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分流术分流管近端位置与疗效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ing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   全组167例,男98例,女69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72岁,平均38.5岁.9例为高压型,平均颅内压为(209±15)mmH2O,158例为正常压力型,平均颅内压(132±21)mmH2O.脑室造影28例,CT及MRI139例,全脑室扩大112例,双侧脑室扩大12例,Ⅲ脑室以上扩大43例.凡手术后病人症状改善后再次加重,脑室缩小后再扩大,开窗处塌陷后再隆起,即视分流管阻塞.鼓式分流泵按压后不复位和运端修复后仍无脑脊液流出,拔出近端其尖端排放孔内被各种组织填实,方可诊断为近端阻塞.手术方法:侧脑室腹腔分流144例,脑室上矢状窦分流21例,脑室心房分流2例,经枕角入路138例,额角入路25例,颞角4例,共行173次手术.分流管脑室段尖端位置及有关因素分析:将尖端分为侧脑室三角区、体部、额角和尖端游离在脑室内或接触脑室壁,尖端不易确定者除外,将脉络丛钙化点作为三角区的标志,室间孔作为额角后界的参照物。

其他文献
四川自贡市荣县医院1994年11月-2005年2月共收治轻型颅脑创伤患者2475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1%.现对其死亡原因及病情恶化的特点探讨分析如下。
期刊
期刊
在中国脑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中学教授的倡议下,经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和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批准,首届京津冀地区脑血管病医师沙龙于2005年11月26日在京举行,王忠诚院士作了开幕式讲话,50位临床脑血管病专家就避免医疗事故、增强行业自律、妥善处理医疗服务与医学创新以及跨学科协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坦诚的讨论,会议结束时,王忠诚院士就大家十分关心的“脑血管微创理念”、“脑血管病规范化诊治”
期刊
Turner等[1]证实大鼠海马胚胎细胞移植对于海人酸(KA)所致癫痫鼠神经元的损害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胚胎细胞移植受细胞来源和伦理学等多方面限制.神经干细胞的发现为细胞移植治疗颞叶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广阔前景.本研究将分离培养的大鼠海马干细胞移植至KA所致癫痫模型鼠CA3区,应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移植后癫痫鼠神经病理学改变及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迁移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期刊
近年来有关外伤后脑梗死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由于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极高,已越来越受到神经外科界的高度重视.我们对1993年5月至2003年5月以来32例经CT、MRI证实重型外伤性侧裂区损伤并血肿的病人并发大面积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并就本病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报道如下。
期刊
对于外伤性、直接颈动脉海绵窦瘘(CCF)A型,经动脉入路采用可脱性球囊技术可治愈大多数病例,但在经动脉途径治疗失败后,经静脉途径可能成为最佳治疗选择.而对于自发性、间接颈动脉海绵窦瘘(CCF)B,C,D型,经静脉途径已被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1,2].我们采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CCF8例,报告如下。
期刊
药物成瘾或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1].药物依赖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已有研究提示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多种因子可能参与药物依赖形成过程,但这方面的实验证据尚少,很多环节需进一步研究[2,3]。
期刊
期刊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置管14人次.男11例,女2例,年龄36~84岁,平均69岁.有外伤史11例,原因不明2例,受伤距出现症状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3月余.所有病人均经头颅CT确诊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
期刊