式推动青少年廉洁教育的全面、快速和健康发展。如,当前很多大的企业都设有专门的公益基金会,用于资助青少年发展和教育,其中就包括青少年的道德培养和廉洁教育;其次,学校还可将青少年廉洁教育的相关活动“外包”给校外专门机构,这样既能减轻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还能充分利用社会机构的优势,达到资源的最佳整合。
第五,在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确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成效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的廉洁教育不能采取短期的、突击的“运动”方式,而必须将之作为一项基本教育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长期坚持。比如,香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花费了几代人的心血,才从一个“腐败之城”蜕变成为“廉洁之都”。所以,加强青少年的廉洁教育不是一代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因此,我国在构建廉洁社会的过程中理应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
关键词 青少年 廉洁意识 廉洁教育
作者简介:林南南,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纪检监察学。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6.370
青少年是按照年龄划分的一个群体,一般认为,青少年主要包括各大中小学生,其中以中小学生为主。当前,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遭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复杂的社会思想环境给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在道德观念、廉洁意识等方面不断出现异化,如缺乏诚信意识、弄虚作假以及羡慕腐败和对腐败现象的高度容忍等。
一、 青少年廉洁意识缺失的现状
当前,我国青少年廉洁意识缺失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青少年对腐败的容忍程度较高。根据近几年媒体的相关报道可知,由于受到消极文化氛围的影响,青少年容易对社会风气作出误判, 不仅迷信权力和关系,而且在较大程度上表现出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并视之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正常现象。例如,重庆市南岸区教委曾联合关工委就其辖区内5所学校共700名中小学生的诚信状况展开了调查,结果表明,九成的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不老实得实惠”。这说明当下的腐败文化已经由社会渗进了“象牙塔”,正逐步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
二是青少年缺乏诚信意识,弄虚作假。经实证观察可知,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撒谎、作业抄袭和考试作弊等廉洁意识缺失的现象。如北京市教委曾经对其辖区内1万多名中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测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71%的学生都承认自己抄过别人的作业。更有甚者,青少年廉洁意识的缺失还催生出了“作业代写”的新市场。以某购物网为例,在其首页搜索栏内输入“代写”两字,共出现3万多条信息,其中主要针对作业代写、文章代写等,项目分类清楚,且明码标价。比如某中学生,其在完成订单支付后作出评价,认为卖家完成速度快、质量高,并表示以后的假期作业都在这家代写。虽然上述现象看起来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价值观和诚信缺失却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
二、 青少年廉洁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 微观层次,青少年自身存在局限,容易受外界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这与青少年自身成长规律的特点密不可分。根据心理学研究,一个人成年后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往往与其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有关。青少年在诸如认知力、理解力尤其是辨别能力方面尚存在不足,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们在一些思维认识、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方面又存在强烈的模仿意识,尤其是中学生阶段,往往有较强的成人感,更易模仿成人的行为。比如,当前社会生活中很多青少年的诚信缺失和道德失范问题往往是出于被教唆或模仿成人行为的后果。浙江省海盐县曾被报道,一些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为了当选班干部,模仿大人“行贿”,采用请客吃饭、送小礼品等耍小手段拉票的现象。
(二) 中观层次,家庭教育缺位、学校德育不足和德育存在偏差
家庭教育缺位尤其是父母失德对青少年廉洁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古人云“家风淳,子孙贤”,良好的家风对子女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态度和行为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子女,并进一步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如果家中父母行为不良、道德失范或者是出于过度溺爱而导致教育方法不当,会对青少年的品德发展产生错误引导。比如,日常生活中难免一些中小学生会出于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而做出不诚信的行为,但只要及时干预并适当教育,完全可以化解危机,将腐败意识“扼杀在摇篮里”。但现实生活中,面对青少年的诚信缺失问题时,一些家长往往不仅不干预,反而对其失信行为予以鼓励,从而给青少年廉洁意识的培育带来恶劣影响。
同时,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德育不足和德育偏差问题。一些学校并未充分发挥好自身廉洁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也是造成青少年廉洁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普遍重学科教育、轻视品德教育的情况在中小学里未能得到根本改善。最典型的例子,由于学校教学资源匮乏,一些县级以下的中小学往往会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占用思想品德等课程。“顾不过来”成了惯用的借口,而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则是现实常态。另一方面,即使在一些教学资源比较充足的大城市里的学校,廉洁教育也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廉洁教育的方式、方法僵化、死板,教师通常只重课堂灌输,而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脱离,没有说服力,从而造成中小学的品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好。
(三) 宏观层次,腐败文化盛行,社会大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廉洁意识的培养
当前社会中尚未形成一种诚信约束机制,腐败文化的盛行导致缺少培养青少年廉洁意识的文化氛围。腐败文化是一种反主流、反社会的消极文化,其核心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 看重“关系”, 一切唯权力和金钱至上,直接后果就是造成青少年思想与学校的品德教育、诚信教育以及传统的创业观念和做人原则背道而驰。在腐败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群体极易受到裹挟,从而做出道德失范和廉洁缺失的行为,盲目追逐利益最大化,而视个人的道德自律和修养为不实用主义。现实生活中,各种腐败、违法、造假、投机等负面信息的频频被曝光,无形中向青少年群体传递着社会负能量,给其成长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可否认,面对生活中的失信和不廉洁行为时,道德说教往往空洞乏力,而制度作为一种刚性约束,其在惩戒失信行为和廉洁意识缺失现象时效果更好。但对于我国当下的现实情况而言,将诚信原则纳入法律条文的规则意识还比较淡薄,而相关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还不完善,民众的法律意识也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诚信者蒙受经济损失,而失信者堂而皇之获利的悖论现象就比较普遍,一定程度上给青少年造成了不利的思想冲击。 三、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的现实意义
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关乎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义和战略眼光。一方面,青少年当前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还不够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该时期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就像香港廉政公署就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在他们看来,诚实和廉洁的社会价值观在人的幼年时代最容易植入心田。另一方面,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也是打造廉洁文化、构建廉洁社会的基石。这不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所在。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源头,而且人数众多,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大,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对整个社会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成人世界产生影响,并能将这种影响进一步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去。因而有学者就强调,青少年作为公职人员的“后备军”,其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政治风气的走向。所以,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需要。正如澳门日报总编辑李鹏翥所说的,年轻一代从小就有廉洁的观念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假若将来他成为公务员,便不会随便行差踏错;将来他不是公务员,而是从事工商行业,也会行一条正轨,帮助发扬社会正气。
四、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的现实路径
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通过教育的途径对青少年思想的健康发展予以引导和保驾护航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具体可通过打造“政府主导、家校协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四位一体”廉洁教育模式来推动青少年廉洁教育的顺利开展。
第一,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发挥好统筹带头作用。而且,在应试教育背景中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既不占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又能充分发挥好学校廉洁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是一大难题。这就要求政府尤其是纪检监察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自身职能,突出主体性,统筹布局、合理安排、与学校密切配合,形成纪委监察部门为主,学校积极配合的互动模式,以充分发挥主客体各自积极性,实现各自在青少年廉洁教育过程中的有效作用。
第二,针对家庭方面,政府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督促、督导家长关注子女的品德发展,自觉承担起对青少年廉洁教育的责任。具体可包括加强自身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及时与学校沟通协调等,通过树立“良好家风”给青少年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氛围。这不仅是道德建设的要求,从预防腐败,构建廉洁社会的维度来看,也是政治意义上的廉洁建设的要求,也正是党和政府近年来着重强调和呼吁树立“好家风”的初衷,也是“家庭教育法”颁布实施的目的和要求。
第三,学校是青少年廉洁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认识到并发挥好自身的“载体”作用。一方面,学校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有关部门的统筹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把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贯穿基础教育始终;另一方面,学校还要与家庭密切互动,通过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接和信任,以及利用现代最新的技术手段,如建立“家长微信群”、“家长网络空间”等与家长实时联系和沟通,向其传达积极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认识和观念。
第四,青少年廉洁教育不只是政府、学校和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要大力倡导公司、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各种民间组织广泛参与到青少年的廉洁教育中来,提高它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它们通过“企校互动”模式推动青少年廉洁教育的全面、快速和健康发展。如,当前很多大的企业都设有专门的公益基金会,用于资助青少年发展和教育,其中就包括青少年的道德培养和廉洁教育;其次,学校还可将青少年廉洁教育的相关活动“外包”给校外专门机构,这样既能减轻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还能充分利用社会机构的优势,达到资源的最佳整合。
第五,在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确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成效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的廉洁教育不能采取短期的、突击的“运动”方式,而必须将之作为一项基本教育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长期坚持。比如,香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花费了几代人的心血,才从一个“腐败之城”蜕变成为“廉洁之都”。所以,加强青少年的廉洁教育不是一代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因此,我国在构建廉洁社会的过程中理应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